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服务在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21-07-12 03:29河南省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471000吕巧莉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12期
关键词:服药精神分裂症出院

河南省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471000)吕巧莉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易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的精神疾病,患者大多在青壮年发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出现性格执拗、孤僻冷漠、生活懒散、行为能力减弱等多种症状,常扰乱患者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交,甚至引发自杀或攻击他人等严重事件[1][2]。目前针对精神分裂症,临床上常采用药物治疗并伴随心理疏导、职业锻炼和社交培训等辅助方式的综合治疗途径,其中药物治疗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奠基石,对控制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展、促进疾病转归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由于精神分裂症易反复发作,为控制病情,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接受药物治疗,但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常神志不清或行为紊乱,存在难以按时用药、忘记服药甚至过量服药的风险,尤其患者出院后居家自行服药期间,用药不规范一方面可能导致病情控制不佳,症状反复发作甚至造成再次入院,另一方面还可能因发生用药错误危害患者健康。因此按时按量、合理规范用药是保证治疗效果及长期治疗安全性的关键。本文就药学服务对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院外用药及治疗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具体内容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50例在院治疗后需出院继续用药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75例患者中男性43例,女32例;年龄21~78岁,平均为(59.54±8.33)岁;病程0.2~45年,平均为(19.35±8.32)年。实验组75例患者中男性45例,女30例;年龄24~76岁,平均为(57.31±6.79)岁,病程0.6~39年,平均为(21.82±7.07)年。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与《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诊断标准相符合[3];经在院治疗后病情稳定,出院后需继续服用药物治疗时间≥6个月。排除标准: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存在严重躯体疾病或智力障碍;乙醇及其他物质依赖者;中途退出者。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出院时由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及家属一般健康教育及用药宣教。

实验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开展药师全程参与的用药指导、咨询及监护。出院前,药师根据患者病例特征、精神状态、认知水平、家庭状况建立个人信息档案;出院时,责任药师给予患者及家属有针对性的出院指导及用药宣教,内容包括:①用药宣教:首先采用比较患者来院治疗前后病情变化的方法向患者及家属明确出院后药物延续治疗的必要性,强调药物在疾病控制中的重要地位,列举实例阐述药物间断或用药错误可能引发的不良结局,提示患者及家属擅自加药、减药或换药、停药的危害。向患者及家属宣讲精神分裂症的防治方法,明确疾病可治、可控,使其正确、科学认识精神分裂症,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参与到疾病的治疗当中。结合患者病例特征分析患者院外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临床症状,指导患者及家属识别相关体征,主动避免可能出现的各类诱因,如出现复发的前兆应及时给予干预。鼓励家属主动参与患者治疗,出现矛盾时给予患者更多的理解、包容和关爱,避免冷漠和暴力对待。②用药指导:责任药师根据患者出院带药品种撰写并发放院外用药指导手册。出院时,一对一指导患者及家属了解出院后需服用的药物,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收集、阅读药品说明书,熟知药品外观、使用方法、用药剂量、频次、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可采取的处理措施、注意事项、相互作用、贮存等事项,叮嘱患者及家属养成按时、规律、科学服药的优良习惯。用药过程中注意自我监护,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后应注意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可能涉及的所有药物,并及时反馈给责任药师。鼓励患者家属参与患者用药治疗,协助患者提前排药、按时服药,通过使用分类药盒、定时闹钟、服药表格等“好物”避免漏服药物。积极、主动观察记录患者用药依从性、用药疗效及是否出现不良反应。③用药监护:患者出院后,安排专人管理患者个人档案,责任药师每半个月进行一次电话回访,详细了解患者用药情况,初步评估药物疗效及是否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合理安排患者来院复诊时间,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咨询进行解答。通过与患者交流沟通,初步判断患者的沟通能力、社交技巧和精神状况,开展个体化的心理疏导,肯定患者在治疗中的配合和努力,给予患者鼓励和建议,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1.4 观察指标 依据参考文献[4][5][6]设计本研究的观察指标,具体如下:①采用药物依从性评定量(MARS)表来评估两组患者出院时和干预6个月后的用药依从性情况。该表由综合药物态度量表(DAI)和Morisky量表(MAQ)编制而成,由患者自我评价最近7天的服药情况。该表由10个条目组成,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越好[5][6]。②采用社会适应功能评估量表(SAFE)来评估两组患者出院时和干预6个月后的社会适应功能。SAFE量表共19项,每项0~4分,分为基本生活技能(basic living skills,BLS)、高级生活技能(advanced living skills,ALS)、社交技能(social skills,SS)和沟通技能(communication skills,CS)4个项目,总分共计76分,得分越高表示社会适应能力越差[3]。③统计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及病情复发再次入院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其中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服药依从性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MARS量表评分:(5.89±1.42)vs(5.77±1.39),无明显差异(P>0.05);经6个月干预后,对照组MARS量表评分无明显改变,而实验组评分较干预前有显著增高(P<0.05),且实验组的(7.21±1.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2±1.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经药学服务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有显著改善。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社会适应功能对比干预前,两组患者SAFE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P1<0.05),经6个月干预后,对照组高级生活技能评分及总分较干预前有明显降低(P3<0.05),实验组患者所有技能评分及总分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P4<0.05)。同时,对比干预后两组患者SAFE量表中各项评分,实验组高级生活技能、社交技能、沟通技能评分及总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2<0.05)。见附表。

附表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FE量表评分比较(±s,分)

附表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FE量表评分比较(±s,分)

注:t1、P1值为两组干预前比较;t2、P2值为两组干预后比较;t3、P3值为对照组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t4、P4值为实验组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代表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 基本生活技能高级生活技能 社交技能 沟通技能 总分对照组(n=75)干预前 1.13±0.93 4.05±3.02 6.79+±3.95 2.97±1.62 14.95±5.02干预后 0.60±0.77 2.11±1.54 4.33±2.64 1.93±1.23 8.97±3.44 t1 -0.372 -0.220 -1.428 -0.152 -1.344 P1 0.711 0.826 0.155 0.879 0.181 t2 1.757 2.243 2.082 2.898 4.435 P2 0.081 0.026* 0.039* 0.004* 0.000*t3 1.536 2.847 1.125 1.085 3.249 P3 0.127 0.005* 0.262 0.280 0.001*t4 3.812 4.977 4.471 4.425 8.492 P4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干预前 1.08±0.82 3.95±2.91 5.89±3.70 2.93±1.60 13.85±4.94干预后 0.85±0.98 2.77±2.06 5.28±2.92 2.64±1.71 11.54±3.67实验组(n=75)

2.3 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再次入院率对比 出院后6个月内统计发现,对照组与实验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8.00%vs10.67%)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实验组因病情控制较好再次入院率(8.00%)低于对照组(25.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迁延性疾病,常常造成患者感知觉、情感、思维、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往往需要患者长期或终身服药配合治疗,若未遵循医嘱用药,易使病情复发甚至需再次入院。有报道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停药1年、6个月、4周,其复发率分别为73%~95.4%、51%~75%和25%[7]。在院期间,医护人员可对患者服药起到督促检查和指导作用,患者用药规律性较强,发生用药错误的危险性较低。而出院后,患者本人及家属往往对维持治疗及合理用药的重视度不够,加上社会对精神疾病的偏见所导致患者及家属感觉羞辱和自卑,以致患者往往不能坚持规律服药,易引发病情反复波动,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如今,医学治疗的观念不断更新,医院药学的工作重点已经从传统的药品保障供应,向临床药物服务方向转变。本研究重点采用出院用药宣教、指导与院外用药回访、监护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将药学服务延伸至家庭,坚持与患者及家属长期沟通合作,使患者及家属对医疗行为的参与度不断提高,最终不断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研究结果显示,经药学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用药依从性、社会适应性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此期间,实验组因病情复发再次入院的患者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可见持续化、科学化和整体化的药学服务能够提高患者对合理用药的重视,促进患者遵医嘱规律使用药物,从而保证更为安全、有效的抗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服药精神分裂症出院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饭前服药和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儿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服药坏习惯,您能占几条?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