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践3

2021-07-20 10:45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1年10期
关键词:古文笔者班级

漫谈小古文教学的有效路径

宿迁市泗洪育才实验学校 许星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起安排了小古文教学篇目。笔者认为,小古文教学应在读上下功夫,要改变过去逐字逐句讲解、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以“读”字当头,通过有趣味、有层次、有思维提升、有情感加深的读,让古人读书之道深入人心,真正做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一、读题引入——激趣探究

小古文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探究文本的强烈欲望。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教师需要从读题入手,让教学的第一锤敲在学生心灵深处,激起其探究的涟漪。

1.故事揭题

喜欢读故事是儿童的天性,如教学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课,笔者就以“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为切入点,揭示课题,顺势教学“司”字;再如教学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一课,伴随着舒缓的背景音乐,笔者声情并茂地讲述李太白读书求学的故事,相机揭示课题,出示图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杵”和“铁杵”。

2.形象破题

课文插图是学生学习的天然资源,适时运用方能达到有效目的。如教学四年级下册《囊萤映雪》一课,笔者先带领学生观察文题旁的插图,学习“囊”字,指导学生识记、书写;借助插图认识“萤”,让学生知道萤火虫为一种昆虫,尾部会发光;等等。随后引出故事主人公“胤”,让学生带着质疑走进文本。

二、读通文言——入声内化

古人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教学中,教师应想办法引导学生读好停顿、读出节奏,初步感受小古文独特的韵味。

1.读准字音,扫清阅读障碍

语文学习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两者不能偏颇。读准字音是把小古文读正确、读通顺的关键,顺势进行字形、字义的教学。如教学《精卫填海》,文中“少女”一词中的“少”是多音字,学生联系上下文确定其读“shào”音,相机理解为“年轻的,小的”意思;教学“衔”字时,课件出示其字形的演变过程,学生在形象直观的图解中讀准了字音,理解了字理,同时又学写了“衔”字,可谓一举多得。

2.读出节奏,感受文之韵

小古文语言凝练,言简义丰,正常单字成词。因此,要想读出小古文的停顿、节奏,需要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加以朗读体会,短一点的句子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读出其节奏。如教学《精卫填海》中“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湮于东海”一句,学生通过个人练读、同桌互读、指名朗读等过程读出节奏,即“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湮于/东海”。在有节奏的朗读中感受小古文的韵味,同时为理解文意做好铺垫。如果每位学生都能够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出其中的韵味来,教师讲起课文来自然就会水到渠成。

三、领悟其道——入情入意

学习小古文的方法很多,比方借助注释、查阅资料、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等。如理解《精卫填海》中的“衔”字,学习指导中有三个要求:1.说说对“衔”的理解。2.做一做“衔”的动作。3.讲解“衔”的字理(出示课件),演示“衔”的演变过程。学生通过猜、做、看,读准了字音,认清了字形,理解了字义,“衔”字就已经根植于学生心中。

四、熟读成诵——自然内化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懂文义,读出内涵,此时已熟读成诵,自然内化于心。不过,熟读成诵也要有过程、有坡度。如教学《铁杵成针》熟读成诵教学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去标点读,把横式变成竖式读,以填空形式读,最后真正达到“无字”的读。此时学生的读已是摇头晃脑、抑扬顿挫、怡然自得,变书本语言为自己的语言了。

综上所述,学习小古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读”。“读”是小古文教学之“根”,是小古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小学小古文的有效教学要用形式多样的读代替枯燥烦琐的讲,以学为主,以读贯穿,把课堂还给学生。

班级管理经验谈

南通市如东县掘港街道华丰小学 闫影影

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班风正、学风浓的班集体,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为此,我总结了几点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以“严”为出发点

严是学习管理的基础,班主任应该对学生严格管理。一年级学生往往没有纪律意识,这是机会也是挑战,所以我从一开始对他们学习、做事的要求就很严格,并且每一次的批评都真正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让他们经过一两次批评就能真正理解什么事是坚决不可以做的,以此保证批评的效果,不做无效批评。

二、严中有爱

班主任的“严”很重要,但严中也要有爱,如果一味追求严格,学生们会不喜欢你,甚至讨厌你。所以在经历了初期的严格后,我会将尺度稍稍放松,批评时尽量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让学生乐于接受。在生活方面,我会主动关心他们,如衣服穿多了还是少了,下课有没有喝水,有没有及时上厕所,等等。在这种严而有爱的氛围中,学生会把班主任当成可信任的人。

三、不吝赞美

班主任要经常对学生表达赞美之情,如画画画得好、手工做得好、卫生打扫得干净等。一个学生得到了夸奖,其他学生也会特别希望得到夸奖,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比学赶超,更多地把自己美好的一面展现出来。但同时,夸奖也要把握度,要看准时机,不能滥用夸奖,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四、让学生有主人翁意识

班级活动、比赛甚至平时做眼保健操、打扫班级卫生时,班主任都要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很重要,要积极参与其中,班级拿到的荣誉就是自己的荣誉,这样他们就会很认真地去准备。如此便能让学生逐渐养成主动自觉的意识,以后开展活动他们也就会积极配合。也有一些学生会因为年龄小、贪玩而控制不住自己,这个时候班主任便可以进行一些督促。当学生主观上开始重视的时候,班主任只要做好辅助工作就行了。

五、班主任要勤快一些

班级建立初期,班主任腿、嘴、手都要勤。腿勤就是要坚持到岗,早读、眼保健操、打扫卫生等要多到场督促,这时候的督促一定是非常严格的,以此让学生养成好习惯。

一年级学生刚入学时,我对他们提出过这些要求:1.课间要把下节课的课本及学习用具准备好,放在课桌上,再出去玩。2.上课不准随便说话,有问题举手,得到教师的允许再说。3.上课不准随意下座位。4.上课坐直,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5.写字姿势要正确,做到三个“一”。6.独立、认真、按时完成作业。7.课下不追跑打闹,不打架不骂人,任何时候安全都是第一位的,班级同学互相监督。8.爱护教室卫生,每个人桌子底下的纸片自己捡起来,责任到人。

这么多要求,一年级新生还不能够完全适应,需要教师常常提醒。所以班主任的嘴巴要勤快一些,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要及时跟学生进行分析、适时引导。

手勤就是班主任要多进行亲身示范,比如我们班学生刚开始不会扫地,不会擦窗台,不会收拾桌椅等,我都会亲身示范,再看着他们去完成。其实,班主任勤快,学生也会跟着勤快起来,一个班级有几位学生勤快,也会带动别的学生勤快起来。互相感染,班级氛围慢慢就形成了。

六、合理示弱,激发责任感

有时候放下教师的架子,对一些调皮的学生是很有用的。比如订正语文作业,有些学生不好好订正,课后还要我再追着他去订正。此时,除了对他进行批评外,我还会对其示弱,告诉他老师上课很辛苦,已经讲过一遍了,下课再给你讲一遍那得多累呀,你上课不专心,老师就特别伤心。又如对待会说谎的学生,我会告诉他,你这样让老师很失望,再这样下去老师就不喜欢你了,你这样做很对不起老师,以此激起他们的同情心。

其实,班级管理并没有一个固定模式,有很多方法和技巧需要每一位班主任在工作中自己摸索总结,还需要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进行调整。班主任需要认真对待班级工作,用心用情,相信辛勤的汗水一定能浇灌出美丽的花朵。

学教融合视域下

小学语文教学探讨

淮安市涟水县牌坊小学 张丽

淮安市正在开展“融学课堂”教学改革,倡导“五育融通”“资源融通”“学教融通”理念,突出课堂的改革创新与融洽共生。笔者之前有幸参加了淮安市小学语文“爱在乡村教育”融学课堂主题研讨活动,执教内容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一课,以下做简单分享。

一、课前提问激发兴趣

课前提问环节能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相互启发。

教学开始,笔者通过提问导入新课:“今天,老师要向你们介绍一位和你们年纪相仿的孩子——杨氏之子。同学们,你们了解过杨氏之子吗?‘子是儿子的意思,即杨姓人家的儿子。”

通过课前提问环节,自然引出下文,在交流分享中实现深度学习。通过师生交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以往枯燥无味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文章产生更深一步的探索欲,进而引导学生合作探索,相互启发,更加勇于展现自我,在对话中实现自我提升。通过与学生对话的形式,将学生带入课文中,让学生简单地了解课文内容。

笔者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带着动作朗读课文,让一名学生示范引领,然后指导其他学生模仿,效果非常显著。通过学生们的课堂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们充分参与到本篇文章的讲解之中。将教与学充分融合,此乃教学相长也。作为执教者,我也可以在本次活动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学习到新知识。让学生当教师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模式,可以在促进学生自身发展中实现有效构建,在分享中实现深度学习。

二、课中探究引领方向

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是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笔者让学生反复读文,并提问:“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学生回答:“为什么说杨氏之子十分聪明呢?”就此问题,笔者随即在全班展开讨论交流,引出本篇课文需要學生理解的几大问题。

例如:1.还从哪里看出他聪慧?2.从哪句话可以感受杨氏子很有礼貌?3.理解“未闻”的意思。一个“未闻”,让我们再次感受到杨氏之子的聪慧。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主动解决问题。

在解决以上问题后,笔者继续提问:“这么一个聪慧的孩子,这么风趣的语言,能把它记在我们心中吗?”给学生留一段时间,让他们去理解课文,将自己的思想融入课文之中。这样可以使他们对本篇课文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然后调动自身思想,将自身思想与作者思想相结合。

三、课后探究加深印象

课后,让学生在自我思考的过程中充分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产生对自我的反思,从而真正学会独立思考。之后笔者又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任务:同桌间一个当谢太后,一个当聪慧的孩子,自己先一问一答试一试。以此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题性任务学习,完成课外延伸,也可以培养同学之间的感情。

本次课堂教学旨在引导学生突破自我,实现自身素质的提升。“学教融合”是“融学课堂”的实践基准,更加强调情境同创、问题共探、全面参与,更加强调以学定教、角色体验、全程互动,更加强调民主平等、潜能激发、全面发展。将其延伸到课堂外,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

学教融合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活跃课堂,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进一步推动语文教学的繁荣发展。

猜你喜欢
古文笔者班级
绿豆发芽(小古文版)
班级“无课日”
老师,别走……
称象
嫦娥奔月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流行语译成古文也有腔调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