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推广与文化传承的关系及实现路径研究

2021-07-11 11:16史智慧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传播路径符号化文化传承

史智慧

摘要:本文以中华传统文化瑰宝中医药为例,对阅读推广与文化传承的关系与实现路径进行探究。认为阅读推广与文化传承关系的起点在于信息流动传播的内在需求属性,依附于传播的文化传承功能;实现路径在于内涵化、主题化、原真性的符号化传播,借助媒介渠道承接,符号化的传统文化在阅读推广中得以扩散传承。

关键词:阅读推广;文化传承;中医药;传播路径;符号化

中图分类号:G2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21)03-0043-03

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21.03.01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Relation Between Reading Promotion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Its Implementation Path - Taking TCM Culture as an Example

SHI Zhi-hui

(Guangzhou Library, Guangzhou 510623,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took TCM, the treasur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 between reading promotion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its implementation path.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reading promotion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 lies in the inherent demand attribute of information flow and communication, which is dependent on the cultural inheritance function of communic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lies in the symbolic dissemination of connotation, theme, and authenticity. With the help of media channels, the symbolized traditional culture can be spread and inherited in reading promotion.

Key words: reading promotion; cultural inheritance; TCM; transmission path; symbolic

目前,图书馆功能已由最初单一的知识存储转向多元服务,阅读推广即是这种转向的具体实践之一。图书馆肩负着文化传承的职责,在倡导“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承行动,使中医药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的时代背景下[1],将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融入图书馆阅读推广中,已成为落实新时代图书馆职责使命的必然行动。

1  阅读推广与文化传承

1.1  文化传承是阅读推广的使命

图书馆具有历史记忆、知识存储等重要作用,也是文化传承的前沿阵地和载体。阅读推广具有鲜明的文化传承性,是图书馆实现文化传承功能的手段[2],因而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肩负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使命。

1.2  传统文化是内容,阅读推广是途径

流动、传承是文化发展的天然需要和内在属性。文化是社会相关意义活动的总集合,文化傳承是文化传统的继承和传递。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演进建立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只有将前人的经验、智慧、知识保存并传给后代,文化才能创新和发展。

传承也是文化元素符号、文化系统、文化内涵得以发展的内在需求,这也为阅读推广与文化传承建立联系提供了逻辑支撑:传统文化为阅读推广提供了元素符号和内容,闪耀着民族历史的智慧光芒,阅读推广则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其中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即是传统文化的传承[3]。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与珍贵的文化遗产,优秀传统文化是经历史验证、凝聚民族智慧的文化精髓[4]。儒道百家、易经文化、中医药、戏曲、诗词歌赋等传统文化也成为图书馆阅读推广的重要内容来源。经过挖掘、整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成为其传承的实现手段和途径。

2  阅读推广文化传承功能的实现路径

2.1  符号化是阅读推广文化传承功能实现的重要前提和节点

传播是文化传承的需求和属性,文化传承的内在需求和图书馆阅读推广所承担的责任使命之间存在着联系,大众传播的优势、职责为这种联结落地提供了媒介渠道和实现路径:大众传播具有社会文化遗产传承功能[5],阅读推广借助大众媒介进行宣传推广[6],通过大众传播实现文化传承。

符号是传播不可或缺的要素和载体,是文化的存在形式。人类之所以可以进行文化生产、传播和传承,原因在于能够运用符号进行创造活动[7]。从实践来看,符号参与的阅读推广内容更容易被读者识别和接受,进而在知晓、态度、行为等层面产生推广效果,尤其是网络符号繁盛、符号消费成为时代特征的当下,读者乐于在文化符号解读中感知传统文化[8]。因而阅读推广文化传承功能的实现,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符号化传播。

符号化是传统文化被传播的前提和关键。传受双方借助符号进行文化信息编码-解码的象征互动。在象征互动中形成如春节、端午、龙、云纹图案、“杏林”等符号系统,传统文化进而被群体解读,并在传播扩散中得以传承。

2.2  阅读推广中传统文化的符号化传播过程

符号化过程主要包括内涵挖掘、归纳提炼、形成概念符号、意义赋予、纳入解释体系、象征固化、外延勾连、内化解读[7]。在阅读推广实践中具体表现为,通过研读文化素材,挖掘内涵并归纳提炼,形成具体的如“葫芦”等象形符号,赋予其“福禄”等意义,并纳入到大众对于中医药、健康祝福等“约定俗成”的解释体系中,成为普遍共识,并上升为“悬壶济世”的延伸意义,使读者将“葫芦”自然与“悬壶济世”等产生联想,为以后有关文化推广提供了符号选择和推广便利。读者在符号接受中消费文化内容,符号化成为受众感知和接受传统文化的中介桥梁和有效途径。通过阅读推广,实现了受众读者感受传统文化的过程;读者在文化符号接触中,感知体验传统文化。在此过程中,阅读推广者是文化符号运用和传播的推动力量,而读者受众则在解读文化符号的同时,参与文化生产和传承。

2.3  阅读推广的符号化原则

在阅读推广活动中,内涵化、主题化、原真性与读者主体性是符号化推广应遵从的原则。

2.3.1  内涵化  传统文化符号化过程中首先应注重文化内涵提炼。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受众尤其是年轻读者对其认知往往停留在表面的关注、浅层认知或刻板印象,无法深入内涵,触及精髓。同时,多数阅读推广活动往往流于形式,忽视传统文化内在解读,难以吸引读者关注,因而需要凝练传统文化内涵、要义。

就中医药而言,仁爱、辨证论治、整体观念、尊重自然规律等是中医药文化思想精髓,也是传统文化符号化的落脚点。如经典阅读推广中,在提炼《易经》《黄帝内经》等经典中关于循环、阴阳五行观、辨证论治思想内涵的同时,解读当前对流行健康养生的现实理解,解答养生误区,引起读者兴趣,达到推广传承的目的。

同时内涵化并非照搬经典原文,而是将传统文化进行转换,形成象征符号。如药王孙思邈卡通形象、本草书偶、神农尝百草漫画等在阅读推广中的呈现,提炼简化了形式,使中医药知识科普化、趣味化、易传播化,将传统中医药文化内涵有机融入阅读推广中,成为接地气、走进寻常百姓家的符号形象,增强了文化传承效果。此外,近年来影视剧不顾规律,一味地夸大、神化中医药,冠以“神医”“神药”“天然无任何副作用”等符号而被广为诟病。因而符号化应立足内涵,理性推广,辩证认识,避免脱离实际“刻板印象化”过度“神化”。

2.3.2  主题化  阅读推广中符号化降低受众接收难度,提高传播效率,但这并不意味着对阅读推广内容面面俱到。当前阅读推广呈现“富媒体化”,如“真人图书馆”“图书馆影院”等使用的符号形态丰富多样。即便如此,阅读推广活动中符号化都应遵循主题化原则,围绕主题,亮出特色符号,使推广活动主线清晰、主题鲜明,传输信息简明易懂,让受众在有限的信息接收范围内清晰地获得活动信息。如阅读推广活动“在图书馆发现敦煌”,无论是活动标题、内容、形式还是符号选用都紧紧围绕“敦煌”主题,呈现莫高窟文化艺术,删繁就简,主题鲜明。再如阅读推广活动中常见的漫画、一图读懂等,简明扼要,主题突出。

2.3.3  原真性  原真性强调商品、服务消费之外,原始本真的文化体验。符号化是原真性体验和文化传承的必要过程和实现路径,为受众接触和体验文化原真性提供了可能。青睐和关注文化原真性的读者将是否地道、是否原汁原味作为观赏和评判阅读推广内容的标准。具体而言,阅读推广者应根据受众特点,对活动形式、推广嘉宾等进行地道选择(如选用道地药材,中医经典推广嘉宾选择国医大师、名老中医等),提高阅读推广活动的体验和成效。

2.3.4  读者主体性  阅读推广内容符号化应充分考虑读者特性、文化主体适应规律、接收信息习惯,多选用易于辨识、生动活泼、便于理解传播的符号,如带有家乡特色道地药材的文化符号,原真亲切,增加亲切带入感和辨识度,在“共通的意义空间”内拉近读者的心理距离,引起共鸣,在轻松舒适的认同中,将推广内容传递给读者,而非生涩难懂、曲高和寡的自娱自乐。此外,还应避免过度符号化和对符号的盲目迷戀、过度依赖,如刻意追求3D打印机、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等空壳,流于表面,而非将其文化要素、内在原理、科学伦理等有关内涵挖掘推广。

3  阅读推广与文化传承案例

中医药学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符号化在中医药等传统文化阅读推广中应用广泛,如中药典籍推广中,将经典符号“李时珍”融入,在形式上传播的是公众知晓度高的千年中医药文化集大成者,在内容上传承的则是医药双圣悬壶济世、仁心仁术的中医药思想,仁者爱人、仁和精诚的价值观念。又如以诺贝尔奖为契机,以葛洪、青蒿、屠呦呦为符号,推出诺贝尔奖与中医药发展史、《肘后备急方》古籍版本展、青蒿知识竞赛、重读经典葛洪《肘后备急方》等专题,跟随热点将公众注意力顺势导入阅读推广活动之中。此外,针灸、拔罐、推拿、把脉、本草、药王孙思邈、《黄帝内经》等同样可成为符号化的中医药元素,在阅读推广中简单明了地发挥符号化作用,吸引读者关注,增强阅读推广效果。

3.1  悬壶济世——广州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主题展示体验活动

该活动在广州图书馆举办,活动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时代背景,结合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展示疫情防控中做出重要贡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活动主题明确,通过再现疫情防控战线上传统医药类非遗的身影,对陈李济中药文化、小柴胡制剂方法、西关正骨等传统医药非遗项目进行推广,为大众提供了一场内涵化、主题化、符号化、原真性的中医药文化遗产体验活动,再现了广府生活的特点和人文精神,传递了广式健康生活理念。

3.2  “我哋广式——通草画广州一日”展览

广州图书馆与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合作举办的该项活动以清代通草画为视觉媒介,以“广州人的一天”为时间主线,解码广式生活。沿着时间线,设置的中午主题即为“医馆?中医养生”,该展区呈现了针灸等中医药文化符号,对多种针灸疗法、《伤寒杂病论》等中医药典籍、潘高寿中药文化进行了推广。

4  结语

通过传统文化符号的构建,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不仅能丰富推广内容,增强思想内涵,还能提升推广效果,承担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和使命。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      见[EB/OL].(2019-10-26)[2020-04-26].http://www.gov.cn/zhengce/ 2019-10/26/content_5445336.htm?trs=1.

[2] 张怀涛.阅读推广的概念与实施[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35(1):2-5.

[3] 杨晓农,史丽婷.话语权视角下传统文化在阅读推广中的作用与意义——以乡贤文化为例[J].图书馆,2018(1):65-69.

[4] 王作先.中国传统文化在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运用[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34(2):106-107,112.

[5]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26.

[6] 范并思.阅读推广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问题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40(5):4-13.

[7] 卢珊珊.符号、符号化与符号异化释义[J].晋中学院学报,2008, 25(1):49-53.

[8] 赵毅衡.符号学的文化意义管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01-14(B05).

(收稿日期:2020-06-21)

(修回日期:2020-08-12;编辑:魏民)

猜你喜欢
传播路径符号化文化传承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符号化”思想的实践研究
关于一阶逻辑命题符号化的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传播的路径研究
都市报传播城市文化的创新路径
新媒体时代科普类微博的传播路径探析
合拍片《风筝》的跨文化传播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