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检验及细菌检验在检查布氏菌感染方面的价值研究

2021-07-17 12:23陈艳红邓莲陈丽玲
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 2021年2期
关键词:细菌学布氏试管

陈艳红 邓莲 陈丽玲

(龙岩人民医院 福建龙岩 364000)

1 前言

布氏菌病的主要病原菌为布氏杆菌,临床将其归属于小球杆状菌,传染源以家禽牲畜为主。一旦人类误食受布氏菌感染的动物食品,或直接接触感染布氏菌的肉制品,会对头部、肝脏、关节等形成一定损伤,例如肝脏部分会出现严重炎症反应。布氏菌感染患者临床表现多以头痛、发热、关节痛等为主,生活质量严重下降[1-2]。若未及时治疗与确诊,病程发展严重时,会导致残疾,令患者丧失活动功能。细菌检验、血清检验均为临床检查布氏菌感染的常用方式,为此,本文以72例布氏菌感染患者为例,展开分析讨论。

2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本次试验共纳入72例布氏菌感染患者,起止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3月。患者中男女比例(41∶31),年龄区间24~67岁,平均年龄(45.5±7.0)岁;病程区间5~12 d,平均病程(8.5±1.0)d。

2.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清检验与细菌学检验,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作为血液样本。

血清检验检验:血样离心操作,血清分离,取0.03 ml备检。0.03血清与0.03 ml抗原混合,4 min后查验结果,抗原凝聚为阳性。之后,应用6支试管凝集,分别置于0.5 ml的生理盐水中,随后加入0.5 ml抗原,之后将第1支混合液添加到第2支中,依次进行。直到进行到第5支,将混合液倒出,再将0.5 ml布氏菌抗体加入前5支试管中,第6支不加入抗体,做细菌培养,并与其余试管形成对照。时间12 h,试管出现“++”,代表血清存在凝集。

细菌学检验:在培养基的培养皿中,注入抽取的静脉血液样本。随后,使用常规的方法将细菌分离,其分离目的在于更好地将布氏菌分离出来。

2.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2种检验方式的检验结果(阳性检出率),根据WS269-2007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判定,试管凝集试验阳性标准,抗原凝集现象等级超过“+”,则表示为阳性。

2.4 统计学分析

分组数据输入SPSS20.0统计学软件,阳性检出率以χ2分析,α=0.05为分界值,低于该分界值则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3 检验结果

血清检验的阳性检出率高于细菌检验结果,2种方式联合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血清、细菌检验方式,差异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1。

表1 比较3种检验方式的阳性检出率(n,%)

4 讨论

布氏菌属于变态传染性疾病,在人畜中均有可能发生传播与感染。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布氏菌病被纳入为乙类传染病种,该疾病发生机制较为复杂,且特异性表现不明显,早期确诊尚有难度[3]。同时,随着对疾病的观察发现,布氏菌自身不仅存在较为顽强的生命力,且在家畜的分泌物、排泄物、甚至死亡的家畜脏器中均可生存,且生存时间可达4个月之久。同时研究还发现,若环境对其生存产生不利因素,还会使布氏菌发生变异,增加其诊断难度[4-5]。

血清检验与细菌检验均为临床中检测布氏菌感染的常用方式,有研究发现,血清学检验方式与细菌学比较,诊断率略高,本文研究数据结果与其一致。细菌学检验方式,使用血培养仪对标本进行培养,时间范围在3~5 d,随后进行转种,在24 h内通过培养结果对菌落情况进行判定。但劣势在于细菌学检验耗时较长,且鉴别难度较大,易产生漏诊、误诊等情况[6]。血清检验方式较多,试管凝集试验属于一种常见的试验,可将IgM累积的抗体准确检出,对布氏菌病进行定性分析,提高准确率、特异性。结合本次研究数据发现,在2组检验方式中,血清检验检出率为83.3%,而细菌学检验75.00%,而2种方式结合均高于血清、细菌检验检出率,由此可知,为提高临床布氏菌的准确率,2种方式结合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对于布氏菌感染的临床诊断,血清检查的阳性检出率高于细菌检验方式,但2种方式的综合检出率更为准确,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同时,为降低布氏杆菌的感染率,相关机构应加大对于该疾病知识的宣传,对于非自然死亡的牲畜,其粪便、排泄物应及时处理并消毒,避免细菌扩散。同时严格把控食物质量,防止污染源进入市场,从而降低疾病发生率,提高疾病诊断率,做到尽早诊断、尽早治疗。

猜你喜欢
细菌学布氏试管
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细菌学分布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
改进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对细菌学检验质量的影响
无土栽培在试管苗移栽中的应用探讨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小儿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
细菌学之父巴斯德
布氏菌病患者抗体测定与细菌学检验结果的比较观察
试管难题
滴鼻免疫布氏菌活疫苗保护效果的研究
羊种布氏菌043强毒株BRA0434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与毒力的初步评价
布氏菌与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