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情境探析及举隅
——以高考思想政治全国Ⅰ卷为例

2021-07-16 14:34重庆李非超张晶晶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1年4期
关键词:载体中医药命题

重庆 李非超 张晶晶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下简称《评价体系》)是深化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基础工程、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对高考命题、高中教学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它所包含的高考核心功能(“一核”)、考查内容(“四层”)和考查要求(“四翼”)在实现机制上是以问题情境为载体、考查内容为驱动、核心价值为引领,形成考查载体、考查内容、考查要求“三位一体”的评价模式。虽然《评价体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等文本是2020 年1 月才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的,但上述机制和模式在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中已见端倪。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考命题人员对此更是孜孜以求。然而就情境而言,不少一线教师对试题情境的特征把握不准,对问题情境、考查内容、考查要求的关系理解不准,对情境复杂程度和结构化的研究深入不够。本文以近年来的高考思想政治试题及其情境为研究对象,试图对试题情境做多方面的思考和分析,为同行理解情境、选择情境、设计情境、运用情境提供一些借鉴。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对情境的界定是:“情境”即“问题情境”,指的是真实的问题背景,是以问题或任务为中心的活动场域。与之相关的“情境活动”是指人们在情境中所进行的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活动。由此可见,情境承载了高考学科的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情境发生的任务需要考查内容去承接和推动,任务的难易程度可以衡量和评估考查要求所涉及的层次。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是相对确定的,而情境是具体而多变的,创设出与考查内容、考查要求有机统一的考查载体是需要倾注大量心血的。纵观近些年的高考思想政治试题,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上极具匠心,一般而言,试题情境具有新颖性、简明性、丰富性、真实性、典型性等特点。而如果从考查载体、考查内容、考查要求“三位一体”的角度观察试题情境,试题情境还具有关联性、综合性、应变性、多样性等主要特征,理解和把握这些特征对一线教师的教学、备考、命题、选题都有着重要的启示。

一、情境的关联性。

情境作为《评价体系》的考查载体,肩负着关联考查目的、考查内容、考查要求的任务,它不是孤立的存在、材料的堆砌,它是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连成一体的,在高考试题中很难看到脱离情境的问题,在全国卷里良性情境非常普遍,命题者剪裁出的良性情境,是对情境结构化处理的必然响应,是引发情境活动的关键步骤,是推进逻辑思辨和逻辑推理的重要起点,是内生着解决问题的信息和条件的特定背景。这对教师原创命题的启示在于应大幅精简未经情境结构化处理就直接复制粘贴的新闻材料,调整无需情境解读就嫁接的虚假活动,充实不必情境印证就得出答案的空洞设问,活化无情境铺垫就生搬硬套的答题模板。对学生则在于要建立系统化的思维习惯,精读并找准情境的主题句,联系上下文、前后句,关注情境的结构性和逻辑性,发现情境中与教材学科语言表述的转换处并加以翻译和链接。

二、情境的综合性。

从试题情境的外延来看,一张试卷由不同的情境所组成,情境必然是综合的,因为没有单一的、相同的情境;从试题情境的内涵来看,对每一个情境,命题者在考虑情境的复杂程度和结构化需要的基础上,需要统筹情境可以融汇的价值、素养、能力、知识等信息,按照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等要求,真正实现考查载体、考查内容、考查要求之间的“三位一体”。这给我们的教学启示在于教师要对情境有深刻体会,既要从全卷理解情境获得面上的整体认识,也要对个别题的情境形成深度认识,在“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考查中理解情境和情境活动并养成专业自觉,领会命题者选择情境和设置情境活动的意图与技巧,留心情境本身的背景信息和复杂程度,发掘情境可以链接的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等外显的评价目标,思索情境承载的立德树人等内隐的核心功能。

三、情境的应变性。

情境作为诸多条件和元素构成的综合体,其应变性是指随着适用情境的需要、条件等内外部、主客观等因素的改变而应变。在一个丰富的情境载体中,命题者往往可以发掘出多模块的知识、多思维的角度、多种类的能力、多方向的设问、多层次的要求等,然后根据情境本身的条件和试题间协调的需要,综合考虑考查载体、考查内容、考查要求之间的和谐性,设计出难度、效度、信度较好的试题,在精心打磨后建构成最符合命题精神和命题者心意的方案。这对教学备考的启示在于对持续性热点话题要从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多模块链接知识点,培养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对情境及其活动任务做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整合和预设,从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等不同层级的考查要求来设计可能的问题,让学生在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指导下,强化必备知识、提升关键能力、锤炼核心素养。

四、情境的多样性。

情境涉及领域多,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领域等;情境表达方式多,有文字、数据、图形、漫画、表格等;时空维度多,有古代、近代、现代、当代的,有国外、国内、地方的;情境的来源多,有理论模型、会议精神、名人观点、领导活动、史料记载、生活现实等;文本类型多,有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政策性文本等;情境产生和应用的方式多,有生活实践情境,有学习探索情境,也有考试评价。情境也因其多样性而易成新颖性、造就丰富性。这给我们的教学启示在于教师备课一定要立足于时代、着眼于生活,建构大视野、宽领域、多层次的知识结构,优选素材和情境载体,把高考中的试题情境联通还原到教学情境中,区分试题情境与教学情境的差别,设置和推进情境活动,让学生加深对情境的认识和思考,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跳出教材去接触多样态的情境,真正实现“学练考评用”的贯通。

以上关于情境特征的探析以2020 年高考全国Ⅰ卷40 题为例加以说明:

【问题情境】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对医疗救治工作不断进行分析、研判、总结,先后制修订和发布7 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为保卫人民生命健康提供了重要保障。第1 版方案较简单,主要包括病原学特点、病例特点、病例定义、鉴别诊断、病例发现与报告、治疗等方面内容。第3 版方案细化了中医治疗方案等内容。第7 版方案增加病理改变内容,增补和调整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出院标准等,并纳入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具有感染性、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治疗等新发现,形成了包括13 个方面内容的比较完整的诊疗体系。

中医药是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彰显了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发挥中医药治未病、辨证施治、多靶点干预的独特优势,全程参与深度介入疫情防控,形成了覆盖诊疗过程的中医诊疗规范和技术方案,在全国推广使用,有效降低了发病率、转重率、病亡率,提高了治愈率,加快了恢复期康复。中医药还走出国门助力全球抗疫,中方专家线上线下与日本、韩国、意大利、柬埔寨等国专家分享救治经验,将新冠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译成英文并发布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与世界各国共享。

【情境活动】

(1)诊疗方案的变化反映了对新冠肺炎认识的发展,运用认识论原理加以分析。(12 分)

(2)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弘扬中医药文化对于坚定文化自信的作用。(10 分)

(3)请就如何发挥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作用提两条建议。(4 分)

【参考答案】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无限过程。诊疗方案的变化,反映了对新冠肺炎的认识以诊疗实践为基础,是一个从不深刻到比较深刻、从不全面到比较全面的不断完善的过程,是一个指导诊疗实践又不断接受诊疗实践检验的过程。

(2)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总结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的成功运用经验,弘扬中医药文化,能够繁荣发展中华文化,满足群众健康需求、保卫人民生命安全,丰富人类医学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文明发展进步。

(3)普及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中医药人才。

【情境解读】

情境的关联性、综合性、应变性、多样性等特征在这道题中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命题者对情境做了结构化处理,在情境中剔除了与答题无关的信息,保留了解题需要的关键事实,呈现为良性情境。两段文字之间存在情境的关联性,新冠肺炎疫情这一考查载体具有综合性,可以根据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进行应变,从哲学模块认识论的角度设置了分析说明类的情境活动一,从文化模块的角度设置了作用意义类的情境活动二,从开放性、应用性的角度设置了情境活动三。情境涉及的领域也具有多样性,涉及时政、医疗、文化、哲学、古今、中外等。两段文字的内部也存在结构和逻辑的关联性,行文采取“总—分”的结构,逻辑思维方式依循理据结合,既亮明观点讲了道理也摆出事实给了证据。

从题目中不难发现,情境中内生着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信息和条件,这是命题者将考查载体、考查内容、考查要求有机统一后的精心安排,如情境的第一段中,“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属于社会实践范畴,修订和发布“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属于认识范畴,二者的关系符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原理,用“过程”“不断”“分析、研判、总结”“修订”“调整”等词语说明认识对象的复杂性和认识过程的反复性,用“先后”“第1 版”“第3 版”“第7 版”等词语指示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用“较简单”“细化”“增加”“增补”“比较完整”等词语指示追求真理过程中认识的无限性、上升性等特点。三个情境活动都是由情境引发和推动,完成任务的过程需要借助学生的学科必备知识,情境活动一和二涉及陈述性知识,活动三涉及程序性知识;调用知识的关键则在于对情境中的关键信息进行语言解码和转化,把非学科语言翻译成学科语言,这需要用到关键能力;如考生能灵活有效地完成任务则说明学生具备学科的核心素养,能够用科学精神看待重大时政现象,就会使学生加深对国家积极开展抗疫工作、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让考生客观、理性地把抗疫理解为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地追求真理的过程,甚至可能激发学生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的社会活动的热情。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例证,在《评价体系》的指导和规制下,命题者注重将情境这一考查载体与考查内容、考查要求结合起来进行评价,这必将成为今后命题的一种趋势和常态。我们深知,每一道高考题必然经过严格、严谨的处理,在道与术、体与用、显与隐、应然与实然之间进行充分的酝酿,这些“采得百花成蜜后”的试题是值得一线教师仔细品味的。功夫在诗外,教师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教会学生深入地思考情境,学生在应答时才能切中肯綮、游刃有余,教师只有亲自对高考试题和命题原创下一番功夫,才能在教学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给学生的思维“点火”,助推学生的“腾飞”。

猜你喜欢
载体中医药命题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创新德育教育载体
以活动为载体以创新为抓手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