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不要一“钙”而论

2021-07-23 08:51本刊编辑傅昭仪
人人健康 2021年13期
关键词:骨量胶原蛋白骨骼

■本刊编辑 傅昭仪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降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所谓骨量是指是单位体积内骨组织的含量,包括骨矿物质(钙、磷等)和骨基质(骨胶原、蛋白质、无机盐等)。骨量的多少决定了骨骼的强度。任何一种骨组织缺少都会导致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不仅仅因为缺钙

许多人片面地认为骨质疏松症就是骨头缺钙,只要补钙就行了。其实不然,骨质疏松是在钙的吸收、钙的沉积、骨重建等很多环节上存在问题,还涉及到激素等多种物质的调节。

■年龄衰老

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老年人性激素水平下降会导致骨量减少,同时,各器官功能衰退、营养吸收能力下降等导致维生素D 缺乏,使钙吸收和沉积减少,从而引起骨量及骨质的下降,引发骨质疏松。

■围绝经期妇女内分泌激素紊乱

流行病调查显示,60 岁及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男性为10.7%,女性为51.6%,绝大部分的骨质疏松人群为绝经后女性。伴随着卵巢功能的衰竭,女性雌激素水平快速下降,由于雌激素缺乏,骨转换增加,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骨量丢失加速,导致骨质疏松症发生风险明显增加。

■不良的生活习惯

骨质疏松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年轻人不注意运动、无法获得足够日光照射、还有吸烟、喝酒、偏食、喝过多碳酸饮料、少蛋白、多盐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导致体内的维生素D和钙的代谢造成影响,阻止钙的吸收,导致骨质疏松。

■疾病引起

(1)内分泌疾病:糖尿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腺功能减退症、库欣综合征、神经性厌食、雄激素抵抗综合征、高钙尿症等。

(2)结缔组织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痛风等。

(3)消化系统疾病:吸收不良综合征、肝胆疾病、胃肠道切除术后等。

(4)血液系统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淋巴瘤、浆细胞病等。

■使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临床常见的骨质疏松有8.6%~17.3%是因长期、大量地使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引发的,即药源性骨质疏松。这些药物如包括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甲状腺素、抗癫痫药、长期抗抑郁药物、抗凝药(如肝素)、环孢素、甲氨蝶呤等,都易导致骨质疏松。

预防骨质疏松有方法

1.适量的蛋白质

胶原蛋白是人体骨骼尤其是软骨组织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它就像骨骼中的一张充满小洞的网,牢牢地留住就要流失的钙质。没有这张充满小洞的网,即便是补充了过量的钙,也会白白地流失掉。而且胶原蛋白的特征氨基酸——羟基脯氨酸,是血浆中运输钙到骨细胞的工具。所以在补充钙的同时,也要补充胶原蛋白,才能达到增加骨量的目的。牛奶的乳白蛋白、蛋类的白蛋白、骨中的骨白蛋白、核桃中的核白蛋白,都含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是合成骨基质的重要原料。

2.充足的钙

日常饮食中含钙高的食物有奶制品、鱼类、虾蟹、豆类、坚果等,食物中的钙摄入不足时,要在医生指导下适时适量补充钙剂以改善体内钙营养状况。

3.丰富的维生素

我们应从膳食中全面摄取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D 及维生素K2。机体要在维生素D 的帮助下才能更好地吸收钙,日常多选择食用富含维生素D 的食品,如:鸡蛋黄、肝脏、强化奶等。而维生素K2则是起到领钙入骨的作用,人体不能合成足量的维生素K2,除了纳豆其他食物的维生素K2含量低,建议在医师指导下应用维生素K2膳食补充剂。

此外,维生素A 可促进骨骼发育,保证骨正常生成和重建,而维生素C 能促进骨基质中胶原蛋白的合成。

4.科学的烹饪方式

谷类含有植酸,部分蔬菜富含草酸,它们能与钙结合成不溶性钙盐,从而使得钙的吸收降低。所以蒸大米前可加入适量水浸泡后再清洗,可增强植酸酶的活性,增加植酸的分解,在烹饪时应先将富含草酸的蔬菜进行焯水处理,以减少蔬菜中的草酸含量。

5.健康的饮食习惯

应采取低钠饮食,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6 克;忌吃精制糖和过多甜食,精制糖及甜食影响钙的吸收,加重骨质疏松;避免吸烟、酗酒、饮用过多的咖啡和碳酸饮料等,过多饮酒会加速骨质疏松,咖啡每天不要超过3 杯,少喝碳酸饮料,建议选择饮用白开水。

6.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有些人认为既然骨头容易骨折那就少动多静好了,其实不然,合理科学的运动对于减缓骨量减少是有帮助的。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刺激骨细胞的活动,利于骨质的形成,缺乏运动就会造成脱钙,加速骨丢失。同时户外运动可接受日光照射增加维生素D 的合成,促进钙的吸收。此外负重运动也有利于骨骼发育与骨量增加,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

7.多晒太阳

紫外线对促进人体维生素D 的合成是必不可少的,建议在太阳不强烈的早晨及傍晚去户外晒晒太阳,活动筋骨。

8.定期进行骨密度、骨代谢检测

在骨质疏松早期,患者一般没有明显临床不适症状,骨头内部结构静悄悄地变得脆弱,骨头质量和力量也被削弱,因而被形象地称为“悄无声息的流行病”。由于病情早期常常不能引起患者的注意和重视,就诊时病情多已严重甚至已发生骨折。所以早期识别、筛查、诊断,是骨质疏松症防治工作的重要环节。专家建议,中年朋友在35 岁以后最好定期到医院做骨密度检查、骨代谢检测。

猜你喜欢
骨量胶原蛋白骨骼
做家务的女性骨骼更强壮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健康骨骼
军队离退休干部1231例骨密度检查结果分析
婴儿低骨量与粗大运动落后的相关性研究
想不到你是这样的胶原蛋白
骨骼和肌肉
美国肉参胶原蛋白肽对H2O2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
胶原蛋白在食品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前景分析
梭鱼骨胶原蛋白的提取及其性质
武术运动员退役前后骨量丢失的身体部位及年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