扦插密度与扦插期对济薯26 号产量和商品薯率的影响

2021-07-20 09:01权宝全任杰成赵吉平郭鹏燕
山西农业科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结薯薯块甘薯

权宝全,任杰成,赵吉平,郭鹏燕,许 瑛

(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山西汾阳032200)

甘薯是山西的主要杂粮作物[1],在山西省现代特色农业中起重要作用。前人已对甘薯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2-5]。扦插密度对甘薯的结薯习性和产量有直接影响,且不同种植地区及品种甘薯的适宜扦插密度也不同[6-7],而适时早栽、延长甘薯生长期是提高单产的重要措施之一[8-9]。在吕梁地区已对甘薯中后期管理和施氮量做了初步研究[10-11]。

本试验研究不同扦插密度和扦插期对鲜食甘薯济薯26 号生长习性及产量的影响,旨在为吕梁地区鲜食甘薯优质高效生产提供科学与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选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选育的优质鲜食型甘薯新品种——济薯26 号为试验材料,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根腐病、蔓割病、茎线虫病和黑斑病)、适应性广等特点。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9 年在吕梁汾阳市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试验田进行。试验田为沙壤土,含有机质 1.41%、碱解氮69.0 mg/kg、速效磷 30.7 mg/kg、速效钾 118.6 mg/kg,pH 值为 8.17。

1.3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扦插密度(A)和扦插期(B)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密度设 3.0 万(A1)、4.5 万(A2)、6.0 万(A3)、7.5 万株 /hm2(A4)4 个水平;扦插期设 4 月25 日(B1)、5 月 10 日(B2)和 5 月 25 日(B3)3 个水平,共 12 个处理(表 1)。小区面积 20 m2,5 行区种植,预留中间1 行为取样调查区,其余4 行为成熟期测产区,3 次重复,行距80 cm,单株栽苗,试验地周围设置保护行,10 月3 日收获。试验地施底肥N 75 kg/hm2、P2O5100 kg/hm2、K2O 150 kg/hm2。

表1 试验设计

收获期,在每个处理的取样区内随机连续取样10 株,调查单株绿叶数、茎长、茎粗、单株分枝数、单株结薯数,然后将测产区内的块根全部挖出,数出每个小区的块根总数,最后以小区为单位称块根鲜质量,计算单个薯块平均质量及商品薯率(质量≥100 g 且无病斑、无裂纹、无畸形等有商品价值的薯块质量占鲜薯总质量的百分比)。

1.4 数据分析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 和 SPSS 17.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扦插密度与扦插期对济薯26 号结薯习性及产量的影响

从表2 可以看出,济薯26 号的单株绿叶数、茎长、茎粗、单株分枝数和单株结薯数均随扦插密度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且各指标在不同密度处理间存在差异,而在不同扦插期中各指标的差异不显著。单个薯块平均质量随扦插密度的增加、扦插期的延迟均呈降低趋势,且各处理间均达到显著水平。

产量是甘薯推广的重要参考因素。由图1 可知,济薯26 号鲜薯产量随扦插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A3 处理的鲜薯产量最高,为48 220.19 kg/hm2,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随着扦插期的推迟,济薯26 号鲜薯产量整体呈下降趋势,B1和B2 处理的鲜薯产量显著高于B3 处理,且B1 处理鲜薯产量最高,为41 073.24 kg/hm2。从扦插密度和扦插期双因素来看,A4B1 处理的单株绿叶数、茎长和单株分枝数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但单株结薯数显著低于其他处理;A1B1 处理的单个薯块平均质量为177.32 g,显著高于其他处理;A3B1 处理的产量为49 464.10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A3B2和A3B3 处理次之。综上所述,适宜的扦插密度和扦插期组合有利于改善产量构成因素,从而增加产量。本试验条件下,A3B1 处理的产量最高,表明在适播期内,越早栽植(4 月25 日),并适当增加扦插密度(6.0 万株/hm2),能提高济薯26 号鲜薯产量。

2.2 扦插密度与扦插期对济薯26 号商品薯率的影响

由图2 可知,在扦插期相同的情况下,济薯26 号的商品薯率随扦插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扦插密度为6.0 万株/hm2时,不同扦插期的商品薯率均为最高,4 月 25 日、5 月 10 日、5 月25 日分别为97.6%,96.8%,95.8%;在同一密度条件下,济薯26 号的商品薯率随扦插期的推迟逐渐降低。由此可见,在本试验范围内,从商品薯率看,最佳扦插密度为6.0 万株/hm2,扦插期为4 月25 日。

3 结论与讨论

前期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甘薯产量随扦插密度的增加而提高,超过一定扦插密度后再增加密度,产量反而降低[12-14]。因此,适宜的扦插密度对于甘薯产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15-17]。本试验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密度过小、过大不影响甘薯单株结薯数;密度过小单个薯块平均质量增大,而单位面积结薯数不变,产量降低;密度过大,可能引起甘薯茎蔓旺长,单个薯块平均质量变小,导致减产。甘薯栽培中群体密度对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均有显著影响,通过探讨不同群体密度下甘薯地上部与块茎生长发育过程的变化规律,可以筛选合理的群体密度,提高商品薯产量。本试验中,商品薯率随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随着扦插期的推迟,商品薯率呈下降趋势,这与莫祖文[18]、程林润等[19]、邵晓伟等[20]的研究结果一致,单位面积鲜薯产量和商品薯率在适宜扦插期内随着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适当提早扦插可获得较高的鲜薯产量。

本研究结果表明,济薯26 号的产量随密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且扦插宜早不宜晚。于4 月25 日扦插,扦插密度为6.0 万株/hm2时,鲜薯产量最高,达49 464.10 kg/hm2;且商品薯率最高,为97.6%。

猜你喜欢
结薯薯块甘薯
椰糠与草炭配比生产马铃薯原原种的综合技术分析
压蔓平栽技术对甘薯生长、结薯及产量的影响试验
试析鲜食甘薯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控措施
益生菌发酵甘薯汁的工艺优化
红薯储藏期受害诊断技术及预防办法
不同激素及添加物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不同培养基对马铃薯试管薯形成的影响
洪都拉斯Monty Farms公司被准许销售甘薯
甜甘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