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AST分析法的程阳八寨侗族村落景观优化

2021-07-09 06:36李本建夏杰瑶
湖南包装 2021年3期
关键词:侗族村落景观

李本建 夏杰瑶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6)

党的十九大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战略提到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仪式日程上来,并对具体的振兴乡村行动明确了目标任务,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传统村落是历史的结晶和文化的载体,不仅承载着当地人的集体记忆,同时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1]。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与利用,就是对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及其活化和传承[2],其根本目的是保障传统村落绿色可持续发展,推动传统村落的再生长和自生长,这就要求进行详细的村落景观设计。村落的景观设计应该在实际环境的基础上,优化景观的经济效益和文化的传承,共建传统村落景观优化。通过研究适用于程阳八寨传统村落的景观提升设计策略及设计方法,同时也能够为程阳八寨相似的村落景观优化设计提供基础性参考。

1 程阳八寨的概述

程阳八寨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八寨由8个自然村屯组成,因村屯是呈现八寨核团聚式的布局,自古被统称为“程阳八寨”。

程阳八寨的地形属于丘陵,地势北部高,南部低;区域内群山环绕,河流纵横,属于热带湿润气候区。程阳八寨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寨内群山环绕,河流纵横,丘陵地带主要分布有林溪河、区阳河等主干河流,林溪河蜿蜒贯穿5个村寨,形成多样的生境条件。程阳八寨一年四季为雨热同季,寒暑分明,降雨充足,四季宜耕种,8个村屯基本沿河依山而座,周围分布着大量的农田。

八寨居住了将近一万侗族人口,并完好地保存着侗族的吊脚楼建筑、手工传统服装、穿戴饰品、民间绘画、大歌和舞蹈、节日习俗等。这里的特色民族节日非常多,有“百节之乡”的美誉。2007年,程阳八寨被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划为国家级传统村落。同时,八寨因为独特的自然和人文风情,早年被联合开发为旅游景区,并于2009年就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全国著名的民族风情旅游景区代表[3]。

但目前普遍反映,程阳八寨存在景观地域性缺失,功能性景观不足等问题,对于研究和保护侗族文化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在现场考察研究当地的文化应用和景观现状时,认为当地的景观设计应该不仅与自然和谐相处、景观有序协调、植物合理配置,还需要有文化的融入。

2 设计方法

功能分析系统技术法(Function Analysis System Tchnique,FAST),最早由美国通用电气的工程师迈尔斯提出来,是在描述产品项目功能的基础上建立的[4]。该方法遵循自上而下的分析顺序,来定义、分析和理解产品的功能,以及各功能之间的主从关系,将复杂的产品功能分解为子功能模块,着重关注重要的功能来增加产品的价值。这种按照人的需求来排序的方法可应用到村落景观优化的前期调查中去,很好地满足了设计中主次功能的划分。村落景观的功能组合式设计需要通过受众群体的实际需求来建立功能树,关注景观的基础功能和民族特色来明确目标功能之间的逻辑关系。再进一步将目标的功能概念转化成景观优化的设计方案,以优化景观实现对受众者的情感承托。

功能树的建立前期,可通过对村民期望的功能需求选取所缺区域功能,列出不同的子功能,确定目标功能缺失及范围,然后明确村落景观优化的功能主从关系,从而开始村落景观优化的设计过程。

通过功能树分析程阳八寨缺失的景观功能,结合实地调研、文献查阅及功能树结果,进一步明确程阳八寨传统村落的美学价值方向在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民族特色鲜明的人文环境。以此美学价值为功能优化目的,针对程阳八寨景观基本功能与精神文化缺失问题,以及在实地调研中发现的村民潜在景观需求,在设计中增添景观子功能与民族地域人文元素。按照乡村景观构成的三大要素方向:农业型景观、人文型景观、生态型景观来创建功能树,如图1所示。功能分析技术法体现的是产品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但并不是所有子功能都能够在设计中完美解决,它受到多方面的约束[5]。所以在功能树建立之后,按照基础功能、文化传承整理出景观优化的核心功能集(图2),合理地划定目标功能区域,使村落在有限的技术、资源下最有效地完成景观的优化。

图1 FAST功能树优化景观功能

图2 优化景观整体功能系统图

3 功能问题分析

在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背景下,分析实地调研中发现的村民潜在景观需求,通过FAST分析法得出程阳八寨侗族的景观优化子功能界定,把图1中的景观子功能问题展开研究,按照FAST分析法找准构成乡村景观要素的主次关系,分层次地营造宜居宜业的程阳八寨侗族景观。

3.1 多功能农业型景观方面

多功能农业景观是自然景观系统中不同功能的表达,也就是说多功能农业景观是多种自然生态系统有机结合而成的特殊景观类型,多功能农业景观是指景观在发挥其主要农业生产功能的同时,还兼具社会、经济、文化、历史和美学等其他功能,和不同功能相互作用的特性[6]。从理论探讨向实践应用设计,多功能农业景观为当前多功能景观的重要实践应用方向,笔者通过现场考察,发现程阳八寨侗族当地农业景观的多功能性严重缺乏,只满足了农业的种植功能,并没有满足生物多样性、田园风光、文化传承等多种非经济功能以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地的茶田(图3)、山脉、林地、河流等自然生态资源,代表了程阳八寨的乡村特色景观,可作为多功能农业景观的实践应用方向。

图3 茶文化

3.2 人文型景观方面

3.2.1 精神文化的缺失 景观空间不仅需要满足人们休憩、游乐、欣赏的需求,也有展现出地域性文化的民族特色的必要,用以满足当地村民的精神文化所需。考察期间,发现程阳八寨为了发展乡村旅游,刻意打造一些场景,雇佣村民演出(图4),这些往往不是人们需要的真实的传统村落文化。针对程阳八寨精神文化缺失问题,在设计中应注重地域文化的应用,利用当地的自然、人文等资源作为创作的基础材料,建造出有归属感和认同感的古村落景观区域,既作为村民的休闲放松之地,又能作为村民所依赖的精神家园、人文乐土。这不仅促进了程阳八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优化了当地的景观,也扩充了程阳八寨的对外形象窗口。

图4 村民表演

3.2.2 景观文化内涵的缺失 景观在公共空间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在传统村落的功能构建、绿地构建、文化构建等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设计的景观不仅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有序、合理配置植物,更需要有民族文化的融合。程阳八寨侗族的地域性文化涵盖了所属村落的文化精神和物质遗产,通过多种设计手法对其进行景观化的表达,展现传统村落的风土人情、人文精神,有助于提升村落整体的环境内涵,建立高素质的文化传统村落,传承程阳八寨民族特色文化。

3.2.3 通用设计的缺失 在程阳八寨考察时,发现大量的留守老人生活于此,而年轻人外出求学或工作。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行动迟缓,所以身体障碍者人群的景观设施需求十分急切,侗族的景观设计中应该加入老年人、孕妇人群易接近的设施,让通用设计的方式进入侗族人们的生活中。通用设计本身就是由无障碍、无差别、实用性、简洁性等概念发展而来,可以从老年人、身体障碍者或者孕妇的视角出发,满足所有群体的使用需求[7]。

3.2.4 建筑组群的和谐感缺失 程阳八寨村落的干栏式建筑组群,排列方式秉承自身的特征,以鼓楼、廊桥为重心,配置吊脚楼、寨门楼等单座建筑,布局方式所形成的建筑群落具有聚集拥挤感(图5)。主要表现在与居所环境、地势等自然融合,没有整体的布局规划。程阳八寨的干栏式建筑群落中,作为单座建筑自身的突出特征体现了事物本身的和谐美;同时,由单座建筑物所构成的组群序列,缺乏整体的和谐美感。

图5 侗寨建筑群

3.3 生态型景观方面

生态型景观方面主要表现为疗愈景观设计缺实。来程阳八寨旅游的都市人,对自然的户外景观有一种向往之情,自然、祥和的风光可以使他们缓解心理压力,改善心理健康,有着康复的治疗效果。侗族的自然景观利用率较少,经过专业设计的环境景观屈指可数,而疗愈景观设计正是将自然景观与人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进行系统设计,为了增添程阳八寨的旅游效益,给予人们安全感、舒适感和归属感,将创新性、功能性和美观性都纳入设计规范中,创造出自然且富有精神感知的环境,以此缓解人们的社会压力。

4 优化策略

程阳八寨景观的优化策略主要围绕侗族文化在景观的应用,大致从地形特征、几何纹样、歌舞文化、农业景观、植物种植、侗族民间画几个方面进行文化提取(表1),在设计的过程中,针对实际景观区域的原有植被环境、地理特征、民族习俗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构建人工型生态景观模式。

表1 程阳侗寨文化的提取和景观应用

4.1 建设多功能农业景观

程阳八寨的农业生产景观是乡村景观的一大特色。因此,景观设计要利用乡村特色的景观版块,如农田、山脉、林地、河流等,确保农业生态系统完整性和景观多样性。保证在生态适宜的前提下,可以规划农业观光园、农业特色产业区、农家乐,构造诸如稻田、花海、梯田等特色景观(图6)。程阳八寨浑然天成的天、地、人共同组成和谐格局,有利于构建当地生态旅游模式。诗情画意的宜居环境,田园中的“诗意栖居”,程阳八寨的艺术文化本身就受到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熏陶,崇尚自然山水、钟情田园风光、向往“诗意栖居”,成为造园者建设美丽乡村的主线条。在实现生态修复、资源整合的前提下,提升环境面貌,让侗族古村落充满诗情画意。传统村落的多功能农业景观离不开当地的自然地理因素和历史人文因素的共同作用,大面积的茶农业景观的梯田、山顶的林地、悠久的干栏建筑、独特的鼓楼均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这与程阳八寨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传承息息相关,因此梯田是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的多功能农业景观实现方式。通过对程阳八寨侗族的生态景观优化,在改造方法中针对侗茶农产业的梯田景观,运用梯田风光增加交流空间,在公共景观的设计方式中增加农业型景观的多功能性,使之不仅满足农业的种植功能,也满足生物多样性、田园风光、文化传承等多种非经济功能以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图7)。

图6 多功能农业景观分析展示

图7 多功能农业景观效果图

4.2 人文型景观的优化

4.2.1 合理布局建筑组群 美的事物,必须具备配合其他事物,适宜整体或者犹如物体的部分适合于整体。总体来说,程阳八寨侗族的建筑美一是来自单座建筑自身的工艺美感,二是由单座构成的组群序列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那么单座建筑自身在布局上应借地形之势、环境之景,追求自然天成。组群序列中的吊脚楼,应依山就势或依水布陈,改善建筑组群的分布方式,组群依据地势环境合理排布,对村落的建筑进行系统梳理分布,展现出围绕鼓楼所形成的空间节点组合,将单个建筑节点的美融入整体的空间体系中,建筑与建筑之间相互链接,形成和谐完整的村落建筑组群建造模式(图8)。

图8 合理布局建筑组群

4.2.2 公共空间场景化 程阳八寨侗族传统村落的公共空间由村入口、风雨桥、庙宇祠堂、古井、老戏台、街巷等空间组成。村落中,每一个具体的空间都有很多不同的功能及文化内涵,如风雨桥是便于交通往来,可供行人遮风挡雨、歇息乘凉,这是风雨桥的外在功能;在文化信仰方面,风雨桥从诞生之日起,其典型意义在于拦截风水宝气以保护村寨的安宁。鼓楼是信仰空间,也是村落里重要的公共空间,节庆祭祀活动都围绕着公共空间开展,这些活动构成了村落重要的生活元素,留下了深入人心的乡村场景化的生活图像。

公共空间的重塑、保留和重建具有话题感的空间元素是乡村景观建设的迫切要求。在考察期间,经常遇到一些老人家坐在村口、街巷、桥头,看着来往的人,观察和寻找话题,主要原因是老人们感受到流失了年轻人的乡村生活低调无趣,渴望与外来人员交流,那么建设适宜老年人需求的公园绿地空间,包括生理、安全、社交、自尊和自我的实现的需求显得尤为急迫,侗族村落公共空间的恢复重建架起了一座历史和空间对话的桥梁[8]。场景化的生活建立在日常生产生活和地方文化习俗的基础上,反映出人们共同的价值认同。村落景观设计立足于保留和还原场景化的设计理念(图9),程阳八寨公共空间景观的缺失,使公共空间场景化,建设具有话题感的空间区域成为乡村景观建设的迫切要求。这不仅是村民沟通的处所,同时也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公共场所[9]。把村落所属的文化精神和物质遗产,对其进行广场公共景观的表达,增加多功能活动区域、特色农业景观,对提升村落整体的人文需求质量,形成高素质的文化传统村落有很大帮助,为村庄留出更多的互动型的空间环境,带来相互之间的话题[10](图10)。

图9 梯田广场平面图

图10 广场效果图

4.2.3 地域文化的提取运用 针对程阳八寨侗族景观缺失的精神文化和地域文化内涵等原因,在村落中通过增加通用设施,带入地域文化,体现乡村文化内涵与异质性的核心要素。提炼地域文化的纹样符号,融入乡村的建筑建设、景观构筑物和标识设施等装饰设计中,同时加强组织地域文化活动,重现重阳八寨侗族的生活场景,活跃村庄文化氛围。在乡村景观的优化设计中,可以通过对地标进行再设计,村标的设计元素可提取于表2中的几何纹样,材质选取本土的砖石和木材。

表2 侗族几何纹样提取

侗寨的公共设施建设里,公共椅的缺失不能满足侗寨村民的景观需求,所以,设计元素的提取,运用在公共设施中是村民们的诉求。比如针对不同人群包括残障人士、老人、孕妇、儿童、游客等打造一个兼具无障碍、清洁化妆、亲子家庭式的多功能卫生间。设计以人为本,重点为不具有同等能力水平的人,重视他们的心理感受以及使用体验;以及在村寨的街道和广场周边,增加公共桌椅供老人们休憩(图11)。当地的刺绣纹样大致分为图腾与吉祥纹样、植物纹样、几何纹样和其他纹样,提取在侗族女性服饰中比较常见的几何纹样[11],如卍字纹、八芒、马纹等分别呈规则排列,或围绕一个中心点发散的规律,从中简化提取进行公共设施的造型设计。将文化与古村落开发相结合,以古村落为载体,打造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等多种业态的生存产业模式[5]。

图11 马纹的提取设计展示

4.3 良性生态系统的建设

利用节约型的景观设计原则[12],根据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植物配置,密切关注村民的生活需要,根据树形、生长量充分考虑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密度控制,形成符合乡村聚落景观特征的“层模型”[13],按照乔木、灌木、草本、地被构成复合混交的群落景观模式,然后逐步增添其他观赏植物品种形成层间植被(图12)。自然景观的树木种植要因地制宜,提高侗寨的土地利用率,种类丰富多样,适宜当地气候、地形、土壤的植物配置,构成稳定的生态植物群。六月雪和姜花有一定的医用价值,六月雪的根茎叶可以入药,有治疗急性肝炎、风湿腰腿痛的作用;姜花的根茎和果实有健胃、祛风散寒、治疗跌打损伤、止痛的作用。加强街道绿化,选用根系发达、生长势强、易修剪的行道树,使人工绿化与自然景观相结合,营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绿化环境。程阳八寨山地型水资源较为丰富,乡村内河流居多,而水资源容易受到污染[14],绿色植被的根系对水里的颗粒氮、磷等有着吸附、截留和促进沉降作用,并且植物可以大量吸收水的营养物质,为水的营养物质提供输出的渠道,同时也保护水资源免受藻类的破坏,提高水体溶解氧,为其他物种提供或改善一定的生存条件,形成良性的微生态系统。山地型侗寨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基础,周围山地植被资源丰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特征,因此从景观生态学基质理论上说,山地型乡村具有稳定的、良好的、连续的“基质”。但是,在山地与村落交接的地方,出现了明显的边缘效应,生态相对不稳定,且比较脆弱,因此在山地自然植被的基础上还需要做好防护工作,建立绿色保护区,以实现基质的连续性和生态的稳定性。

图12 植物配置分析

5 结论

利用FAST法分析出了程阳八寨的景观缺失功能,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策略,注重人的精神需求,以当地少数民族的独特民族文化、发展历史为基础,对程阳八寨景观形成全新的、科学的认识和理解,针对当地文化的挖掘加强深度,设计出满足村民真实需求的多样功能性景观,再将民族文化融入景观设计当中与其情况相适应。在景观设计的意义上,对于保护和优化传统村落景观质量上有一定的贡献,可以用来增加村落景观的功能应用、改善景观文化保护、保护好传统村落的独特风貌和田园风光;以及在情感化的价值上,针对老年人设有相应的场所;在其环境景观优化设计的意义上,遵从内在的规律和美的尺度,追问人和居所之间的能动性与创造性的关联,营造健康、温和、宽容的文化氛围。侗族先民认为人类的生存活动与天地万物其实是相互依存的整体,在思考关于生态环境生成性和人、天地自然的目的性的关联,那么在景观优化过程中,尽量保持其传统村落文化特性和生态景观的原生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力争走出一条将传统村落历史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良性协调发展的全新之路。

猜你喜欢
侗族村落景观
唱支侗族大歌献给党
景观别墅
湖南省通道自治县侗族大歌的传承和发展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九寨侗族斗牛赛事管理模式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