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食管鳞癌患者阿帕替尼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

2021-07-23 06:43郭敏孟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焦作分院肿瘤科体检中心彩超室河南焦作4540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年10期
关键词:阿帕脏器基线

郭敏,孟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焦作分院;.肿瘤科;.体检中心彩超室,河南 焦作45400)

晚期食管鳞癌(ESCC)病死率高,总体预后情况较差[1]。阿帕替尼是一种常见的靶向药物,抗肿瘤效果较理想。但是研究发现,阿帕替尼治疗后,部分晚期ESCC患者预后情况仍不理想[2]。基于此,本研究分析晚期ESCC患者经阿帕替尼治疗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为改善预后提供指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阿帕替尼治疗的156例晚期ESCC患者。其中男97例、女59例;年龄42~79(61.25±5.31)岁;体重指数18.25~24.68(22.15±0.42)kg/m2;肿瘤分期:Ⅲb期31例、Ⅳa期125例;病变部位上段32例、中段99例、下段25例。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符合《食管癌和胃癌治疗指南》[3]中晚期ESCC的诊断标准,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晚期ESCC;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2)排除标准:食管腺癌;合并其他类型恶性肿瘤;合并严重躯体疾病;既往有精神病史。

1.3 方法

1.3.1 基线资料调查方法自制基线资料调查问卷,查阅患者病历资料,详细记录基线资料一般情况,内容包括:(1)性别:男、女;(2)年龄;(3)体重指数: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的平方;(4)婚姻状态:未婚、离异、丧偶、已婚;(5)文化程度:低(初中及以下)和高(高中及以上);(6)肿瘤分期:Ⅲb期、Ⅳa期;(7)病变部位:上段、中段、下段;(8)肿瘤长度:通过CT判断;(9)脏器转移;(10)贫血: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血红蛋白<110g/L。

1.3.2 预后评估方法根据《RECIST指南(1.1版)》[4]评估疗效。完全缓解(CR):病灶完全消失,维持时间>1个月;部分缓解(PR):肿瘤最长径之和较治疗前缩小≥30%,维持时间>1个月;疾病稳定(SD):肿瘤最长径之和较治疗前缩小<30%,维持时间>1个月;疾病进展(PD):出现新病灶或者肿瘤最长径增大程度≥20%。控制=CR+PR+SD。将控制的患者纳入对照组,进展的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均经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呈正态分布以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预后结果156例晚期ESCC患者经6个疗程阿帕替尼治疗治疗后,CR2例,PR4例,SD92例,PD58例,预后不良占比37.18%(58/156)。

2.2 基线资料预后不良组患者肿瘤长度大于对照组,脏器转移、贫血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基线资料[n(%)]

2.3 影响因素分析将肿瘤长度、脏器转移、贫血设为自变量,将预后状况作为因变量(1=不良,0=优良),经单项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后,将全部基线资料纳入协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校正各项资料带来的影响,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长度长、合并脏器转移、合并贫血是晚期ESCC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OR>1,P<0.05)。见表2、3。

表2 自变量赋值情况

3 讨论

ESCC患者多数在就诊时已进展至中晚期或发生远处转移。目前,ESCC预后情况较差,5年生存率不到20%[5]。靶向治疗是除化疗外ESCC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其中阿帕替尼被证实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效果。

表3 晚期ESCC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中,156例晚期ESCC患者经6个疗程阿帕替尼治疗后,预后不良占比37.18%,说明仍有相当一部分晚期ESCC患者预后不良,可见分析晚期ESCC阿帕替尼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是有必要的。本研究结果显示,肿瘤长度长、合并脏器转移、合并贫血是晚期ESCC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原因为:肿瘤长度与肿瘤生物学特征具有密切的联系,肿瘤长度长的ESCC患者病灶生长时间较长,生长速度快,相对侵袭能力也较强,对机体免疫造成的负面影响也越大,可能因此对治疗产生影响[6]。同时,肿瘤直径长的患者在放疗治疗时可能会有部分无法获得有效照射剂量,削弱了治疗效果,影响化疗结局[7]。伴随脏器转移的ESCC患者肿瘤恶性程度相对更高,治疗难度更大,可对预后造成影响。同时,伴随脏器转移的患者癌细胞扩散与转移程度更高,甚至全身扩散,增加预后不良风险。因此,应关注ESCC患者肿瘤长度和脏器转移情况,对肿瘤长度较长和伴随脏器转移的ESCC患者增加治疗强度,优化治疗方案,从而改善预后,延长生存时间。贫血可能会导致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毒性的减低,使治疗效果下降,从而增加预后不良风险;另外,合并贫血患者相对肿瘤的氧化状况较差,化疗耐受性更低,应用的化疗药物剂量更少或化疗周期更短,进而可能影响化疗疗效。因此,对晚期ESCC患者应尽早评估患者贫血状况,在化疗治疗前给予纠正,从而提高化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晚期ESCC患者经阿帕替尼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预后不良,可能受肿瘤长度长、合并脏器转移、合并贫血的影响,临床应注重有以上风险因素的晚期ESCC患者治疗方案的优化,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阿帕脏器基线
高度角对GNSS多系统组合短基线RTK影响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系统评价
GNSS 静态相对定位精度分析与比较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超短基线水声定位系统校准方法
多脏器功能衰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基于虚拟基线的相位干涉仪阵列优化设计
在达古雪山巅
海湾扇贝外套膜及脏器剥离机理试验
高效液相色谱 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分析雄黄在大鼠脏器中代谢的砷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