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崩漏(2019-10-11)

2021-07-09 02:04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华中医药学会
世界中医药 2021年6期
关键词:子宫出血妇科胶囊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

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崩漏(以下简称“本指南”)在中国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联合绝经学组2009年发布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诊断治疗指南(草案)》、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11年发布的《育龄期非妊娠妇女AUB病因新分类(PALM-COEIN)系统》、中国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年发布的《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崩漏》(ZYYXH/T210-2012)和《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ZYYXH/T237-2012)、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2013年发布的《育龄女性非妊娠急性异常子宫出血的管理》第557号委员会意见、加拿大妇产科医生协会(SOGC)2013年发布的《绝经前期女性异常子宫出血临床实践指南》、中国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内分泌学组2014年发布的《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国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绝经学组2018年发布的《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国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内分泌学组2018年发布的《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诊治指南》中国中华中医药学会2019年发布的《中医临床诊疗指南—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T/CACM 1279-2019)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海内外临床研究证据,进行证据分级和意见推荐,经过专家论证形成崩漏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本指南的起草程序遵守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发布的《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国际组织标准管理办法》和SCM 0001-2009《标准制定和发布工作规范》。本指南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发布,版权归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所有。

崩漏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急重病,发病率为11%~13%,可发生于从月经初潮后至绝经的任何年龄,以青春期及围绝经期女性居多。崩漏病因多端、发病机制复杂、病情缠绵难愈,可引起贫血、继发感染、不孕,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身心健康,甚至会导致大量出血从而危及患者生命。

对于本病的诊治目前尚无崩漏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因此,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的指导下组建了崩漏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项目工作组,并在国际实践指南注册平台(International Practice Guideline Registry Platform,http://www.guidelines-registry.cn)进行注册(指南注册号:IPGRP-2020CN048),组织国内外中医妇科、中西医结合妇科、西医妇产科专家、循证医学专家、药学专家、针灸专家制订了《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崩漏》。本指南制订的目的在于进一步规范崩漏中医临床诊断与治疗,为国际中医师提供有临床循证依据的中医药治疗崩漏的策略与方法,提高崩漏中医诊疗的规范化,提高临床疗效和水平。

本指南参照国际临床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YXH/T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GB/T 16751.2-1997《中医临床診疗术语 证候部分》,根据崩漏临床诊治特点,遵循“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的原则,采用循证研究和共识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制订。工作组按照PICO[人群(Population,P)、干预(Intervention,I)、对照(Comparison,C)、结局(Outcome,O)]原则构建临床问题模型,对多个中文和外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对中医药临床研究采用GRADE评价证据体系,将证据质量等级分为高质量(A)、中等质量(B)、低质量(C)和极低质量(D)4级;对中医书籍类文献采用汪受传等提出的“中医文献依据分级标准”,将证据质量从强到弱依次分为Ⅰ、Ⅱ、Ⅲ、Ⅳ和Ⅴ 5级。将证候、症状、舌脉及治疗方药部分的文献及其对应的证据级别,以及部分无文献证据的中成药(均来自中国2019年版国家医疗保险目录、2018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推荐给境内外40位中医、中西医结合、西医妇产科专家;将针灸治疗部分的文献及其对应的证据级别,推荐给境内外30位针灸专家,均经过2轮德尔菲法问卷调查,获得专家推荐意见及强度(强推荐、弱推荐、不推荐),将专家共识度≥70%的条目纳入指南内容。

本指南中所有中医证候、症状、舌脉及治疗方药、针灸治疗的推荐均按证据等级和专家推荐意见采纳。本指南的技术内容不能替代宣传教育、预防措施等其他工作。

1 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崩漏的诊断、辨证和治疗基本要求。本指南适用于崩漏的诊断和治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指南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指南;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指南。GB/T 16751.2-1997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证候部分;ZYYXH/T210-2012 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崩漏;ZYYXH/T237-2012 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T/CACM 1279-2019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 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 FIGO Classification System(PALM-COEIN)for Causes of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in Nongravid Women of Reproductive Age;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ACOG ACOG Committee Opinion No.557:Management of Acute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in Nonpregnant Reproductive-Aged Women;Society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aecologists of Canada,SOGC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in Pre-Menopausal Women。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崩漏:妇女经血非时而下,或阴道突然大量出血(崩中),或淋漓下血不断(漏下)者(来源:ZYYXH/T210-2012,2,有修改)。

4 诊断

4.1 诊断要点

4.1.1 病史 详细了解发病时间、阴道出血类型、病程、出血前有无停经史及以往诊疗经过。询问患者年龄、月经史、婚育史、避孕措施、激素类药物或抗凝药物等使用史及妇科相关手术史。是否受环境、气候变化、情绪波动、劳累过度等因素的影响,是否存在营养不良和引起月经失调的全身或生殖系统相关疾病如肝、肾、甲状腺疾病、血液病、生殖器官肿瘤、感染等。

4.1.2 症状 月经周期紊乱,出血时间长短不一,血量或多或少,行经时间超过半月以上,甚或数月不止,亦有停闭数月突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可伴有不同程度贫血。

4.1.3 体征

4.1.3.1 体格检查 注意患者的精神、营养及发育状况,第二性征如乳房的发育及毛发的分布,有无泌乳等。注意患者一般情况、生命体征情况及贫血貌的检查。

4.1.3.2 妇科检查 外阴、阴道无损伤;宫颈无炎症、肿瘤等引起的出血;子宫大小、形态、质地正常,无压痛;双附件未扪及明显异常。无性生活者必要时经肛门直肠检查盆腔,可发现盆腔包括子宫的异常。

4.1.4 辅助检查

4.1.4.1 超声影像学检查 了解子宫大小、形状、宫腔有无赘生物及异常回声、子宫内膜厚度等,有助于排除器质性病变。可动态监测卵泡情况。

4.1.4.2 血常规检查 了解有无贫血和血小板计数情况。

4.1.4.3 内分泌激素测定 下次月经前5~9 d(相当于黄体中期)测定血孕酮(P)水平,若为卵泡期水平为无排卵;早卵泡期测定血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生成激素(FSH)、催乳素(PRL)、雌二醇(E2)、睾酮(T)、促甲状腺素(TSH)水平,以了解无排卵的病因,排除其他内分泌疾病。

4.1.4.4 诊断性刮宫 根据病情需要选做,以明确子宫内膜病理诊断。

4.1.4.5 宫腔镜检查 可在直视下对病变区进行活检,有助于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癌等宫腔内病变。

4.1.4.6 妊娠试验 尿妊娠试验或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检测以排除妊娠及妊娠相关疾病。

4.1.4.7 凝血功能测定 检查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等,排除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

4.1.4.8 基础体温(BBT)测定 BBT呈单相型,可协助诊断无排卵。

4.2 鉴别诊断

4.2.1 月经不调 如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月经先后无定期、经间期出血。月经先期为周期缩短,经期、经量正常;月经过多者周期、经期正常;经期延长者半月内自止,周期、经量基本正常;月经先后无定期为周期先后不定,但经期、经量正常。经间期出血常发生于两次月经的中期,出血多能自止,月经的期、量正常。而崩漏的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均严重紊乱,根据症状、辅助检查可鉴别。

4.2.2 胎产出血 如胎漏、胎动不安、异位妊娠、产后恶露不绝等,可结合病史、尿妊娠试验或血hCG测定或超声检查等鉴别。

4.2.3 癥瘕 如子宫肌瘤、卵巢良性肿瘤等,可结合病史、体征、超声检查等以助鉴别;子宫内膜癌、卵巢恶性肿瘤等,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或CT、或磁共振成像等可鉴别;子宫颈癌可通过宫颈细胞学检查、子宫颈活组织检查等鉴别。

4.2.4 生殖器官感染 如急性或慢性子宫内膜炎,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可鉴别。

4.2.5 生殖道损伤 如阴道裂伤出血、阴道异物等,通过询问病史、妇科检查等可鉴别。

4.2.6 性激素类药物应用不当及宫内节育器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 通过询问病史、超声等辅助检查可鉴别。

4.2.7 全身性疾病 如血液病、肝肾功能损害、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症等。结合病史、血液学检查、肝肾功能和甲状腺激素等可鉴别。

5 治疗

5.1 治疗原则

崩漏辨证,有虚有实,虚实错杂,虚多实少。虚者多因脾虚、肾虚;实者多因血热、血瘀。出血期根据出血的量、色、质,结合全身症状及舌脉辨寒热虚实,病在何经何脏,在气在血;血止后根据全身症状及舌脉辨证。

根据发病的缓急,出血的新久和病情的轻重,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掌握和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出血期首先止血,塞流时需澄源,辨证祛因止血;出血时间长者注意预防感染。应根据青春期、育龄期及绝经过渡期不同阶段特点,治疗目的之差异,进行个体化治疗。青春期重在止血调周,建立正常月经周期;育龄期重在止血后以恢复正常的排卵周期,促进生育功能;绝经过渡期重在止血查因,排除恶性病变。

5.2 方药治疗

5.2.1 出血期治疗

5.2.1.1 脾虚证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多,色淡,质清稀,或暴崩之后,经血淋漓;面色苍白,精神萎靡,气短乏力,不思饮食,小腹空坠,面浮肢肿,便溏;舌淡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或缓弱(Ⅲ级证据;推荐强度:强。专家共识度:100%)。治法:补气健脾,固冲摄血。推荐方剂: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A级證据;推荐强度:强。专家共识度:95%)。基本用药:白术、黄芪、龙骨、牡蛎、山萸肉、白芍、海螵蛸、茜草、棕榈炭、五倍子。推荐中成药:1)归脾丸/合剂/胶囊/颗粒/片(C级证据;推荐强度:强。专家共识度:95%)。用法用量:口服,6 g/次,3次/d。若见气虚严重者,可选人参归脾丸(推荐强度:强。专家共识度:89%)。用法用量:口服,1丸/次,2次/d。(不同剂型、相同剂型不同规格的中成药,只列出第一种剂型和规格的服用方法,以下同)2)补中益气丸/颗粒/合剂/片/口服液(推荐强度:强。专家共识度:95%)。用法用量:口服,8~10丸/次,3次/d。

5.2.1.2 肾气虚证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少淋漓或量多,色淡红或淡黯,质清稀;面色晦黯,腰膝酸软,性欲减退,小便频数;舌质淡黯,苔薄白,脉沉弱或沉细无力(Ⅲ级证据;推荐强度:强。专家共识度:95%)。治法:补肾益气,固冲止血。推荐方剂:固阴煎(《景岳全书》)(Ⅲ级证据;推荐强度:强。专家共识度:88%)。基本用药:熟地黄、当归、白芍、菟丝子、人参、茯苓、黄芪、白术、阿胶。推荐中成药:妇科止血灵片(C级证据;推荐强度:弱。专家共识度:85%)。用法用量:口服,5片/次,3次/d。

5.2.1.3 肾阴虚证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少淋漓或量多,色鲜红,质稍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口干舌燥,五心烦热,失眠健忘,大便偏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Ⅲ级证据;推荐强度:强。专家共识度:98%)。治法:滋肾益阴,固冲止血。推荐方剂:左归丸(《景岳全书》)合二至丸(《医方集解》)(Ⅲ级证据;推荐强度:强。专家共识度:98%)去牛膝。基本用药:熟地黄、鹿角胶、龟甲胶、枸杞子、山萸肉、菟丝子、山药、女贞子、墨旱莲。推荐中成药:左归丸合二至丸。左归丸(推荐强度:强。专家共识度:91%)。用法用量:口服,9 g/次,2次/d。二至丸(Ⅲ级证据;推荐强度:强。专家共识度:91%)。用法用量:口服,9 g/次,2次/d。

5.2.1.4 肾阳虚证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注或量少淋漓,色淡红或淡黯,质清稀;面色晦黯,眼眶黯,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性欲减退,小便清长,五更泄泻;舌质淡黯,苔白润,脉沉迟无力或弱(Ⅲ级证据;推荐强度:强。专家共识度:93%)。治法:温肾固冲,止血调经。推荐方剂:右归丸(《景岳全书》)(Ⅲ级证据;推荐强度:强。专家共识度:90%)去肉桂,加赤石脂、补骨脂、炮姜、艾叶。基本用药:鹿角胶、制附子、杜仲、枸杞子、菟丝子、熟地黄、山萸肉、山药、赤石脂、补骨脂、炮姜、艾叶。推荐中成药:妇科再造丸/胶囊(C级证据;推荐强度:弱。专家共识度:70%)。用法用量:口服,10丸/次,2次/d。

5.2.1.5 虚热证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少淋漓,或量多势急,色鲜红,质稠;伴见心烦失眠,面颊潮红,咽干口燥,潮热汗出,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质红,少苔,脉细数(Ⅲ级证据;推荐强度:强。专家共识度:100%)。治法:养阴清热,固冲止血。推荐方剂:保阴煎(《景岳全书》)(B级证据;推荐强度:强。专家共识度:83%)加阿胶、海螵蛸、仙鹤草、藕节。基本用药:生地黄、熟地黄、白芍、山药、续断、黄柏、黄芩、阿胶、海螵蛸、仙鹤草、藕节、甘草。推荐中成药:1)葆宫止血颗粒(B级证据;推荐强度:强。专家共识度:100%)。用法用量:口服,1袋/次,2次/d。2)固经丸(Ⅲ级证据;推荐强度:强。专家共识度:91%)[3]。用法用量:口服,6 g/次,2次/d。3)榆栀止血颗粒(推荐强度:弱。专家共识度:90%)。用法用量:口服,1袋/次,2次/d。

5.2.1.6 实热证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色深红,质稠,有血块;面红目赤,口渴烦热,渴喜冷饮,小便黄或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Ⅲ级证据;推荐强度:强。专家共识度:98%)。治法: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推荐方剂:清热固经汤(《简明中医妇科学》)(B级证据;推荐强度:强。专家共识度:93%)。基本用药:黄芩、栀子、生地黄、地骨皮、地榆、藕节、阿胶、棕榈炭、龟甲、牡蛎、甘草。推荐中成药:1)宫血宁胶囊(B级证据;推荐强度:强。专家共识度:91%)。用法用量:口服,1~2粒/次,3次/d。2)妇科断红饮胶囊(C级证据;推荐强度:强。专家共识度:93%)。用法用量:口服,3粒/次,3次/d。3)丹栀逍遥丸/片/胶囊/加味逍遥丸/片/胶囊/颗粒/口服液(D级证据;推荐强度:强。专家共识度:75%)。用法用量:口服,6~9 g/次,2次/d。

5.2.1.7 血瘀证 主要证候:经乱无期,量时多时少,时出时止,经行不畅,色紫黯有块,质稠;小腹疼痛拒按,胸胁胀满或刺痛;舌质紫黯,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涩或弦(Ⅲ级证据,推荐强度:强。专家共识度:100%)。治法:活血祛瘀,理血归经。推荐方剂:逐瘀止崩汤(《安徽中医验方选集》)(Ⅲ级证据,推荐强度:强。专家共识度:95%)。基本用药:当归、川芎、三七、没药、五灵脂、丹参、牡丹皮、艾叶、海螵蛸、龙骨、牡蛎、阿胶。推荐中成药:1)致康胶囊(B级证据;推荐强度:弱。专家共识度:82%)。用法用量:口服,2~4粒/次,3次/d。2)云南红药胶囊(C级证据;推荐强度:弱。专家共识度:75%)。用法用量:口服,2~3粒/次,3次/d。3)云南白药胶囊(推荐强度:强。专家共识度:93%)。用法用量:口服,1~2粒/次,4次/d。4)茜芷胶囊(推荐强度:强。专家共识度:89%)。用法用量:口服,5粒/次,3次/d。5)宫宁颗粒(推荐强度:强。专家共识度:98%)。用法用量:口服,1袋/次,3次/d。

5.2.2 血止后治疗 崩漏血止后要治本调经。青春期、育龄期根据患者不同证候结合中药周期疗法辨证祛因,调经治本,使机体脏腑气血冲任等恢复正常,胞宫藏泻有时,月经恢复正常;绝经过渡期根据不同证候辨证祛因,调理善后,使脏腑阴阳气血复常,順利绝经,防止子宫内膜病变。

5.3 针灸治疗

5.3.1 体针 脾虚证选用脾俞、气海、足三里穴(Ⅲ级证据;推荐强度:强。专家共识度:79%)。肾阴虚证选用肾俞、太溪、阴谷、三阴交穴(Ⅳ级证据;推荐强度:强。专家共识度:89%)。肾阳虚证选用肾俞、命门、气海、关元、足三里、百会穴(Ⅳ级证据;推荐强度:强。专家共识度:74%)。血热证选用血海、行间、曲池、合谷、少海、膈俞穴(Ⅳ级证据;推荐强度:弱。专家共识度:79%)。血瘀证选用血海、太冲穴(Ⅲ级证据;推荐强度:强。专家共识度:92%)。

5.3.2 耳针 选内生殖器、皮质下、内分泌、肾、肝、脾。毫针刺用中等刺激,或用埋针法,两耳交替使用(Ⅲ级证据;推荐强度:强。专家共识度:75%)。

5.3.3 三棱针疗法 在腰骶部督脉或足太阳经上寻找反应点,每次选2~4个点,用三棱针挑刺,将皮下纤维挑断,1次/月,连续治疗3次(Ⅲ级证据;推荐强度:弱。专家共识度:82%)。

5.3.4 皮肤针疗法 取腰骶部督脉、足太阳经,下腹部任脉、足少阴经、足阳明经、足太阴经、下肢部足三阴经。由上而下反复叩刺3遍(C级证据;推荐强度:弱。专家共识度:74%)。

5.3.5 刺络拔罐疗法 患者俯卧位,在腰骶部周围寻找形如小红虫状或成丝条状的毛细血管处、或皮肤颜色较深处、或局部皮肤瘀青处等阳性点,每次选取2~3个点,局部常规消毒后,进行刺络拔罐操作(C级证据;推荐强度:弱。专家共识度:83%)。“刺络拔罐疗法”适用于血瘀证的治疗(Ⅳ级证据;推荐强度:弱。专家共识度:100%)。

5.3.6 埋线疗法 主穴:关元(透中极)、天枢(透外陵)、归来(透横骨)、次髎、三阴交、肝俞(透脾俞)、肾俞(透大肠俞)。配穴:肝郁加太冲、期门;肾虚加太溪。操作:患者埋线部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医生双手戴一次性无菌手套,根据患者埋线部位及透穴距离,选取合适的埋线针型号。医生左手捏起进针部位,右手持一次性免穿线蛋白线埋线针快速刺进穴位处皮肤,进入脂肪层后针头向透穴方向斜刺,至针头全部没入皮肤,缓慢将埋线针退出皮肤再次消毒出针部位即可(Ⅲ级证据;推荐强度:弱。专家共识度:80%)。

5.3.7 皮下埋针法 取穴地机、中都、三阴交、血海。按皮下埋针法操作,每次取1穴或取2穴单侧交叉。埋针24 h。1次/d,换穴再埋针(Ⅲ级证据;推荐强度:弱。专家共识度:87%)。

5.3.8 耳穴穴位贴敷法 取穴:耳穴之子宫、卵巢、输卵管、盆腔、皮质下、内分泌、肾上腺、神门、脑干、肝、脾、胃、肾。操作:将油菜籽用胶布贴压于上述耳穴,每次按压3~5 min,3~4次/d。出血重者隔日换药,换药3~5次后改为1次/周。双耳交替。连续1~4周有效(Ⅲ级证据;推荐强度:弱。专家共识度:95%)。

5.3.9 拔罐疗法 取穴脾俞、肾俞、十七椎、气海俞。常规拔罐治疗(Ⅲ级证据;推荐强度:弱。专家共识度:83%)。

5.3.10 穴位贴敷疗法 取穴神阙、关元。常规穴位贴敷治疗(C级证据;推荐强度:弱。专家共识度:85%)。

主要起草单位:

河北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杭州市中医院、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河南省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大坪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湖北省中医院、重庆市中医院、河北省中医院、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海医院、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华中科技大學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台湾东海轩中国传统医学研究所、香港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澳门科大医院、澳门大学、英国兰维多利亚学院(淑兰中医学院)、英国中医诊所、美国健康针灸和中医艺术诊所、美国东方中医针灸中心、美国王氏针灸中药诊所、美国中医学院、美国新英格兰中医学院、比利时中医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奥地利卡尔兰德施泰纳-传统医学及健康原理学研究所、加拿大中医针灸爱道健康中心。

主要起草人:杜惠兰、段彦苍、马惠荣、孙莹、景晓昭、宋亚静。

参与起草人及审阅专家(按姓氏拼音顺序排序):

中国:陈薇、丛慧芳、杜惠兰、段彦苍、房繄恭、冯晓玲、傅萍、高慧、高希言、郭义、郭岳峰(香港)、韩延华、胡国华、胡晓华、贾春生、江河达(台湾)、金哲、李力、李蓉、连方、梁瑞宁、刘丹、刘丹卓、刘雁峰、陆华、罗颂平、马惠荣、马良宵、马睿杰、孟炜(香港)、莫蕙(澳门)、倪光夏、佘延芬、孙洁(澳门)、孙立虹、谈勇、王东梅、王凌、王玮、韦丹、吴克明、夏敏、相聪坤、薛晓鸥、严兴科、杨继国、俞超芹、张帆、张明敏、张永臣、赵静(澳门)、曾倩。

英国:汤淑兰、杨增瑞、周时伟。

美国:蔡晓梅、方道和、王继飞、杨观虎、章珍珍。

比利时:孙培林。

新加坡:陈秋梅。

奥地利:李宏颖。

加拿大:宋韬。

本指南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指南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绝经学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诊断治疗指南(草案)[S].中华妇产科杂志,2009,44(3):234-236.

[2]Munro MG,Critchley HOD,Broder MS,et al.FIGO classification system(PALM-COEIN)for causes of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in nongravid women of reproductive age[J].Int J Gynaecol Obstet,2011,113(1):3-13.

[3]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8-21,96-100.

[4]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ACOG Committee Opinion No.557:Management of Acute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in Nonpregnant Reproductive-Aged Women[J].Obstet Gynecol,2013,121(4):891-896.

[5]Society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aecologists of Canada.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in Pre-Menopausal Women[J].J Obstet Gynaecol Can,2013,35(5):473-475.

[6]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内分泌学组.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49(11):801-806.

[7]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绝经学组.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8,53(6):396-401.

[8]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内分泌学组.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诊治指南[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8,53(12):801-807.

[9]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105-120.

[10]Marret H,Fauconnier A,Chabbert-Buffet N,et al.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n menorrhagia:management of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before menopause[J].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2010,152:133-137.

[11]谢幸,孔北华,段涛.妇产科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34-336.

[12]Liu Z,Doan QV,Blumenthal P,et al.A systematic review evaluating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work impairment,and health care costs and utilization in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J].Value Health,2007,10:173-182.

[13]葛蓓蕾,吴悦茜,孙静.异常子宫出血的宫腔镜诊断及治疗[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4,23(11):913-916.

[14]蒋朱明,詹思延,贾晓巍,等.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基本方法及程序[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4):250-253.

[1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GB/T 16751.2-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

[16]Atkins D,Best D,Briss P A,et al.Grading quality of evidence and strength of recommendations[J].BMJ,2004,328(7454):1490.

[17]汪受传,虞舜,赵霞,等.循证性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研究的现状与策略[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11)∶2759-2763.

[18]馬宝璋,杜惠兰.中医妇科学[M].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83-87.

[19]田秦杰,黄禾.异常子宫出血的定义、命名、分类与诊断[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6,32(12):881-883.

[20]邓斌荣.B超联合药物治疗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5):77-79,82.

[21]古健.无排卵型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治[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4,6(4):14-17.

[22]王玉珠,孙宇,白文佩.排卵障碍相关性异常子宫出血的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13):27-29,33.

[23]罗晓梅,李丽.诊断性刮宫术在诊治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6(10):37-39.

[24]于晓凰.探讨异常子宫出血诊治中应用宫腔镜技术的价值[J].实用妇科内分泌(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6(31):92-93.

[25]闫晓晴,刘颖,涂心云,等.崩漏临床辨证思维分析[J].新疆中医药,2019,37(1):194-196.

[26]张英莉,梁茂新.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辨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10):3163-3166.

[27]高玉娟.崩漏的病因机制及中医治疗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4):505-507.

[28]徐梦婕,闫宏宇.中医治疗崩漏的研究现况[J].新疆中医药,2016,34(6):81-84.

[29]石琳子.崩漏的中医研究概况[J].北方药学,2015,12(1):93.

[30]张玉珍.中医妇产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00-110.

[31]肖承悰.中医妇科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68-74.

[32]杜惠兰.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M].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18-127.

[33]谈勇.中医妇科学[M].4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84-89.

[34]杨江华,高琴,白帆,等.固冲汤加减方联合西药治疗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7,38(7):819-820.

[35]李慧.益气固冲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血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6):106,114.

[36]王良寅,李金岭,王同业,等.益气健脾固冲汤治疗脾虚型崩漏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连续型电子期刊),2017,4(79):15562.

[37]吴佩蔚.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加米非司酮联合归脾丸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5,36(1):139-140.

[38]胡玲俐.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加米非司酮联合归脾丸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效果[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6,12(5):45-46.

[39]黄铁英,汪碧云.归脾丸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反复发作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7,24(3):371-372.

[40]孙彦芳.米非司酮联合归脾丸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165,167.

[41]吕翠芬,陈晓辉.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米非司酮联合归脾丸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宮出血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35):3937-3939.

[42]李思.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加米非司酮和归脾丸对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8):125,127.

[43]沙红兰,孙海翔.妇科止血灵与米非司酮联用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分析[J].西北药学杂志,2016,31(5):509-511.

[44]孔青梅,李芹.妇科止血灵片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6,31(8):1213-1215.

[45]李秋月.妇科止血灵辅助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效果及对患者激素水平的影响[J].海峡药学,2019,31(7):236-238.

[46]李雪梅.妇科止血灵片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23):5755-5756.

[47]孙克佳.妇科止血灵片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21):3959-3960.

[48]王薇,吴兰芳.妇科再造胶囊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J].首都医药,2013,20(8):43-44.

[49]穆丹,何洁丽.妇科再造胶囊联合炔诺酮治疗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7):1301-1304.

[50]刘琳.保阴煎加减治疗阴虚血热证漏下的止血疗效临床观察[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

[51]周敏.中西医结合治疗崩漏5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24):51.

[52]李振东,陈姺.葆宫止血颗粒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6,28(2):131-132.

[53]杨晓辉.葆宫止血颗粒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1):109-112.

[54]周蕊,赵怡静.葆宫止血颗粒辅助曼月乐治疗异常子宫出血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7,49(6):88-90.

[55]杨鸿頠.探讨与分析葆宫止血颗粒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有效性[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8):297-298.

[56]卢巧玲.葆宫止血颗粒联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4):548-549.

[57]蒋燕红.葆宫止血颗粒联合性激素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8,50(9):109-112.

[58]唐群英.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葆宫止血颗粒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连续型电子期刊),2018,5(6):30-31.

[59]万德花,连艳丽,蔡一铃,等.葆宫止血颗粒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34(8):2425-2427.

[60]张荣华,甄秀会.葆宫止血颗粒联合炔诺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34(12):3664-3668.

[61]叶玉慧,康春梅.去氧孕烯炔雌醇联合葆宫止血颗粒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7(16):59-60.

[62]黄富娟.清热固经汤加减治疗血热型崩漏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4):61-62.

[63]王丹.清热固经汤联合妈富隆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8,36(8):167-168.

[64]吕丽华,安晓娜.宫血宁胶囊联合补佳乐对控制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9):1237-1239.

[65]顾萍.宫血宁胶囊联合补佳乐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2014,22(11):171-171,162.

[66]刘觅路.宫血宁胶囊联合补佳乐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23):96-97.

[67]温燕逖,刘桂英,曹连文.宫血宁胶囊联合妈富隆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5):31-32,38.

[68]许玉刚.宫血宁胶囊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5,30(9):1103-1106.

[69]陈忠兰,梁小洁.宫血宁胶囊联合醋酸甲羟孕酮和戊酸雌二醇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6,31(7):1063-1066.

[70]周春秋,张谊北,杨春,等.宫血宁胶囊联合黄体酮胶囊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127-130.

[71]陈维弘,钟益玮,朱建龙.去氧孕烯炔雌醇片联合宫血宁胶囊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疗效[J].医学综述,2016,22(22):4483-4485.

[72]张江荣.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宫血宁胶囊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J].养生保健指南,2017,29(42):236.

[73]张春玲,陈建英,林晓桃.宫血宁胶囊辅助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评价[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8,31(10):1501-1503.

[74]高丹凤,成佳景,宋力雯,等.宫血宁胶囊联合补佳乐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对子宫内膜厚度、性激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性科学,2018,27(3):31-34.

[75]王玲.宫血宁胶囊联合妈富隆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調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健康大视野,2018,26(8):99.

[76]陈燕琴.宫血宁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观察[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9,11(3):68-70,74.

[77]麦贞.宫血宁胶囊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子宫功能失调性出血的疗效[J].上海医药,2019,40(15):28-30.

[78]管晓宁.探究宫血宁胶囊与去氧孕烯炔雌醇片联合治疗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6(2):59,62.

[79]刘建武,陶莉莉,邱如卿,等.妇科断红饮胶囊治疗血热内扰证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24例临床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7):628-630.

[80]刘晓红.丹栀逍遥丸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2015,35(5):1115-1117.

[81]李秋莲,李红.致康胶囊治疗崩漏40例[J].中医研究,2008,21(7):33-34.

[82]刘颖,周瑞兰.致康胶囊治疗热迫血分及瘀滞胞宫型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7):4220-4222.

[83]郑凤平.妈富隆片联合致康胶囊治疗青春期功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师,2013,16(1):112-114.

[84]徐艳红.单用及联合致康胶囊治疗青春期功血的疗效比较[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7(6):728-729.

[85]易建平,赵锦秀,谭春梅,等.致康胶囊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5,21(22):4208-4210.

[86]刘燕.致康胶囊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34(7):2087-2092.

[87]赵素玲.云南红药胶囊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7,9(31):117-118.

[88]葛晓芬,杨欣,魏丽惠,等.云南红药与宫血宁胶囊用于月经过多的疗效评价[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9,20(4):329-331.

[89]王云凯,王富春.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06-115.

[90]梁繁荣,王华.针灸学[M].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250-251.

[91]王茵萍.针灸妇科治疗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8:123-126.

[92]高树中,杨骏.针灸治疗学[M].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07-109.

[93]李文霞,张静茹,冯建玲.皮肤针叩刺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2,34(8):1196,1223.

[94]张丽丹,张鑫,庾珊,等.针刺结合刺络放血治疗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7,33(1):7-10.

[95]汤茜.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治疗气滞血瘀型崩漏的临床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96]石学敏.针灸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75-379.

[97]夏桂成.夏桂成实用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77-189.

[98]张雯琪.中药内服配合贴敷治疗青春期功血症肾虚型疗效分析[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6,32(8):754-755.

附录A

(资料性)

利益冲突声明

本指南所有成员均签署利益冲突声明,完全独立进行本指南的编制工作,申明无任何与本指南主题相关的商业的、专业的或其他方面的利益冲突。

附录B

(资料性)

文献检索、评价及证据分级策略

B.1 文献质量评价方法

随机对照研究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非随机对照研究采用MINORS评估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评价指标共12条,每一条分为0~2分。前8条针对无对照组的研究,最高分为16分;后4条与前8条一起针对有对照组的研究,最高分共24分。0分表示未报道;1分表示报道了但信息不充分;2分表示报道了且提供了充分的信息。选择总分≥13分的文献作为评价证据。Meta分析采用AMSTAR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每个条目评价结果可以分为“是”“否”“不清楚”或“未提及”3种,并给予计分,如“是”为1分,“否”“不清楚”或“未提及”为0分,总分11分。AMSTAR量表得分0~4分为低质量,5~8分为中等质量,9~11分为高质量。选择≥5分文献为证据。中医文献依据分级标准可见参表B.1。

B.2 GRADE证据质量评定

GRADE证据质量评定可参见表B.2。

B.3 专家推荐意见

B.3.1 强推荐 对于本指南的强推荐方案,患者、临床医师和政策制定者会作出如下选择:1)多数患者会采纳推荐方案,只有少数不会;如果文件中未给予推荐意见,则应在推荐方案后给予说明;2)临床医生推荐多数患者应该接受该推荐方案;3)在大多数情况下,该推荐方案会被政策制定者采纳作为政策。

B.3.2 弱推荐 对于本指南的弱推荐方案,患者、临床医师和政策制定者会作出如下选择:1)大多数患者会采纳推荐方案,但仍有不少患者不采用;2)应认识到每位患者有各自适合的方案,临床医生应帮助患者作出体现患者价值观和意愿的决定;3)对于弱推荐方案,制定政策时需进行实质性、广泛性讨论,并需要众多利益相关者参与。

B.3.3 不推荐 对于本指南不推荐的方案,该方案可能利弊相当,或未明确目标人群,或制定推荐意见的证据不足。

(2021-03-01收稿 责任编辑:王丽丽,杨丽雯,徐颖)

猜你喜欢
子宫出血妇科胶囊
妇科内分泌失调的临床治疗研究
健康教育在妇科阴道炎护理中的应用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护理干预对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米索前列醇在妇科临床的应用
延续性护理应用于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的效果研究
为何子宫出血没了规律
胶囊要用凉开水服
我有一颗神奇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