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合发育管理实验课在儿童口腔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1-07-06 03:05王明雪钟雯怡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12期
关键词:矫治器口腔医学实验课

王明雪,殷 杰,汤 莉,钟雯怡△

(1.遵义医科大学口腔学院口腔预防与儿童口腔科,贵州 遵义 563000;2.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贵州 遵义 563000)

咬合发育管理综合了儿童口腔医学“咬合诱导”的早期性与口腔正畸学“矫形治疗”的功能矫治这两大特性,其目的是全面预防及矫治儿童错畸形的发生与发展,期望最终能够降低中国儿童错畸形发病率[1]。近些年,咬合发育紊乱患儿呈增多趋势,咬合发育的异常会影响咀嚼、发音、颌骨发育、面型。口腔不良习惯如咬唇、吮指、咬物、口呼吸、夜磨牙、偏侧咀嚼、伸下颌及吐舌等会引起不正常的咬合关系;龋坏、牙外伤等导致牙齿过早脱落,易造成牙齿的倾斜、开、反及牙间隙增大或减小等错畸形的发生[2-3]。

实验课教学主要涉及讲课、自学、演示教学、多媒体等教学观摩、实验室石膏模型操作等形式,目的是着重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使学生能较娴熟地掌握儿童口腔多发病、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本研究在实验教学中增加了乳牙早失间隙管理、金属预成冠修复、乳前牙反矫治等实验内容,因为这些内容依然是临床上最为基础的咬合发育管理手段[4-6],增加这些实验内容可使学生对咬合发育管理有一个初步理解,尽早熟悉日后儿童口腔临床工作中的治疗流程。儿童口腔医学实验课的开展可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更紧密地相结合,是从临床的角度对理论授课的一种补充、巩固及深化,同时也是对目前儿童口腔医学教学模式的创新尝试。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5月遵义医科大学2016级口腔医学本科生146名。采用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46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46份,有效回收率100.0%。

1.2方法 实验课程采用多媒体、石膏牙模型等进行集中示教,然后进行分组实验。(1)丝圈间隙保持器的制作:选择临床现有的病例进行讲解、分析,示范如何弯制丝圈保持器,以及试戴、调整及粘接戴丝圈保持器,学生课上操作包括制作保持器及在石膏模型上粘接。该实验课理论知识点包括丝圈间隙保持器的种类、带环丝圈式间隙保持器适应证;实践操作扣分点为丝圈是否与基牙贴合,粘固后是否存在咬合高点,弯制卡环拐角是否圆钝,是否有应力集中点。(2)乳磨牙金属预成冠修复:选择多媒体进行临床案例分析及演示,教学生如何备牙及选择、试戴预成冠,操作部分为石膏模型备牙及戴冠。该实验课理论知识点包括预成冠的种类、乳磨牙金属预成冠修复术适应证;实践操作扣分点为器械和实验牙体的保护程度,基牙预备的形态,预成冠的选择是否准确,预成冠的边缘处理,粘结的处理。(3)乳牙反垫式矫治及混合牙列期Ⅲ类的治疗:采用多媒体,结合临床病例进行分析,介绍常见矫治器成品,示范矫治器卡环弯制方法。该实验课理论知识点包括乳前牙反矫治器的种类、垫式矫治器适应证;实践操作扣分点为弯制卡环点是否圆钝,是否有应力集中点,活动矫治器的垫高度。学生操作后填写实验报告,带教教师根据理论及操作评分,学生课后记录自我总结及心得体会。实验课总分为3次实验课平均分。

2 结 果

146名学生通过儿童口腔医学实验课学习,对儿童牙科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都有所提升,在实习中,多数学生对临床常见儿童口腔疾病的诊断、治疗都较为熟悉,能够较快地进入临床操作阶段。其中,58.22%的学生希望保留儿童口腔实验课,40.41%的学生认为实验课可加强对儿童口腔医学理论知识的理解,39.04%的学生认为实验课可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见表1。

表1 问卷调查情况[n(%),n=146]

3 讨 论

儿童口腔医学实验作为一门独立且具有综合性的课程,与理论授课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儿童口腔医学存在与其他口腔专业不同之处,如需要全面考虑儿童及青少年口腔颌面部整体生长发育情况,会对实习造成困惑[7]。而且,儿童口腔医学理论知识点较为浓缩,容易让学生感到理论学习与临床实习存在很大差距。实验课是对理论授课的一种补充、巩固及深化,对于完成教学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8-10]。本研究通过规范化操作演示、多媒体观摩、石膏模型操作等形式,着重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更早获得更真实、更形象的教育。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可掌握儿童口腔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诊治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熟悉儿童牙、牙列、颌、咬关系及软组织等的形态和功能,同时掌握常见儿童口腔病的诊断、治疗,形成全口治疗观念。另外,通过完成实验报告、分析实验结果,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口腔医学的其他课程和临床实践奠定了良好基础,使学生养成一种系统性治疗口腔疾病的意识[11-12]。

在儿童口腔医学实验课授课过程中仍存在相关问题:(1)教师的临床技能操作还有待提高,对于带教教师的培训强度仍需加强;(2)授课学时不足,不能详细针对临床上收集的病例进行讲解,同时学生动手操作时间有限,不能充分体验实验操作流程;(3)实验仍需优化,实验内容需丰富,应尽量多收集临床上典型病例,针对特定知识点进行优化、完善,使实验更真实、更贴近临床操作;(4)在实验过程中需结合临床见习,使学生能够更好、更早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综上所述,增加儿童口腔实验课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操作能力,并针对实验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从而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猜你喜欢
矫治器口腔医学实验课
Twin-Block矫治器在正畸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新型上颌垫矫治器治疗乳前牙反的临床应用
《口腔医学》2022年杂志征稿及征订启事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用于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比较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2019第14届口腔医学十大新闻评选
有趣的实验
口腔医学讯息
铌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固定矫治器佩戴健康宣教方式的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