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亚急性下腰痛的疗效分析∗

2021-07-12 02:25娄祺祺滕蔚然金立伦马碧涛王乐杨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6期
关键词:透药定向针刺

娄祺祺 滕蔚然 金立伦 马碧涛 王乐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 200092)

下腰痛是骨伤科疾患中的高发病症之一,超过90%的人在一生中都曾感受过下腰痛,疼痛部位主要集中于下腰、腰骶及臀部等,该病于40~80岁人群中较为常见,且普遍见于女性[1]。多数下腰痛症状持续时间较短,无法确定具体病因,且常复发,一些人可能会因生物物理、心理及社会因素等一系列影响而长期持续性疼痛,甚至可能致残[2]。在1990年至2015年间,由于人口增长迅速及老龄化加剧,因下腰痛而致残的老年患者数增加了54%[3],使得该病已成为全球致残的头号原因。中医综合疗法因其无创伤、风险小、副作用少等特点,较易被患者接受,在临床下腰痛疾病的治疗中已体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4-7]。近年来,本院骨伤科采用定向透药治疗、针刺治疗、红外照射治疗及拔罐治疗等中医外治综合疗法用于临床下腰痛患者的治疗,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为了进一步客观评价该治疗方案在急性亚急性下腰痛治疗中的意义,我们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方式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诊断标准:参照相关文献[8-9]制定的诊断标准,符合以下任意1项即可诊断为下腰痛:(1)下腰痛伴随坐骨神经痛,提示可能有神经根受累;(2)非特异性下腰痛,疼痛症状首发于腰部,不伴随神经根受累,且无其他严重潜在疾患。2)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1周≤疼痛时间≤12周;近1个月内未进行过关于本病的药物或其他治疗;年龄≥18岁;自愿参与该临床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排除标准:经X线、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下腰部骨折或感染性炎症病变者;伴有腰部局部软组织破溃症状者;伴有椎体、椎间关节及周围组织结核、肿瘤或感染性炎症病变等者;伴有腹部或盆腔炎症、肿瘤及其他破坏性病变者;诊断为马尾神经受压致马鞍区麻木等症,需行手术治疗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中医骨伤科就诊的急性亚急性下腰痛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27例;年龄29~65岁,平均(57.73±9.68)岁。中医组男性15例,女性26例;年龄27~65岁,平均(52.17±10.74)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参照2017年美国内科医师协会(ACP)临床指南委员会颁布的腰痛临床实践指南[10],给予塞来昔布胶囊(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40072)口服,100 mg/次,每日口服2次共计200 mg,连续治疗2~4周。常规嘱咐急性期多静卧休息,腰部注意保暖,避免弯腰负重等不良姿势。同时给予健康宣教,即对患者进行下腰痛的相关知识宣教,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情况有一个清楚的认知,并知晓治疗的具体流程。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在院和居家治疗,解答患者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问题。中医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综合疗法,具体治疗方案如下。1)定向透药治疗:明确相关诊断后,采用新华医院自制透药方(药物组成:丹参、当归、木瓜、石菖蒲、红花、伸筋草)按照腰痛的部位与压痛区域使用中药定向透药仪(南京炮苑电子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给予电脑中频药物离子定向导入,每次持续治疗20 min。2)针刺治疗:根据“腰背委中求”取委中穴,再取阿是穴和疼痛部位邻近穴,包括命门、腰阳关、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秩边等。患者取俯卧位,入针前以75%酒精棉擦拭消毒穴周皮肤,选用30号毫针(吴江市云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规格为0.32 mm×40 mm),以指切进针法直刺深度约20 mm,得气后留针20 min。3)红外照射治疗:针刺治疗留针的同时,采用WONHYO SOLMED IRH-3100红外线治疗仪(元孝美迪太公司),在距离皮肤表面20 cm左右处,照射治疗20 min。4)拔罐治疗:针灸以后,用止血钳夹取酒精棉条并将其点燃,迅速投于玻璃火罐内,在火旺盛时立刻取走止血钳及棉条,将玻璃火罐扣在针灸后的部位,吸住即可,保持10 min后取下。以上中医外治综合疗法每周定期治疗2次,共连续治疗4周。同时,嘱患者每日进行渐进式放松训练,即按照手、前臂、上臂、肩部、颈部、头面部、胸腹部、腰部和腿部的顺序将全身肌群先收缩后再依次渐进式放松,以消除身体和心理方面的紧张状态,每日训练1次,每次30 min,强度以不引起患者的腰部疼痛症状加重为宜。

1.4 观察指标 1)疼痛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下腰痛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11],VAS评分为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临床研究中心制定的疼痛程度评估法,分值为0~10分,以0分表示无疼痛,10分表示最疼痛,疼痛的强度随着分值的增大而逐渐增强。2)腰椎功能障碍评价:采用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RMDQ)对下腰痛患者治疗前后的腰椎功能障碍程度进行评估[12],该调查问卷包括了坐立、行走、睡眠、饮食、情绪、生活自理能力等多个方面共24个条目,每个条目分值为1分,总分为24分,分值越高表示下腰痛患者的腰椎功能障碍程度越高。

1.5 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6,11,13]制定疗效评定标准,以RMDQ评分计算下腰痛改善率,用以评定疗效,根据下腰痛改善率将疗效分为4个等级。治愈:下腰痛改善率≥75%。显效:50%≤下腰痛改善率<75%。有效:25%≤下腰痛改善率<50%。无效:下腰痛改善率<25%。下腰痛改善率=(治疗后RMDQ评分-治疗前RMDQ评分)(/正常值-治疗前RMDQ评分)×100%。临床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Graphpad prism 8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成组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VAS、RMDQ评分比较 见表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疼痛VAS、RMDQ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中医组患者的疼痛VAS、RMDQ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RMDQ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RMDQ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别中医组(n=41)对照组(n=41)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VAS评分5.78±0.24 2.07±0.24**△5.37±0.21 2.44±0.28**RMDQ评分11.41±0.75 4.42±0.71**△9.66±0.89 7.54±1.6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中医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 论

下腰痛是指以下腰、腰骶部疼痛或不适感,伴或不伴有坐骨神经痛为主要表现的一临床常见疾病。NICE指南提出[14],该病与年龄、肥胖和久坐职业等因素密切相关,其进展受生理、心理及社会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影响,具有病因复杂、症状多样、治疗时间长且复发率高的特点。急性亚急性下腰痛患者因病情较急,疼痛难忍,对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均产生极大的影响,部分患者甚至由于肌肉痉挛而引发腰椎曲度改变,造成终身损害[15],因此,在急性期给予积极干预治疗以快速缓解疼痛,改善症状,至关重要。

下腰痛在中医学里可归属于“腰痛”“痹证”等范畴,多以肾精亏虚、气血不足、经脉失养为病机,使机体易受风、寒、湿邪等入侵,致瘀血阻滞,经络不通则痛,治疗益以活血祛瘀、舒筋活络为主要治法[16]。临床实践证实,针灸、穴位贴敷、定向透药等中医外治法,用于临床筋脉拘挛、风湿痹证、筋骨疼痛等症的治疗,均具有明确的治疗效果。本院中医骨伤科采用多种中医外治法相结合的综合疗法用于下腰痛的治疗,包括定向透药治疗、针刺治疗、红外照射治疗及拔罐治疗等。其中,定向透药治疗是一种新型的中医外治方法,是在局部患处敷以治疗的药物并放置电极片,通过脉冲电场刺激,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经皮吸收,深入快速地进入人体,以更好地改善气血运行和经络传导,达到舒经通络、消炎止痛的效果[17]。本院自制透药方由丹参、当归、木瓜、石菖蒲、红花、伸筋草等药物组成,具有活血祛瘀、舒筋活络、散瘀止痛的功效,结合定向透药疗法靶向应用于急性下腰痛的治疗,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效果更佳,中药定向透药具有疗程短、作用时间长、易操作、安全无创等优点,是临床治疗下腰痛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18-19]。针刺是中医传统的外治法之一,基于经络辨证和循经取穴理论,本研究采用针刺作用于委中穴、阿是穴及腰部疼痛部位相邻腧穴等,通过疏通经络来调理气血,变“不通则痛”为“通则不痛”,从而发挥缓解疼痛的作用[20]。红外线局部照射是一种类似传统灸法的治疗方法,临床上与针刺、电针等疗法相结合,可产生较好的协同作用,利用红外线的热辐射直接作用于经络穴位,可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速,活血化瘀、消炎镇痛功效更强[21]。加之传统的拔火罐疗法,进一步帮助患者疏通经络和行气活血,兼以消肿止痛、祛风散寒,治疗效果更佳[22]。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医综合疗法与单用非甾体消炎药西乐葆两种治疗方案均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和RMDQ评分,且中医综合疗法对患者疼痛的降低程度和腰椎功能障碍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在临床疗效方面,仅接受口服西乐葆的患者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48.78%,而接受中医综合疗法的患者其临床总有效率为80.49%,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以定向透药治疗、针刺治疗、红外照射治疗及拔罐治疗等为主的中医综合疗法在治疗急性亚急性下腰痛的短期(4周)临床疗效上比口服西乐葆更为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腰部疼痛症状,并改善患者腰椎功能障碍程度。鉴于本次研究的样本量相对不足,不能反映庞大的下腰痛患者人群的大数据状况,也无法全面了解和管理患者在离开医院后病情的变化。今后可增加样本量,同时可应用微信小程序建立患者独有的健康档案,定期记录,便于管理,以对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亚急性下腰痛的远期疗效进行进一步的评估。

猜你喜欢
透药定向针刺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的Meta分析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预防腹胀的效果
中医定向透药对癌痛患者服用阿片类药物所致消化道不良反应的临床干预观察
基于FANUC-31i外部一转信号在三档主轴定向中的应用
定向越野
基于虚拟社区的定向出版模式
自拟方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