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氨酶水平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及价值体会

2021-07-15 02:02马丽明
黑龙江医药 2021年13期
关键词:转氨酶肝细胞脂肪肝

马丽明,李 艳

天津市静海区医院检验科,天津 301605

脂肪肝,多是指患者的肝细胞内部脂肪因堆积过多而导致出现的一系列病变。它是内科临床上最为多见的肝脏病理异常改变性疾病之一,属于非独立性的疾病[1]。我国是脂肪肝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根据卫生研究机构调查统计,我国近年的脂肪肝发病率在25%左右,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临床上应当对脂肪肝的临床诊断治疗予以重视加强,以便患者能够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确保其生命健康安全。但脂肪肝患者早期多无明显典型的临床症状,当患者身体出现自感不适时病情基本属于较为严重状态[2-3],因而需要进一步改进脂肪肝的临床检查方法。转氨酶是检测肝细胞以及肝功能是否正常的重要临床指标之一,能够较为准确的显示出患者是否存在脂肪肝。本研究旨在研究和分析脂肪肝临床诊断中转氨酶水平检验的检查结果和应用价值,择选368例患者以及100例无脂肪肝体检者进行对比性临床研究分析,以期更好的提高脂肪肝的临床检查效果。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的随机抽选患者均为2019年7月—2020年5月在天津市静海区医院内科进行诊治,其中368例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组,女性149例,男性219例;年龄22~75岁范围内,平均年龄(37.9±5.4)岁。100例无脂肪肝患者作为健康组,女性36例,男性64例;年龄25~77岁范围内,平均年龄(38.2±5.0)岁。本次研究各项内容资料均已提交医院相关伦理委员会研究,并审批通过,能够进行临床对比研究。

1.2 入选标椎

1.2.1 纳入标准:(1)研究组患者经过一系列临床检查均符合2003年中华医学学会肝病学分会制定的脂肪肝相关诊断标准;(2)患者生长速率偏低;(3)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完全知情,自愿参加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病毒性肝炎、胆道病变等其他的肝脏疾病;(2)患者存在心、脑、肾等严重器质性疾病以及内分泌系统疾病;(3)患者存在中晚期恶性肿瘤;(4)患者存在药物类中毒;(5)患者存在意识不清或精神障碍;(6)患者及家属不愿意、不配合本次研究。

1.3 方法

健康组和研究组患者均进行转氨酶水平检验,具体方法为:在行检验前3 d,要求被检人员禁酒,并按照要求进行饮食方面的控制,同时保证充足的水平,调整好身体状态。空腹12 h后于次日清晨进行常规空腹静脉抽血化验,血量3 ml左右,静置于常温环境下约30 min,采用罗氏生化免疫自动化流水线(Cobas c701)检测仪器以及罗氏相应配套试剂进行分离血清、离心等常规检测操作,速率法进行当天检测,并注意在检验过程中严格遵照相关规定、流程操作。研究组应在一个治疗疗程结束后再次进行转氨酶水平检验,并与治疗前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4 观察指标

1.4.1 转氨酶检测:主要对ALT(谷丙转氨酶)和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两项转氨酶指标进行临床检测,两项指标的正常参考值均在0~40 U/L范围。

1.4.2 转氨酶升高标准:即患者的ALT或AST指标水平在40 U/L以上。

1.4.3 满意度:通过《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观察两组患者及家属对本次临床检测的满意度情况,共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转氨酶水平值

研究组与健康组在AST和ALT指标水平检查平均值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转氨酶水平对比(±s) U/L

表1 两组的转氨酶水平对比(±s) U/L

组别健康组(n=100)研究组(n=368)t P AST 29.03±10.54 46.08±10.17 5.305 1<0.05 ALT 22.09±13.25 49.10±12.14 6.131 4<0.05

2.2 转氨酶升高率

研究组与健康组的AST和ALT指标升高率间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转氨酶升高率对比 例(%)

2.3 研究组转氨酶变化

经过治疗后,研究组的AST和ALT水平较之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研究组转氨酶治疗前后水平对比(±s) U/L

表3 研究组转氨酶治疗前后水平对比(±s) U/L

组别治疗前(n=368)治疗后(n=368)t P AST 46.08±10.17 31.54±11.02 4.962 7<0.05 ALT 49.10±12.14 33.71±10.00 5.008 4<0.05

2.4 检测满意度

随访统计显示,研究组的临床检查总满意度为90.49%(333/368),其中,非常满意患者240例,满意患者93例,不满意患者35例。

3 讨论

脂肪肝属于非独立性的代谢性肝脏疾病,其发病与高糖高脂高热量饮食、酗酒、缺乏运动、肥胖以及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遗传因素等都有比较密切的关联性[4]。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条件日趋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明显改变,导致脂肪肝的发病人数迅速增加,并呈现低龄化以及逐渐上升的趋势,大部分的中青年群体都存在脂肪肝风险[5-6]。

大部分脂肪肝患者早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部分伴有食欲不振、乏力或右上腹不适等症状,患者容易忽视或出现临床误诊。但患者的血脂水平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改变,尤其是转氨酶水平的变化。转氨酶是人体的主要酶类之一,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能够有效催化氨基酸同酮酸之间的氨基转移,对肝细胞以及肝功能的变化状况较为敏感。近年来许多临床研究证实,转氨酶同脂肪肝之间存在相关密切联系[7]。研究表明,当人体肝脏内膜的通透性提高时,转氨酶会大量释放,进入到血液中,酶活性得到提升,这时会造成脂肪堆积的增加,呈现血脂过剩状况,随着时间延长导致肝细胞出现脂肪变性或纤维化,造成脂肪酸的产生,损害肝细胞正常,进而降低人体肝脏脂肪代谢功能,从而导致脂肪肝的发生[8]。转氨酶的两个典型指标分别为AST和ALT,AST即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或谷草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脏、心肌、骨骼肌以及肾脏当中。当AST水平升高时,多提示为肝功能或肝实质出现异常病变。通常脂肪肝、肝癌、肝硬化等疾病的AST水平显示为轻度升高,而急性病毒性肝炎则为明显上升,一般水平在正常值的10倍以上。ALT即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当肝脏功能正常时会少量释放进入血液,但肝脏出现病变或药物中毒时则会大量释放入血液,因而是检测肝脏功能的重要敏感标志之一[9-10]。一般状况下,人体转氨酶的指标水平正常参考范围在0~40 U/L,超出40 U/L则表明肝细胞出现异常病变。

本次研究表明,脂肪肝患者进行转氨酶水平检验,其AST和ALT指标平均值均超出正常参考值,高于无脂肪肝患者,且指标水平的升高率均高于无脂肪肝患者。经过治疗后,脂肪肝患者的AST和ALT水平有显著下降。患者对于临床检查满意度达到了90.49%。

综上所述,转氨酶水平检验用于脂肪肝病症的临床诊断当中,其诊断效果较优,能够有效的分辨出患者肝脏是否出现脂肪肝病变,减少误诊问题的发生,且操作简便,患者满意度高,因此应当予以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转氨酶肝细胞脂肪肝
献血体检时的“转氨酶”究竟是啥?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脂肪肝 不简单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关系研究进展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锌指蛋白与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转氨酶高不一定是肝炎
转氨酶高不一定是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