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北京美食地图

2021-07-09 02:07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行家菜式郁达夫

人们很难把鲁迅与美食、美酒联系在一起。实际上,在吃喝这件事上,鲁迅是个地道的行家,不但会吃,还会做,对许多菜肴都有堪称“行话”的独到见解。

北京是鲁迅从日本归来后长期生活过的城市,从1912年到1926年,共生活了14年,仅从这一时期的鲁迅日记中,就可以发现他去过的有名的餐馆足足有65家!

魯迅记录的65家北京餐馆包括:广和居、致美楼、便宜坊、集贤楼、览味斋、同和居、东兴楼、杏花村等等。这还是不完全的统计,鲁迅去过的餐馆应该超过百家。作为大文豪,鲁迅把吃饭这件事看得很重,在日记中占了重要篇幅。这是民国新风尚,不同于古代文人“君子远庖厨”的习惯。

在众多餐馆里,鲁迅去得最多、最喜欢的是广和居。广和居是北京“八大居”之首,店址在宣武门外菜市口附近的北半截胡同南口路东,1932年停业。这里是北京文人雅士以及官员常常聚会的地方,在民国时期非常出名,曾有人书写楹联:广居庶道贤人志,和鼎调羹宰相才。

鲁迅经常到这家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距离近。鲁迅当时住在山会邑馆(绍兴会馆前身),所在的胡同就斜对着广和居大门。如有客人拜访,鲁迅甚至会直接让广和居送“外卖”到家里。

广和居是四合院布局,院里分成大小各种房间,这符合鲁迅爱和朋友吃饭的需求,他常呼朋唤友,多数是三五个人一起吃。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广和居有鲁迅喜欢的菜,那里的菜式基本上是宫廷菜改造的。广和居能吸引这么多名流和官员来,除了味道好外,也因为它的菜多有典故,富有文化内涵。比如其招牌菜之一的“潘鱼”,就是晚清翰林潘祖荫创造的,以前叫潘氏清蒸鱼。还有一道“曾鱼”,是曾国藩创造的。这自然让官员和文人感兴趣,还会引来很多附庸风雅的人。

鲁迅喜欢广和居一道叫“三不粘”的菜,是用鸡蛋黄、淀粉、白糖、清水加工烹制而成。这道菜讲究烹制时动作快,成品似糕非糕,似羹非羹,用汤匙舀食时,要一不粘匙,二不粘盘,三不粘牙,清爽利口,故名“三不粘”,还有解酒的功用。

爱吃“三不粘”大概也与鲁迅爱喝酒有关系。鲁迅属于每顿饭必喝酒的人。史料记载,他和郁达夫喝酒的次数最多。鲁迅酒量不大,经常喝得酩酊烂醉,而且在喝酒的过程中烟不离手。郁达夫在1933年曾作诗赠与鲁迅,其中两句写道:“醉眼蒙眬上酒楼,彷徨呐喊两悠悠。”

鲁迅好酒这事还常被人拿来攻击讽刺,曾有人在报纸上发表漫画,画着一大坛绍兴酒,旁边缩着一个很小的鲁迅。

(作者二毛,选自《民国吃家》)

点评

鲁迅先生给人的印象大多是严肃的,令人望而生畏。本文却用精妙的文笔介绍了鲁迅先生在北京生活时的“吃”事,对鲁迅先生最喜欢的餐馆和菜式进行了说明,让读者了解到鲁迅先生是个“地道的行家”,认识了鲁迅先生不为人知的可亲可爱的一面,有助于我们更为全面地了解鲁迅先生。

猜你喜欢
行家菜式郁达夫
贵人
“侨胞之家”:以侨之名 行家之实
郁达夫:热烈的爱倩,却不能相守一生
我是卖报的小行家
菜式多样有讲究
我是卖报的小行家
我是卖报的小行家
姜葱老虎虾脆面
抗战中的爱情:李小瑛与郁达夫
浮世露恋:李小瑛与郁达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