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对黑龙江剪纸艺术的影响

2021-07-11 07:47汤思娣左娜
大观 2021年5期
关键词:剪纸艺术国画

汤思娣 左娜

摘 要:国画和剪纸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虽然二者产生的文化背景与服务的对象不同,但在造型构图中却有着类似的创作理念和形式,其作品渗透着地域艺术创作者的心理、思想与意念。同时,地域美术是地方特有的艺术形式,文章通过探究黑龙江剪纸艺术在历史发展、艺术形式、剪纸艺术纹样三方面与中国画的关联及所受影响,保护不同地域与民族在其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创造出的相应本土文化。

关键词:黑龙江剪纸;国画;剪纸艺术

注:本文系2020年齐齐哈尔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中国画对黑龙江剪纸艺术的影响”(YJSCX2020066)研究成果。

一、中国画对黑龙江剪纸艺术历史发展的影响

我们常说的“民俗艺术”也叫民间艺术。黑龙江民间美术是黑龙江地区的人们将劳动生活与思想情感同时炼铸而成的生动感人的艺术文化现象,它是一种集体性的创作活动。民俗现象种类繁多,千姿百态,它根植于地域集体意识深处,即便是后期发展出的不同种类的艺术文化的分支,都同样长期受到黑龙江地域特色风俗习惯与民族信仰熏陶。艺术现象的本源是一脉相承的,同属于美术这一大的学科范畴,因而中国画与黑龙江地域剪纸艺术虽然有着各自的特性和艺术要求,但在历史的长河下彼此又有着共同性,共同发展。

早期黑龙江剪纸艺术是一种区域自发的艺术活动,妇女们使用剪纸的目的明确,多为刺绣、挂帘、做样板或作为窗花贴在纸糊的窗户上等。它的造型表现形式单一,技法相对简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黑龙江剪纸得到了大发展,表现题材变得多元化,中国画乐于表现的题材,如花草虫鱼、飞禽走兽常常被人们作为参考借鉴的图示对象,黑龙江剪纸的思想观念上也变得轻松活泼起来。其优秀的艺术作品和国画作品一样可用于居家装裱、美化生活,表现吉祥期盼。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表现国庆的作品《祖国颂》突破了传统剪纸的单一内容,表现人们生产生活的相关作品大量涌现。新时代的今天,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保护,人们对美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剪纸艺术形式上的美观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对其传统观念信仰上的追求,代表作品不胜枚举。

中国画艺术创作以其自身发展的广泛性与稳定性常常能给黑龙江剪纸艺术新的启发,中国画中所表达的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对黑龙江剪纸艺术的构图、题材纹样、技法工艺等皆能产生影响。黑龙江剪纸艺术在此条件下与中国画融合延续,演变模仿。

二、中国画对黑龙江剪纸艺术形式的影响

中国画与黑龙江剪纸艺术在形式表现上,用一句话概括即“中国画不能离形与色”,黑龙江剪纸艺術“可离色,不可离形”。因表现形式与制作材料的不同,所以其对于艺术表达的方式也略有不同。

(一)构图方式

构图是对画面内容整体表达与形式安排的综合考虑,下面,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作品进行探讨。首先,中国画的构图上常采用郭熙在画论《林泉高致》中提出的“三远”构图方式,这种构图往往给欣赏者身临其境之感。黑龙江剪纸无法像中国画通过笔与墨的协调晕染达成最终的创作效果,但黑龙江剪纸巧妙地学习了中国画的构图理念,作品虽是二维平面不加设色,但用剪刻的方式呈现了纵深俯仰、意犹未尽、冰雪绵延的意境。在人物系列作品中,构图的方式受传统礼教尊卑影响会呈现出“君大臣小,君内臣外”的构图考虑。这种对人物关系以及中心人物的位置考虑的构图观念,我们在黑龙江许多剪纸作品中都可以发现,例如地域风俗剪纸《寿》《满汉娶亲》《夫妻砍柴》等作品。在宋人小品花鸟系列作品中,中国画构图采用独特的折枝取景法,放大了物象的细节美,同时中国画中独特的诗、书、印作为点睛之笔可使作品达到视觉上的均衡。模拟中国画均衡与和谐的构图,在黑龙江剪纸作品大量存在。以上中国画对构图的考量细究,都在无形中之中给了剪纸作品创作灵感。黑龙江剪纸属于平面艺术的一种,它源于生产生活的实用需求,在严格按照构图的标准制作的过程中,通过折叠、轴对称、圆心辐射等多种方式剪裁作品,达到重复、连续等效果。不同的艺术会遵循各自的法门,中国画对黑龙江剪纸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构图方面,还体现在理念层面,包括对作品的协调整理、对画面的分析概括、对人物的位置安排,诸如此类。

(二)表现技法

在线条方面,中国绘画在线的运用上堪称一绝,“曹衣出水”“吴带当风”“春蚕吐丝绵密细长”无不体现着东方绘画艺术的神韵。对于黑龙江剪纸艺术来说,剪痕就是线,其同样具有粗细紧密、刚柔飘逸、细腻绵长的不同品格。

以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与剪纸艺术家赵春平老师的作品《牛郎织女》对比线条为例,在人物的衣褶、丝带上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剪纸作品的线条与中国传统国画人物有着一脉相承的关联。中国画中的工笔人物,最大的特点是“简洁明确”,要求线条装饰突出人物特征,形式走向充满韵律感。剪纸的线从客观上讲,很难做到像国画那样细长、紧密,但是剪纸作品通过画面纸张底色红白的对比,从视觉量感上消除了这一弊端。例如《牛郎织女》人物与主题装饰部分,对称的人物与组织有序的祥云采用阳刻的技法,剪除大量的底色,保留必要的线条。这样会显得人物飘飘灵动,云朵轻柔。穿插的喜鹊与背景则用阴刻的技法,一明一暗,一重一轻,浑然一体。

无论是中国画还是黑龙江剪纸,线条都是艺术家通过融入情思、概括自然物象、以抽象的手法剥离原有表象而概括出精神实质的一种表达方式。充满运动感的起伏变化的线条(剪痕)能够充分表达作品节奏韵律。《尔雅》说:“画,形也。”国画借助线条勾勒表达形象与黑龙江剪纸设计剪裁表达外轮廓的技法选择与主观构思是一致的。

三、中国画对黑龙江剪纸艺术纹样的影响

在纸张没有广泛普及使用的时候,居住在黑龙江流域不同民族手工艺人们就已经用当地特有的桦树皮、鱼兽皮等材料,通过剪刻、镂空等技法创作各类艺术形象了。黑龙江剪纸艺术广泛吸收来自各地区文化的精髓,以自身发展需求为中心,开辟黑龙江特色剪纸艺术之路。以中国画与黑龙江民间剪纸纹样设计为例,我们发现:黑龙江剪纸纹样与中国画的纹样大致相同。

黑龙江民间剪纸常见的纹样大致有喜庆类、动物类、花草类、人物类四种。此类纹样的创作动机很大一部分是源于人们的情感需求,纹样被寄托了美好的愿望与祝福。因此,选择此类纹样作为题材的剪纸作品大多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正如中国画常用梅、兰、竹、菊等题材表现高洁品质等。同时,二者都会采用象征法选择纹样,即用一种物象表示一种概念,比如:黑龙江剪纸中常用雪花代表冬天,白云代表蓝天等;中国画常用飘扬的丝带代表飞天的动态,用留白代表雪等。

黑龙江剪纸艺术衍生出的纹样比比皆是,这在黑龙江代表性的剪纸如方正剪纸、海伦剪纸等中得到了体现。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画因其图案内在的理念,创作出千变万化的图像;剪纸作品因其图案理念从而创作出的纹样亦是多姿多彩。因情感需求或以一定目的创作图案的方法,中国画与黑龙江剪纸殊途同归,而中国画以自身发展的普遍性与成熟性,可以给予黑龙江剪纸纹样设计更多的灵感与更多的表现方法和经验。

四、结语

中国画追求“雅”的审美情趣,写胸中意气,抒发个人主观情感;剪纸艺术属于民间美术范畴,展现的是与之对应的“俗”的烟火气息。从古至今,“雅”“俗”本是两种层次的艺术观念,但由于人们对美的事物的价值认同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不可避免地在创作过程中碰撞出同一朵火花。黑龙江民间剪纸在传承方式上多为口口相传、言传身教,剪纸作品包含情感意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始终处在活态发展中。现代社会民间艺术审美功能强化,使用功能被日渐忽略,工艺审美特征更為现代人所重视。研究中国画与黑龙江民间剪纸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民族认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画与黑龙江剪纸艺术是两种艺术形式,尊重它们的传承关系,分析其相互影响与关联,有利于帮助我们深刻地理解两种艺术的特征、艺术理念,帮助创作者拓宽艺术创作空间,因此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吕胜中.中国民间剪纸:下卷[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4.

[2]左娜,张可佳.黑龙江民间美术[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6.

[3]宋兆麟.图说中国传统熏画与剪纸[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

[4]彭纲,文艺,徐华颖,等.民间美术[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

齐齐哈尔大学

猜你喜欢
剪纸艺术国画
国画《鲦鱼》
国画《鲿》
《难忘岁月》(国画)
《幽深》
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的发展趋势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探究
剪纸艺术元素在包装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剪纸艺术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作用
浅谈剪纸艺术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应用
美术教育中的剪纸艺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