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绘画发展中的自然辩证法原理

2021-07-23 18:04李佳桐
参花(上) 2021年7期
关键词:传统绘画自然辩证法自然观

摘要: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指导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理论武器。艺术创作作为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协调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实践活动,必然要遵循自然辩证法。传统中国画和近现代西方艺术入侵之后形成的新的中国绘画形式中无不体现着辩证思维的观点,可以说,辩证思维贯穿于中国绘画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而近现代中国绘画更是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中自然辩证法的运用,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绘画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从自然辩证法中的自然观来分析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形式,利用创新观来分析中国近现代绘画的发展脉络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梳理出传统绘画和近现代绘画中自然辩证法原理的应用技巧。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 自然观 创新观 艺术融合 传统绘画

自然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对自然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是用哲学范畴和科学规律表达的自然图景,它和科学技术之间存在着直接互动、辩证作用的关系。①中国传统绘画受中国传统儒法道学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中国独有的以自然观为主导的绘画思想和艺术形式。可以说,中国绘画是基于自然,以自然观的脉络发展形成的。

中国绘画讲究以“形”写“神”,“形”乃“自然万物”,“神”乃“思想情怀”,由物抒情,强调的是“神”字。②东晋时期著名画家顾恺之首次提出“以形写神”的绘画理念,通过人物“造型”强调画中人物“神态”和“气质”。随着社会的发展,绘画逐步从古代社会功能性实践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艺术形态,继之,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空前发展,影响至深。在这种背景下,因其历史地位和绘画成就,使顾恺之的这种强调画中人物神态、气质的“以形写神”观点一直流传于世,并成为影响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思想理论。受顾恺之的影响,南朝谢赫“六法”中也将“神”作为首要绘画标准,这种“以物传神”、强调画作精气神的理论发展至宋代文人画时达到了顶峰。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流传年代最为深远的一种绘画形式,它仍然是基于“以形写神”的理念,尽管此时的“形”已非原汁原味的“自然”物象,但通过对“自然物象”的“改造”达到“写神”的终极目的。可见,这种绘画形式的特点是更加强调“意境”,强调画作能够表达画家内心世界和情感的宣泄。因此,文人画多追求意象,反对描摹物体的客观性,希望能够打破物理常规,唯独强调情感表达。文人画的这种注重绘画“神”的理念,无疑是受到中国古代自然观的影响。四书五经、阴阳学说、黄老之术等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典籍,无不对“自然”这一概念进行论述,这些学说不但影响到中国哲学的发展方向,也同样为传统绘画的发展起到了指导作用。正是这种自然的“形”和寓于其中的“神”的辩证关系,促成了中国传统绘画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传统绘画始终强调“自然”在绘画中的作用,这种作用不但是画作中要体现出自然本质的规律和意境,也要体现出人的自然情感和自身修养。老子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越是好的音乐越寂静无声,越是好的形象越缥缈无形,在无形中体悟到的才是最美好的,这无疑是在强调自然之广博,宇宙之浩瀚,这种富有哲理的传统艺术美感是我们必须体悟的。这种中国最早的美学观念指导古人从自然的角度去领悟世界,在绘画的过程中体悟自然的境界,使传统绘画早已不是简单的“应物象形”。②形态可以用眼睛看到,可以用手触摸到,而神情、神态、气质则是无形的、自然的,只能够通过体悟去感知。能够表达出这种无形的、本真的、自然的气息,才是中国传统绘画所追求的终极意境。

此外,中国古代绘画自然观的形成还可追溯到画家对于自然本身追求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画家认识自然,追求自然的历史之久远,信仰之坚定,是后世所不能及的。中国传统绘画中,山水绘画能够成为一支完整的绘画脉络流传至今,也是基于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观的把握。魏晋时期宗炳所著《画山水序》是中国最为久远的论述山水的画论,这篇画论不但论述了如何广纳百川于尺幅中,最为重要的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无限的崇敬与热爱,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宗炳认为,山水“质而有灵趣”,这其中既包含了儒家“仁智之乐”,也包含了道家“澄怀味象”的思想。②他认为,山水画只是自然的替代品,是可以“卧游”的途径,在观看自然山水或是作山水画时都要“应会感神”,体悟自然的力量,汲取自然的生气,从而达到“畅神”之目的。②宗炳对于自然的追求依然超越了绘画范畴,成为形而上的哲学理论,对于山水的审美,他更是提出了“神飞扬,思浩荡” ②的情感抒发过程,这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哲学层面的指导意义。山水画流传千年,始终把握这种体悟山水的观念,强调对自然的观察和体悟,以及对自然本质的追求。

自19世紀中叶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华民族两千多年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艺术受到强烈质疑,而西方的文化,从文学戏剧到宗教伦理、美术主张,都侵入到国人的生活中。一些人开始抛弃、批判传统,甚至与传统价值取向完全决裂,以迎合西方思维方式。从那时起,中国绘画也逐步开始利用创新观来改造传统绘画,使之能够适应社会发展。

自然辩证法是创新的产物和结晶,并且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传统绘画也在自然辩证法创新观的理论指导下,走向了新的发展方向。传统文人画虽历经千年经久不衰,但物极必反,当国人将这种“重意境,轻写实”的绘画传统发展到极致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文人画要逐渐走向衰落了。在明清以后,中国传统绘画便停滞不前。中国传统绘画注重写意,强调画者的个人修养和内心世界,从而回避物体的科学性,导致中国绘画与世界艺术脱轨,不能与实用设计接轨。在世界各地文化逐渐融合的大趋势下,正是中国人的因循守旧,使中国绘画中的优秀传统免遭割舍,如今看来便是逃过一劫。幸而中国传统绘画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也走向了创新之路,这就是,既不可丢弃发展两千多年的传统绘画,也要不断创新发展,使世界绘画史中永远留有中国的一席之地。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对美术教育进行改革,曾尝试运用西方的写实主义改造中国画。西方绘画长于写实,所以当时的画家便通过学习西方绘画思想与技法来探求我国传统绘画的新出路。为此,许多画家做出了自己的尝试。例如徐悲鸿、蒋兆和等人,将西方的写实技法融入中国画进行创作。但是,仅以西方的绘画技术来表现中国现实题材,作品难免会出现“空洞乏味”之感。对此,林风眠、吴冠中等人又进行了新的尝试,他们以西方的绘画技术表现中国元素,引领中国绘画到一个新的方向。这些画家对中西艺术如何取长补短,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绘画发展的道路,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使传统绘画艺术进入全面的革新阶段。

尽管东西方的艺术一直存在并将长期存在相互之间的交流,但作为人类社会最具影响力的东西方文化体系,是无法简单地予以融会的。只能通过创新观对自身固有文化进行改造和创新,创造出适合自己的艺术发展形式。不同国家、民族,乃至东西方不同的人文地理环境、历史传统、民族经历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势必造就不同的文化艺术,这是一种客观存在,正是这种差异使得整个人类的文化艺术异彩纷呈、争相绽放。而我国的传统绘画艺术在不断创新发展中,始终是世界艺术之林极为璀璨、耀眼的那颗明珠。林风眠曾经对东西方艺术进行形象而生动的分析:“西方艺术是以模仿自然为中心,结果倾于写实一面。东方艺术,是以描写想象为主,结果倾于写意一面。”③民族传统文化背景的差异,甚至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绘画材料的不同,都使得东西方艺术必然走向不同的道路。当自身文化发展到极致时必将寻求新的出路,中国人利用西方写实画法来对中国传统绘画创新,以补自身不足,而西方艺术将写实发展到极致时却也开始追求中国传统艺术所追求的意境。可见,我国的传统绘画史是一部自然辩证、螺旋式上升发展的历史,发展、继承、创新、再发展,以致无穷。而东西方艺术的交流、发展也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无穷力量,即互相交流、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创新发展,不断独领各自优势,使世界文化艺术更加异彩纷呈。绘画会随时代而革新,我们必须带着创新观去进行绘画创作,既要对自身绘画观念不断创新,也要尝试对现当代的绘画现状去创新,唯有共同努力、深刻把握国画发展中的唯物辩证关系,有的放矢,才能不断推动中国绘画艺术向前发展。

自然辩证法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科学方法论。它揭示了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①这些科学研究方法对包括绘画艺术在内的各个领域、各个学科都给予了重要的指导意义。仔细研究中国画的历史,不难发现,我国传统绘画艺术发展历程中始终呈现着自然辩证法的原理。学习、掌握自然辩证法,能够更为深刻地理解我国传统绘画发展的历史,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梳理我国传统绘画艺术发展的脉络,把握未来绘画艺术发展的方向,不断推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向前发展。

注释:

①刘兵、李正风:《自然辩证法参考读物》,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②彭莱:《古代画论》,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版。

③吴冠中:《吴冠中谈美》,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参考文献:

[1]恩格斯.自然辯证法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2]吴冠中.我负丹青——吴冠中自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李佳桐,女,博士研究生在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方向:美术学)

(责任编辑 肖英奎)

猜你喜欢
传统绘画自然辩证法自然观
小议中国油画的本土化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与奥康纳自然观的区别
论孔子美学对传统绘画的影响
自然辨证方法应用于机关公共事物系统的探讨
浅谈园林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