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医全科规培基层实践基地教学评价

2021-07-11 11:16于爽於堃张旭常淑玲丁兰丁静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规范化培训教学

于爽 於堃 张旭 常淑玲 丁兰 丁静

摘要:为评价北京市中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层实践基地的教学水平,于2019年6月26-28日,对北京市19家中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层实践基地及该年度招收的65名学员进行调查,通过查验资料、病例示教、问卷访谈的方式,对基层实践基地的教学管理、教学过程、学员满意度进行评估,评价各基层实践基地的教学情况。调查结果显示,19家基层实践基地在教学管理方面的总评分均合格;病例示教得分90分及以上的基层实践基地有12家,占63.16%;学员对基层实践基地的总体满意度为90.63%。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学资源分布不均、制度建设不完善、档案留存不完整。北京市中医全科规培基层实践基地总体符合建设要求,师资队伍建设合理,教学方式多样,学员满意度较高,但教学管理仍不完善。

关键词:中医全科;规范化培训;基层实践基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21)03-0063-04

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21.03.01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Teaching Evaluation of Grassroots Practice Bases of TCM General Practice Standardized Training in Beijing

YU Shuang1, YU Kun1, ZHANG Xu1, CHANG Shu-ling2, DING Lan1, DING Jing1*

(1. Yueta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Fuxing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5, China; 2. Zhanlanl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100037,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aimed to evaluate the teaching levels of grassroots practice bases of TCM general practice standardized training in Beijing. From June 26th to 28, 2019, a survey was conducted to 65 trainees this year in 19 grassroots practice bases of TCM general practice standardized training in Beijing.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teaching process, and trainee satisfaction of the grassroots practice bases were evaluated through data checking, case-based teaching,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with the traine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scores in teaching management of the 19 grassroots practice bases were all qualified; 63.16% of the practice bases scored more than 90 points in case-based teaching; 90.63% of the students interviewed felt a great satisfaction with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grassroots practice bases. The main problems wer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imperfect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incomplete archive retention. The grassroots practice bases of TCM general practice standardized training in Beijing have met the requirements of base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staff is reasonable, the teaching methods are diverse, and the student satisfaction is high, but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is still not perfect.

Key words: TCM general practice; standardized training; grassroots practice bases; teaching

2010年中醫类别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全国范围内开展。2013年,依据《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1],北京市启动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中医全科规培”)。随着中医全科规培的深入开展,国家对中医全科规培基层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基层实践基地是中医全科学员学习全科理论、实践全科理念的主要地点,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员的临床实践能力和水平,是规范化培训的重要基础。中医全科教学注重学员特色的培养,定期进行教学评估对保证教学质量至关重要[3]。本文对北京市19家中医全科规培基层实践基地及学员进行调查,对基层实践基地的教学管理、教学过程、学员满意度进行评估,为中医全科规培基层实践基地建设及改革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北京市19家中医全科规培基层实践基地及2019年招收的65名中医全科规培学员。

1.2  调查方法与内容

本研究通过普查的方式开展,调查时间为2019年6月26-28日。由专家组(包括北京市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层实践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各基层实践基地的教学主任及教学秘书,共27人)对全市19家基层实践基地教学管理(包括文书档案、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教学过程进行现场调查评估;对65名中医全科规培学员进行访谈,获取学员对基层实践基地的满意度、意见及建议。调研过程中挖掘各基层实践基地的教学管理特色,同时横向比较城六区(东城、西城、海淀、朝阳、丰台、石景山)与周边区(昌平、通州、房山、怀柔、大兴、延庆、顺义、密云、平谷区)的学员、师资分布情况及教学质量。

1.3  评价标准

1.3.1  基层实践基地教学管理评估  文书档案管理包括组织管理制度、教学实施管理制度、教学管理档案、师资管理档案、学员管理档案5个方面,共37个条目;评价标准:相关制度完备为合格;缺少相关制度为不合格,不合格项≥3项,则该项目总评为不合格。师资队伍建设情况评价标准:具备教师资格的在册师资人数∶学生人数≥1∶2为合格,未达标或没有具备教师资格的老师为不合格。

1.3.2  基层实践基地教学过程评估  各基层实践基地现场抽取带教老师、学员各1名,模拟标准化病人进行教学演示。考核指标包括教学简述(15分)、实际病例示教(70分)、学员反馈(15分)3个方面,共计100分。

1.3.3  学员对基层实践基地的评价  从带教老师整体的教学模式、教学特点、教学水平对基层实践基地进行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个等级。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以M(Q1,Q3)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主要采用率和百分比进行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设定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层实践基地分布及学员招收情况

2019年北京市19家基层实践基地共招收中医全科规培学员65名。从生源看,城六区(东城、西城、海淀、朝阳、丰台、石景山)医疗机构派遣学员49人,占学员总数的75.38%;从基层实践基地数量分布看,城六区共有基地15家,占比达78.95%,共招收学员58人,占学员总数的89.23%,见表1。

城六区拥有基层实践基地数量的中位数为2,显著高于周边区;从各基地招收学员人数看,城六区与周边区并无显著差异(P=0.060);在派遣学员进行规范化培训方面,城六区派遣学员数量远高于周边区(P=0.031),详见表2。

2.2  专家组对基层实践基地调查评估结果

2.2.1  教学管理

2.2.1.1  文书档案管理  19家基层实践基地文书档案管理评估存在分项不合格情况,但总评均合格。其中4家基层实践基地教学管理档案不完善,缺少教学培训记录、教学满意度调查等。5家基层实践基地存在学员档案留存不完善,缺少教学过程记录,无全科SOAP(Subjective Objective Assessment Plan)病历批改痕迹,无学员对教师批改过的病历进行修正的记录等。

2.2.1.2  师资队伍建设  各基层实践基地师资队伍建设评估结果均合格。所有教师均参加了市级师资培训,并获得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下发的师资证书,师资数量∶学生人数≥1∶2。部分基层实践基地依托于北京大学医学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等院校,教师教学意识、教学理念相对较强,教学方法相对规范,体现了一定的教学技巧,同时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师资评价制度,如教师分级准入制度、多维度教师聘任评价制度、教师积分管理制度等。

2.2.2  教学过程

本次现场调研采取模拟标准化病人的形式,带教老师进行现场演示。19家基层实践基地教学过程评估均合格,各基地教学过程得分均在70分以上,见表3。学员反馈部分均为满分。出现的问题主要有:⑴教学简述部分,3家基层实践基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强调重点、难点;⑵实际病例示教部分,2家基层实践基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交流,4家基层实践基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注意中医全科思维的建立、跨学科知识的介绍等情况。城六区基层实践基地与周邊区教学过程评估得分无显著差异(P=0.921)。

2.2.3  教学管理特色

学员管理方面,部分基层实践基地采用微信打卡的形式记录学员考勤情况;文书档案管理方面,部分基层实践基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计划及教案汇编,规范了教学内容与形式;教学过程方面,部分基层实践基地注重中医全科思维的培养,开展多种形式的小讲课,如晨读经典、教学沙龙等活动。

2.3  学员对基层实践基地的评价

本次调研拟访谈学员65人,实际参加访谈64人,参与率98.46%。结果显示,58人(90.63%)对基层实践基地的总体评价满意或非常满意。12人对教学模式的评价为一般;7人对教学特点的评价为一般或不满意;10人对教学水平的评价为一般或不满意。见表4。建议教学过程应突出中医全科特点,部分教师的教学技巧需进一步提高。

3  讨论

本次调研为北京市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层实践专家委员会对所辖基层实践基地教学质量进行的系统评估。调研评估中发现各基层实践基地教学特色鲜明、手段创新,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值得深思并着手改进。

3.1  特色与亮点

北京市中医全科规培基层实践基地均设立专人负责教学管理工作,认真落实教学大纲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为规范开展中医全科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各基层实践基地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在统一的培训大纲要求下,根据自身优势及特色制定培养方案和细则,既满足了学员培训的基本要求,又体现了中医全科学科个体化的特点[4],即不拘泥于传统刻板的教学模式,积极利用新技术及新模式如远程教学互动、专科-全科联合查房等,完成教学任务,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尽管基层实践基地与师资力量存在各城区分布不均的问题,但在招收学员能力及教学质量方面并无显著差异。

3.2  存在的问题

3.2.1  基層实践基地分布不均衡  根据北京市常住人口比例,周边区医疗单位派遣学员占比及基层实践基地占比均显著低于周边区人口比例,中医全科医学教育与人才存在明显的供需失衡。中医全科医师肩负着基层医疗重任,是慢性病管理及常见病诊疗的中坚力量。因此,仍需加大对周边区中医全科规培基层实践基地的投入及扶持。

3.2.2  师资队伍整体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  调研发现,在教学过程方面,部分教师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强中医全科师资队伍培养是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环节。有研究表明,基层实践基地的带教教师虽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和多年基层工作经验,但存在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目的不明确、教案书写不规范的问题,影响教学效果[5]。目前,基层实践基地仍缺少有经验的中医全科教师,教学能力相对薄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医全科医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发展。

3.3  解决途径

未来可利用互联网远程教学,弥补医疗教育资源地域分布差异[6],并且可引进新的教学方法[7-8]。此外,院校教育是中医全科医师人才培养最重要的途径[9],在高校及医院层面,完善学科建设、加强中医药院校-临床基地-基层实践基地的建设,利用医联体优化的资源,加强专科-全科的协同发展,将成为发展中医全科的重要保障[10]。

4  小结

此次调研数据显示,北京市中医全科规培基层实践基地总体符合建设要求,师资队伍建设合理,教学方式多样,学员满意度较高,但教学管理仍不完善。调研中暴露出基层实践基地分布不均衡等问题,未来需通过政策导向、完善学科建设及培训制度等手段逐渐解决。对于基层实践基地的考核管理工作应逐步形成常态化监测与评估机制,不断提升培训质量,推动中医全科规培建设工作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的通知[EB/OL].(2013-04-01)[2020-08-20].http://www. satcm.gov.cn/renjiaosi/zhengcewenjian/2018-03-24/1937.html.

[2]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EB/OL].(2018-01-24)[2020-09-01].http://www.gov. cn/zhengce/content/2018-01/24/content_5260073.htm.

[3] 夏慧玲,江孙芳,寿涓,等.上海市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社区教学基地评估指示体系的研究[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7,16(2):94-99.

[4] 赵永烈,张庆美,王庆甫,等.中医全科医学研究生教育模式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13):74-77.

[5] 刘洪凯,张守琳.中医全科医学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20):99-100.

[6] 高伟飞,李琰华,李俊伟.基于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的规培医师全科强化课程建设[J].中华全科医学,2018,16(12):2092-2094, 2110.

[7] 范新六,吴浩,方静,等.莱斯特评估包在中医全科医师社区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13):42-45.

[8] 李萍.改良量化迷你临床演练评估在中医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研究[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2(1):119-121.

[9] 常学辉,刘瑞娟,张良芝,等.中医全科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1-2.

[10] 张玉彩,谢春,香利强,等.紧密型医联体模式下全科医学科建设探索[J].中华全科医学,2019,17(4):661-665.

(收稿日期:2020-09-04)

(修回日期:2020-09-21;编辑:郑宏)

猜你喜欢
规范化培训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临床路径教学法结合导师责任制在口腔颌面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SWOT分析的广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中美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的分析与建议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中医妇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思考
构饰课教学提要(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