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标准化伤员提高战现场火线救治训练效果

2021-07-17 10:21费杨虹虹陈爱芬洪旭东沈盛县陈鸿斌张旭东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火线伤情考核

费杨虹虹,金 剑,陈爱芬,洪旭东,沈盛县,陈 钊,陈鸿斌,张旭东*

(1.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3医院烧伤整形科,杭州 310000;2.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3医院卫勤处,杭州 310000)

美国医学教育家Howard Barrows于20世纪60年代首创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的教学模式[1],开拓医学教育的新领域。SP是指能够扮演特定伤情,并能够进行反馈和评价的演员。标准化伤员(Standardized Wounded Soldier, SWS)是SP的一种类型,主要用于联卫演练、卫勤使命、联合行动等军事卫勤演练的救治流程中[2]。由于SWS能够高效率、高质量实现近乎实战的训练效果,被美军广泛应用于战伤急救模拟训练[3],并推广应用至我军[4-7],逐步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但是,既往研究一方面缺乏对于SWS定义、应用与培训的方式方法、成果鉴定等方向的系统探讨,另一方面大多模拟后方救治如医院,没有火线救治方向的应用,没有对于一线战士战救能力的系统研究,或仅为小样本研究,没有大规模的应用数据。本研究以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式开展,旨在探究基层部队应用SWS进行战现场火线救治训练的方法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20年6月至2020年11月在6个合成旅单位选取各连战士、卫生战士及卫生员。所有入组者完成信息调查表。

1.2 纳入标准对SWS的纳入标准为:①年龄18岁以上,男女不限;②身体健康,无基础疾病,体质测试成绩优秀;③性格外向,表现欲强;④非医学相关背景;⑤愿意配合训练考核且愿意配合各类救治操作者。对卫生战士及卫生员的纳入标准为:①既往未进行过系统的SWS相关培训(仅接触过概念或接触过模拟伤员者除外);②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

1.3 排除标准对SWS的排除标准为:①性格木讷;②无法配合训练;③对特效化妆用品过敏者。对卫生战士及卫生员的排除标准为:①既往参与过SWS相关培训;②无法配合训练考核;③军医。

1.4 研究方法

1.4.1 伤情脚本制定 课题组在前期预实验的基础上,根据现代战伤流行病学特点及救治需求[8],选取并编写10种模拟伤情教案,伤势包括轻症至危重,包括以爆炸伤、枪弹伤为主要损伤机制的腹部爆炸伤伴肠外露,髋部爆炸伤伴尿潴留,右上肢体离断,张力性气胸,面颈部外伤,以及股动脉破裂出血、烧伤、气道阻塞、眼外伤、海水淹溺等急重症伤情,可操作性强,对降低死亡率及提高预后有重大价值,对战现场急救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伤情脚本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员信息、学员信息及伤员信息三部分,可用于教学与考试。

对于一般伤情,如眼外伤、海水淹溺伤、烧伤等,通过特效化妆即可模拟;对于较难模拟的伤情,采用模型综合模拟,SWS在结合特效化妆的基础上佩戴相应模型,可以逼真地表演出接近真实的伤情(图1)。所有伤情及脚本均经过课题组预实验,并经专家论证。

图1 张力性气胸可穿戴穿刺模型注:图中仿真皮下衬垫钢板,中间加可充气气囊,穿刺点为单项活瓣,穿刺成功后可出气,以热塑版切割后模拟肋骨(专利号:CN212084489U)。

1.4.2 SWS培训 对战士进行32课时的综合培训,培训课程由课题组前期试验结果参考既有教学模式制定[9],包括:概念了解(2课时),角色表演(5课时),伤情相关医学知识(6课时),反馈训练(3课时),特效化妆(6课时),伤情模拟训练(9课时,至少3次),考核(1课时)。每3~4名战士模拟一种伤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培训结束后,由课题组教师扮演学员,对战士进行救治演练考核,由课题组成员对SWS进行打分评价,合格者投入对照研究。

1.4.3 对照研究规程 对参与研究的卫生战士和卫生员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学员随机分为两个教学班:对照组为传统教学班,实验组为SWS教学班。在教学开始前,先对所有学员进行战伤理论考试,评估学员的理论基础水平。对两班学员同时进行培训,对照组按照传统教学方式,先教授各种伤情的理论,然后对救治中涉及的救治方式进行训练。实验组为SWS参与的教学,首先请SWS演示伤情,然后针对性地讲授疾病的理论,再组织学员模拟救治过程,完成后,让SWS对学员的表现进行反馈和打分。10种伤情教学共耗时40学时。课程结束后,对所有学员随机排序,均参加理论知识考试及SWS操作考试。操作考核参考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的形式,以考站方式,共设置10个小房间,每位SWS在相应房间表演伤情。每位学员考核1站病例,随机抽取。在考核时,由参与考试的SWS及教员以单盲方式同时对学员的表现作出评分,统计对比两个教学班的教学情况(图2)。

图2 对照研究总体流程

1.5 评价体系课题组在前期设计一系列评价体系,包括:①与伤情相关的理论考卷,满分为100分,包含50道单选题,主要涉及伤情病理、火线救治操作等实用内容。②操作评分标准及扣分参考,满分为100分,包含靠近伤员(5分)、评估环境及转移(10分)、评估全身伤情(15分)、救治操作(60分)、后送(5分)、爱伤观念(5分),由教员对学员的救治操作进行打分评价。③SWS打分体系,由于SWS并非医学专业人员,仅要求SWS就学员在救治整个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打分,1分为很差,2分为差,3分为一般,4分为好,5分为很好。④学员满意度评价,在学员考核结束后,请学员对于伤员表演、病例形式、考核形式进行满意度评价。

1.6 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采用SPSS 25软件分析,定量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合格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分析数据,P取0.05。

2 结 果

2.1 SWS培训资料2020年6—11月在6个合成旅共招募210名战士,均为男性,平均年龄21.32±2.31岁,平均军龄2.4±2.71年,学历高中至大学本科,专业各异,均无医学背景。培训考核共183名SWS合格,培训合格率为87.14%。

2.2 学员基本资料共有232名学员参加研究,其中实验组学员116名,平均年龄22.20±3.22岁,平均军龄3.20±3.47年,学历高中至大学本科;对照组学员共116名,平均年龄23.20±4.31岁,平均军龄4.50±4.16年,学历高中至大学本科;经统计,两组学员在性别构成、年龄、军龄、学历构成上及对SWS概念了解方面没有差异(表1),在培训开始前,实验组平均40.30±9.26分,对照组学员理论考核平均47.30±12.98分,两组学员的理论分数没有差异(P>0.05)。

表1 招募学员基本资料[n(%)]

2.3 学员考核资料培训后,对照组学员的理论考核平均55.60±12.03分,比培训前平均提高8.3分±7.85分,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实验组的理论考核平均63.80±9.84分,相比培训前平均提高23.5±12.21分,培训后实验组学员的理论成绩有明显提高(P<0.05)。对两组学员行组间比较,实验组学员成绩增长明显高于对照组,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3)。

图3 培训前后两组学员理论考核平均分#与培训前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

在操作考核中,教员对实验组学员的打分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靠近伤员、评估环境及转移、评估全身伤情、救治操作、爱伤观念几项均有明显差异(P<0.05)(表2),SWS学员打分好或以上占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3)。

表2 教员打分(分)

表3 SWS打分(分)

2.4 学员满意度评价学员对SWS的表演满意度为96.55%,对于病例的呈现形式满意度为98.71%,对使用SWS的考核训练形式满意度为96.98%。

3 讨 论

基层部队作为地面战斗的核心,不仅是作战体系中火力突击、夺点控域的主力,也最易遭敌打击,最可能集中发生战斗减员[10]。战现场战伤以爆炸伤、烧伤、贯通伤、爆震伤等复合伤为主,伤员救治后送难度大。资料显示,战时参战人员自救互救比例占总救护方式的48.8%,配合后期专业人员的有效救治,可使战场上的伤亡人数减少70%~90%[11],可见火线救治在战伤救治中极为重要。与后方救治不同,战现场急救强调的是利用有限的器材完成自救和互救,因此,对于医疗器材的要求并不高,而对施救者经验、心理、操作熟练性的要求很高。SWS作为一种培训模式,能够对施救者进行贴近实战的训练,因而特别适合用于战现场救治训练。目前,军内主要研究以后方医院卫勤保障训练为主,对火线救治相关研究很少,或研究样本较少,研究方法缺乏系统性,结果缺乏说服力。

本研究紧贴实际,旨在探究基层部队标准化应用SWS进行战现场火线救治训练的方法及效果。在评价指标方面,研究组采取主观与客观评价结合的方式,指标包括:理论考试成绩、教员评分、SWS评分及学员满意度评价等。通过大样本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培训后,传统法教学和SWS参与教学都明显提高学员的理论成绩,其中标准化学员教学班的理论成绩提高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班。在实操方面,教员和SWS对实验组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单项,实验组学员在靠近伤员、评估环境及转移、评估全身伤情、救治操作、爱伤观念几项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员对于该种训练考核方式满意度高,进一步肯定SWS在基层部队战现场火线救治的应用效果。

由于本次实验涉及10种伤情,每种伤情的教学时间较短,因此,有学员反映训练时间不足,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考核成绩。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培训体系,并联系建立各基地的SWS培训中心,以期切实提高合成部队的战现场前沿火线救治水平。

猜你喜欢
火线伤情考核
穿越火线之协同作战(上)
伤情驱动在卫生分队演训中的初步探索
在防控“火线”践行初心使命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穿越火线之我是连长
384例急诊军事训练伤伤情及心理应激分析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眼外伤围手术期护理50例效果分析
眼外伤围手术期护理50例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