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地区女性生理卫生品质低下改善的研究与举措(上)

2021-07-19 17:42袁嘉琪
锦绣·下旬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女性

摘要:本文在全面脱贫攻坚成功的背景下,以脱贫地区——云南昭通市的女性目前存在的生理卫生品质低下现象为例,对乡村女性现存的生理卫生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通过经济收入、思想认知与社会救助三方面分析了导致该现象存在的原因。为国家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提高乡村女性卫生品质指明方向。

关键词:女性;脱贫地区;生理卫生

2020年由党中央提出的“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圆满成功。云南昭通曾是全国贫困程度最深、脱贫任务最重、攻坚压力最大的地级市,在对全面脱贫的正确领导下,终于达到10个贫困县如期摘帽,185.07万名贫困人口告别绝对贫困、36.24萬名贫困群众搬出大山、215.4万人饮水安全得到巩固提升。

我国脱贫攻坚成功后,将目标转换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马克思说“每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脱贫成功离不开党中央正确领导和社会支持。国家修缮《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在法律上维护农村妇女基本权益。社会上涌现各种针对女性的救助项目,如春蕾计划、母亲邮包等。农村妇女是脱贫攻坚一大关键问题、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与关键。没有妇女,就没有人类、没有社会。”因此应该聚焦农村妇女这一关键点,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

1.脱贫地区女性生理卫生品质低下的现象

2020开年之际疫情之下,物资流通困难,女性医护人员生理特征的需要被忽视。2月6日,微博上一名女孩梁钰发问的“前线医护人员的卫生巾和考拉裤还够吗?这么多女性医护人员是如何解决她们的月经问题啊?现在防护服不够,想必也是一片卫生巾用一天,很容易感染吧。”让大众意识到易被忽略的基本问题:女性医护人员需要卫生用品。经济正常的普通人有时尚会因为一些不可抗力而造成卫生物品窘迫,更莫提经济条件一般的欠发达地区。

回顾文献研究,在网上搜索“卫生用品;女性;生理品质”等关键词,能查询到的相关资料很少,对欠发达地区女性生理卫生品质的研究论文寥寥无几。如果说梁钰的发问吸引了大众目光,那么22块钱100片的散装卫生巾引发的“散装卫生巾”价格的广泛讨论便使卫生窘迫走进大众视野。贴牌代工的创利卫生巾,每片生产成本一角、五角不等;廉价卫生巾100片一包,价格21.99,每片成本只需一两角。这些卫生巾克扣用料上需要的成本,选用平价材料;在包装上,采用一百片一包,包装费摊薄和运费摊薄的方式,使价格降低,吸引在经济上有困难的女性购买。在散装卫生巾的买家问答界面,多名买家回复他人对“三无卫生巾”质疑的“我有难处”让人心酸。即便是一片一元到三元不等的卫生巾,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妇女儿童来说,仍是较难承担的费用。除卫生用品价格居高不下、购买渠道较少,导致乡村女性生理卫生品质低下还有三个方面。

1.1经济与收入

云南昭通在脱贫攻坚成功之前,被称为贫困“钉子户”。自然环境相对恶劣、地理位置偏僻、自古以来被称为“蛮夷之地”,昭示着这个地方的交通之落后、生产之原始,这些标签仍然跟随云南人民,成为近代云南许多少数民族的真实生活写照。妇女在这种环境之下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劳动力存在家庭中,承担着沉重的工作负担。无论是以何种生产模式为主的少数民族家庭,妇女都必须参与到日常的生产活动中。很多以农耕为主的家庭中,妇女几乎承担了所有日常生产工作。高强度日常生产活动下,夜晚回到家庭,作为母亲角色,还需要照顾老人儿女,这就意味着女性进行生产活动所获得的报酬不仅需要维系家庭的日常所需支出,还需要用在儿童教学及父母照料上。脱贫攻坚的几十年间,云南农民的收入仅高于贵州农民收入,低于四川甚至是西藏农民收入。在低收入的情况下,从事农耕生产的农村妇女可支配收入更少,加之在家庭中的话语权较低。导致妇女每月在卫生用品上的可支配数额减少,会下意识选择廉价的卫生用品;支出需求大、负担重的生活使妇女下意识忽略自身需求,相比品质较佳的卫生用品,更偏好能“凑合用”的廉价产品;若生育女童,其受到的卫生教育也较缺乏,导致生理卫生品质低下现象代际传承。

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乡村妇女收入低的现象将使提高其生理卫生品质举步维艰。

1.2思想认知

近代以前,云南几乎没有关于妇女接受学校教育的记载。妇女的生活重心离不开家庭、生产。妇德、生理卫生等知识,一般都是通过民族流传的谚语、故事或长辈的教导传承等方式获取,知识来源不可究。缺乏生理知识的妇女也不能传授给女儿正确的卫生知识,只能将自己从生活经验中得出的结论传授下去。在这种思想认知之下,没有人关心是否要使用正规卫生用品才能更大程度上避免妇科疾病发生,也从来不会往卫生用品的使用上探究。长期处于此文化环境下,女性渐渐失去其身体表达权,对正常生理现象避而不谈、感到羞耻。最后,妇女由被迫接受开始转变为主动的接受与传承。

1.3社会救助认知

从宏观上看,大部分社会救助都是缺乏性别视角的,人们普遍在习惯上将男女笼统地看成一个整体,忽视性别在生理结构上的差异。在开设针对教育的救助项目时,人们下意识地将男童与女童看成一个名为儿童的整体,忽视性别的不同需求,没有深入关心到性别上的差异需求。除了性别视角上的缺乏,还缺少对相对贫困更明确的认知。没有体会这份贫穷的人们,以及没有经历每月生理期的男性很难想象连自己正常生理现象都负担不起是一种怎样的窘迫。尽管目前已有许多社会救助项目,但欠发达地区乡村女性的生理卫生品质仍是难以提高。

综上所述,乡村妇女现存的问题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使贫穷摆脱一张“女性面孔”需要确切关注乡村女性。解决女性生存需求后,进一步关注女性的生理需求,才能真正解决乡村女性现存问题。

参考文献

[1]仲超. "贫困女性化"的形成与治理[J]. 云南社会科学,2019(6):143-150.

作者简介:袁嘉琪(2002年2月) 女,现在广州工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在校学生。

指导教师:时临云(1957年12月) 女,现在广州工商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女性
女性尊严的艰难追寻
浅析政治学视角下我国对于年轻女性的民主教育
浅谈《红楼梦》的女性崇拜意识
从《轨道》的视角看维吾尔族女性婚姻的悲剧
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女性——斯嘉丽
21世纪以来被拐卖女性文学中的典型形象
《闲情偶寄》中的中国女性之美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红楼梦》女性外貌美描写中的“隐含比较”修辞手法
女性与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