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 Server课程设计教学实践的探索

2021-07-04 11:12张云辉
数字通信世界 2021年6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管理系统数据库

张云辉,葛 亮

(沈阳理工大学车辆与交通学院,辽宁 沈阳 110179)

0 引言

课程设计是工科大学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对于技术应用类课程,系统的理论教学之后,为巩固知识点,提高实际操作技能,通常利用课程设计进行实际技术项目的综合实践和实训。SQL server作为目前普遍应用的关系型数据库,具有系统的基础理论性,突出的实践应用性,多学科交融综合性好,前沿新技术发展迅速等特征,我们将其设置成课程设计环节,用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应用程序设计能力。

SQL server课程设计强调的是技术能力培养,包括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书写和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的培养,学生们初步掌握了应用数据库开发设计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教学实践的探索。

1 选择实用性的课程设计项目,激发学习兴趣和联想

首先,为了便于学生参照理解,选取了“学生选课管理系统”作为课程设计的大案例,提供了较详尽的设计文档作为参考,使学生从设计开始就了解和使用规范化工作过程及文件。由于学生都是本校教务管理系统的用户,经常利用其进行注册、选课、评教和查询成绩等多项活动,熟悉案例的应用背景,对于这个真实的学习情境的使用有切身感受,对于如何开发和管理数据库应用系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很容易焕发出学生的联想,开发出设计能力。同时,由于理论教学中也以教学管理系统建立对象和查询,语句的设定、练习在课堂耳熟能详,理论教学已经触及到实践训练,学生容易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理论学习认知结构中相关的知识、经验,顺应到实践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利用专业知识与经验去发展设计能力。

其次,本着贴近学生的专业学习及生活,创设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原则,教师布置的题目内容和数量也尽可能丰富,学生有选择的余地容易上手。我们设置的题目如图书借阅管理系统,连锁药店管理系统,酒店管理系统,保险公司理赔管理系统等题目,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中作为用户都有体验,容易理解系统的使用和要求,能够建立起系统管理的框架。

另外,我们对传统由老师指定课程题目和实施方案的课程设计模式进行了改革,鼓励学生自主选题,自行讨论方案,自己组织实施。在课程设计中给予了学生自我发挥的余地,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锻炼创造条件,引导他们带着真实的"任务"开展课程设计,使学习能够更加直观和形象化。

2 导入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实施方法,精心组织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思路,是以实际项目为载体,在数据库系统设计的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实施及数据库的运行与维护各环节,围绕一系列典型工作“任务”组织教学。

依据上面数据库的开发设计步骤,将其细化成了图1所示的开发实践工作过程。

图1 开发设计工作过程图

整个教学过程以这个工作过程为主线,顺序执行,倡导学生积极动手,在“做中学、学中做”。初始工作过程的任务和需求分析阶段,教师在设计任务书中提供了数据信息和管理要求,引导学生查阅资料、理解管理系统组成和作用。教师还模拟客户身份与设计者反复交流磋商,参与讨论需求分析确定设计任务,带领学生进入工作环境。而对于权限分配与管理,触发器的使用类的形象抽象、知识点分散的工作过程,作为课程设计的难点,教师都随时给予学生咨询和辅导。

软件开发工作的特点决定了程序开发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开展。我们将教学班划分成课程设计小组,每组5-6人,由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担任组长,小组内学生按学习能力均衡配置,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工,这些工作须有老师监督保障,使得所有同学能完成基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学生以项目小组的形式开展自主学习,项目组长组织学生讨论开发过程各阶段的问题,团队中每一个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和承担一定的工作。教师主要起到咨询和指导作用,随时检查学习和系统开发的进度,监控整个工作过程。由于教师的全程保驾护航,保证了学生主动参与、完整了解和初步掌握整个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和实现的全过程。

3 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具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思维和技能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任务”是由教师在设计任务书提出的任务目标,任务书中提供解决该问题的主要线索,包括关系型数据库的数据项和数据表要求,基本功能要求和数据库操作管理功能要求。学生依据任务书的要求,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不同观点不断的补充、修正,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可以选择性地分担具体工作任务。

“任务”的实现要有详尽的过程或方案,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主要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完成任务,确保每个学生初步掌握数据库设计、使用和管理,按照数据库系统开发的要求提交完整的数据库开发文档:包括需求分析、系统分析、数据库设计、功能模块设计、源程序等。最后,使用数据库开发文档作为设计报告,规范数据库的开发过程,学生们得到工程实际锻炼。

“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在课程设计中突出的效果如下:一是在培养学生利用工具查找资料的能力,文献的运用方面,对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二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自主性。实施过程中,每人自己承担的任务分工,须提出各自的设想和实施方法,学生的压力增加了,带着问题和想法向老师讨教,提高了学生们学习和钻研的自主性;三是增加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增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从而师生、同学共同进步。

由于本科生处于基础理论的学习阶段,有限的知识和课时不足以构建过于复杂的课题,课程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从系统结构、解决方案、设计规范到开发技术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框架,任务实现过程避免过于强调技术细节,让学生有扩展和发挥的空间,力争创造性地完成课程设计。

4 考核评价

课程设计评价考核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二是对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也可以说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

课程设计主要考核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可通过数据库系统的完成和工作过程的表现反映出来,所以要从理论分析和操作实践两方面结合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课程设计考核本着强化实践,突出能力的原则,将评价项目分为资料运用(成绩比重10%)、数据库系统设计(成绩比重20%)、完成设计工作量(成绩比重20%)、数据库操作水平(成绩比重20%)、报告质量(成绩比重10%)、答辩表现(成绩比重10%)及出勤表现(成绩比重10%)几个方面,意在全过程考核。引导学生注重知识应用和设计能力的提高,不为了应付过程而被动的学习。

5 结束语

SQL Server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课程设计的训练仅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管理系统数据库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基于手机的微课程设计、开发与应用策略研究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停车场寻车管理系统
生产管理系统概述
海盾压载水管理系统
数据库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