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来党的文艺思想与当代中国舞蹈艺术

2021-07-22 01:46张萍
人民论坛 2021年19期
关键词:文艺思想文艺舞蹈

张萍

【关键词】百年党史 文艺思想 中国舞蹈艺术 【中图分类号】J709.2 【文献标识码】A

从纵深宏阔的百年历史中寻找党的文艺思想,印证了“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由“简”到“巨”的过程。从确立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作为根本文艺方针,历经毛泽东等党中央几代领导人集体的文艺思想之光,直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系列重要论述,聚沙成塔,玉汝于成。作为推动中国文藝事业发展前行的理论津梁,党的文艺思想不断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于引领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进程中进行熔铸转化、创新丰盈,以擎天架海之力烛照并铸就了“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

历史地看待党领导的百年中国文艺,纵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从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到方针政策,是一个融会贯通的深宏整体,勾勒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与政策体系的连绵脉络。其针对文艺的根本性质、基本规律、趋势方向,重大理论问题、实践问题,给出答案做出判断,提供了根本方向与遵循。作为中国文艺的有机组成部分,舞蹈艺术从发轫、发展到成熟,党的文艺思想在此过程中起到了“厚其栋”的根本性作用,更为后来的“任其重”扎牢了基础,成为现当代中国舞蹈艺术百年征程的压舱石。

当代中国舞蹈艺术的包容性思想

置身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舞蹈艺术作为整个民族国家文化建构的一分子,按照创造新文化的理路,体现为前后接续的两种实践表达路径:先是在反思传统文化“师夷制夷”的启蒙主义道路上,面向西方,将西方舞蹈文化样式引入中国;继而又在中国传统舞蹈文化的厚土上创辟新途,如向武术、传统演唱体的中国戏曲,寻找舞蹈精神与样式;丰富的民间舞蹈文化亦是供养之源;此外,古代典籍中关于诗乐舞的记录成为汲取舞蹈律动法则和形态的重要依据……古今中外的舞蹈文化资源为即将开启的现当代中国舞蹈艺术征程做了历史性准备。

与此同时,也对党的文艺道路实践与探索提出了一个严肃的命题:如何对待中外文化遗产?这一问题不仅仅是面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文艺的性质和任务提出的,更是关涉到中国文艺发展的长远大计,迫切需要科学解答的重大文艺实践问题,更是重大理论问题。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其背后隐含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文明不是一个绝缘体,自我封闭是无法孕育出伟大文明来的。

正是基于党的正确文艺思想理论的指引,对如何对待中西舞蹈文化资源作出了正确判断,这一判断为“新舞蹈”“红军舞蹈”等早期中国舞蹈艺术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理论依据,也促成中国古典舞“中西结合”的重大实践。从而促成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当代舞……中与西、古与今、精英与大众兼收并蓄、百花齐放,使当代中国舞蹈艺术从发轫伊始便具有了开放性、融通性、多样性的包容气度,生动演绎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的“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当代中国舞蹈艺术的民族性品格

文明的互鉴与文化多样性之间隐含着文明主体性的大问题。文化的差异性为互鉴提供可能,而互鉴的目的是进一步促进文明的繁荣与发展,彰显各美其美的差异性,良性的文明间的互鉴必然通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道路。正是牢牢把握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与本质,文艺的民族性才成为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一个根本属性。

如何守住民族之根,培铸民族之魂?这是现当代舞蹈艺术建构道路上攻坚克难的重大命题。在继承优秀民族传统舞蹈文化和世界舞蹈文化的基础上,构建当代中国舞蹈学科体系的全过程中,学科建设与艺术实践通过彼此引领、支撑、互补,彰显了独一无二的民族舞蹈艺术魅力。较之源于民族传统舞蹈文化的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西方舞蹈如芭蕾舞、现代舞等的民族化道路建设更是任重而道远。对于这个问题,毛泽东用“学外国织帽子的方法,要织中国的帽子”形象地阐明了观点。以《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为代表的中国芭蕾艺术可以说就是较好地运用矛盾分析法,抓住本质和现象、内容与形式几对关系范畴,完成芭蕾民族化的阶段性任务。其价值绝非局限于中国内部完成本土化实践,而是为世界芭蕾舞艺术体系注入来自中国的新鲜血液。但是芭蕾的民族化不是“半截子”工程,不能止步于风格范式的表层,更重要的是向世界宣告中国芭蕾学派的美学主张。这就进一步涉及到民族文化立场的根本问题,本土化不是停留在现象层面而是进入到本质属性的“民族化”。正如法国媒体所评价:“它的价值和内涵已经超越了时代和意识形态的局限,这种与欧洲文化风格迥异的中国芭蕾,可以说已经成为了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当代中国舞蹈艺术的创新性思维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曾论断: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可以说,“新”是党领导的中国文艺建设的“初心”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是文艺的生命”的重要论断,更是提出了具体要求,不是一般的创新,而是要“提高原创力”,强调贯穿于文艺创作全过程、全方位、全新的创造。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世界多样性、联系普遍性、发展无限性这一基本原理,决定了面对丰富多彩、千丝万缕、发展变化的人类社会生活,创新是艺术发展繁荣的必然选择。例如,以《黄河》为题的舞蹈作品创作几乎贯穿于新中国不同时期,不同的艺术观念、手法,不同的形象创造(人的形象、水的形象、情感意象、精神意象),不同的舞种样式(古典舞、芭蕾舞、民间舞、街舞、国标舞)等等,体现了针对同一个对象创作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一个经典的艺术作品自诞生之日起就宣告了其形式的“速朽”,由此可见,艺术创新是极其难能可贵的。党的几代领导核心坚持贯彻文艺发展“双百”方针恰恰是抓住了艺术的本质规律,是艺术创新、促进社会主义文艺大繁荣大发展的科学法则也是根本的政策制度保障。

猜你喜欢
文艺思想文艺舞蹈
1942,文艺之春
舞蹈课
习近平文艺思想的两个理论支点
浅析奥古斯丁《忏悔录》中的文艺思想
习近平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The Great Charlie Brown The 1980s generation has to grow up sometime 现代都市里文艺青年们的 困惑、挣扎和追求
浪漫雅痞文艺
老子古今观念下的道论思想与文艺思想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