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新型信任体系的构建

2021-07-22 02:31欧阳日辉
人民论坛 2021年19期
关键词:数字经济网络安全

欧阳日辉

【关键词】数字经济 数字信任 网络安全 数字身份

【中图分类号】C912.3 【文献标识码】A

安全有效地证明身份,是经济社会稳定运行的基础。在数字空间,网络社交、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线上金融等活动都必须建立在身份证明的基础之上,所以,证明“我是我”不仅是维护网络空间秩序的需要,也是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运行的基础。由此,数字社会需要塑造新型身份——数字身份。所谓数字身份,是指政府机构或互联网平台将证明个人身份的数字信息浓缩为数字代码公/私钥,为用户在网络上证明其身份颁发的凭证,是相关机构可以通过数字通道进行远程身份识别和验证的数字化身份。数字身份不仅包含现实生活中的身份信息,还涉及个人在数字空间的行为信息。

数字身份是构建数字经济时代信任体系的关键要素之一。数字信任是数字身份的衍生。互联网时代引入了生物识别、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利用数字身份系统进行数据整合、分析及运算,发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高效性、可视性和生物识别的唯一性、安全性,来保证人与人之间对相互身份的认可。在以前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下,社会信任主要靠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维系,而数字经济中的信任关系是数字信任(如表1所示)。

基于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发展的视角,数字信任是数字空间中个人、企业和政府基于数字技术建立的数字身份识别的双向交互的新型信任关系,是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的拓展,是可信数据流通的必然要求。用户通过数字身份与网络设备相连,在数字空间的所有通信、社交、交易、搜索、娱乐等活动的数据完整性和隐私性,必须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数字信任构建了人对机器、技术和平台、机器与机器的信任关系,人们相信数字空间的软硬件和平台具有可靠性、安全性和高效性,平台通过向用户表明他们可以确保在线程序或设备的安全性、隐私性、可靠性和数据道德性来获取用户的信任。数字信任对信任关系的产生和维系进行了革命性改进,将人际信任、制度信任与技术信任融合为一体,是政府、个人、企业和机器对于数据和个人隐私保护能力和网络安全保护水平的信心,支撑了数字经济社会活动的所有要求,是信任关系更高级的形态。

数字信任的价值意义

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任是影响国家经济和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罗(Kenneth J. Arrow)指出,几乎所有成功的商业交易都包含着信任的成分,尤其是持续较长时间的商务往来,信任是前提。良好的数字信任,有助于提高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有效性、降低企业经营和社会运行的交易成本、加快整个社会的数字化发展,为数字经济新的商业文明赋能。

数字信任是数字经济发展和创新的基础。数字经济时代的数字信任,是个人和组织参与经济交易的基本信任,信任的经济功能将放大。2019年5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罗默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洞察》的演讲中指出,在数字平台的发展中,信任和规则的建立同样重要。数据是数字经济的关键核心要素,数字信任有助于解决数据治理和安全问题,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形成,支撑数据的市场化配置,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构建“政府—用户—平台—企业”之间稳定的数字信任关系,有效治理平台垄断、大数据杀熟、假冒伪劣商品、算法歧视、刷单炒信等数字治理难题,将推动我国数字经济进入良性竞争和健康发展的状态。

数字信任节省经济運行的交易成本。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初期就面临网络上的信任难题。在缺乏信用保障或法律支持的情况下,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交易双方提供了支付保障,解决了商家与消费者的信任问题,促使交易的顺利完成。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类似解决买卖双方不信任的问题越来越多。建立政府/公共部门—企业/其他组织、政府/公共部门—自然人、企业/其他组织—个体用户、人机交互和机器交互的数字信任关系,将极大降低经济活动中的交易成本,可以有效避免陷入所谓诺斯型低信任贫困陷阱(low trust poverty trap)——“无法让合同有效、低成本的执行是历史上发展停滞和当今第三世界国家不发达的最重要原因”。

数字信任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引擎。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面临的网络安全及数据隐私风险正在攀升,构建数字信任变得更具挑战性。普华永道《2019年数字信任洞察之中国报告》显示,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最为关键的一点是,要让网络安全规划与业务发展目标相匹配,共同构建数字信任。消费者对于信息类产品以及科技企业的数字信任,已经成为他们下载应用和购买产品/服务的核心影响因素。只有建立数字信任体系,有效抵御网络攻击、保障系统和数据安全、保护用户隐私,确保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正常运行,才能加快经济数字化转型。

数字信任是建设数字政府的支撑。数字政府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支撑,运用数字技术加强和改善治理是数字政府建设的关键。政府治理是从身份认证和管理开始的,建设统一数字身份认证和管理平台,将政府部门各单位的数据信息都聚集起来,发掘数据价值,将极大地推动政务服务精确化、社会治理数智化与管理决策科学化。基于数字身份,构建政府与企业、公民、社会之间的数字信任,不仅可以提升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而且可以提高公民和企业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增强对政府政策的理解认同。

数字信任可以在弥合数字鸿沟方面发挥作用。数字鸿沟具体表现为“接入鸿沟”“使用鸿沟”“能力鸿沟”,个人、企业、地区、国家层面都可能产生数字鸿沟。产生数字鸿沟的原因很多,其中缺乏数字信任是重要原因。比如,信任问题是老年人“数字鸿沟”瓶颈,老年人对新技术有天然的保守心理,对数字技术不了解、智能手机使用不熟练。数字经济发展中的数字鸿沟问题,已经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增强数字经济可及性、消弭数字鸿沟被多次强调。培养公民的数字素养,构建数字信任关系,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体验到更加安全、更加便捷、更加优质的网上交易和服务,可以弥合数字鸿沟。

数字信任面临的现实痛点

猜你喜欢
数字经济网络安全
邯郸市档案馆积极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教育
全国多地联动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启动
新量子通信线路保障网络安全
全省教育行业网络安全培训班在武汉举办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还看新法
一起来认识“数字经济”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数字经济对CFC规则的冲击探究
应对数字经济下的BEPS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