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的梁漱溟先生

2021-07-06 13:39撰文张华洁
艺术品鉴 2021年16期
关键词:四书五经梁先生梁漱溟

撰文=张华洁

在1987年3月22日登门求教之前,我早已听说过比“梅兰芳还漂亮的”梁漱溟先生。更因为先生的长子梁培宽从中推介和释义,使我和梁先生有了一次不算短的会面,受益匪浅。

那时我还在北京电影学院读大学二年级,有一个胶片光效的系列拍摄计划。主题是想拍摄一些尚健在的有历史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人物。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年事已高的梁漱溟先生。

梁先生家住复兴门外长安街路南的一栋大楼里。这前后几栋大楼被北京人俗称“部长楼”。梁先生作为党外人士、社会“闲达”也住在这里,多少有点出乎我当时的预料。

给我开门的是一位50 多岁的中年妇女,她和蔼地引我走入中庭。一个精瘦的老人正侧身在一个藤椅中,老人身着深蓝色棉布中式对襟,手握一本新书。这正是梁漱溟先生。

先生说:“我与像我一样年纪的人不同的是,我没有读“四书五经”,我从六岁起就开始读英文、说英语。”

一个被称为大儒的老人,自称从小没有读传统教育必不可少的四书五经,而是念时髦英语,这多少有点匪夷所思。

“庚子年之乱,义和团打的旗号是‘扶清灭洋’。灭洋!多荒唐啊!闯了大乱子。皇室外逃,八国联军入京。北京被分了八块啊!”

谌河《青年梁漱溟》布面油画 140×100cm 2013年

“当李鸿章与洋人议和后,太后才从陕西回来,此后就开始媚外,那时我八岁。”梁先生一句一顿,说的清晰又肯定。他又问我多大了,我说21 岁。他说:“我19 岁在《民国报》做外勤记者,比你还小两岁。”

当我问他:现在的年轻人的出路,您有什么建议吗?先生提高嗓门说:“这已是早就说过的老问题了!‘五四’就提出来了。”他随即用英语说出“科学”、“民主”两个词。

他说,德先生、赛先生这就是年轻人的方向。

我说很想听听先生对自己主要学术观点的概括,他似乎没有听清,站在一旁的培宽先生给他解释,他听清楚后摇头说:“不是什么学术,我没有学术,我是社会实践!”他在这里强调了一遍:“主要是改造社会。”

具体到改造社会,他说:“改造社会的方针是八个字:团体组织,科学技术。从基层,从乡村入手,把散漫的农民组织起来,在生产上、生活上走科学的道路。由于旧社会是散漫地在生产,生活上是老路子,不懂科学。因此,必须从农民入手,把农村社会变成一个新的社会。有了科学以后,还不能你干你的,我干我的,要组织起来。”

梁先生授意培宽先生取出两本书。他翻开稍厚一本《我的努力与反省》,在扉页上一笔一划地签名赠我。他又把一本自费出版的《人心与人生》交给我。梁漱溟先生当时的身体状况,按他95 岁的年龄来讲,他能听,能说,能交流。虽然步履有点蹒跚,但是思维是健康的,气质是明朗的。

那个拍片计划后来因故搁浅了。但我一直想再去拜访先生。不久,我就到南方拍戏。两个月后回到北京,突然就看到一封信,信封上是黑体字:梁漱溟治丧委员会。

啊!一切已经太晚了!

猜你喜欢
四书五经梁先生梁漱溟
梁漱溟演讲收费
谁更需要读书
“四书五经”包括哪几部书
梁漱溟的“不贪”
粱漱溟:金钱哪有人才重要
女子离婚后发现前夫隐瞒股权
四书五经有哪些
经典中的经典—“四书五经”的形成
她在睡梦中,他在等她醒
相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