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

2021-07-16 04:19
知识就是力量 2021年5期
关键词:大麦微粒热量

35℃

生理学家研究表明,尽管人体奇迹般的适应性帮助人类征服了整个地球,而且人体有多达200万~400万个汗腺,但35℃的湿热环境对人类而言仍是不可逾越的致命极限。

即使一个人健康状况近乎完美,脱去衣服后纹丝不动,并处于通风良好且没有日晒的地方,也无法在这样的湿热条件下生存超过6个小时。这种环境会变得和异常寒冷的南极以及高海拔的喜马拉雅山区一样不宜居住,甚至不可居住。这与个人意志力、身体水分或文化习惯无关,仅涉及物理学和生物化学的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明确指出,人体无法将自身热量排放到相同或更高温度的环境中……而我们的体表温度恰好稳定在35℃。如果周围空气温度更高,我们会吸收热量而非排出热量:如果空气湿度饱和、汗液无法蒸发到空气中,人体就无法通过流汗来散发热量。当人的体温不断上升,必然会导致中暑、对身体造成损害。

大幅变暖的“湿热”对全人类都有致命威胁

塑料微粒会导致大麦叶片中反式玉米素含量升高

5毫米

近年來,随着塑料制品的大量生产与广泛应用,塑料污染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环境问题。最近,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联合东北师范大学团队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塑料微粒可以被大麦根系吸收。塑料微粒是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主要来源为降解后的塑料碎片、合成纤维等。

研究结果表明,塑料微粒可严重影响作物碳代谢过程和激素调控网络,对作物生长发育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未来需要更加重视塑料污染对作物生产的影响及其可能造成的生态安全问题。

猜你喜欢
大麦微粒热量
我的大麦哥哥
对比学习温度、内能和热量
用皮肤热量发电
塑料微粒的旅程
塑料微粒的旅程
大麦虫对聚苯乙烯塑料的生物降解和矿化作用
塑料微粒的旅程
Global interest in Chinese baijiu
剧烈运动的热量
热量计算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