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解题技巧之作用分析

2021-07-08 10:54郭金荣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下文物象主旨

郭金荣

解题技巧

作用分析题在散文阅读中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标题作用分析题(妙处、原因、效果)

有的标题作为“文眼”,有揭示文章中心或主题的作用,有的标题从结构上看有文章线索的作用,有的标题对文中的人物和主题有象征作用,有的标题有比喻作用,有的标题有虚实或双关两层含义。

1.标题作用分析题的答题步骤:

第一步,明确标题含义。(表层义+语境义)

第二步,分析文章结构。考虑文章的谋篇布局的匠心所在。标题常常与文章的选材安排有关,有的与开头或结尾形成照应,有的就是文章的行文思路——线索。

第三步,探究标题与文章中心的关系。

2.标题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1)标题作为文章线索:起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如标题“背影”,充当文章线索,起贯穿全文的作用;(主题)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了父子之间深情。再如标题“水缸里的文学”,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生动形象,激发读者想象力,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由事及理,通过幼年与水缸的关系,以及对水缸的好奇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文学创造的看法,揭示文章的主旨。

(2)标题语带双关:有的可反映人物情感变化,有的象征人物的形象或精神或某种哲理,表现某种情感。如标题“心声”,(手法)语带双关,表层意义是李京京在课堂上十分渴望读课文,深层意义是需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需要父母和好、家庭温暖,需要亲情和友情。

(3)起引出话题(尤其开头的有关描写)的作用,或是作者感情的触发点。

(4)照应开头或结尾,或与之对比。

(5)概括文章内容,含蓄或形象地揭示文章中心(要具体写出中心是什么),表达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主题。如标题“阿长与《山海经》”,(内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人物)表现阿长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人物)表达“我”的感激和怀念。

(6)用修辞,新颖独特,吸引读者。如标题“给‘书虫当夫人”,以“书虫”作比,突出丈夫的书多、爱书、爱读书的特点;给“书虫”一词加引号,表示特殊的称呼和含义,运用拟物手法,显示出作者对丈夫的亲昵与自豪。

二、线索作用分析题

不同性质的线索具有不同的作用,如物象线索有象征、呼应作用,情感线索有使情感浓厚、不断深化的作用等。

答线索作用分析题一般有以下两个步骤:

1.找出线索

(1)看标题:有些标题就揭示了线索。(2)看时空词语:有些时间、空间词语很可能就是“时间线索”或“空间线索”。(3)看“物”:文章中某一“物”若反复出现,很可能就是线索。(4)看议论抒情: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子中蕴含的“情”往往就是文章的线索。

2.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

(1)结构方面:①组织材料,贯穿全文;②使结构清晰,情节集中;③使行文富于变化。

(2)内容方面:①表达某种情感或思想;②揭示主题;③呈现某种情景或状态。

如: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比邻而居》)

找线索:文章主要写了作者闻到的比邻而居的各家气味及由此引发的思考,通篇都围绕“气味”着笔,所以“气味”就是本文的线索。

分析作用:围绕这条线索,将各家的气味串联起来,描写了比邻而居的各家或实打实或浮华的生活状态、生活风格。作者对此的感悟是“我们这些比邻而居的人家,就这样,不分彼此地聚焦在一处”,表达出作者对各种生活状态的理解和包容。

答案:(1)线索:气味。(2)作用:①以“气味”为线索,贯穿全文,便于把不同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②以“气味”为线索,体现出不同的生活风格,便于表达理解和包容各种生活状态的思想。

三、句段作用分析题

1.设问方式

(1)常式提问:①某句(某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②分析画线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2)变式提问:①文章以“××××(内容)”开头,有什么好处?或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内容)”?②文章以“××××(内容)”结尾,有什么好处?或请赏析文章结尾段。

2.句段作用思考方向:内容作用+结构作用+表达作用+读者作用

(1)内容作用:写了什么内容,暗示了什么信息,表达了什么情感,与全文内容、主旨有何关联。

(2)结构作用:

①开头:开篇点题,照应标题;引出下文,为下文××××(内容)作铺垫;与下文××××(内容)形成对比(反衬或抑扬),使文章有波澜;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②中间: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又引起下文;照應,与上文(或下文)形成照应;引起下文;总结上文。

③结尾:总结上文;呼应开头(或上文);卒章显志;深化主旨。

④反复出现的句段:突出主旨,强化感情;交代线索,前后呼应;运用反复,一唱三叹。

(3)表达作用:主要看该句、段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运用了什么技巧。

(4)读者作用:吸引读者,增强感染力。

3.特殊段落作用

(1)开头段:引出所写的对象,交代下文要写的内容,引出下文,总领全文(对内容的作用); 开篇点明题旨(主旨作用);或设置悬念,埋下伏笔,照应后文,为下文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或欲扬先抑(结构作用);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氛围)。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引起读者思考)的作用。如果开篇就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2)结尾段: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标题,呼应开头,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有这样作用的试题,往往这一句很含蓄,一眼看不透,即有点“看不懂”)。

(3)中间段:①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承上启下),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在较短的中间段中,如果描写的物象(即散文写作的对象)并非选文的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且与选文描述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正面正衬(或烘托、铺垫),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如果后文围绕中间某点写,作用是总领后文,如与前文中间某点呼应,其作用是照应前文。②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4.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1)首句、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类);埋下伏笔(记叙类),交代人物活动背景、设置悬念、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小说),为下文作铺垫;总领全文。

(2)文中句:承上启下;引起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句: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省;暗示主题;强化作者感情。

(4)中心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5)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6)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四、物象作用分析题

散文形象作用的分析主要就是物象对文章内容主旨、艺术构思等方面所起的作用的分析。

1.主要物象作用

(1)内容主旨方面:主要物象是散文主旨所在。分析主要物象的作用就是揭示散文的“神”。一般说来,写物的要找志,写景的要析情。

(2)艺术构思方面:主要物象多为全文的线索,起着把众多材料组织串联在一起的作用。

2.次要物象作用

(1)内容主旨方面:对内容的充实作用,对主旨深化升华作用。

(2)对主要物象方面:对比、衬托、类比、虚实相生,使主要物象更加鲜明突出。

(3)艺术构思方面:形象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

如:文中多次寫到“牛铃”,有什么艺术效果?(《牛铃叮当》)

分析:文章题目叫“牛铃叮当”,“叮当”是象声词,可大大增强描写对象的生动性、形象性,读之朗朗上口,激发想象力;且文章多次写到“牛铃”,说明“牛铃”是文章的一条线索,贯穿全文;文章多次写文题中的关键词语,意在与题目形成呼应,有点明主旨的作用;“牛铃叮当”承载着作者对农耕生活的情感与记忆。

答案:①呼应题目,点明文旨;②作为线索,使全文结构更加紧密;③形成背景旋律,增添了感染力;④构成象征,承载了农耕时代的情感与记忆。

猜你喜欢
下文物象主旨
如何与物象相处
主旨大意题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How to Find the Main Idea 如何找出主旨
下文
同为“渔夫”,异为“渔夫”
水能生火
办手抄报
以“非美”意识辨析观光旅游产品的设计
吃透材料 凸现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