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空间对于心理感受的影响

2021-07-14 17:44马天乐
锦绣·下旬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建筑空间情感体验

摘要:心理感受是一种认知活动,它包括了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情感以及意志等。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空间尺度与人的性格特征和情绪状态密切相关。感受随着环境氛围复杂多变且敏感又隐晦,并且具有一定复杂性。所以我们需要运用建筑的不同方面对人在一定条件的下,通过感知、体验和认识外界环境中客观存在与特定事物之间所产生联系以及变化规律。建筑空间不仅能对人们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支撑体系。从而更好地处理好这些关系并使它们和谐相处、相互配合,达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建筑空间;情感体验;氛围感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空间感是一种特殊情绪状态下产生并表现出来。这些问题的出现需要设计师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也要考虑到人们不同心理感受所带来影响,在设计空间时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分析、研究和探讨。

一、形态尺度

诸如建筑物的大小和设计比例之类的因素似乎对人类心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过于狭隘逼仄的空间感到恐慌和不安,而宽敞明亮的空间使人们感到快乐和舒适。

就往使用居住的建筑来说,如果他不符合人类生活环境所需的尺度,并在人类的生活心理上产生了一定的控制感,因此在生活中产生了不适当的感觉,这便是不合适的。当我们认为建筑物的设计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实践要求,那么建筑合理尺度可以给人们带来更明显的舒适感。我们需要在建筑空间设计中积极应用空间维度,并注意行为心理学的心理效应,以创造出良好的空间设计效果。 假设空间高度不超过150厘米,空间将具有一定的保护感这一类高度比较低的传递了安静包容的情绪。当海拔高度达到300厘米或更高时,建筑物的区域将具有非常强烈的包围感,同时建筑物内部将在空间划分中发挥相应的作用。就墙面布局而言,L形隔墙包围感较弱,但对于空间来说更加开放。平行的垂直墙将显示出更明显的方向和路径,例如,建筑中的走廊。U形墙的垂直方向具有确定的方向,提高空间的交融。相反,有些特定的空间可以容忍明显的压迫感,从而带来心理上的安慰。例如,里伯斯金设计的“柏林博物馆(犹太人博物馆)”,可谓是饱含压抑情绪与时代背景的佳作。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打破了常见的概念。他具有尖锐的拐角和曲折,以及压缩紧凑的立方体建筑,充满了对战争反抗与挣扎。令人共情痛苦的同时,引发后人的对于战乱的思考。

二、材质表达

格式塔心理学原则曾经提到过,当我们所处于的外部事物所体验的样式与某种人类的情感中所包含的样式同构时,我们便感觉他具有了人类的情感,而人类活动最深层的心理就是表达生命。[1]因此,很多自然界中的材料对于人类来说具有自身的亲和性,因为他们给人类提供了温暖舒适的心理感受。例如植物性材料,如竹、麻、藤、草、棉等。这种材料机理流畅光影如何且丰富多变且温暖柔韧,年轮记载了自然环境变迁和树木生长的历史,棉布纸张看似单薄,但摸上去实则朴素含蓄在空间中广为使用。这类材料常用于提供比较积极的感受,满足基础的需求。强调舒适、包容、温暖的心理感受。例如,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的为使用自然原材料的凤梨酥品牌“微热山丘”的东京分店—南青山店,利用了日本扁柏方木料,也是日本传统的木造建筑的概念,构建出一片自由的空间因为使用了木质材料的原因,空间内整体都呈现出了温暖的格调,与人们对于美食的期待相乎相应。

随着现代混凝土工艺的发展,这也为许多造型创造了新的可能。例如,日本建筑师丹下健三设计的东京圣玛利亚主教堂作为圣母法语学校的附属教堂,这座钢筋混凝土建筑由近乎垂直的八面区双曲线抛物面纽壳结构构成,从空中俯瞰犹如一个巨大的十字架,光亮的不锈钢象征着耶稣基督的光亮照亮世间一切黑暗,周边的预制石板墙则象征着人们灵魂的归处。

三、光影效果

光是自然界中本身就存在的产物,如何利用他们使得建筑空间产生激烈的空间性格,这也成为了在设计中,我们要考虑的问题。光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氛围感的体现,由于其本身就是一种比较暧昧,比较隐喻的物质材料表达。这和我们之前提到过的植物性材料和动物性材料是不同的,这种材料的变化是比较微妙的,是隐晦的。光更重要的是去营造空间的意境和空间的性格,不同尺度下渗入的光带给我们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例如,我们在现在的设计中,经常会采用的天井这一概念,也就是说,我们在顶板开洞使自然光线渗透到室内或者半室外,虽没有封闭的隔墙,但通过渗入到空间内的自然光线使得整个空间未被围合的同时,也具有了一定的空间感。例如台北农禅寺,建筑设计中运用了极好的光与影,

堪比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这座寺院由著名建筑师姚仁喜设计,完全是清水混凝土结构。宁静、清雅,让走进这里参拜的人们,马上能静下心来。相较传统寺院建筑,这里没有飞檐斗拱,没有繁复华丽的装饰和色彩,佛堂里甚至不点香火。建筑师把中国最著名的两大佛经,《金刚经》、《心经》镂空镌刻在了寺院外墙上,太阳西下时,阳光穿透经文,打在地面上、墙上、石柱上,让佛法以最自然的方式,亲近每个人。[2]

四、结论

简言之,创造理想空间的努力必须以满足用户的心理需求为基础。它主要表现在人对周围事物有独特感受时自己能够找到另一个合适、满意地位置或接近他所看到处物体时所呈现出的是与之对应关系与性质的相匹配,这种感觉就是所谓的心理体验或者情感体验;而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不同种类的环境空間问题。[3]空间是建筑的灵魂,空间艺术是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以空间为存在方式的艺术。无论在原始社会还是现代社会里,建筑空间艺术的审美都是在虚虚实实的世界里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但任何环境内的主体都是人,所以人的心理感受是很重要的一环。设计要以人为本,更好的服务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和体验。

参考文献

[1]库尔特·考夫卡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12.

[2]https://www.sohu.com/a/235857873_157906].搜狐新闻 2018-06-15.

[3]洪霞 建筑空间艺术与人的审美心理的关系 山西建筑 1009—6825(2006 J24—0034—02

作者简介:马天乐(1997—),女,汉族,山东省青岛市人,艺术设计硕士,单位: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云南大学  云南  昆明  650000)

猜你喜欢
建筑空间情感体验
某休闲场所室内空问设计改造方案
刍议陕西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合理应用
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绘本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恰当有效地提问促进幼儿积极情感体验的发展
巧用策略,“悦”读绘本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
现代幼儿园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分析
浅谈建筑空间结构的设计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