越冬代三化螟螟蛾发生期预测模型及应用探讨

2021-07-04 11:11李广香李旭林朱小宁
广西植保 2021年2期
关键词:积温测报越冬

李广香,李旭林,朱小宁

(1.广西壮族自治区武宣县植物保护站 武宣县 545900;2.武宣县农技推广站 武宣县 545900)

三化螟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武宣县1 a发生4代。传统采取剥查残留田间稻桩越冬幼虫和蛹发育进度推算越冬代螟蛾发生期,投入工作量较大,费工耗时,在一些发生较轻的年份,找到的幼虫和蛹数量样本偏少,也影响了发生期测报的准确性;依赖当年植保观测场测报灯下捕获得的螟蛾逐日变量来测报第一代三化螟蚁螟盛孵期,也存在测报灯停机故障风险至螟蛾诱捕缺失而增加测报工作难度。随着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植保观测场安装虫情测报灯和气象观测设备,实现远程传输数据,能提供田间害虫发生和气象实时状况,通过综合这两者关系研究,可搞好虫情测报为生产服务。依据农作物系统或害虫种群系统的预测模型中,必须以有效积温法则为整个系统模型的驱动动力[1]。本文利用气象台网2011—2017年的气象资料结合测报灯下诱虫记录,建立越冬代三化螟螟蛾发生期预测模型,对准确预测该虫发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三化螟螟蛾数据为武宣县植物保护站历年记录的武宣县三里镇植保观测场佳多虫情测报灯下诱虫数据。气温数据采用中国天气台网http://www.weather.com.cn/weather1d/101300405.shtml#input下载广西武宣每日24 h气温数值记录计算日均气温,下载欠缺记录参考用前1 d天气预报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平均订正后计算为日均气温。

1.2 方法

2011—2019年期间,计算每年3月21日至5月25日测报灯下诱虫(以下简称测灯诱虫)三化螟螟蛾羽化率,为累计百分比达到16%、50%和84%时,对应日期分别为为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这3个时期简称为盛发期。广西三化螟第一代始蛾期的迟早与始蛾期前1个月日平均温度≥16℃的天数有关[5],将16℃作为三化螟螟蛾发育的起点温度。积温测算公式表示如下。

式中,K为有效积温(d·℃),T为虫态历期内日均温度(℃),C为发育起点温度(三化螟采用16℃),T-C为日积温(d·℃)。

将2011—2019年的气温资料代入积温测算公式求某阶段历期的积温值,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找到对应螟蛾发生期即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发生情况关系,由此建立模型进行测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越冬代三化螟测灯诱虫发生情况

2011—2019年,武宣县越冬代三化螟螟蛾发生在3月下旬至5月中旬期间,其中除2012年4月21—25日测报灯故障缺日螟蛾记录外都正常记录。诱虫累计最多是2012年1 248头,最少是2019年3头,年度蛾量变幅大;2011年始见期发生早,在3月23日出现,2012年见末期发生迟,在5月25日出现,年度发生期有迟有早;盛发期持续最长是2015年23 d,最短是2019年2 d,平均11.0 d,年度发生期长短差异大(见图1)。

图1 2011—2019年越冬代三化螟测灯诱虫发生情况

2.2 越冬代三化螟螟蛾发生期与前期阶段积温

将2011—2017年气温资料代入积温测算公式进行阶段统计分析(见表1),找到相对理想的模型,结果如下。

表1 2011—2017年越冬代三化螟螟蛾发生期及前阶段积温

(1)从每年3月11日至3月25日这15 d有效积温值对始盛期影响很大,有效积温越高越冬代螟蛾发生期越早,有效积温低则发生期越迟,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以2011—2017年7 a来3月11—25日这15 d有效积温值与3月26日始到越冬代螟蛾始盛期存在高度的相关线性关系,预测模型为:Y(3/26-始盛期,d)=27.189 1-0.245 6X(3/11-3/25积温,d·℃),(r=0.927 4)。以此方法测算高峰期和盛末期相关性系数r=0.846 5和0.698 4相对较低些,本文不予采用。将式子代入返算始盛期与实际最大误差为4.3 d(2011年)。

(2)从每年2月18日至3月3日这15 d有效积温值对盛发期影响很大,有效积温越高越冬代螟蛾盛发期越长,有效积温低则盛发期越短,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关系。即盛发期预测模型为:Z(盛发期,d)=2.806 3+0.335 1X(2/18-3/3积温,d·℃)(r=0.943 0),将式子代入返算盛发期长度与实际最大误差为2.74 d(2014年的测算值6.26 d,实际值是9 d)。

2.3 测算当年越冬代三化螟螟蛾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出现日期

始盛期出现日期=3月25日+Y(3/26-始盛期,d·℃)

高峰期出现日期=始盛期出现日期+(Z(盛发期,d))/2

盛末期出现日期=始盛期出现日期+Z(盛发期,d)

运用以上测算式子代入返算这7 a情况,并预测2018年和2019年发生期和发生期积温与实际发生对照情况(见表2),误差较大的是2011年始盛期提早4.3 d,高峰期提早3.9 d;2012年盛末期提早3.9 d,这说明模型应用效果较为理想,能够满足农业生产指导病虫防控需要。

表2 应用模型测算2011—2019年发生期预测值与实测值对比

3 结论与讨论

(1)本文建立预测越冬代三化螟螟蛾的始盛期模型和盛发期模型,经测算预报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出现的日期与实际发生日期误差在4.3 d内,可以根据模型预报螟蛾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对生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建立模型材料为2011—2019年的9 a数据,累积的样本仍然偏少,应用模型预测偏差难免,有待于进一步检验和修正。

猜你喜欢
积温测报越冬
罗氏沼虾越冬养殖试验
1981—2020年西藏“一江两河”主要农区负积温的时空变化特征
奶牛安全越冬要抓好防寒保温
鱼类越冬综合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水蛭越冬技术
湟源县30年0℃活动积温变化特征分析
影响地面测报工作质量的因素分析及质量控制
影响地面测报工作质量的因素分析及质量控制
影响地面测报工作质量的因素分析及质量控制
温度对杂交水稻恢复系和不育系生育期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