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意愿和应用行为的偏差分析

2021-07-13 08:35张馨予王思怡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偏差意愿节水

刘 畅,张馨予,王思怡

(东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近年来,由于传统粗放灌溉方式导致农田灌溉用水效率降低,地下水资源超采等问题日益突显。同时,由于农业灌溉方式的落后,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542[1]。为缓解水资源短缺,提高农田灌溉用水效率,需要大力实施农业节水灌溉方式[2]。节水灌溉技术在保障农业用水效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3],为此,《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中强调要节约高效用水,保障水资源安全。然而在实践中,节水灌溉技术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并不充分[4]。

梳理国内外文献研究,可将影响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归纳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部分。内在因素具体归纳为:一是个体特征,主要从农户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等角度研究个人特征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5-6];二是从技术认知[7]、节水意识[8]、风险偏好[9]等方面探究认知水平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外部因素主要分为社会网络和政策扶持两方面:一是社会网络,主要从主观规范、社会影响、信息获取等方面探究影响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意愿的因素[10];二是政策扶持,在对农户采纳节水灌溉技术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中发现,采用新的农业技术意味着需要承担更高的成本投入或生产风险,而政策补贴和财政扶持[11-12]等对农户采纳节水灌溉技术有显著正向影响。

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农户采纳该技术的影响因素分析,但有研究证实,良好的生态认知未必会导致行为决策的实施,两者仍然存在一定差异[13]。同样,在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和推广进程中,存在较高的采纳意愿和应用行为偏差情况,这会导致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成效带来预期误判现象,影响该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产绿色转型存在滞后性。通常情况下,意愿是行为的前提,意愿决定行为[14]。有学者通过对意愿向行为转化研究发现,农户参与意愿和行为受到客观因素制约的同时,还会受生态认知等因素的影响[15-16]。目前,多数研究只是关注意愿或行为的某一层面,未将意愿和行为纳入技术应用统一框架中,因此,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纳研究缺乏有说服力的分析解释。以往研究主要集中于农户节水技术采纳影响因素的分析,较少关注家庭农场,而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业经营主体逐渐增加,其中家庭农场坚持农业家庭经营的生产优势,其发展方式符合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17-19],是我国未来农业生产的主要经营主体之一。同时,由于家庭农场具有引领示范和影响作用,能够带动周围小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20]。有研究证实,家庭农场农业生产行为已初具生态自觉性,对节水灌溉技术采户纳存在较高意愿[21]。因此,探究家庭农场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意愿和应用行为的研究,对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以往研究较少围绕家庭农场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意愿和应用行为偏差的分析,因此,本文试图探究家庭农场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意愿和应用行为间的相关性,在定性分析基础上,着重量化分析意愿和应用行为的偏差性,探究其数量关系,不局限于一般分析范式,试图构建陈述性意愿和实际行为相联系的分析框架,实证检验影响家庭农场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意愿和行为偏差的因素及作用机理,为更高效地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提供有益建议。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态度-情境-行为理论表明:个体行为不仅仅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还会在外部情境因素和个人态度综合作用下产生[22]。进一步延伸出有关行为偏差的研究表明,意愿与行为偏好之间具有互补性,意愿偏好可以提高对应用行为的预测精准度[23],此外,意愿转化为行为的过程中还会受环境因素和自我选择偏差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当个体偏好存在不确定性时,意愿表达和实际行为间会存在差距[24]。由此可见,对某种技术的偏好由于各种原因未必与实际行为相一致。因此,本文围绕家庭农场风险态度、技术认知、现实情境和农场经营禀赋特征四方面系统研究家庭农场节水灌溉技术采纳行为偏差及其成因,并借鉴相关学者研究成果,提出初步研究假说(图1)。

家庭农场风险态度主要包括风险偏好和风险认知两方面。风险偏好对农业技术采纳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25]。风险的引致主体不同会导致决策机制发生改变,例如,风险规避型农户会选择用过量施肥的方式来避免新技术应用带来的潜在产量损失[26]。实际上,风险认知作为感知决策情境会导致决策主体意愿和行为发生改变,具体表现为:风险规避者会减少资产的风险暴露,进而选择具有保障的农业生产技术。基于此,提出如下研究假说:

H1a:风险偏好可以抑制家庭农场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意愿和应用行为偏差;

H1b:风险认知可以抑制家庭农场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意愿和应用行为偏差。

技术认知主要包括技术成本感知、技术掌握程度和技术有用性感知三方面因素。在节水灌溉技术采纳中,投入成本很重要,如果投入成本高出原有技术应用则会降低采纳行为,而技术掌握越熟练,技术效果越好,其采纳意愿也就越高[27]。基于此,提出如下研究假说:

H2a:技术成本感知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意愿和应用行为偏差具有正向影响;

H2b:技术掌握程度的提升可以抑制家庭农场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意愿和应用行为偏差;

H2c:技术有用性感知的提升可以抑制家庭农场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意愿和应用行为偏差。

现实情境主要包括资金扶持力度和政策干预两方面。由于节水灌溉技术的直接经济收益较难弥补过高的技术成本[28],因而技术采纳较大程度上需要依赖政府资金扶持[29]。资金扶持是政府能否对采纳节水灌溉技术的家庭农场给予资金补贴;政府干预主要指政府组织培训的频率,以及水利相关部门是否对家庭农场进行节水灌溉业务指导等。基于此,提出如下研究假说:

H3a:资金扶持力度对家庭农场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意愿和应用行为偏差有负向影响;

H3b:政策干预对家庭农场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意愿和应用行为偏差有负向影响。

家庭农场经营禀赋特征主要包括农场主性别、年龄、农场经营规模、是否是示范农场、土地流转期限和经营收入六个方面。一般情况下,男性劳动者会承担主要农业生产工作,相对农业技术采纳更倾向于理性[30]。然而,无论是技术特征还是使用方式,年长的农场主会受固有思想影响,可能对新技术的采纳存在排斥[31]。大规模经营相比小规模经营更具有要素节约的优势[32],且适度经营范围内,土地经营规模对农业生产绩效产生正效应,经营规模扩大可以实现土地与资金和劳动力的优化配置,带来全要素的节约,会更积极的采纳农业技术[33]。同时,经营收益会直接影响资金投入比例,影响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纳。家庭农场周围存在节水灌溉技术示范应用农场时,其他家庭农场会增加技术应用信心,基于行为偏差理论,当观察到较好的技术应用效果后,就会将意愿转化为行为。基于此,提出如下研究假说:

H4:家庭农场经营禀赋特征中,性别、经营规模、是否是示范农场、土地流转期限和经营收入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意愿和应用行为偏差有负向影响,而年龄则呈现正向影响。

三、数据来源、变量选取与模型选择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课题组2019年对东北地区种植型家庭农场典型示范地区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注册备案的家庭农场开展的实地调研。整个调研过程本课题组采用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方法,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邮件邮寄等方式获取家庭农场调研数据。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530份,剔除无效问卷,最终获得有效样本47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90.38%。

(二)变量选取

基于前文理论分析,影响偏差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家庭农场风险态度、技术认知、现实情景和经营禀赋特征4个方面,细分13个二级指标展开具体分析,具体因变量和自变量定义与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三)模型选择

本文以“家庭农场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意愿和应用行为偏差”为因变量,其形式由意愿和应用行为的匹配正一致(愿意且采用过)、偏差(愿意但不采用)和负一致(不愿意也未采用)3种状态来表示,这三种变量经过处理生成。本文以正一致作为参照组,运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家庭农场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意愿和应用行为差异分析,构建过程如下:

式(1)中,α是截距,βi为估计系数,xi代表解释变量,μ为误差项。家庭农场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意愿和应用行为是否发生偏差的概率为:

式(2)中,e为自然对数的底,其估计式为:

式(3)中,事件发生比分别为偏差(第二类事件)、负一致(第三类事件)和正一致(第一类事件)的概率发生比。本文引入4类13个解释变量,X1表示家庭农场的风险态度,X2表示家庭农场对该技术的认知,X3表示采纳该技术的现实情境,X4表示家庭农场的经营禀赋特征。

四、结果与分析

(一)推断性统计分析

1.家庭农场采纳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情况 样本家庭农场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意愿和应用行为特征如表2所示。全国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东北地区需要灌溉耕地面积为1 001.8万公顷,但施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农田面积为138.5万公顷,比例仅为13.83%。

表2 家庭农场节水灌溉技术利用特征

样本数据中78.50%的家庭农场愿意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但仅有58.66%家庭农场存在支付意愿,表现出实际行为的家庭农场则更少,比例仅为40.08%;其中60.75%的受访家庭农场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意愿和应用行为存在明显偏差。

2.家庭农场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意愿和应用行为偏差性分析 尽管描述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度量家庭农场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意愿和行为之间的偏差情况,但仅用描述性分析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本文分析家庭农场经营特征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意愿和应用行为一致(正一致和负一致)与偏差的特征化事实,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基于家庭农场经营特征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意愿和应用行为偏差分析

有采纳节水灌溉技术意愿并切实进行该技术应用的家庭农场所占比例较小,除经营规模在16 hm2以上和年经营收入大于15万元的家庭农场外,其他经营特征正一致比例均低于50%。基于卡方检验、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对于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意愿和应用行为正一致的家庭农场比例情况表明:男性农场主正一致比例比女性农场主多,负一致比例也比女性多,说明男性农场主比女性农场主采纳意愿和行为发生偏差的概率低;年龄在30~40岁的农场主正一致人数比例比其他年龄段高,不同年龄段之间差异性显著;经营规模在16 hm2以上年营业收入大于15万元的家庭农场正一致比例最高,并且随着经营规模的增加,正一致的比例也随之提高。

通过对家庭农场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意愿和应用行为偏差及农场经营特征差异的讨论可以发现,首先,家庭农场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意愿和行为间偏差较大,意愿对行为的预测能力较弱。因此,通过分析可解释为:(1)家庭农场具备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意愿时会受策略性行为影响,与实际意愿产生偏差;(2)节水灌溉技术外部效益未知性使得家庭农场采纳意愿不确定性增强,造成意愿指向目标对技术采纳行为目标发生偏离;(3)影响家庭农场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意愿和应用行为的因素及程度存在差异。其次,极少数家庭农场对该技术采纳意愿和应用行为无偏差,但家庭农场经营特征对该技术采纳意愿及其实际应用行为具有可预测能力,如农场主年龄在30~40岁,经营规模在16 hm2以上的家庭农场,且男性农场主采纳意愿和应用行为发生偏差的程度较女性农场主小。

(二)计量分析

采用Stata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首先,分析偏差和正一致发生比的影响因素(模型(1));其次,分析负一致和正一致发生比的影响因素(模型(2)),如表4所示,似然比为-367.12,且R2为0.217 9,表明模型整体有效,预测能力较强,综合判断所设定的模型能够充分对家庭农场采纳节水灌溉技术意愿和应用行为偏差进行解释。此外,本文同时计算影响因素的边际效应,进一步准确分析解释变量影响程度,结果如表5所示。

表4 家庭农场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意愿和应用行为偏差因素分析

1.家庭农场经营特征 农场主性别在两个模型中均显著,且负向影响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意愿和应用行为偏差。男性农场主和女性农场主相比,其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意愿和行为发生偏差的概率低12.9%,可能由于女生农场主更倾向于保守的农业生产方式,并且如果女性存在该技术采纳意愿,也会因外界因素或决策能力不足发生意愿和行为不一致的情况。年龄变量在两个模型中分别10%和5%水平上显著,本文将农场主年龄分为4个层次,每上升一个层次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意愿和应用行为正一致概率下降7.3%,负一致概率增加6%,说明年长的农场主更不愿意接受该技术,可能是年龄较大的农场主对该技术的接受程度较弱,因此,采纳意愿和行为均较低,与原假说一致。

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在两个模型中均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意愿和行为偏差有显著负向影响。本文将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划分为4个等级,经营规模每上升一个等级,其节水灌溉采纳的意愿和应用行为正一致的概率便增加16.7%。可以理解为规模越大的家庭农场在雇工或生产资料获取等资源相比小规模经营具有一定优势,规模较大的家庭农场会更方便投入科学化生产与管理,具有足够的基础条件开展农业绿色化生产,进而更愿意选择新的生产方式来提高其投入产出比[34],因此,意愿和行为产生的偏差可能性越小。

家庭农场土地流转期限在两个模型中负向影响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意愿和行为偏差。土地期限每上升5年,其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意愿和应用行为正一致的概率便增加2.2%,偏差概率下降1.2%。可以理解为,流转年限越短,家庭农场经营持续性和稳定性越弱,考虑到成本与未来预期等因素,其采纳该技术的意愿和行为偏差将会增加。是否是示范农场在两个模型中均显著负向影响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意愿和行为偏差。与非示范农场相比,示范农场对该技术采纳意愿和行为发生偏差的概率低10.2%。可能解释为,示范农场具备一定示范作用,其对自身发展要求较其他农场高,因此,在农业技术选择时会更倾向于绿色环保的节水技术,在该技术采纳意愿和应用行为的偏差就越小。

家庭农场经营收入在模型(1)和模型(2)中均在5%和1%的水平上显著,且负向影响家庭农场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意愿和应用行为偏差。本文将家庭农场经营收入划分为4个等级,每上升一个等级,家庭农场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正一致概率增加7.7%,偏差概率下降5%,负一致概率下降2.9%,即家庭农场经营收入越高,接受该技术的能力越强,同时也更倾向于采纳节水灌溉技术,因此,正一致概率也越大。

2.风险感知 风险向好型家庭农场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意愿和应用行为偏差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风险向好家庭农场比风险中立和风险厌恶农场意愿和行为偏差正一致概率增加6.7%,发生偏差概率下降8.8%。这意味着风险向好的家庭农场对新技术的采纳处于较乐观的状态,并积极采用节水灌溉技术,而风险中立和风险厌恶型家庭农场会认为该技术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未知,处于较保守状态,因此,其采纳意愿和应用行为较弱。

家庭农场风险认知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意愿和行为偏差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风险认知每上升一个程度,家庭农场对该技术采纳意愿和行为偏差概率就下降8.1%,正一致可能性增加3.3%,负一致概率增加2.9%。即家庭农场风险认知水平越高,对该技术的了解程度就会越多,明确其价值和优势,同时对该技术具备足够的知识技能去解读采用该技术的风险信息,因此,家庭农场的采纳意愿和应用行为一致的可能性就越高。

3.技术感知 技术成本感知显著正向影响家庭农场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意愿和应用行为偏差。家庭农场技术成本感知每上升一个程度,发生意愿和行为偏差的概率增加6.1%,正一致概率下降5.3%。因为短时间内,家庭农场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所需的劳动力成本(雇工)和生产资料成本均会提高,并且需要一定资金的投入,因此,出于尽可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考虑,家庭农场会采取谨慎态度对待该技术,因而相对较高的技术成本感知会阻碍意愿转化为实际行为。此外,对于小规模家庭农场来说,资金投入提高技术采纳壁垒,理性的经营者很难采纳绿色农业技术替代传统农业技术,从而阻碍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技术掌握程度对家庭农场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意愿和应用行为偏差影响并不显著。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家庭农场决定采用该技术时,其更关注后续的技术应用效果,更加关注技术有用性,对于初期的技术畏难情绪可以通过技术指导及时化解。技术有用性在模型(1)和模型(2)中均在5%水平上显著,技术有用性每上升一个层次,发生意愿和行为偏差的概率降低6.8%,正一致概率上升6.3%,这可理解为当对节水灌溉技术感知有用性后,家庭农场会主动获取更多完整信息并形成技术认知,这直接影响家庭农场对该技术的态度,进而其采纳该技术的意愿更高,意愿和应用行为发生偏差的可能性越小。

4.现实情境 资金扶持显著负向影响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意愿和应用行为。资金扶持每上升一个层次,发生意愿和行为偏差的概率降低9.5%,正一致概率上升2.4%。通过调查结果可知,目前东北地区家庭农场认为节水灌溉技术成本处于偏高状态,资金扶持属于政府宏观调控一项重要措施,可为家庭农场分担部分技术采纳风险,引导生产方式转变,提高采纳节水灌溉技术的意愿。

政策干预在家庭农场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意愿和应用行为偏差影响并不显著,说明当地政策干预对家庭农场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没有直接影响,可能原因是采纳节水灌溉技术给当地经济带来的主要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不明显,因此,降低了家庭农场政策在促进该技术采纳方面的效果。

五、结论与启示

基于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家庭农场实地调查结果,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意愿和应用行为偏差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首先,东北地区家庭农场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意愿和行为偏差总体较大,且影响家庭农场采纳该技术的意愿和行为偏差间差异显著。其次,家庭农场经营禀赋特征方面,性别、经营规模、是否是示范农场、土地流转期限和经营收入显著负向影响家庭农场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意愿和行为偏差,即经营规模大且经营收入高的示范农场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意愿和行为一致的可能性更大,而年龄显著正向影响意愿和行为偏差;风险态度方面,家庭农场风险向好和风险认知程度显著负向影响家庭农场对该技术的采纳意愿和行为的偏差;技术认知方面,技术成本认知越高,家庭农场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纳的意愿和行为偏差越大,但技术有用性认知越高,家庭农场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意愿和行为越趋向一致;现实情境方面,资金扶持是影响家庭农场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意愿和应用行为是否一致性的显著因素。

基于以上结论,得出如下启示:第一,根据家庭农场风险认知水平特点,开展农业生产风险管理培训,提高农场主风险认知能力,减少家庭农场采纳该技术的约束条件。第二,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和宣传力度,创新技术推广内容与方式,并开展实地技术指导,进而提高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持续性。第三,调整农业补贴方向,建立短期激励和长效激励关联机制,使家庭农场节水灌溉技术采纳行为与激励之间建立条件反射式关联,实现长期的行为转变,减小意愿和应用行为偏差。第四,提高农场主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并激励家庭农场参加示范评比,扩大示范推广区域,充分发挥节水灌溉技术示范引领效应;同时,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并加强对家庭农场土地流转的宏观引导和规范约束,保障家庭农场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与节水灌溉技术产生有机统一。

猜你喜欢
偏差意愿节水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50种认知性偏差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如何走出文章立意偏差的误区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真相
航天器近距离相对运动的轨迹偏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