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0年四川省华支睾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2021-07-20 14:56罗静雯田洪春谢红铁磊张丽萍龚希吕城燊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感染率宿主监测点

罗静雯,田洪春,谢红,铁磊,张丽萍,龚希,吕城燊

1.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成都610041; 2.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疾控中心

华支睾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因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淡水鱼、虾而感染。1978—1985年四川省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共调查90个县,其中55个县为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人群平均感染率为4.33%。此后,四川省开展了华支睾吸虫病防治试点工作,成效显著[1]。2001—2004年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显示,四川省共调查13 676人,查出华支睾吸虫阳性28人,人群感染率为0.21%,处于较低水平[2-3]。2015年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显示,四川省共调查25 715人,查出华支睾吸虫阳性5人,感染率为0.02%[4]。为了解四川省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变化情况,按照全国及四川省华支睾吸虫病及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要求,四川省于2016—2020年开展了华支睾吸虫病监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监测点的选定 2016—2020年共有128个县(市、区)开展了流动监测,监测点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每片区抽取1个乡镇(街道)的1个行政村(社区)开展监测。乐山市五通桥区为固定监测点。固定监测点选中的行政村五年内不改变。

1.2调查内容 流动监测点开展人群感染情况调查。固定监测点开展人群、中间宿主、保虫宿主感染情况调查,同时开展人群卫生知识与行为调查。

1.3调查方法

1.3.1人群感染调查 各监测点中的每个行政村整群抽取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200人,共1 000人,必须覆盖各年龄组人群。采集监测对象粪便样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华支睾吸虫虫卵,一粪两检。

1.3.2中间宿主感染调查 2017—2020年,每年在固定监测点(乐山市五通桥区)的自然水体环境采集小型野生鱼类,侧重采集麦穗鱼、餐条鱼等,共计100尾,用压片法检测华支睾吸虫囊蚴。

1.3.3保虫宿主感染调查 2017—2020年,每年在固定监测点各调查村采集5只猫、犬的粪便,共25只,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两检检测华支睾吸虫虫卵。

1.3.4人群卫生知识与行为调查 2017—2020年,每年在固定监测点各行政村参加粪检的人群中随机抽取30人,共150人进行问卷调查。设置防治知识4题、防治行为2题、防治态度3题。部分题目为跳答题。

1.4统计学分析 调查数据录入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系统和Excel,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感染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1.5患者知情同意 本研究已取得所有受试者本人或家属的知情同意。

2 结 果

2.1流动监测点调查结果

2.1.1人群感染情况 2016—2020年共调查143 311人,查出华支睾吸虫感染者28人,感染率为0.02%。2016—2020年感染率分别为0.01%(5/34 967)、0.02%(6/33 507)、0.04%(7/19 326)、0.02%(7/30 256)、0.01%(3/25 255),均为较低水平,不同年份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249,P=0.373)。

2.1.2地区分布 川西平原和丘陵地区华支睾吸虫感染率最高,分别为0.03%(6/20 217)和0.03%(19/64 989);川西北高原未查出华支睾吸虫感染。不同地形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49,P=0.028),见表1。共18个县(市、区)查出了华支睾吸虫感染,占流动监测点总数的14.06%。感染率最高的县为犍为县,感染率为0.47%(5/1 057),不同县区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6.968,P<0.001),见表2。

表1 2016—2020年四川省华支睾吸虫感染地形分布

表2 2016—2020年四川省华支睾吸虫感染地区分布

2.1.3人群分布 男性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0.02%(13/68 316),女性为0.02%(15/74 9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7,P=0.895);40~59岁组和≥60岁组感染率最高,分别为0.02%(12/48 446)和0.02%(12/48 873),0~9岁组未检出,不同年龄组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721,P=0.291);初中组和高中、中专或中技组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03%(12/35 401)和0.03%(2/7 772),大专及以上组未检出,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155,P=0.326);农民组和其他职业组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02%(24/107 679)和0.02%(2/9 525),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医务人员组未检出,不同职业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94,P=0.805)。见表3。

表3 2016—2020年四川省华支睾吸虫感染人群分布

2.2固定监测点调查结果

2.2.1人群感染情况 2016—2020年,固定监测点的感染率分别为0.49%(5/1 018)、0.10%(1/1 013)、0(0/1 000)、0.10%(1/1 026)、0(0/1 009),不同年份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31,P=0.008)。

2.2.2中间宿主感染情况 2017—2020年共采集鱼虾270条(只),检测256条(只),查出华支睾吸虫囊蚴53条(只),阳性率为20.70%。各宿主中,麦穗鱼的阳性率最高,为48.15%,其次为虾,阳性率为25.00%,其他鱼类未查出华支睾吸虫囊蚴,见表4。

表4 2017—2020年乐山市五通桥区中间宿主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

2.2.3保虫宿主感染情况 采集保虫宿主粪便95份,其中犬粪59份,猫粪36份,均未查出华支睾吸虫虫卵。

2.2.4人群知识与健康行为调查 调查604人,423人听说过肝吸虫病,占70.03%,知晓肝吸虫病的传播途径、危害、预防措施人数分别占总调查人数的59.93%、37.25%、48.68%。在防治行为方面,92.38%的调查对象不生吃、半生吃淡水鱼虾,但是仅有26.66%的调查对象做到生熟菜板分开。在防治态度方面,66.23%的调查对象得了肝吸虫病愿意花钱买驱虫药吃;不生吃、半生吃淡水鱼虾的调查对象中,87.81%不愿意尝试生鱼片;生吃、半生吃淡水鱼虾的调查对象中,有56.52%表示肝吸虫病治好后不会继续生吃、半生吃淡水鱼虾。见表5。

表5 2017—2020年乐山市五通桥区肝吸虫病问卷调查结果

3 讨 论

华支睾吸虫寄生于肝胆管,可引起胆管胆囊炎、胆石症、儿童发育障碍、肝硬化等疾病[5-7]。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为了追求口感而选择生吃鱼虾等,增加了华支睾吸虫感染的风险[8-9]。1978—1985年四川省大面积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4.33%[1]。2001—2004年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显示四川省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0.21%[2]。与这两次调查相比,2016—2020年四川省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下降显著,其原因可能为:一是结合新农村建设、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推进了改水、改厕、改善环境等工作;二是加强了健康教育,群众逐渐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

四川省各地形中,丘陵地区和川西平原感染率最高。这些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6~9月平均气温在25 ℃以上,适宜寄生虫病的流行。而且这些地区农业人口多,生粪施肥的情况很普遍,又有众多沟渠、池塘、水田,虫卵随着水流汇集于这些常年存在华支睾吸虫第一、第二中间宿主的水体中,为华支睾吸虫发育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与条件。1978—1985年的调查显示[1],男性华支睾吸虫感染率高于女性、青少年组感染率最高、学生高于农民。本次调查则发现不同性别、年龄、职业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推测是因为青少年喜食“烧鱼”(青少年常戏水捕鱼,捕到鱼后用菜叶包裹置灶火边稍烤片刻即食)的习惯已发生改变。

中间宿主感染情况调查发现,麦穗鱼的感染率很高,与广东[10]、江西[11]、安徽[12]、黑龙江[13]、云南[14]等地的调查结果一致。这说明,麦穗鱼仍是华支睾吸虫病传播的重要宿主。若生食或半生食该鱼,感染的风险很高。

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不生吃或半生吃淡水鱼”在调查人群中占比较大,“生熟菜板分开”占比较小。陈豫等[15]调查发现吃鱼生是横县华支睾吸虫感染的主要原因,但是不吃鱼生的居民中仍有27.3%感染华支睾吸虫,提示其他行为也可能引起华支睾吸虫感染。应加强健康教育,改变群众“生熟菜板不分开”等不良习惯。

综上,四川省华支睾吸虫感染处于较低水平,防治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四川省中间宿主麦穗鱼感染率较高、肝吸虫病相关知识普及程度不高、群众生熟菜板分开的比例较低,因此仍存在华支睾吸虫病传播的潜在风险,应加以重视。丘陵地区和川西平原地区更适宜华支睾吸虫病的传播,每年均有散发病例,是防治的重点地区,应进一步落实健康教育、改水改厕等综合防治措施,降低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减轻华支睾吸虫病的危害。

猜你喜欢
感染率宿主监测点
基于FCM聚类和漏失模拟的给水管网压力监测点布设
媒介取食偏好和宿主群落组成对多宿主-媒介系统疾病风险的影响
天津南港LNG接收站沉降监测点位布设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基于社区网络的大气污染源定位算法
鸟界“神偷”——大杜鹃公审案
和静县牧区土尔扈特牧羊犬犬瘟热感染情况调查研究
济南市细颗粒物(PM2.5)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研究
抓住自然宿主
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发生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