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溃结方联合脐疗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观察

2021-07-12 02:25宋长满史宝娜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6期
关键词:黄柏组织学溃疡性

宋长满 史宝娜 董 毅

(1.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辽宁 大连 116021;2.辽宁省大连市皮肤病医院,辽宁 大连 116021)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结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该病好发于乙状结肠与直肠,部分患者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是整个结肠[1-2],主要以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为表现,少数患者则可呈暴发型发病,病情危重,甚至可危及生命。数据显示溃疡性结肠炎国内的发生率约3%~8%,近年该病的发生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3-4]。现代医学对于该病主要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生物酶、柳氮磺胺吡啶类药物进行治疗,虽然可一定程度改善症状,但长期使用可出现耐药的情况[5]。中医学并无溃疡性结肠炎一说,根据该病的症状可将其归为“泄泻”“便血”“肠澼”的范畴。本病急性加重期病机特点是湿热夹瘀,以整体湿热、局部瘀滞为主要特点,因此笔者以清热化湿解毒基础上配以活血化瘀,行气导滞后为主要治疗方法,采取自拟溃结方内服配以脐疗这一传统外治法对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西医诊断符合《内科学》[6]中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加重期的相关诊断,并经肠镜或组织活检确诊;中医辨证符合湿热夹瘀证的诊断[7];神志清醒,可配合治疗;2周内未服用过可影响血清炎症因子药物者;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克罗恩病、缺血性结肠炎或放射性肠炎者;感染性腹泻者;对治疗药物过敏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

1.2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加重期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18例;年龄23~61岁,平均(41.04±7.36)岁;病程1~7年,平均(4.16±0.75)年;急性病程1~5 d,平均(2.41±0.61)d;严重程度为中度31例,重度16例。观察组男性33例,女性14例;年龄21~60岁,平均(40.32±7.81)岁;病程1~8年,平均(4.39±0.88)年;急性病程1~6 d,平均(2.39±0.57)d;严重程度为中度27例,重度20例。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3021660。5 mL∶25 mg)10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7 d后改用醋酸强的松片(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207。5 mg/片),每次10 mg,每日2次,并逐渐减少使用量直至停药。减量过程中给予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上海福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840。0.25 g/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同时视病情给予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等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以自拟溃结方联合脐疗治疗。自拟溃结方药物组成:焦栀子15 g,金银花30 g,连翘20 g,赤芍15 g,黄芩、炒黄连、炒黄柏各10 g,炒枳壳8 g,生大黄3 g,防风5 g。上述药物加水400 mL,武火煮开后文火煎至250 mL,取汁,药渣加水400 mL同法再次煎煮,合并药汁分2次服用。以黄柏糊敷脐,取黄柏20 g粉碎后以40℃米醋15 mL调成糊状,以生理盐水清洗脐部后取5 g黄柏糊填平肚脐,轻轻按压后剩余部分涂于纱布上后敷于脐部,每日换药1次。两组均在治疗14 d后进行疗效评价。

1.4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证候评分、Baron内镜评分、黏膜组织学评分、炎症因子及不良反应。1)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前与疗程结束后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7]对患者进行证候评分,主症4项分别计0~6分,次症5项分别计0~3分,总表0~39分,得分越高病情越严重。2)Baron内镜评分。在治疗前后采用Baron内镜评分[8]对肠镜检查结果进行评估。0分:正常黏膜图像。1分:可见黏膜充血但未见活动性出血,血管纹理模糊。2分:黏膜呈颗粒样改变,中毒接触性出血。3分:黏膜溃疡明显,并可见自发性出血。3)黏膜组织学评分。在治疗前后以黏膜组织学评分[9]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1分:可见有慢性病变结构改变及小的淋巴细胞浸润灶,但未见急性炎症、脓肿或黏膜上皮的破坏。2分:可见黏膜有充血水肿,血管纹理紊乱,急慢性炎性细胞增加,但黏膜上皮仍保持完整。3分:出现明显的急性与慢性炎性细胞进入,可见隐窝脓肿,黏膜表层出现溃疡并有脓性渗出。4)炎症因子。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2 mL,以3 000 r/min转速离心15 min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进行检测。5)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疗效标准[10]完全缓解: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各评分下降≥95%。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各评分下降≥70%,<95%。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各评分下降≥30%,<70%。无效:临床症状未见改善甚至加重。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见表2。治疗后两组患者主症评分、次症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别观察组(n=47)对照组(n=47)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主症评分13.96±4.11 4.74±1.15*△14.21±4.03 6.70±2.08*次症评分7.93±2.19 3.36±1.07*△8.36±2.95 4.73±1.28*总评分21.90±6.30 8.11±2.24*△22.59±6.09 11.43±3.37*

2.3 两组治疗前后Baron内镜评分、黏膜组织学评分比较 见表3。治疗后两组患者Baron内镜评分、黏膜组织学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Baron内镜评分、黏膜组织学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Baron内镜评分、黏膜组织学评分比较(分,±s)

组别观察组(n=47)对照组(n=47)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Baron内镜评分2.47±0.39 1.27±0.23*△2.54±0.38 1.82±0.29*黏膜组织学评分2.58±0.39 1.02±0.29*△2.61±0.41 1.77±0.48*

2.4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见表4。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IL-6及TNF-α均明显下降(P<0.05),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组别观察组(n=47)对照组(n=47)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hs-CRP(mg/L)20.61±3.72 8.93±2.06*△21.04±3.95 13.54±2.76*IL-6(ng/L)239.75±60.63 68.11±17.96*△245.19±63.84 103.58±29.17*TNF-α(ng/L)60.94±9.73 20.61±5.72*△61.39±9.25 31.86±6.37*

2.5 不良反应 对照组共出现2例不良反应,均为皮疹,观察组共出现4例不良反应,其中皮疹2例,肝功能异常1例,头晕1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中医典籍中并无溃疡性结肠炎一说,根据该病的临床表现,现代医家多将该病归为中医学“肠澼”“泄泻”“便血”“赤沃”的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云“火淫所胜……民病注泄赤白,小腹痛溺赤,甚则血便”。《素问·太阴阳明篇》中写道“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澼”[11]。对于该病的发病机制,中医学认为湿盛则濡泄,热盛则迫血妄行,湿热之邪在肠道蕴结可致气血相搏而致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故有腹痛的表现,气血相搏血败肉腐则致内溃成疡,腐化为脓,因而有脓血便的表现[12]。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加重期病位在大肠,因湿热内蕴而致正气耗损,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加上该病多病程日久,反复发作可致湿毒不化、瘀阻肠络,因此不少医家认为血瘀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各阶段均具有重要作用,治疗时除清热燥湿外,还应强调活血化瘀以截断病势,减少复发[13]。

基于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期病理因素主要有湿、热、瘀、毒,以实邪偏盛为主,整体湿热,局部瘀滞的特点,本研究选择以清热化湿、泻火解毒为主,配以活血通络,行气导滞作的主要治法[14]。虽然在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加重期患者有腹泻、脓血便等表现,但治疗上若使用健脾收敛的方法可能有闭门留寇之患,应该以通因通用、化湿泻浊为主。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62%,高于对照组的78.73%,且治疗后两组患者主症评分、次症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自拟溃结方中栀子与金银花共为君药,栀子味甘、酸,归心、脾、大小肠经,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作用,栀子炒焦后可增强其凉血止血的作用,金银花则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加以黄芩、黄连、黄柏、连翘、大黄作为臣药,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赤芍、枳壳为佐药,赤芍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作用,可增强君臣药清热凉血之功,枳壳则主要起行气导滞,体现通因通用的治疗原则;加以防风可引药入大肠经。纵观此方融清热燥湿、凉血解毒、散瘀行气止痛为一体,治疗针对性强,可使患者各症状随药而解[15-16]。在内服药物的基础上还加以黄柏糊敷脐,中医学认为神厥穴为五脏六腑之体,元气归藏之根,药物敷贴于神厥穴可直达五脏六腑以调整其气血功能。在药物选择上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尤擅于治疗胃肠湿热所引起的急性泄泻,加上用热醋调制可抑制药物烈性而避免伤及患者阳气,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口服自拟溃结方联合黄柏糊热敷脐疗可通过不同途径改善患者症状达到治疗的效果[17]。本研究中,治疗后两组患者Baron内镜评分、黏膜组织学评分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进一步证实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溃结方联合脐疗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除改善症状体征外,缓解炎症反应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加重期患者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IL-6及TNF-α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提示观察组下调机体炎症因子水平作用强于对照组,这一优势可能是该疗法效果更优的关键所在。相关研究证实,炎症因子的异常表达是溃疡性结肠炎发展至急性加重期的重要因素。hs-CRP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一种,其具有激活补体及吞噬细胞功能的作用,hs-CRP水平可用于反映肠道黏膜损伤程度。IL-6为促炎因子的一种,研究证实IL-6可刺激T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及内皮细胞释释放炎性介质,同时还具有趋化中性粒细胞在肠道聚集的作用,在溃疡性结肠炎早期及急性加重期均可见有血清浓度的显著升高。TNF-α与IL-6作用相似,对肠道黏膜中性粒细胞具有聚集作用,同时还可调节花生四烯酸等炎性介质的代谢并促进补体片段的吞噬[18]。观察组对炎性细胞因子调控效果更佳的原因可能与口服药物中使用栀子、金银花、黄芩、黄连、黄柏、连翘等大量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物有关。上述药物均经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效果,加上采用热醋调制后的黄柏粉敷脐疗效更佳。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脐在机体发育中为腹壁最后闭合处,此处表面角质层最薄,有助于药物的穿透吸收,加上本研究采用热醋调制有助于扩张血管而加速药物的吸收,在不同途径共同作用下使血药浓度水平上升而控制机体炎症反应[19]。但注意敷药时药物厚薄应均匀,过薄可能因药力不足而达不到效果,过厚则浪费药物且在加热后容易溢出而污染衣被。另外若在敷药后出现红疹、瘙痒、水泡均视为过敏,应立即停药并进行对症治疗[20]。

综上所述,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溃结方联合脐疗较单独使用西医治疗可有效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疗效,改善症状评分,降低Baron内镜评分及黏膜组织学评分,缓解炎症反应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黄柏组织学溃疡性
甬优1540再生栽培留桩高度试验总结
张帆:肝穿刺活体组织学检查
黄柏炮制品的考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呼吸道感染牛分枝杆菌对肝脏和肠道影响的病理组织学观察》图版
美丽的黄柏山
黄金分割法结合动态设计优选盐黄柏提取工艺
泌尿系统组织学PBL教学模式浅析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