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观察式作文的教学研究

2021-07-20 22:01李晓庆
天津教育·下 2021年3期
关键词:观察小学教育作文教学

李晓庆

【摘  要】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与观察是密不可分的。观察式作文的写作,能够引导小学生掌握观察的技巧,通过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积累丰富的素材,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写作思维,获得更多写作方向和素材。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提升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水平。

【关键词】作文教学;观察;小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09-0147-02

【Abstract】The improvement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writing ability is inseparable from observation. Observational composition writing can guid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o master the skills of  observation. By observing the people, things, and scenery around them, they can accumulate a wealth of materials, which helps to form good writing thinking and obtain more writing directions and materials. This article combines teaching practice to explore how to improve pupils observation ability and writing quality through classroom teaching and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Keywords】Composition teaching; Observation;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觀察式作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某个事物引导学生进行系统观察,掌握观察“五感法”,即人的五种感官能力: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通过掌握观察技巧,可以让小学生对周围事物产生浓厚兴趣,找到写作的切入点,挖掘出更多的词汇,提升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和对事物的分析能力,进而提升写作综合水平和兴趣,对其他类型的作文实现融会贯通。

一、小学生观察式作文存在的问题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小学生开始涉猎小练笔和作文的写作,短短二三百字的小文章,让小学生倍感烦恼,总感觉词汇不够用,不知道写什么内容,写人、事、景、物都显得干巴巴。综合来看,小学生写作存在的问题,都与“观察”能力不足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主要问题呈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观察的意识,作文话题无法展开。这是典型的缺乏写作思维,拿到题目后不知道应该写什么,这样的学生普遍粗枝大叶,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缺少对生活的观察。初学写作时,作文题目普遍围绕人和事,但由于缺少观察的习惯,导致小学生在写作时,脑中虽然浮现出了一些身边的人和事,却都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二是缺乏观察的技巧,三言两语便无话可说。“五感法”是观察身边事物的重要技巧,但小学生在观察时,主要采用“看”的方式,写作时集中在看到了什么,缺少各种感官的综合运用,失去了立体感觉,内容不够丰富,导致作文失色不少。三是缺乏观察的细致,难以实现最佳的描述。小学生在观察式作文中,观察能力的不足导致描述语句缺乏细节的细腻感,能够表现事物本质的内容往往被忽略,作文内容十分单薄,这是方法的问题,也是小学生缺乏良好观察习惯所导致的。

二、以趣味观察为引子,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一)以小学生兴趣为出发点进行观察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学生对观察事物具备了浓厚兴趣,才会产生表达的欲望,写出表达充满趣味、内容丰富多彩的观察式作文。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特点,围绕学生群体及个别特殊学生的喜好,并结合季节、地域和环境特点,有选择性地布置观察作业,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比如,学生都特别喜欢小动物,于是在一次作文课前,提前布置了观察身边动物的作业。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观察身边一种小动物,记录它们的外貌、叫声、行动、进食等细节。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除了常见的猫、狗、金鱼等家养宠物外,还有小学生跟着父母到了宠物市场,拿着本子观察记录鹦鹉、蝎子、乌龟、蝈蝈等动物。在课堂写作时,有的学生写出“彩色的小鹦鹉在笼子里叽叽喳喳地叫,好像是在学我说话,可是我听不懂它在说什么。”这种充满童真的句子,能够反映出学生在观察小动物时的认真状态。还有学生写“小猫每天躲在小区的花丛中,看着我上学、放学,有时还会‘喵一声,打一个可爱的招呼。”这些生动、优美且充满童趣的句子,都是细致观察的结果,达到了既定的教学效果。

(二)遵循观察逻辑,形成观察习惯

观察身边的事物不能漫无目的,而是要遵循科学的观察逻辑,教师在教导学生通过观察写作文时,需要将从简单到复杂、从局部到整体的观察逻辑传授给学生,形成基本的观察习惯。在观察能力养成的小学阶段,这样观察出来的效果,既能满足观察式作文的写作要求,也能帮助小学生学会如何循序渐进地探索,发现更多未知的细节,收获观察的乐趣。比如,在秋游活动中指导小学生观察大自然时,学生的关注点五花八门,公园中的树、花、健身设备、鸟类、昆虫、草地等都吸引了许多人,但对个体学生而言,观察过程大多数是无序的,看到什么就记录什么,缺少整体的规划和逻辑顺序。此时,笔者引导学生以“总——分——分”的逻辑顺序观察大自然:首先是“总”,要宏观欣赏大自然的景象,获得一个粗略的印象和感觉,做出一个整体描述;其次是“分”,在整体的景象中选择一个具体的观察对象,松树或梧桐等,定向地观察一种事物,对其进行一个整体的观察,做出对树的整体描述;最后还是“分”,确定了观察对象之后,要对观察对象进行细节的观察,比如树干、树叶是什么样子,包括颜色、形状、触感等。此外,“总——分——分”也可以有另一种使用方式,即先观察大自然整体,再分开去观察不同的事物,比如将树木、动物、花草等进行并列观察表述,也符合正常的观察和逻辑思维。“总——分——分”的观察逻辑,从本质上来说是从大到小,也是从简单到复杂的观察逻辑,不仅适用于大场景的观察,对更加具体的事物也十分适用,这种观察逻辑也是观察式作文的一种写作思路,以从大到小的描述过程来展现大自然的特点。掌握这种观察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观察思维,养成寻找细节的良好习惯。

三、“五感法”切换观察角度,提升观察能力

任何事物都有不同的侧面,为学生讲述“盲人摸象”故事的时候,笔者就侧重讲述这一规律,触觉能够发现大象的不同特点,那么以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的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结果更是大相径庭。在观察式作文教学中,以“五感法”切换观察角度,形成更加清晰的观察结果,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手段。“五感法”的观察方式,面对不同事物要有所取舍。比如在观察苹果时,大多数学生都会用“又大又圆”“红彤彤”等词汇,但观察方法大多集中在一个角度,以视觉观察为主。不同的观察角度下,学生应该发挥出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味觉的综合功能,一步步解析苹果的多重特点。除了外部特征,学生还要触摸感受、尝味道、观察苹果核、榨苹果汁,甚至還要去查一查苹果树的样子,这才是对苹果的全方位观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苹果的了解不仅仅是“好吃”“好看”那么简单,更了解了苹果的更多特征。通过引导学生使用多种感官方式去观察,学生记录下了观察对象的多种特点,丰富了学生对事物的了解范围,发现了平时遗漏的许多事物特征。之后学生对同一事物的观察进行讨论,进一步促进了观察能力的提升,观察式作文的写作也更加得心应手。

四、寻找最大的亮点,描绘事物的独特性

泛泛的观察是观察式作文的基础,但并不是核心。对事物进行描写时,面面俱到的描写固然不可少,但却无法成为优秀的作文,只有发现并抓住事物的独特性,才能显示出观察与写作的成功。泛泛的描写是学生作文的通病,一写天气就离不开“晴朗”“灿烂”,一写动物就难免“毛茸茸”“大眼睛”,缺乏独特性的描写让学生作文显得千篇一律,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观察不够深刻的原因。引导学生去观察事物的亮点,本质上是寻找最吸引人的特征,或者学生要主动选择一个特征进行更加细致的观察。独特性往往存在于细节中,笔者在引导学生写观察式作文时,最初会引导学生去观察事物的某几个方面,比如小猫的毛、爪子、尾巴、眼睛和动作,告诉学生应该如何观察和描写不同位置,并侧重自己的观察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便让学生自己判断,寻找事物的亮点特征,然后再去做观察,在观察式作文中写出自己的特色。

参考文献:

[1]张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20(11).

(责任编辑  范娱艳)

猜你喜欢
观察小学教育作文教学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