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文化体验视阈下的中餐器具设计研究

2021-07-10 08:41丁凡倬郭畅苏冰清张继晓
陶瓷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汝窑釉面餐具

丁凡倬,郭畅,苏冰清,张继晓,★

(1.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北京,100083)

1 引言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源远流长的传统器物文化,其中宋代的汝窑,也以精美的釉面、雅致的色彩、多元的形式向世人传达着独特魅力。汝窑是中华传统制瓷最著名瓷种之一,位居宋代“汝、官、钧、哥、定”五大名窑之首,也是中国北宋时期皇家主要代表瓷器,同时它代表了宋代文人雅士高雅清新的审美取向[1]。而且从古至今,瓷器一直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器皿的制作材料,发挥着装载物品、美化环境等功能。如瓷器在餐具中的恰当运用,不仅可以整体美化菜品,同时也可以提升进餐氛围格调。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材料的推陈出新,一些传统的造物材料逐渐被取代,它所蕴藏着的文化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在餐具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多样化发展而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将汝窑的文化内涵和形态美感置入中餐具的设计中,试图通过餐具这样一个载体,对汝窑文化进行活化,以全新的形式面向世人,让食客们在用餐过程中体验到汝窑这样的中国传统造物文化。

2 在当代语境下的中餐器具设计原则

2.1 人性化且实用的设计原则

产品存在的意义就在于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在餐具设计时,设计者不仅要满足餐具基本的盛物功能,同时也需要考虑使用者的使用习惯、文化背景、功能需求,而不是通过自己的“经验”或是“想当然”进行设计。设计不仅要本着“以人为本”这一设计原则[2]。比如,在不同的地区长大的使用者,用餐习惯会有所差异,这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南方地区的人们喜欢喝汤,那在设计汤碗时要加大容量,但是又要考虑到底座不能太宽大、占用太大的桌面面积,因此常常通过提升碗体高度来实现增加容量,与之增加的还有碗底厚度,这样同时还能增加汤水保温能力还能保证碗底承重问题。除了要保证人性化、实用性也是餐具设计的基础原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安全以及健康方面的保障等。那么用材的安全性和餐后餐具的易清洁性就尤为重要;对于亚洲人使用习惯来说,碗和碟子是承载食物的最基本用具,他们与人的嘴巴、手接触最为频繁。碗是通过将盘子里的“公共”食物,通过手的递送将食物放入自己的碗中或者送入口中,转化为自己的“个人”食物。因此,在设计时要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才能把握好餐具的构造、尺度、深度以及纹理的运用。

2.2 统一与个性的平衡

如今,随着大家文化程度和审美水平的双向提高,大家对餐具的选择从任意组合的个体化向统一和谐的系列化过渡。消费者在选择餐具时,除去实用性的考虑,首先会考虑其形状和材质和颜色是否和家居环境或者日常做出的菜品的颜色相互匹配。材质、色调的统一,能让食材在装盘后,大大增强其视觉效果、可完整“色、香、味俱全”的食物整体品质,从而提高人们吃饭时的兴致。不过在统一的餐具中,我们也应该找寻他们的差异之处,避免同质化现象的产生,这也更有利于餐饮器具的发展。整套餐具根据功能的不同,对不同器具进行差异化的设计,不仅能更好的展现和区分它们的功能,也可以使进餐时的感受更具层次感,避免过度相似而产生单一的用餐体验。在当前的语境下,如何找到餐具设计的统一和变化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是设计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2.3 有深度的文化属性

在快餐文化流行的当今,我们应该重新激活一些渐渐被淡忘的中国传统文化,让它们能够被传承的同时,激发出应有的价值。物质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中最基本的展示形态。生活中使用的每一样产品都包含着文化信息,能够反映背后所蕴含的时代气息[3]。餐具作为人们饮食行为的媒介,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不言而喻。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这也使得人们对饮食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解决温饱层面。形式多变餐具的出现激发出人们对餐具格调和文化内涵的需求,而中式餐具格调和文化内涵品位往往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巧妙运用,而不是“照本宣科”的仿造传统工艺品,换而言之,根据当前的语境,应该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之间的结合点进行设计。

3 汝窑文化注入中餐器具设计

3.1 传承宋代汝窑的艺术特性

3.1.1 采用温润的釉面

为了更好的传承汝窑文化,将其融入到中餐具设计中,我们研究了汝窑的基本特性。汝窑以其单色釉的高超烧制技艺和成品效果而享誉国内外,具有内敛、光滑且隽永的特点[4]。釉面随光变幻,细腻的土质,使整个坯体看起来厚实且温润,好似良玉,但胜过良玉(图1)。本次设计将通过资料的收集、图片的查阅。我们将光滑温润的釉面效果引入中餐具的设计中,企图通过釉面的沿用,开启古今的“对话”。

图1 汝窑天青釉洗

3.1.2 提炼雅致的色彩

天青色是汝窑瓷器品质的象征,因此天青釉色的汝窑器具有很高的代表性,天青釉色几乎可以代表汝窑的整体形象。但是汝窑的独特之处还在于,颜色会随着不同的光照,呈现不同的变化。在自然光照下,颜色会由青至泛黄过渡,好似雨后天晴,日出而云霏渐开,金色阳光洗染这片青空。而在光线微弱的的地方,色彩由青入蓝,清新如宁静的湖面[5]。汝窑除了天青色,还有一种颜色常作为汝窑碗口的点缀色——金色。(图2)

图2 汝窑包金口碟

3.2 汝窑莲花形态的运用

3.2.1 赋予美好寓意

莲花符号寄托着中华民族崇尚真、善、美的民族情结,透露着清廉高洁的民族精神。中国古代人们常赋予莲花符号各种寓意以及文化内涵,而后将莲花纹样融入器皿的装饰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莲花和它所代表的寓意渐渐融入中国独特的民族文化环境和宗教艺术体系中,莲花的文化寓意便得以代代相传了[6]。莲花是佛教艺术中常见的象征。它被赋予了宁静吉祥的意义,有着驱散浑浊,远离邪恶污秽的作用,同时象征着崇高、圣洁、美丽、清廉。莲花符号常用运用于唐、宋、元、明、清三代陶艺、瓷器的手工艺品中(图3)。莲花不只在宗教里盛行,在文人雅士的“思想高地”也有它的身影。北宋思想家周敦颐把莲花比作君子,在爱莲说中赋予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良好品德。因此,莲花符号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图3 北宋汝窑莲花碗

3.2.2 丰富形式美感

莲花从古至今都是很好的装饰符号。它们特色鲜明、简练随意、往上舒张的花茎长势舒缓自然,能够体现秀丽优雅之美;不妖娆做作,因为种类丰富,所以能造就新颖的形式变化。莲花因为花瓣数量刚好为偶数,所以自身也具备一定的对称美感;莲花花型饱满,且富有层次,能够很好的体现工艺品的细致精美程度。放眼古代,宋瓷中的装饰也常常运用莲花元素,手法婉约、温润而内秀的莲花纹样,在造型、图案装饰、釉面装饰等方面,都可以展示宋代人脱俗的审美境界和清新雅致的审美情趣[7][8]。配合了本次餐具的天青色釉面颜色,典雅的莲花图案与釉色形成和谐统一的关系,完美地将莲花与餐具本身完美融合。

4 设计解读

根据以上对汝窑文化、莲花符号的分析与归纳,结合了主体餐具产品,是顾客对于饮食文化体验的核心这一常识,提取了其中最重要的餐具部分进行了设计,分别为汤盆、碗、茶杯、餐盘、骨碟、汤勺(效果图见表1),并且根据赋予它们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对其进行命名。设计阐述如下:

表1 设计效果图标

天青釉莲花纹汤盆:主要承载汤水的容器,也是餐桌上的主要容器之一。瓶颈处用宋代莲花纹进行镂空处理,打破了全封闭式的碗壁结构,并赋予纹样装饰;盆口进行蜿蜒曲线化的处理,其灵感也来自于宋代的汝窑莲花碗;釉色选择汝窑代表色——天青色。

金边天青釉碗:食客存放待食用产品的容器,碗檐口依照汝窑,进行了金边的处理,其灵感也来自于宋代的汝窑碗。但是不完全像传统汝窑金边的一条细线,而是用现代化的审美,设计荷叶型金边向碗身自然延伸。

莲蓬金丝天青釉茶杯:食客饮茶用具,杯口依然沿袭了金边的处理。但是在两侧对称出削去一个小缺口,功能上是为了临时放置筷子。缺口的剪影与瓶身上的金边构成莲蓬的样式。呼应了莲花的相关形态,更突出了中式传统的装饰风格

莲花瓣边天青釉餐盘:食客承载菜品的主要容器。边缘的起伏依照莲花瓣的16片的数量进行起伏设置。在盛菜时更好的提升菜品整体造型。

白瓷骨碟:干净简洁的造型能够更好的承托主体餐具。四个角抬高能让食物残渣更好的存在骨碟中,不倾出。 汤勺:木质的汤勺,比金属的更能凸显中式的韵味。中间鼓起,两侧收缩的结构更易于舀汤时手指受力。

5 结论

在中国饮食文化中,餐具与美食对用餐时的体验同等重要,食物是为了味蕾上的满足,而餐具决定了用餐时的视觉的享受。近年来,“中国风”的餐具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他为餐具设计提供了新的方向,以及赋予了餐具更深的文化内涵,使得餐具设计不仅仅拘泥于日渐趋同的风格。但是,目前此类风格的餐具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传统文化内涵与餐具的结合不够深、形式过于表面。这意味着设计者还需要继续深度探寻“形、意兼备”的契合点,这样才能实现传统文化的“古为今用”,并在提炼传统文化艺术价值的同时,也能将其转化成符合现代审美的物质载体。

猜你喜欢
汝窑釉面餐具
一种超疏水陶瓷砖及其制备方法
稀土尾矿在无光釉中的应用研究
汝窑为魁 天青如玉
提高全抛釉瓷砖釉面硬度的研究
餐具叮咚
一种陶瓷釉配方的调试方法
有趣的西式餐具
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窑窑址
不用自带餐具
赵占水向南博捐赠珍贵汝窑碎瓷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