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干预模式在小儿牙拔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2021-07-06 03:05石彩晓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12期
关键词:情绪研究组满意度

师 歌,裴 蓉,姚 卓,石彩晓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1.口腔科; 2.护理部,河南 郑州 450000)

牙拔除术是常见的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主要用于治疗牙痛或因牙痛导致的疾病。该术式主要在患儿已感染的组织上进行治疗,会造成患儿不同程度的牙槽骨及牙周组织损伤,以及不同程度的心理、生理反应[1]。绝大多数儿童会强烈抗拒牙拔除术,产生恐惧心理,对治疗过程产生一定抵触,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如果患儿对牙拔除术产生心理阴影,将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2]。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医护模式的不断变化,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护理已不仅仅单纯停留在工作技术层面,应用合理的护理模式能有效辅助治疗过程,促进患儿康复与预后,改善治疗效果[3]。本研究在小儿牙拔除术中应用无痛干预模式,探讨了其对小儿疼痛症状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124例接受牙拔除术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2例。对照组中男34例,女28例;年龄5~12岁,平均(8.5±1.9)岁。研究组中男15例,女47例;年龄7~14岁,平均(10.5±2.4)岁。患儿及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且已签署同意知情书。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牙拔除术前护理干预模式:术前指导患儿进行各项常规检查,对患儿病情进行基本评估;术中安慰患儿,以免干扰治疗过程;营造良好环境,对患儿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并要求家属配合。术后嘱患儿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遵医嘱用药,按时进行复查。研究组实施无痛护理干预模式[4],具体方法如下:(1)为患儿营造舒适的环境,缓解患儿恐惧、紧张情绪。为患儿提供相应护理时,动作利落、配合有序,较强的专业操作可强化患儿信心。讲解拔牙过程中需要配合的操作和流程,注意说话语气要温柔。同时,应用容易理解的话语对患儿讲解牙拔除术的相关知识及拔牙的重要性,减轻患儿对拔牙的恐惧与抵触,提高其依从性,促使手术顺利进行。(2)对患儿进行术前心理疏导。医护人员面带微笑,耐心、主动地与患儿进行交流沟通,拉近与患儿间的关系,缓解患儿紧张情绪。在术中观察患儿的情绪变化,并进行引导。解释手术进展顺利,说明有不适感是正常现象,并通过谈论其他的话题或播放动画片等方式转移患儿注意力,术后减少器械操作造成的声音。(3)如患儿比较胆小,哭闹现象严重,为避免患儿反感心理加重,医护人员要阻止家属大声训斥患儿,嘱家属用温和的语言安慰患儿,分散其注意力,鼓励患儿配合手术治疗,减轻患儿恐惧感,使其配合治疗过程。(4)医护人员要鼓励患儿,避免患儿对拔牙产生心理阴影,使患儿能配合术后恢复过程。

1.2.2观察指标 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儿治疗前后的疼痛症状,量表总分为10分,疼痛程度与总分呈正相关[5]。以调查问卷调查患儿对护理的满意度,护理满意度=(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儿治疗前后的焦虑程度,以50分为分界值,分数与患儿焦虑程度呈正相关[6]。

2 结 果

2.12组VAS评分比较 2组干预后VA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VAS评分比较分)

2.2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2.32组SAS评分比较 2组干预后SA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SAS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由于患儿年龄偏小,心智尚未发育成熟,除恐惧和抵触心理外,是否配合也是影响牙拔除术治疗过程的关键因素。无痛干预模式是人为护理干预的一种,也是组成整体护理的重要因素[7-8]。无痛干预模式主要利用心理暗示对患儿心理状态进行干预,从而达到护理效果。通过心理暗示增加患儿信任度,缓解患儿焦虑情绪,使其恐惧程度降低[9-10]。医护人员与患儿进行沟通交流,向其讲解相关知识,耐心解答患儿问题,可减轻其心理负担;医护人员带领患儿熟悉器械、了解治疗过程,安抚患儿的紧张情绪,可提高患儿接受疼痛的能力;术中对患儿进行鼓励,使其配合治疗,可提高其依从性;术后嘱患儿生活的注意事项,可有效加快恢复速度,保证治疗效果,对患儿的康复与预后有良好促进作用[11]。

有效的心理治疗能从根本上缓解与疼痛有关的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12]。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干预后VA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术前的心理治疗可提升患儿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从而缓解其恐惧、焦虑等情绪,术中进行轻声安慰及抚触可拉近与患儿的关系,更好地稳定患儿情绪。利用一系列措施,对患儿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可增强患儿的治疗信心,使患儿情绪保持在平稳状态,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其疼痛程度。由于患儿对牙拔除术的认知不足,患儿很容易在拔牙前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机体也随之出现应激反应[13]。医护人员通过SAS评估,与患儿家属沟通,对患儿进行认知普及,纠正其不良认知。此外,与患儿进行有效沟通,引导患儿以平稳心态接受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SA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无痛干预模式对牙拔除术患儿进行护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儿情绪,消除患儿紧张、恐惧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缩短治疗时间。

综上所述,无痛干预模式应用于小儿牙拔除术,能明显减轻患儿疼痛,缓解患儿焦虑紧张情绪,并能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情绪研究组满意度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