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伴截瘫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效果研究

2021-07-07 04:10杨景娣张展琪曾雪萍
黑龙江科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尿管尿路感染尿液

杨景娣,张展琪,曾雪萍

(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广东 佛山 528301)

脊髓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近些年,在我国经济水平飞速发展的影响下,脊髓损伤的发生率一直呈现出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脊髓损伤伴截瘫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泌尿系统感染、尿潴留等,严重情况下患者还可能出现死亡现象[1]。为了减少脊髓损伤患者导管留置时间,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膀胱功能,给予患者具有针对性和细节化的临床护理至关重要[2]。本次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伴截瘫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诊治的30例脊髓损伤伴截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中男8例,女7例,平均年龄(41.68±5.25)岁。观察组中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41.14±5.77)岁。脊髓损伤患者按损伤程度可分为不完全性损伤和完全性损伤,有20例为不完全性损伤,10例为完全性损伤。按损伤部位分,有15例为颈椎骨折,8例为腰椎骨折,7例为胸椎骨折。采用Frankel[3]对患者进行分级,有11例为A级,10例为B级,9例为C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开展巡视工作和对症护理等。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内容有:①健康宣教护理。收集研究对象的各项资料,评估患者的具体病情,为患者制定出具有个性化和科学化的健康宣教方案。健康宣教的主要内容有疾病基础知识、膀胱功能锻炼的重要意义和方式方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以提升患者对脊髓损伤的认知,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主动治疗意识,提升患者的自主能动性,促使患者在后续系列护理工作中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工作[4]。②心理护理。加强对患者心理活动的关注程度,及时疏导患者出现的不安、焦虑等负性情绪,积极回答患者和患者家属提出来的各种疑问,为患者引入成功案例等,提升患者抵抗疾病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心态[5]。③膀胱功能锻炼护理。对患者进行开放性、持续性引流,在患者脊髓损伤休克期的一个星期之内解决好患者出现的排尿障碍问题,加强对持续引流的重视程度,在无菌消毒情况下为患者插入尿道管,使尿道管维持在开放状态,患者的尿液能够自由流出。处于脊髓休克期的患者,实际膀胱反射功能会受到抑制,可呈现出无张力情况,只有为患者常规留置尿管,才能使患者排空尿液。在留置导管的过程中,对患者开展膀胱功能训练,指导患者做缩肛和提肛运动,将肛门收缩的同时向上提起,每次做一组5~8个,每天做5~10组,在为患者留置导管一个星期后可用夹子关闭导管,使尿管维持在间歇性开放状态,确保患者的膀胱维持适宜的容量,预防膀胱挛缩现象的发生。护理人员可采用床边B超对患者的膀胱充盈程度进行评估,待尿量达到500~600 ml时可开放尿管,排空尿液,避免患者膀胱内部存在过多的尿液。每次夹管时,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屏气,以提升患者膀胱的压力。对患者进行间歇导尿,拔管以后待患者出现尿意时,护理人员需引导患者挤压和按摩膀胱,在仍然无法排出尿液的情况下,可为患者进行导尿,不需要为患者留置导管。在对患者进行导尿过程中,尽量选取较细的导管,并做好润滑工作,避免在为患者进行反复插管的情况下损伤尿道黏膜。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和家属掌握导尿的具体方法,为患者后续的自行导尿创造良好的条件。给予患者手法排尿:为了提升一次性插管的成功率,降低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概率,护理人员需尽早为患者拔除导尿管,引导患者进行自主排尿。在患者无法进行自主排尿时可给予患者手法排尿,按摩患者的下腹部,促使患者排出尿液,一直到排尽尿液为止。重复上述几个步骤,训练患者的排尿意识。对于失禁患者,当膀胱残余尿量低于100 ml且无膀胱高压时,可为患者外接尿液引流装置,包括体外导尿管、接尿器等。也可应用尿垫、尿裤等,观察患者会阴部的皮肤变化情况。对于存在活动障碍或意识受损的患者,可对其进行如厕训练。对于尿潴留患者,在膀胱残余尿量高于100 ml且下尿路出现严重梗阻时,可令患者进行间歇性导尿,每天以4~6次为宜,令患者每隔2 h饮用1次水,每次饮水量为200 ml,睡前3 h不可饮水,夜间不对患者进行导尿。④生活护理。为患者制定适宜的饮食计划,做好病房的清洁工作,定期进行消毒杀菌,每天进行通风换气,严格限制前来探访的人数,定时为患者翻身等[6]。

1.3 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情况。1级表示患者膀胱内的残留尿量少于80 ml,2级表示患者膀胱内的残留尿量处于80~150 ml,3级表示患者膀胱内的残留尿量多于150 ml。膀胱功能恢复优良率=(1级例数+2级例数)/总例数×%。评估两组患者的尿路感染情况,记录两组患者尿路感染的例数,对比两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留置尿管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情况和留置尿管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和留置尿管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情况和留置尿管时间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occurrence and catheter indwelling time of two

3 讨论

脊髓损伤是脊柱损伤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损伤节段以下肢体严重的功能障碍。在该病的影响下,患者的双侧/单侧感觉、反射、运动功能会呈现出部分或全部丧失,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尿潴留、尿失禁等,严重情况下会对患者的肾功能造成损伤,不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理健康,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压力[7]。

康复训练是恢复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需要恢复对患者的贮存尿液功能和排尿功能,还要培养其尿流动力学性能,对患者开展优质护理,在满足患者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的基础上为患者进行一系列的康复训练护理,培养患者的排尿意识,提升患者的排尿能力,促使患者早日恢复膀胱功能健康[8]。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膀胱功能恢复优良率、留置尿管时间和尿路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给予脊髓损伤伴截瘫患者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恢复患者的膀胱功能,显著降低患者出现尿路感染的概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猜你喜欢
尿管尿路感染尿液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没听错吧?用污泥和尿液制水泥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尿液检测可能会发现侵袭性前列腺癌
运用PDCA降低肝、胆、胰大手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间的效果评价
运用PDCA降低肝、胆、胰大手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间的效果评价
一例膀胱镜下留置尿管困难拔除个例分析
女性多喝水尿路感染风险小
尿液是健康的“放大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