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药学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lS)患者二级预防用药的效果

2021-07-12 03:29天津市宁河区医院301500李春玉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12期
关键词:药学缺血性依从性

天津市宁河区医院(301500)李春玉

近年来,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率日趋升高,该疾病属于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且具有较高的复发率。为了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复发率,需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实施二级预防措施,从而进一步提高药物治疗效果[1]。需要注意的是,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逐渐降低,严重影响二级预防效果。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开展药学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在实施药学干预的时候,主要人员为临床药师和患者,实施规范性的药物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对药物知识的掌握情况。本文择取本院接收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时段:2017年4月~2020年1月),观察药学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二级预防用药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时段:2017年4月~2020年1月,选择本院接收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研究内容者共计8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未实施药学干预)和观察组(实施药学干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女性患者18例,男性患者22例,患者的年龄界限值为61~77岁,均龄(69.53±0.89)岁。观察组:女性患者19例,男性患者21例,患者的年龄界限值为62~76岁,均龄(69.54±1.01)岁。两组基础资料相比差异不大,P>0.05。本次研究获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符合缺血性脑卒中疾病相关诊断标准;②临床资料完整患者;③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排除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②排除合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③排除合并器质性病变患者;④排除中途退出研究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未实施药物干预。观察组实施药学干预,具体为:①相关医务人员收集患者的基础资料,主要分为:文化程度、性别、年龄等,将患者的基础信息制作成表格[2]。②监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药物的用法和用量,找出其中的问题和临床医师积极沟通,并对用药方案进行调整。③将《临床诊疗指南》作为基础,指导患者进行用药,保证用药的合理性[3]。相关人员指导患者使用药物,提高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

1.3 观察指标 ①分析用药依从性,包括: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分值范围分别为:80~100分,60~79分,0~59分,依从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4]。②分析用药知识知晓评分,主要分为:干预前和干预后,密切观察患者实际情况,详细记录并实施对比[5]。

1.4 统计学方法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有数据利用SPSS20.0软件进行检验,用药知识掌握情况以(±s)形式表述并实施独立样本t检验,用药依从性以[n/(%)]表述并实施X2检验,即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分析用药依从性 结果显示,和对照组(82.50%)相比,观察组(97.50%)更高,P<0.05。

2.2 分析用药知识知晓评分 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评分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附表。

附表 两组干预前后用药知识知晓评分(±s)

附表 两组干预前后用药知识知晓评分(±s)

组别(n=40) 干预前(分) 干预后(分)对照组 65.33±5.87 79.92±2.33观察组 65.29±5.91 91.03±1.58 t 0.0303 24.9595 P 0.9758 0.0000

3 讨论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而言,发病机制不够明确,且并发症较多。有关数据显示,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率高达18%,需实施二级预防用药管理,从而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死亡率[6]。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患者需实施长期用药,但是二级预防药物类型较多,患者易出现盲目用药情况,严重影响整体治疗效果。二级预防的效果主要是避免不良事件。在临床的治疗过程中,充分分析疾病危险因素,并服用抗血栓药物,将其作为二级预防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预后。

本文研究可以发现,和对照组的用药依从性(82.50%)相比,观察组(97.50%)更高,P<0.05。由此可见,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使用药学干预,相关医务人员通过科学化的护理,能够有效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与此同时,严格监测患者药物剂量,保证患者合理用药。在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时候,实施针对性的应急处理,从而对意外事件进行预防。相关医务人员给患者讲解药物相关知识,告知患者擅自停止用药的危害,促使患者加深对药物知识的了解,从而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分析用药知识知晓评分,干预前,两组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和对照组(79.92±2.33)相比,观察组(91.03±1.58)评分更高,P<0.05。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中,用药依从性是患者有效治疗的基础,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严重的影响。实施药学干预,可以节省医院的医疗资源,效果显著。相关医务人员积极制定有效的药物干预计划,实现规范用药的目的。与此同时,对患者的服药情况严密监控,进一步提高服用药物的依从性。患者的年龄比较大,合并诸多基础疾病,在药物治疗期间,明确规定二级预防用药规范,从而提高药物治疗效果。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而言,提高二级预防用药认知水平,严格按照医嘱用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实施药学干预之前,没有意识到规范用药的重要性。因此,实施药学干预,在患者提高认知水平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存在随意停药且重复用药的现象,实施用药干预后这一现象明显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疾病的防控是临床研究的重点内容,尽早启动二级预防,有助于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二级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优化药物治疗,二是改善生活质量。其中药物主要包括:降脂药、降血压、降糖药及抗血小板聚集等。在实施过程中,依从性是其前提条件,如果保证患者依从性是关键。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使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进一步提高二级预防的效果。在诸多因素中,患者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及依从性好坏和治疗结果具有很大的相关性,患者对疾病认知不足,产生停药现象,病情控制效果较差,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实施药学干预后,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基础状况,疏导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其心理状态,有助于患者康复和治疗。实施药学干预,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促使患者正确看待疾病和药物治疗,将其治疗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降低患者疾病复发的风险性。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而言,实施二级预防是刻不容缓的,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用药习惯。与此同时,定期检查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血脂水平,坚持个体化原则,将患者的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实施广泛的科普教育,做好患者的用药指导,有助于提高用药依从性。相关医务人员和患者积极沟通,实施药学干预,告知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促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有助于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对于出院患者应该实施有效的随访,通过动态跟踪指导,提高患者用药规范性。

综上所述,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二级预防期间开展药学干预,不但提高了用药依从性,还提高了用药知识掌握程度,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药学缺血性依从性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广西医科大学药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中药药学服务对患者依从性的干预作用研究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