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中医证型急性丘脑梗死患者炎性因子及颈动脉粥样脉硬化的分析

2021-07-12 02:25何思颖彭皓均苗原滔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6期
关键词:热腑风火风动

何思颖 沈 强 彭皓均 苗原滔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1400)

急性丘脑梗死是因血管血流突然中断,导致丘脑出现急性缺血性坏死,进而影响丘脑的神经功能所引起,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死亡率,预后较差[1]。炎性反应能够促使颈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并形成不稳定斑块,而不稳定斑块容易发生破裂,导致急性脑梗死的发生[2]。蛋白磷脂酶A2(Lp-PLA2)、白细胞介素-6(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敏感性较高的炎性因子,有研究[3]显示,Lp-PLA2、IL-6及hs-CRP水平与急性丘脑梗死存在一定关系。中医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关于不同中医证型急性丘脑梗死患者与炎性指标的相关性方面的研究少见。基于此,本研究将通过分析分析不同中医证型急性丘脑梗死患者Lp-PLA2、IL-6、hs-CRP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差异,以期为急性丘脑梗死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西医诊断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并经过影像学检查进行确诊;中医诊断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西医急诊诊治专家共识》[5]中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意识清楚,生命体征比较平稳;依从性较好;患者及家属对研究内容均知情。排除标准:伴有其他部位脑梗死者;由脑外伤、感染、房颤等其他因素导致的脑梗死者;处于急性脑梗死恢复期及后遗症期者;伴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感染、恶性肿瘤、高血压、心脏病、血液系统、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等者;精神异常或意识障碍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1.2 临床资料 以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40例急性丘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男性78例,女性62例;年龄52~68岁,平均(58.17±4.33)岁;病程1~7 d,平均(3.22±1.58)d;按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西医急诊诊治专家共识》进行中医证型(中经络)辨识,分为风火上扰证、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阴虚风动证4种中医证型。140例患者中,风火上扰证38例、风痰阻络证35例、痰热腑实证34例、阴虚风动证33例。以同期的120例非脑血管疾病者作为对照组,男性65例,女性55例;年龄 50~69岁,平均(57.24±4.76)岁。两组患者的性别比、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观察指标 1)炎性指标:入院后采集患者的5 mL空腹静脉血,抗凝,在4℃条件下进行离心,1 000 r/min,15 min,分离获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Lp-PLA2、IL-6、hs-CRP水平,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操作。2)颈动脉硬化程度:采用颈部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包括:颈动脉狭窄程度(无狭窄、轻度狭窄、重度狭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IMT大于1.2 mm表示斑块形成。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实验室指标、IMT等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狭窄程度、斑块检出率等计数资料以例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炎性指标比较 见表1。观察组患者的血清Lp-PLA2、IL-6、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血清Lp-PLA2、IL-6、hs-CRP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血清Lp-PLA2、IL-6、hs-CRP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下同。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 140 120 Lp-PLA2(μg/L)73.04±8.75△25.47±4.13 IL-6(pg/L)124.90±10.36△98.65±7.28 hs-CRP(mg/L)43.20±5.39△11.30±3.61

2.2 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比较 见表2。观察组患者的中重度狭窄、不稳定斑块、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无狭窄、轻度狭窄、IMT无增厚检出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颈动脉硬化程度比较[n(%)]

2.3 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炎性指标的比较 见表3。风火上扰证、风痰阻络证及痰热腑实证患者的血清Lp-PLA2、IL-6、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阴虚风动证(P<0.05);风火上扰证、风痰阻络证及痰热腑实证患者之间血清Lp-PLA2、IL-6、hs-CRP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炎性指标比较(±s)

表3 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炎性指标比较(±s)

注:与阴虚风动证比较,△P<0.05。

中医证型风火上扰证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阴虚风动证n 38 35 34 33 Lp-PLA2(μg/L)78.95±10.45△84.20±11.25△82.10±8.44△68.0±7.20 IL-6(pg/L)126.80±36.54△130.14±20.60△128.34±22.55△92.58±16.30 hs-CRP(mg/L)44.79±9.70△49.54±9.85△47.63±10.12△32.68±6.37

2.4 不同中医证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比较 见表4。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及阴虚风动证患者的斑块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风火上扰证(P<0.05),不稳定斑块检出率均明显低于风火上扰证(P<0.05);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及阴虚风动证患者之间的颈动脉硬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不同中医证型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比较[n(%)]

3 讨 论

炎性因子能够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内皮素的分泌,血小板的聚集及释放,导致血管发生收缩,使得脑血管的阻力增加,血流量减少,血循环稳态受到破坏,加速形成粥样斑块[6]。脑神经细胞受损后,促进炎性因子及氧化自由基的产生,使脑神经细胞进一步损伤,炎性因子与氧化自由基相互制约、相互诱导,参与脑缺血的发生发展过程[7]。Lp-PLA2是磷脂酶超家族中的亚型之一,由血管内膜中的巨噬细胞、T细胞和肥大细胞分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Lp-PLA2表达上调,并且在易损斑块纤维帽的巨噬细胞中高表达[8]。Lp-PLA2是一种炎性标志物,具有血管特异性,如果Lp-PLA2水平升高,会提高缺血性脑卒中以及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风险[9]。IL-6在维持机体免疫应答及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hs-CRP是一种机体急性炎症反应蛋白,在IL-6的介导下进行合成。研究[10-11]显示,IL-6与hs-CRP相互作用,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管中有机物的堆积,导致炎性因子级联反应,引起血管壁增厚、血管弹性降低,促进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炎性因子还能够降低斑块的稳定性,在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在本研究中,丘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血清Lp-PLA2、IL-6、hs-CRP水平及中重度狭窄、不稳定斑块、斑块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非脑血管疾病者,说明降低血清Lp-PLA2、IL-6、hs-CRP水平能够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改善患者的预后。

中风病的病机比较复杂,历代中医名家认为中风病是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所导致,风、痰、瘀、火、虚等病理因素参与中风病的发生[12]。这些病理因素能够导致气血逆乱、气虚血瘀、升降失司、痰瘀互结,进一步化生痰、热、毒、瘀,这些病理因素或相互滋生、相互影响,或胶着粘连、相互为患,如痰瘀内蕴日久则化生热毒,加剧脑神经细胞的损伤,形成缺血性中风病复杂多变的病机及临床表现[13-14]。本研究对中风患者进行了中医证型(中经络)辨识,分为风火上扰证、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阴虚风动证4种中医证型。本研究中,风火上扰证、风痰阻络证及痰热腑实证患者的血清Lp-PLA2、IL-6、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阴虚风动证,说明丘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炎性因子水平与风、痰、瘀、火等证候有关,是急性丘脑梗死发生的关键病理因素。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及阴虚风动证患者的斑块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风火上扰证,可以说明颈动脉硬化的主要病理因素是气虚血瘀、痰瘀互结。一旦斑块形成,不会随着患者病程的延长而消失,本研究中发现急性丘脑梗死患者的斑块检出率高于正常人群,说明气虚血瘀、痰瘀互结在急性丘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及阴虚风动证患者的不稳定斑块检出率均明显低于风火上扰证。研究[15]显示,斑块的性质与急性脑梗死存在一定关系,不稳定斑块具有斑块系偏心病变且不规则,大的脂质核心往往超过斑块面积的40%,薄纤维帽等形态学特征,不稳定斑容易破裂,而继发血栓形成所致动脉粥样硬化[16]。结果说明风火上扰是不稳定斑块的主要病理因素,影响程度大于其他中医证型。

综上所述,急性丘脑梗死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不同中医证型患者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均为急性丘脑梗死的病理因素。但是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其究竟属于病因还是诱因,需要进行大样本多中心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热腑风火风动
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痰热腑实证与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a、甘油三酯、白介素-6的相关性研究
海润鸥击翔,风动一帆扬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附属中学砥砺奋进中
考虑频率二次跌落抑制的风火联合一次调频控制
十二生肖·蛇
马年生人初之气运气养生
枯叶蝶(外一首)
化痰通腑法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病人ACTH、CORT的影响
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的研究现状
功率调制在风火打捆孤岛直流外送中的应用研究
星蒌承气汤治疗痰热腑实型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