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市场机制探讨

2021-07-11 07:43郭哲
中国商论 2021年5期
关键词:市场机制供应链金融发展模式

郭哲

摘 要:本文从供应链金融与传统金融模式的区别出发,分析了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现状及其市场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完善供应链金融市场机制的对策。当前,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存在以下问题:供应链管理不成熟,技术支持不足,风控体系不够完善,产品服务模式单一。为了促进供应链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政府应当鼓励供应链金融的多元化发展,加强电子化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并鼓励金融企业推出合规化产品。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发展模式;市场机制;传统金融模式;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03(a)--03

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增长阶段,实体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而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正渐渐上升,导致银行业放贷顾虑增大,金融行业遭遇“资产荒”的困境。在这一环境中,供应链金融作为金融创新业务,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业已成为银行、金融中介机构、金融信息服务机构以及企业拓展发展空间、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拓展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业务渠道,减少融资风险,提升资金回报率。供应链金融不但能够化解核心大企业面临的资金不足问题,提高其资金利用效率,而且可以有效解决广大中小企业当前所面临的融资难度大、融资费用高的问题。得益于融资市场壮大,应收账款规模扩大,供应链金融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供应链金融市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风险防范机制建设不足,相关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1 供应链金融与传统金融模式的区别

供应链金融与传统融资模式具有较大差异,供应链金融是以产业链为基础,按照产业供应链整体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针对供应链参与者开展的金融活动。供应链金融借助并依赖于产业供应链的发展,在不断实现金融增值的同时,促进产业供应链的持续优化,实现各参与主体的可持续发展。供应链金融和传统融资模式的区别在于下列几个方面。

1.1 服务对象

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大型企业或发展潜力优良的新兴企业为金融融资主要服务对象,供应链金融则将产业链核心企业、中心企业等作为服务对象,依据中小企业在整体产业供应链中的地位与交易往来情况进行考察。由此得知,产业供应链是供应链金融的核心。

1.2 抵押标的

以往金融机构在对企业融资时大多采用担保融资的方式,寻求融资的企业就应当以自身的资产设定抵押或质押,方能得到所需要的贷款。然而,在供应链融资模式中,企业能够借助自身在供应链中的信用,拓展与丰富担保财产的类型,如预付账款、库存商品,等等,这样获取贷款的难度显著降低。因此,供应链中的企业为供应链金融融资活动的主要对象,本种融资形式对企业的信用较为看重,将供应链交易往来作为重要依据。

1.3 风险程度

传统融资模式的风险较高,要求金融机构深入开展风险防范工作,这样就需要将较多的人力与时间资源投入进来,且风险评估成本显著提高。同时,金融机构在风险防范工作中,主要手段为调查融资企业的资质状况,导致风险识别防范的全面性得不到保证。而供应链金融则依靠供应链信用来完成,金融机构不仅可以更加高效地管控融资风险,还能够扩大自身利益。

1.4 企业话语权

过去,广大中小企业因为自身处于弱势地位,面临融资困境,在融资过程中须将较多的成本投入进来。而通过供应链金融的构建,中小企业能够获取核心企业和其他企业的信用支持,在融资过程中获得较以往更多的话语权,从而减少融资成本。

2 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供应链金融属于金融创新活动,其市场机制与以往的金融活动存在较大差异。供应链金融通常是借助于供应链中的信息流、资金流和业务流,为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以化解企业生产经营中资金需求问题。通过深入分析造成现金流缺口问题的原因,金融机构可以对融资切入点准确把握,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实现双赢的目标。从现状来看,因为进入点存在差异,导致有多元化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形成。

2.1 模式类型

第一,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结合统计结果表明,赊销方式在贸易活动中的应用频率不断提高。其主要原因在于交易活动中买方的话语权更大,卖方为迎合买方的需求,只能将赊销方式运用过来,由自身垫付一定比例的货款,在买方验收商品之后才支付全部货款。在这种情况下,卖方的资金压力显著加重,导致现金流缺口问题的出现。为促使正常生产、经营活動的资金需求得到满足,上游企业往往希望能获得融资。因此,金融机构即可结合具体情况,将应收账款融资服务提供给供应链上游企业。在融资业务实施过程中,达成业务的前提为上下游企业订立契约所形成的应收账款,企业还款依据为契约履行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以便促使供应链上游企业的正常经营需求得到满足。

第二,库存融资模式。如果缺乏足够的库存数量,企业的生产、销售活动将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订单履行状况也难以得到保证。因此,企业往往会将一定数量的库存商品保留下来,但若保留过多的库存商品,将会有库存成本产生。受市场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企业难以及时消化掉这些库存商品,将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导致现金流缺口的产生。过去企业须加强与供应链企业的交流,以便促使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缓解,库存产品得到减少。而通过供应链金融模式的构建,上游企业能够借助库存向金融机构进行融资,以提升资金周转速度,这样不仅企业资金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库存成本也可显著减少。

第三,预付款融资模式。在部分交易中,处于供应链上游的企业要求下游企业向自己支付一定数额的预付款,以确保资金能够周转,从而购买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各类生产资料。在这种情况下,处于下游的企业就会面临资金被占用的状况。一旦资金占用量超过一定限度,下游企业的资金周转就会产生问题。为了化解这一矛盾,金融机构可以向供应链下游企业提供预付款融资服务。

2.2 供应链金融的特征

一是参与者多元化。传统融资模式的参与者较少,主要为存在融资需求的企业和传统金融机构。而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则具有较多的参与主体,在上述主体的基础上,又将第三方物流企业、供应链核心企业等纳入进来。在融资业务实施过程中,核心企业将信用资质注入到供应链中,促使供应链整体信用评价得到提升。由此得知,核心企业的运行状况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供应链的整体运作。同时,物流企业在供应链金融中也发挥了很大作用:一方面,供应链企业的物流需求须由物流企业来满足;另一方面,由于物流企业的特点和优势,还可将其他配套服务提供出来,如仓储管理、库存抵押,等等。通过参与主体的拓展,能够对银行担保财产管理领域内的业务缺陷进行有效弥补,物流企业的营业收入也可得到增加。

二是传统授信模式的局限性得到打破。由于供应链整体信用是供应链金融的主要评估内容,形成了1+N的信用模式。这样客户的开发支出能够得到控制,企业对银行的依赖性也可得到增强。同时,相较于传统金融模式,供应链金融在信贷发放方式方面也呈现出较大的变化,使这些企业的融资门槛得以降低,缓解了资金困境。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下,金融机构不需要对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全面审核,而是将其在供应链中的交易背景作为考察的重点。

三是风险可控性增强。供应链金融服务需要资金运作于封闭模式中,也就是说,供应链金融须高效管控资金流、贸易流等内容,这样企业对资金的使用能够处于可控状态。银行等金融机构要按照企业的详细业务进行信贷资金的审核发放,及时回收和监督企业将来的现金流,促使风险问题得到防范和规避。由于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下资金流、物流的流动须为合同确定模式所适应,这样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将可以得到显著的降低。

3 供应链金融市场机制存在的问题

3.1 供应链管理不成熟

经持续运行和完善后,目前供应链管理业的成熟度得到显著提高,大力扩展了供应链管理的范围,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已经取代了传统的企业内部信息流。由于竞争关系广泛存在于供应链之间,供应链参与者之间开展紧密的合作,供应链上下游能够用于分配的利益逐渐得到增加,且不仅仅集中于产业链内部。但从目前来看,我国金融机构所推出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只局限于较少的领域内,如汽车、能源等,缺乏足够的管理意识,不能够划分链条成员间的界限,往往由核心企业主导着供应链交易活动的实施,成员之间的地位并不对等。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金融机构针对供应链所推出的金融服务基本上只覆盖了国内市场,尚未针对国际贸易推出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在全球化不断加深的状况下,这种局面影响了供应链金融市场的发展。

3.2 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持

技术在供应链金融市场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结合西方成功经验得知,只有广泛、深度运用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如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方可以推动供应链金融市场的持续发展。但在我国,这些技术的发展仍然滞后,未能与供应链金融服务紧密结合。不少金融机构在办理单据、航运、应收账款和数据传输时仍然依赖于传统的人工操作,显然对服务效率产生了不利影响。而且,人工操作容易产生各种错误,增加了风险,这正是造成供应链金融市场发展不够快的原因之一。

3.3 风控体系不够完善

尽管供应链金融具有自偿、风险较低的特征,但此类金融服务涉及的环节众多,参与者多元化,过程较为复杂,还会产生一定风险。由于各种风险因素的存在,对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的扩大造成不利影响,金融机构参与的积极性不足。因此,要通过财务风险控制机制的科学构建,加快供应链金融市场整体发展步伐。调查发现,目前很多金融机构虽然将供应链金融模式构建起来,但信用评价体系却没有得到专门设立,服务平台不具备较高的专业化程度,未能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开展专业化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活动。而且,因为对供应链核心企业和物流企业的监督控制不足,导致有诸多安全风险的出现,对供应链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阻碍作用。

3.4 产品服务模式不够丰富

目前发展起来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分别为商业银行的结构性贸易融资商业模式和商业银行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的供应链融资模式。但从目前来看,以大型企业、P2P和小额贷款公司为主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没有达到预期的发展目标。为促使自身风险得到控制和规避,金融机构不得不细致了解担保财产的相关情况。而且,金融机构还需要确定各类文件的真伪,这显然已经超出了金融机构正常的工作范围,耗费了大量的人、财、物,导致金融机构的服务效能得不到全面发挥。

4 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市场机制完善对策

供应链金融的市场机制涉及多方利益,关系到供应链上下游的多个环节。在所有的程序和环境中,都要参照实际审批流程进行配套备案工作,才能达到有效监管的目的,促进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国家要对供应链金融体系中不同主体的权利义务加以规范,并对《担保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以适应供应链金融的发展需求。而且,由于供应链金融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因而要建立专门的监管部门,给予其相应的权力,赋予其一定的独立性,尽可能将权责落实到人,避免受到利益相关方的不当影响。而且,国家还要发挥供应链金融自律组织的作用,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和化解机制。

4.1 鼓励多元发展

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趋势,我国政府将诸多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发展政策制定、推行出来,丰富了供应链金融模式,随之要拓展参与对象,要深化互联网金融与传统该产业的融合与发展,以有效发挥实体行业和金融行业的优势,从而增强市场活力,促进市场繁荣。在互聯网环境中,受电子商务和网络借贷平台等自身特性的影响,供应链金融参与优势较大,须积极合作上市公司,探索供应链金融差异化发展的新渠道,防止受到市场环境变化的限制。

4.2 加强电子化信息平台建设

在供应链环境中,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与核心企业、物流运输企业、担保企业等供应链参与者一起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共享数据信息,以提升信息透明度。金融机构建立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应当和成员企业的ERP系统和物流管理系统进行对接,实现信息的实时传输和查询。同时,这一平台还要和税务机关、人民银行信用信息系统、工商管理部门的系统进行对接,才能有效减少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同时,金融机构还要重视提升平台的电子化管理和智能化运营能力,借助大数据等技术对监测所获取的数据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建立不同企业、不同商业模式的数据分析模型,在深入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对超出正常价值范围的情况加以预警;有效掌握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资金去向,增加信用到期提醒和资金自动归集的功能,提升供应链金融的自偿性。

4.3 加强风险控制

为了继续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将融资服务持续提供给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相关部门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大支持和监管力度,设定合理的行业准入门槛,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流程,以促进我国金融机构深度参与建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同时,政府要和金融机构合作,进一步建設商业信用评价体系,加强对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的监管,建立对资金、收购、贷款发放及业务运作流程的多重动态监管机制。例如,针对供应链金融领域发生的严重不诚信行为,采用定期公开典型案例的方式,促使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加透明,有效规范市场秩序,减少供应链金融参与者面临的风险。

4.4 合理设计产品

受互联网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影响,金融创新速度显著加快,涌现出一系列金融产品与服务。这样金融行业的整体活力虽然得到显著增强,但我们也要意识到,不少金融产品存在不规范之处,有可能违反法律和政策的规定,产生较大风险,给金融企业造成严重损失。同时,在当前互联网普及的环境中,企业难以像过去那样简单地推出新产品和服务,而是要对新产品可能造成的影响,系统、客观地评估与分析。以京东为例,供应链金融产品开发之前,就会由各个部门对产品的合规性和可能造成的影响加以评估和改进。为了减少风险,拓展市场,供应链金融平台应当在确保运营资金的同时,明确设定营运资金限额。

5 结语

当前,供应链金融实现了产业和金融的紧密结合,创新了金融服务模式。而且,在“互联网+”环境中,它还有助于保持金融的爆发力和持久力。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拓展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融资渠道,为它们提供了资金解决方案。为了促进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政府要致力于建设完善的供应链市场机制,不但需要相关制度的制定和有效实施,还要紧密衔接相关参与者,促使金融业务的数据化目标得到实现。要进一步深化应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对不同渠道获取的数据信息全面整合,通过分类、识别、加工等工序的实施,将数据所蕴含的价值全面挖掘出来,促使金融企业的服务效果得到逐步改进。

参考文献

王曙光,郭凯.供应链金融发展:市场机制局限与政府——市场机制构建[J].新视野,2020(05):49-55.

滕延妮.供应链金融:市场发展新蓝海——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副院长宋华[J].审计观察,2020(08): 68-73.

朱雅琴,陈雪峰.企业供应链与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经济师,2020(02):113-115.

朱晴川.汽车后市场供应链金融模式与风险探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9):38-40.

娄飞鹏.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的供应链金融发展——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视角[J].西南金融,2017(01):10-13.

猜你喜欢
市场机制供应链金融发展模式
逆向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作用下 城市垃圾治理系统仿真
面向供应链金融支付清算系统建设的探讨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估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金投手抢滩湖南银联移动端,打造“供应链金融”生态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国企改革与市场经济体制下微观主体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