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赏创评”四线法培养学生书法核心素养 ??

2021-07-25 04:32陆幼君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21年6期
关键词:欣赏观察创作

陆幼君

摘 要:学生的书法核心素养培养是目前书法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一线的书法教师更应该走出传统书法课教师范写,学生练写的误区,将观察、欣赏、创作、评价充实我们的书法课堂。从而让书法课堂成为培养学生书法核心素养的有效阵地。本文将立足于书法课堂中“观察、欣赏、创作、评价”四线法结构的探索,来培养学生书法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观察 欣赏 创作 评价

教育部2014年3月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重要任务的意见》,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概念。“核心素养”涵盖了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书法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其中蕴藏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丰富资源。《书法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书法教育要达成的目标包括书写水平、良好习惯、审美能力,以及了解、认识、热爱汉字和书法、提高文化修养、增强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等许多方面。通过解读,笔者概括出书法学科的核心素养:书写能力、审美能力、爱国情怀。所以,在现代小学书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在提升学生书写能力的基础上,更需要注意运用有效、科学的方法提升学生的书法核心素养。笔者立足于十多年的书法课堂教学,认为书法课堂应打破传统的教师示范,学生练写的枯燥课堂模式,打破传统书法课教学的约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尝试、运用“观察、审美、创作、评价”既体现阶梯性,又互相融合的课堂构成来充实我们的书法课堂,从而培养学生的书法核心素养。

一、比较观察,素养养成之基石

孙过庭在《书谱》中指出“察之者尚精”,心理学研究表明,观察是学生们认识感知世界的重要途径。在书法教学中,同一个例字,同一个笔画,有的学生观察到了每一个点画的位置、粗细、形态、方向、俯仰、向背、奇正;有的同学则走马观花,对每一个点画的各个着眼点一无所知。研究表明:“观察力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系统的训练,在观察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而我们的书法课堂正是通过系统的训练,在观察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力的绝佳机会。

书法教学实践中,学生首要观察对象是范字中点画的形态、点画的位置、结构的搭配等。通过多年的课堂实践,笔者认为课堂上的比较观察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所谓“了然于心”而后才能“演于笔端”。这是写好字的前提。通过例字之间的点画、结构比较,通过同学书写的字与范字之间的比较,通过同学之间字的比较,让学生在有形的观察中可以进行充分的感知。美学家说:“观察是我们进入审美经验的门户”。教师应重视挖掘学生的视觉体验,重视让学生表达自己的体验,给学生以感觉的空间和自由。北师大版三年级《撇》这一课中,在教学“右”和“在”這两个例字时,笔者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字中的“撇”一样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不同。接着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两个“撇”到底有什么不同?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在”的撇比“右”的撇长;“右”的撇粗,“在”的撇细;“右”的撇从横的中间起笔,“在”的撇从横的右侧起笔;“在”的撇有弧度。“右”的撇比较斜一些。同学们的观察都很细致,基本概括了这两个范字中撇的区别。通过这样入微的比较观察,学生在书写时把两个撇的特征写得特别到位。

观察力是学生书法素养中重要的能力之一,同时也是学生提高书写能力的基石,只有养成细致敏锐的观察力,临写时才能每一个点画都俯仰生姿,富有书法的意蕴,每一个字的结体严谨美观,符合审美意趣。

二、系列欣赏,素养养成之源泉

小学书法审美教育是小学书法艺术教育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书法不仅要教会学生一定的书写技巧,更需要结合书法教育的特点来开展欣赏审美教育。

(一)不同书体系列欣赏,感受书法自豪感

书法本身就是艺术,它蕴含着点画的质感之美、姿态之美、字形的组合之美、章法的布白之美、神采气韵之美、风格独特之美。书法的核心素养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欣赏审美能力。鲁迅先生说:“书法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不是画却有画的美观,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书法课堂的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处处鉴美、赏美的课堂。不同的书家、不同的风格给学生不同的审美体验。有的苍老、有的雄壮、有的秀美、有的险峻、有的挺健……通过对古代书家各种不同风格作品的欣赏,得到愉悦的艺术感受。同样在教学《撇》这一课中,笔者让学生欣赏了金文、篆书、楷书、行书、草书不同书体的“在”字。每次出现一种新的书体,学生都“哇”的一声,又是惊叹,又是赞美。既是学生对古代书体的审美感受,也是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教育部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指出,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各个环节。书法是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体现。书法审美教育以历代书法名作为蓝本,直面每一位学生,通过对名作的欣赏、审美、树立民族的自豪感,是水到渠成的。

(二)同一书体欣赏,体验书法艺术美

宋代书家黄庭坚在《论书》中云:学书时时临摹,可得形似,大多要取古书细看,令人入神,乃到好处,可见书法欣赏的重要性。对于刚接触书法的小学生,欣赏审美尤其重要,提高学生的欣赏技巧,欣赏素养,欣赏自觉性,在训练中才能有意识地追求美,创造美。因此在教学北师大版《竖折》“昆”和“出”二字时,笔者呈现给孩子们的是颜真卿不同时期的和“出”和“昆”字书写风格。从早期的接近隋朝书风的《王琳墓志》到初具规模的《郭虚己墓志》,再到秀丽刚劲的《多宝塔碑》,直到外拓开阔的《麻姑仙坛记》和雍容大度的《颜勤礼碑》。通过一系列不同时代的碑帖范字欣赏,让学生了解到大书法家颜真卿不断锤炼、不断提升的一生,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且让学生观察他在书写“出”字和“昆”字时两个“竖折”书写一样吗?很明显,在不同的字中,“竖折”亦是千变万化,绝不雷同,体现了颜真卿高超的书写技巧和艺术造诣。最后引导学生得出“因字赋形”这一审美原理。学生在欣赏历代名碑帖的同时,宽博厚重的书法引发学生视觉的美感,从而产生精神的愉悦和满足,更重要的是通过书法课堂的反复欣赏活动,潜移默化,由欣赏而获得的精神享受会转化成心理需求,而这一需求又会转化为寻求、尝试、体验书法艺术美的原动力。

我们的书法课堂只有根植于欣赏审美的土壤里,才能真正为学生的书法素养提供取之不竭的源泉,用之不竭的养分,才能真正为学生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临创结合,素养养成之体现

作为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艺术的精粹,书法与其他课程一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书法课堂中学生创造力的体现便是学生的创作能力,亦即是創作完整的书法作品的能力。创作能力是学生书法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亦是最终的成果呈现。笔者认为书法教学中的各项训练活动与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有密切的联系,让创造的火花在书法教学中萌芽、成长,将使我们的书法教学摆脱枯燥、单调的传统教学模式。那么在我们的书法课堂中如何将创作能力有梯度有层次的训练呢?笔者认为可以设计有梯度、有层次的创作练习,从临摹向创作过渡。

(一)单字临写,掌握点画结构

在教学北师大四年级《草字头》这一课时,通过学生的仔细观察例字后,我让学生在此基础上,临摹三个欧体例字“莫”“茅”和“万”字。通过临摹掌握这两个例字的点画特征和结字规律,这是对前期观察和审美体验的巩固和升华,也是学生书法核心素养的体现。

(二)数字创作,掌握章法布白

作品创作,对学生的创作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止考虑一个单字的写法,同时要求学生对作品的章法、气韵有自己的理解,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无疑对学生的书法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生的创作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养成,需要在每一节书法课堂不断地锤炼、打磨才能让创作能力有所养成、提升。

四、丰富评价,素养养成之提升

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的书法课堂不是简单传授书法技能的课堂,更应该让评价成为激发学生兴趣,唤醒学生求知欲望的激励手段。新课标强调:写字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书写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审美情趣,获得审美愉悦及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评价是学生对审美初步感知、尝试之后的理性理解。同时,在多年的课堂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对自己写的字处于一种模糊的认知阶段,这就需要评价将这些模糊的认知转化为理性的理解。而课堂上的评价最重要的是因材施教,对丰富的个体进行形式多样的评价,让评价发挥督促、激励、理解、巩固的作用。

(一)激励性评价,培养学生的学书兴趣

书法课堂面对的大多不是书法特长生,很多学生都没接触过书法。因此,一句肯定的、激励性的评价有可能让学生从此真正地爱上书法。在教学三年级某个班《撇》这一课时,这一班的孩子基础较差,在教了“撇”的写法之后,学生的练习基本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于是在点评的时候笔者选取了一个书法差生写的“撇”,一反常态,让学生先说说这个“撇”的优点,有的说他的行笔做到了边行笔,边提笔,有的说他收笔提了。在此基础上,笔者又对这些优点进行了总结: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的确这位同学书写‘撇时行笔和收笔写得特别到位,让我们先掌声表扬他一下。然后问他想不想把这个“撇”写得更漂亮?他频频点头。接着,笔者让学生指出“撇”里的错误之处:起笔顿笔太重,整个“撇”太粗。最后让学生说一句鼓励的话,有的学生说:只要你注意顿笔的力度,你能将“撇”写得很漂亮;有的说:相信你能改正起笔的问题;有的说:我相信你如果认真写,你说不定也会成为小书法家。他眼睛一下子变亮了,看得出听得特别认真。在再次练写时,笔者发现比第一次用笔到位了很多。而对部分书法特长生在评价时则要提高到专业的高度,多评价用笔和结构的问题。正视学生的差异性,不仅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书兴趣,更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学生的书法核心素养,不单单是掌握书写的方法,更应该是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学生们的评价虽然稚嫩,但充满真诚,这不正是最好的核心素养吗?

(二)多样性评价,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根植于课堂的评价,不论是对写字教学的进步、写字教学的发展,还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热情,对提高学生写字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对汉字的尊重和热爱,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课堂上,如果每节课都采取同样的评价方式,时间长了,学生容易失去兴趣,这就要求老师们采取多样的评价方式。因此在课堂上笔者采取自评、同桌评、小组评、全体评、教师评、家长各种评价方式相结合,不管哪一种评价,都注重知识点的反馈评价,完成对知识技能的巩固,也是学生核心素养的一次提升。

观察、欣赏、创作、评价是让书法课堂焕发永久生机的不可分割的四个构成。由感知到理解,由创作到评价,呈梯进式,又互相关联,不可分割,每一个构成不是单向进行,观察中有审美,创作中有观察,评价中有观察、有审美,而这些就是学生的书法核心素养。我们教师只有立足课堂,在课堂上紧紧围绕这四个构成,那么潜移默化,日积月累,学生的书法核心素养将在书法这棵参天大树上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孙过庭.《书谱》[M].台北:台北“故宫博物院”,2010.9

[2]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指导纲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3.1

[3]周侃,王昆.《中小学书法核心素养内涵及培养路径》[J].中国书法.2017.10

[4]潘运告.《中国历代书论选》[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1

(宁波市奉化区锦溪小学浙江宁波)

猜你喜欢
欣赏观察创作
《一墙之隔》创作谈
谈小学美术教学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德媒:中印尚难以做到彼此“欣赏”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