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深化改革,打造国内一流中核地质钻探铁军

2021-07-24 16:03李柏军张明林童俊涛李军委
世界核地质科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机台核工业铀矿

李柏军,张明林,童俊涛,李军委

(1.核工业二四〇研究所,沈阳 110000;2.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北京 100013;3.核工业二九〇研究所,广东 韶关 512000;4.核工业二〇八大队,内蒙古 包头 014010)

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以下简称地质局)是我国铀矿地质勘查的“国家队”和“主力军”。自1955年我国发展原子能事业以来,中央财政每年都要投入一定规模的钻探工作量开展铀矿勘查以满足国家对铀资源的需求,由地质局组织实施,所属核工业二一六、二〇八、二四三大队及核工业二〇三、二三〇、二四〇、二七〇、二八〇、二九〇研究所9家地勘单位(以下简称三队六所)具体承担。

近年来,地质局铀矿钻探生产安全责任事故频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暴露出铀矿钻探生产运行管理存在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钻探设备自动化水平较低、钻探生产效率不高、高水平技术与技能人才欠缺、一线施工队伍不稳定等突出问题。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对核工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地质局大力推进钻探生产管理改革,努力做好铀矿钻探施工的组织实施,确保国家战略任务的圆满完成,确保符合国家安全环保相关要求。

1 改革总体思路

铀矿钻探生产管理体系改革,紧密围绕《中国铀业未来五年发展纲要(2019—2023年)》的需求,牢牢把握铀矿勘查稳定投入、“十三五”铀矿勘查能力建设项目实施以及中国铀业深化改革的发展有利契机,深入剖析钻探生产运行体系中存在的症结,整合地质大队与研究所钻探生产能力,搭建地质大队带动研究所(以下简称以队带所)协同发展平台。坚持问题导向,深化人才、装备、技术、管理改革与创新,建立覆盖顶层设计至组织实施的全流程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构建PDCA循环管理模式(图1),打造国内一流的钻探施工队伍,高质量完成国家战略性铀矿勘查任务,实现找矿突破与安全环保的协调发展,提升国内铀资源保障程度。

图1 基于能力整合的标准化管理PDCA循环模式Fig.1 PDCA cycle mode of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based on ability integration

2 主要举措

2019年以来,针对前期钻探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地质局实施了系列铀矿钻探管理体系改革。

2.1 设立专门机构,明确各级管理职责

建立健全专门的铀矿钻探组织管理机构,明确各级管理职责,提升管理水平。

地质局地质计划处制定下达年度生产计划,将研究所钻探生产纳入大队整体运营体系,减少微观事务管理,主抓重点工作,细化各项考核指标,由全面督导管理转向监督考核管理,形成了简洁高效的管理运行模式。

3个地质大队发挥钻探技术和管理优势,统筹大队和相关研究所钻探生产管理。负责研究所钻探生产安全、质量监督检查,组织钻探项目施工设计审查、钻探科研项目的立项审查和成果验收,协助研究所钻探生产技术提升、解决钻遇生产难题,统筹协调大队和相关研究所钻探生产工作,有效整合利用优势资源,保障施工进度。

各地勘单位建立有效的生产运行机制,合理配备各种资源,有效协调组织钻探生产,层层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大力推进钻探生产规范管理,确保优质、高效完成年度钻探生产任务。

2.2 生产能力整合,打造三支专业化钻探施工队伍

落实国家铀矿地质勘查管理体制改革相关要求,优化能力布局,搭建“以队带所”能力整合平台,依托3个地质大队建设3支专业化钻探施工队伍,分片承担全国战略性铀矿勘查任务(表1),整体推进三队六所钻探生产能力建设。

表1 3支专业化钻探队伍建设及能力划分表Table 1 Construction and capacity division of three specialized drilling teams

2.3 强化专业职能,建强技能人才队伍

各地勘单位,尤其是各研究所,钻探专业技术管理人员配备不足,学科带头人及经验丰富的钻探机、班长匮乏,一线施工队伍不稳定,人员素质不高,管理难度大,规章制度难落实,亟需加快建强专业化人才队伍。

各地勘单位成立专门的钻探技术管理机构。三个地质大队配备主管钻探生产的副总工程师,设立专门的钻探技术管理部门,配备4名以上专业技术人员;6个研究所在技术管理部门配备2名以上专业技术人员。

改革用工机制,稳定人才队伍。明确机台用工标准,单机台人员配备不应少于11人,全员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机、班长须为本单位职工(正式职工或长期合同工),机台工人可为长期合同工或劳务派遣工,新聘机台人员年龄原则上不大于45周岁;严格钻探用工培训考核,机台人员须完成不少于5 d的技能实训实操,经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取得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严格招聘条件、丰富培养机制(图2),队伍稳定性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图2 钻探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体系Fig.2 Construction system of skillful drilling personnel team

2.4 创建标准化管理体系,推进机台标准化建设

地质局广泛收集系统内外行业管理成熟经验与规章制度,研究制定并印发了《钻探机台标准化达标考评办法》。考评办法首次构建以年度为周期、以单机台为考评对象、以钻孔为考评单元的全流程量化考评体系,细化了设备设施维护、机场与生活区布局、绿色勘查与文明施工等相关要求,严格开钻验收、过程监管与场地恢复。该量化考评体系为项目管理与机台自我提升提供了有力抓手,配套建立相关奖惩激励机制,机台管理由被动检查整改转为主动自查自纠。

为确保标准化考评体系在生产一线落地,使钻探生产各级管理人员以及机台学懂弄通,地质局大力推进落实情况:首先以远程视频和现场参与的形式指导钻孔标准化达标考评会议开展;其次以电话调研的形式进一步征询各级从业人员,特别是钻机机长对标准化考评体系内容、形式的反馈意见,及时了解考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着力解决;最后组织各钻探生产工区打造样板机台的形式,充分发挥样板机台典型示范作用,将样板机台成熟经验做法及时推广应用。

2.5 压实主体责任,夯实安全环保基石

铀矿钻探生产管理体系改革发挥地质大队安全生产制度优势的同时,压实安全大队与研究所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施工现场安全、环保与文明施工管理。

建章立制,强化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与奖惩办法,全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严格执行班前会、交接班制度,做到不安全不生产;所有钻探机台须安装使用监控视频设备,对机台设备安装、施工作业及现场恢复全过程、全方位进行监控;专职安全员对全部机台进行全覆盖安全检查,地质局不定期调取、抽查各机台监控视频,发现较大安全隐患下达停工通知,严格整改;建立并严格落实钻探设备管理制度,保障钻探设备正常运行;加大安全文化宣传,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加强钻探生产安全监管,建立全过程安全监管体系。按照中核集团公司及中国铀业标准化机台建设要求,开展分层级、全覆盖的安全检查:钻探机台、项目管理部、队所分别每天、每周、每月开展一次覆盖全部钻机的安全生产检查,并根据情况安排季节性安全检查和节假日前后安全生产检查,地质局不定期组织开展综合性安全生产检查和专项安全生产检查;钻探生产单位制定钻探安全考核管理办法和激励机制,对野外一线职工设置安全生产考核绩效工资,经严格考核后按月兑现;地质局组织开展钻探生产单位年度安全生产总结和考核评比,对钻探生产先进单位和机台予以表彰,对发生安全生产事故、钻探生产管理混乱的钻探生产单位给予通报批评,调减其下一年度钻探工作量。

2.6 加大科研投入,着力提升生产效率

当前地质局钻探生产效率较“十二五”期间有所降低,除与钻孔深度加大、勘查新区增多、地方协调难度加大有关外,施工工艺未更新进步更是主要原因。

近两年来,地质局积极争取中核集团公司项目支持,加大生产中科研投入,着力解决砂岩钻探卵砾石层钻进效率低、松散砂岩层采取率低、单管提钻取心工艺效率不高,硬岩钻探钻孔偏斜与搬迁方式劳动力大、安全风险高等关键难题,开展地浸砂岩型铀矿高效安全取心钻进技术研究、热液型铀矿钻探施工提速增效工艺研究、铀矿绿色勘查泥浆处理设备研制及应用,以及区域性钻探生产难题技术攻关等课题研究,钻探相关科研立项数量与投入创历年新高。

3 实施效果分析

3.1 安全高效按时完成国家战略性铀矿勘查任务

各地勘单位认真落实地质局钻探生产管理和安全环保要求,未发生任何工亡事故与环保事件,彻底扭转了钻探生产安全环保形势,顺利完成了战略性铀矿勘查任务。

近两年砂岩型铀矿勘查钻探分别提升4.5%、11.6%,硬岩型铀矿勘查钻探分别提升8.9%、5.5%(表2),直接生产成本分别节约1 800万元、2 500万元。

表2 近3年(2018—2020年)平均钻月效率统计表Table 2 Statistics of average drilling month efficiency in recent three years(2018—2020)

3.2 生产工艺取得重要进展

经过生产中科研与工艺技术引进,钻探生产工艺试验取得重要进展。核工业二〇八大队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选取具有代表性的3个钻孔(累计2 606.81m),开展砂岩绳索取心钻探工艺应用试验,均达到了预期技术目标,验证了松散砂岩、卵砾石层钻进应用绳索取心工艺的适用性。试验表明,全孔岩心采取率达92%以上,施工效率提升50%以上,岩心采取率和钻进效率均得到显著提升(表3);试验钻孔提钻次数降低约85%,辅助时间与工人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极大提升了作业安全性。鄂尔多斯砂岩绳索取心钻进工艺应用试验奠定了北方砂岩钻探工艺重要革新实践基础,高效全面钻进、单管提钻取心钻进、双管提钻取心钻进与绳索取心钻进多工艺配合将是北方砂岩钻探工艺发展方向。

表3 鄂尔多斯盆地砂岩绳索取心钻进试验技术指标统计表Table 3 Statistics on technical indexes of sandstone rope coring drilling test in Ordos basin

3.3 标准化管理显成效

灵活有效的全流程量化考评的方式极大推动了机台标准化建设,钻探生产管理建章立制、有章可循、有的放矢,机台严格对标整改、自查自纠,全面落实标准化建设要求,促进了钻探生产安全、质量、环保提升,生产现场焕然一新。钻探机台现场建设得到国防科工局与财政部的认可,“三违”行为发生次数大大缩减,有效提升了钻探生产的本质安全。

生产实践证明,机台标准化建设是促进管理提升、技术进步与生产安全的长效管理机制,可为中核钻探高质量发展奠定重要管理支撑。

3.4 国家技能大赛彰显行业地位

各地勘单位按要求配齐、配足了各类钻探生产管理、技术人员,钻探机班长全部实现正式化,一线作业人员薪酬福利待遇有提升,生产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培养和稳定了一批专业技能人才。

经过精细组织与培训,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代表队在2019年中国技能大赛第2届全国地质勘查行业职业技能(钻探)竞赛中斩获团体第3名的优异成绩,荣获团体二等奖、地质勘查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优秀组织奖,个人实操考核(泥浆性能测试与调整)单项第1名,彰显中核地质钻探铀矿勘查国家队、主力军的行业地位。

4 结论与展望

近两年,中国核工业地质局通过系列管理创新,搭建“以队带所”平台促进了队所协同发展,改革用工机制促进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创建和实施标准化管理体系规范了生产流程,加大科研投入促进了生产效率提升,创新监管方式促进压实安全环保主体责任,地勘钻探管理与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中核地勘钻探在设备自动化水平、先进工艺研究引进与高效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较行业先进仍有差距。

钻探设备方面,南方硬岩钻探设备应不断增加全液压机型占比,保留部分用于施工深孔、地层复杂的立轴钻机。砂岩钻探优先引入自动起塔车载式/拖车式立轴钻机,特殊地形地貌区配备自动起塔落地式立轴钻机,逐步定制引进电动/机械顶驱钻机。

钻探工艺方面,进一步规范南方绳索取心钻进工艺应用,研发引进高效液动冲击器与金刚石钻头;砂岩型铀矿钻探应加快双管提钻取心、大口径绳索取心及多工艺复合钻进工艺探索应用,进而引进动力头钻机替代立轴钻机。

管理体系方面,继续完善标准化达标考评管理体系,建立有效的机台成本、进度、效益、安全环保等系列管控激励机制,提升一线作业人员满足感和幸福感。

当前正值核工业创建66周年之际,为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和核工业精神,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将继续夯实改革成果,打造国内一流中核地质钻探铁军,筑牢地质局铀矿勘查开发国家队和主力军的战略地位,为支撑核军工和核电发展的资源保障做出重要贡献。

猜你喜欢
机台核工业铀矿
心系“国之大者”,谋创新、铸重器——中国核工业二四建设有限公司
粤北地区花岗岩型铀矿勘查模式分析
铀矿数字勘查资源量估算方法应用与验证
CSAMT法在柴北缘砂岩型铀矿勘查砂体探测中的应用
来自广西的中国核工业“ 开业之石”
优化PROTOS70梗中含丝量技术性研究
一种针对半导体制造工艺的全面动态取样方案
核工业井巷建设集团公司简介
剑指核强国构建先进核工业体系
—— 专访国防科工局副局长王毅韧
不能忘却的“三八”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