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07-12 06:50裴志松
科技视界 2021年16期
关键词:华为公司华为竞赛

裴志松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吉林 长春130122)

0 引言

近年来,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机关,发布了多项政策文件,鼓励高等学校深化产教融合,加快建设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新医科等建设方案。同时,教育部为了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积极寻找企业与高校进行对接,一大批优质企业纷纷与高校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2018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申报的“深职院——华为培养信息通信技术技能人才‘课证共生共长’模式研制与实践”被评为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无论对于华为公司还是深职院,都代表了充分的肯定。从2016年开始,教育部每年组织两批协同育人项目,截至目前,共有9批立项名单,获得了国内众多企业和高校的支持,扶持了大量产学研项目,有效地提高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提供资金逐渐增加,真正实现了政府搭台、企业支持、高校对接的有效模式,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

1 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我国在长期传统教育模式下,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化的教学方法。学生以考试成绩为唯一目的,思想固化,不愿意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传统教材老旧,与社会脱节比较严重,学生即使学会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也很难找到应用方向。并且随着高校扩招、定位模糊、硬件更新不及时,教师知识体系落后等,造成了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情况,师生双方都很难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所以,必须引入现代企业,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更新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合格人才。

华为公司的技术、理念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长春工业大学获批了教育部—华为公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以此为契机,与华为公司开展深度合作,在课程设置、师资培养、学科竞赛、企业认证、课程思政等方向,达到校企共建、过程共管、成果共享、合作育人、合作发展的目标,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有特长的技术技能人才。

2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主要内容

2.1 课程体系

以华为人才在线认证课程为蓝本,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等方向,全面引入华为的课程体系,调整教学计划。并且响应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号召——再也不可能、也不应该退回到疫情发生之前的教与学状态,所有课程均要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线下讲述课程,线上重播课程,作业、测验等。

2.2 师资培养

引入华为课程体系的前提,就是教师首先要掌握华为的先进技术。IT行业的技术更新快、内容新、范围广,教师如果不能紧跟技术潮流,不进则退,很容易被社会所淘汰。近两年,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华为的技术培训,共有22人,参加了华为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数据库等方面的培训,两名教师获得华为大数据学院讲师认证、通过了大数据HCIA认证考试。

2.3 企业认证

在IT行业,高质量的企业认证,还是比较受用人单位的重视。而华为认证,在业界属于龙头地位,社会认可度非常高。华为有一整套职业认证体系,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数据通信、数据库、操作系统等多个方向,基本可以满足学生就业需要。同时,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也推出了“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改革方案,启动“1+X”证书试点工作。长春工业大学积极申报了华为公司“1+X”证书项目,组织“人工智能应用开发工程师”企业认证,已经通过教育厅审批。

2.4 学科竞赛

为了培养高素质拔尖人才,可以把学科竞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所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可以提高大学生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华为公司面向高校组织组织了各种学科竞赛,包括全国大学生ICT大赛、全国大学生物联网大赛、软件精英挑战赛、鲲鹏大赛、AI大赛、黑客松大赛、数据应用创新大赛、华为云大数据挑战赛、华为云数据库挑战赛等。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

2.5 课程思政

中央首先出台多个文件,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所有课程都要开展课程思政。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以华为公司为案例,在所有课程中,引入课程思政元素,教育学生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3 实施办法

3.1 课程体系建设

分析现有教学计划,根据华为课程体系,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方向,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3.2 加强师资培训

组织教师采取线上自学、线上培训、线下培训等方式,学习华为的新技术,并且组织教师考取华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向的初级HCIA认证,有能力的教师,可以继续考取中级HCIP认证和高级的HCIE认证。

3.3 组织学生考取华为认证

根据“1+X”证书项目,针对有考取意愿的同学,开展培训,考取“人工智能应用开发工程师”高级证书。华为在认证考试方面,一共有22个方向,也可以根据学生个人兴趣,自由选择学习的方向。

3.4 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

除了该系传统的程序设计竞赛以及电子大赛外,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华为公司组织的各类竞赛,本着以赛促学、以学促赛、以赛促训的方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3.5 在课程中引入课程思政元素

以华为公司事件,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爱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加强学风建设。在全系推行“五星学子”计划,分别设立“学习之星”“竞赛之星”“创新之星”“社团之星”“文体之星”。为每一名同学,在大学期间培养一个努力的方向。同时利用互联网等手段,开展多种多样的课程思政活动。通过各项专题,比如,IT大神、国货之光、职业生涯、业界新闻、反面案例等。了解业界动态、提高名族自信心。

4 结语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是实施新工科的必由之路,高校利用产业的理念、技术、资源,整合到高等学校的培养体系、课程建设、实习实训以及师资培养中,同时高校也可以为产业培养合格的学生、高校的科研和双创成果带给产业创新研究,两者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资源和共享产学研成果,助力新工科建设,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猜你喜欢
华为公司华为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现在的余华为谁写作?
赛力斯华为智选SF5
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2018中国企业500强榜揭晓 华为公司发明专利最多
我看竞赛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以华为公司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