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入境旅游经济发展时空差异分析

2021-07-25 07:02晋艺波
荆楚学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入境旅游甘肃省

摘要:立足“一带一路”倡议,基于甘肃省入境旅游经济差异角度,以甘肃省14个市州为研究对象,消除经济效应后的甘肃入境外汇收入为测量指标,分析计算甘肃省入境旅游平均差、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赫芬达尔指数,并运用ESDA空间分析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剖析甘肃省2001—2019年入境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和时空变化,研究发现:1.甘肃省入境旅游经济呈无规则非均衡特征发展,绝对差异持续呈现变大趋势,而且差异变大速度越来越快,相对差异集中极化程度较高,竞争程度小;2.甘肃省入境旅游经济呈双核心非均衡特征发展,离散、集聚特征不明显,兰州和酒嘉地区成为发展核心。基于分析结果认为,甘肃省应该实施非均衡发展策略,培育兰州、酒嘉、天水、甘南为入境旅游核心地区,由双核心发展迈向多核心发展。

关键词:入境旅游;空间差异分析;甘肃省;空间计量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768(2021)02-0071-08

一、引言

甘肃地处中国西北,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从地理位置来说,是中国与欧亚各国经济往来的必经之道,自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甘肃一直贯彻执行此策略,对甘肃而言,“一带一路”倡议将甘肃省从内陆省份推向了国家向西开放的前沿,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是甘肃面临的最大机遇”,而具有天然开放属性的旅游业,正是甘肃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先导产业,也是甘肃省率先共享“一带一路”建设成果的重要领域。甘肃要牢牢抓住这个机遇,需在目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甘肃的入境旅游,促成甘肃旅游业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发展,将入境旅游作为发展甘肃经济、建设旅游强省的重要着手点。

甘肃近几年重点打造“交响丝路·如意甘肃”旅游形象品牌,旅游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国内旅游收入2019年达到2 676亿元,每年增长速度达到25%以上,入境旅游外汇收入2019年达到5 904.6万美元,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5%,远远超过国内旅游收入。2020年因为新冠疫情的原因,甘肃旅游产业受到很大的影响。随着国家整体环境的不断向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推进,未来几年甘肃旅游产业虽然面临疫情后环境变化、资源整合差、开发档次低等挑战,但新科技革命加速发展将为甘肃旅游产业后发赶超提供新动能、新优势的机遇。甘肃14个市州入境旅游发展基础不同、环境不同、资源不同、区位不同,因此导致区域内入境旅游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差距。适度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区域内入境旅游的总体发展,但是差距过度扩大,落后地区就会拖累先进地区,进而导致整体旅游经济水平下降,不利于甘肃入境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对甘肃区域入境旅游发展差异进行研究,分析甘肃入境旅游差异客观状况与原因,提出有效建议与措施,为甘肃旅游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参考依据,促进甘肃旅游可持续发展,将甘肃建设成为真正的“文化旅游强省”。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关于入境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研究目前较多,针对全国范围的研究学者[1-4]利用标准差、变异系数、Theil系数、基尼系数、首位度、赫芬达尔系数研究全国入境旅游经济差异,认为不同区域绝对差异扩大而相对差异逐渐缩小,各区域发展不平衡;针对不同省域的研究学者[5-10]则采用标准差、变差系数、基尼系数标准差、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等指标分析不同省域入境旅游经济时空差异,发现研究对象省域基本都存在旅游发展水平存在空间分布不平衡的现象;西方学者的[11-12]研究则更早,他们主要侧重于研究入境旅游差异的形成过程以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综合各种研究成果分析,从研究范围看,包括了全国范围、省域范围、市区范围和县域范围;从研究方法看,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从研究工具看,有使用GeoDa软件的,有使用ArcGIS软件的。既有研究经济发达区域的,也有研究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既有研究国内旅游的,也有研究入境旅游的。而关于甘肃本区域为研究对象的,从数量上来看并不多,从研究方法來看,定性研究多于定量研究,关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时空差异分析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共同点,从结论来看,大部分结论都认为区域内旅游经济发展都有差异,但是绝对差异在增大、相对差异在缩小;从研究方法来看,大部分学者都选择合适的数据,计算绝对差异值和相对差异值测量时间方面差异情况,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测量区域空间方面的差异状况,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借鉴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以2001—2019年甘肃省14个市州的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为研究对象,利用公式消除汇率产生的直接经济效应,计算甘肃省的平均差、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赫芬达系数,运用GEODA软件测量甘肃省入境旅游经济发展的时间与空间差异,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以期为甘肃省入境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三、甘肃省入境旅游经济时空差异实证分析

依据公式(7)将2001—2019年甘肃省14个市州入境旅游外汇收入进行转化以消除美元汇率变化而产生的直接经济效应,进而以转化后的数据为指标测量甘肃省2001—2019年入境旅游经济时间与空间的区域差异。

(一)甘肃省入境旅游经济时间差异分析

依据公式(1)~(5)分别测量甘肃省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的平均差、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赫芬达尔指数,计算结果见表1。

研究期内,甘肃省入境旅游经济发展的平均差和标准差均大致成不规则发展状态(见图1),绝对差异变化趋势大致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1)2001—2003年,快速下降期,2003年全国因为“非典”因素的影响旅游收入快速下降,国际旅游收入变化尤甚,甘肃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下降到低点,差异变小;(2)2004—2007年,高速增长期,甘肃省入境旅游经过快速恢复,差异也迅速变得更大,绝对差异2007年是2003年的大约3.5倍,这也是研究期内绝对差异最大的一个年份;(3)2008—2014年,这个时期是平稳变化发展的阶段,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开始,入境旅游者减少,汶川地震的发生、北京奥运会的举行对其它非奥运举办地区产生国际旅游者的“虹吸效应”,导致甘肃省入境旅游者迅猛减少,同时因为惯性作用,2009年绝对差异继续降低,然后慢慢恢复,到2014年一直处于相对稳定变化中,绝对差异产生小幅度波动结果;(4)2015—2019年,快速增长期,此阶段全省入境旅游快速增长,导致绝对差异迅速拉大。从研究期大趋势分析,也可以划分为两个大阶段:2001—2008年,绝对差异呈现“反N型”变化趋势,2009—2019年则呈现“W型”变化趋势,平均差、标准差最大的年份是2007年,分别是3 035.01,702.19,909.52,最小的年份是2014年,分别是447.05,81.16,121.52。从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到,只要甘肃省入境旅游经济呈现快速增长期,则绝对差异快速拉大,反而如果出现入境旅游经济降低,则绝对差异迅速缩小,说明甘肃省入境旅游经济发展优劣与绝对差异大小呈现反比关系,也从侧面说明甘肃省入境旅游经济区域差异是存在的。

研究期内,甘肃省入境旅游经济发展相对差异呈现以下特征(见图2):(1)相对差异无规则波动且發展极不平衡。变异系数与赫芬达尔指数基本呈大致相似变化趋势,并且没有明显发展特征趋势,体现无规则动态发展特点,变异系数从2001年的1.6429上升到2010年的最高点2.0462,相对差异增长了24.55%,又从最高点下降到2019年的1.6612,相对差异降低了18.82%,而赫芬达尔指数从2001年的0.2642上升到2010年的最高点0.3705,又下降到2019年的0.2685,但是集中极化程度较高,竞争程度小,说明甘肃省14个市州在入境旅游经济相对差异发展态势无规则且相对差异比较大并且发展极不均衡,酒泉、兰州、嘉峪关可能会成为甘肃省入境旅游经济的增长极;(2)相对差异差距悬殊且持续时间长。基尼系数从2001年的0.8977上升到2010年的最高点0.9391,相对差异增长了4.61%,又下降到2019年的0.8974,相对差异降低了4.44%,持续在0.87-0.94之间变动,呈现高位数值线性发展变化动态趋势,19年整体变动不超过5%,说明甘肃省14个市州在入境旅游经济相对差异差距悬殊,区域分布极不均衡,而且不均衡发展持续时间较长。

(二)甘肃省入境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分析

1.甘肃省入境旅游经济莫兰值分析

以2001—2019年19年甘肃省14个市州的旅游外汇收入为测度指标,以甘肃省行政地图SHP文件为分析地图,通过GeoDa软件计算甘肃省旅游外汇收入的全局Morans I指数值以及显著性检验统计量值(见表2)。

分析甘肃省2001—2019年莫兰指数,其值一直在0上下波动,显著性检验Z值只有在2008年和2009年通过了检验,表明甘肃省入境旅游经济空间离散或者集聚特征不显著,同时也说明甘肃省十几年之中大部分时间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程度较弱,状态呈现空间相互独立结果,即不存在显著的全局空间自相关,表明邻近城市之间入境旅游经济区域增长既不综合表现为趋同,也不为趋异,在空间上呈随机分布(见表3)。

2.甘肃省入境旅游经济莫兰散点图分析

对甘肃省旅游外汇收入进行局部空间统计分析,可以揭示旅游外汇收入在局部区域内的空间结构。选择2004年、2009年、2014年和2019年的甘肃省旅游外汇收入为研究数据,运用GeoDa软件,利用莫兰散点图以及LISA集聚图区分甘肃省14个市州与邻接市州之间的入境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

在不同时期位于高—高象限的城市有酒泉、嘉峪关、张掖,说明这几个城市和相邻地区的入境旅游外汇收入水平高于甘肃省平均值,此区域空间差异较小,为具有扩散效应的发达区,酒泉在2009年、2014年变动到了高—低象限,2019年酒泉和张掖进入此象限,说明酒泉、张掖经过多年快速发展与区域空间差异变小了,而嘉峪关2019年又变动到了低—高象限,说明嘉峪关近几年入境旅游经济发展速度较慢,被其它市州超过了。

位于低—高象限的市州较多次数的是张掖、金昌和嘉峪关,表明张掖、金昌和嘉峪关的入境旅游外汇收入水平低于甘肃省平均值,而相邻地区却高于平均值,空间差异较大,到2019年张掖进入了高—高象限,其与周边差异变小了。

位于低—低象限的是武威、白银、天水、平凉、庆阳、陇南、定西、临夏和甘南,这些地区和相邻地区入境旅游外汇收入水平均低于甘肃省平均值,此区域空间差异较小,是甘肃省入境旅游发展较慢的地区,并且与入境旅游发展水平较低的市州关联度较高,而且是甘肃省比例最大的,达到了64.3%,这些地区虽然差异小,但是入境旅游经济发展滞后。

位于高—低象限的市州有兰州,酒泉和甘南,但是甘南只在2004年处于此象限,此后变动到了低—低象限,表明兰州和酒泉的入境旅游发展水平高于甘肃省平均值,而相邻地区却低于平均值,此区域与周边地区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兰州和酒泉可能会成为区域入境旅游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3.甘肃省入境旅游经济LISA分析

局部空间自相关的LISA聚类图分析检验甘肃省显著性现状的,当表现出显著水平时,表明该区域与周边区域之间的空间溢出效应或者极化效应比较显著(见图3、图4、图5、图6)。

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市州在近十年变动不大,2009年、2014年高—高象限有嘉峪关,到2019年高—高象限通过检验的市州为零,说明近十年甘肃入境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变大,不存在空间差异小的市州了;武威、定西和临夏持续通过显著性检验,并且位于低—低象限,说明这几个地方入境旅游经济一直较低;而嘉峪关从2009年、2014年的高—高象限进入到2019年的低—高象限,说明嘉峪关近5年发展速度低于周边市州,入境旅游经济发展落后与周边市州了;白银和甘南则从低—低象限进入到不显著区域,说明白银和甘南摆脱了入境旅游经济相对落后的状态;张掖从显著性低—高象限进入到不显著区域,却表明张掖入境旅游经济经过多年发展与与周边市州缩小了差距,但是这种差距仍然存在;兰州近10多年一直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并且位于高—低象限,说明兰州仍然是甘肃入境旅游经济的高水平发展区域,已经成为甘肃省入境旅游的领头羊。

四、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本研究利用公式计算2001—2019年甘肃省14个市州消除直接经济效应的入境旅游外汇收入,进而选择计算后的数据为研究基础,从时间与空间两个角度分析甘肃省入境旅游经济发展差异与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1.甘肃省入境旅游经济呈无规则非均衡特征发展。从时间角度来看,研究期内,甘肃省入境旅游经济绝对差异呈现不规则变化,差异时而变大时而变小,但是自2014年以来,甘肃省14个市州绝对差异持续呈现变大趋势,而且差异变大速度越来越快;甘肃省14个市州的相对差异依然呈现不规则变化态势,入境旅游经济相对差异比较大并且发展极不均衡,但集中极化程度较高,竞争程度小。

2.甘肃省入境旅游经济呈双核心非均衡特征发展。从空间角度来看,研究期内,甘肃省入境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变化呈现不规则变化,并且离散、集聚特征不明显,呈随机分布状态,入境旅游经济处于非均衡发展状态,60%以上的市州分布与低—低象限,说明甘肃省入境旅游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但仍然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兰州已经成为甘肃省入境旅游的核心。而河西地区两极分化现象相对比较明显,单从数据分析,酒泉有可能成为第二个核心,但如果从地理区域角度分析,将酒泉与嘉峪关合并计算,酒嘉已经成为河西地区入境旅游经济发展的领头羊,河东地区的城市全部位于低—低象限,入境旅游发展相对甘肃省来说比较低,但是差异比较小。因此,空间均衡低水平增长成为河东地区的主要特征。

(二)讨论

甘肃入境旅游经济发展并不均衡,而且近年来发展差异越来越大。从目前的数据分析,甘肃省入境旅游存在事实上双核心空间布局,分别是位于甘肃地理中心位置的省会城市兰州和位于甘肃河西的酒嘉地区。从未来可持续协调性发展角度看,这种布局并不能促使甘肃入境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均衡发展,而要实施完全均衡发展策略,从甘肃省旅游资源、资金状况、人员配置等资源条件看,并没有充分的条件进行,因此要促使甘肃入境旅游经济达到相对均衡的状态,更好的选择是实施非均衡发展策略。甘肃的中心和河西地区都有了可以带动区域发展领头羊,而甘肃河东地区缺乏强有力的核心地区来带动更多的城市发展入境旅游,所以需要在甘肃河东地区有意识地培育核心地区。就目前现状分析,需要在河东地区培育一两个入境旅游核心城市。从地理布局与实际发展状态来看,天水和甘南都有成为核心的可能,如果甘肃能从现在的兰州、酒嘉双核心,经过培育变成未来的兰州、酒嘉、天水、甘南四核心。从空间布局角度来说,实施非均衡发展策略,由双核心迈向多核心,更能促使甘肃入境旅游经济协调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芳芳,刘旭玲.基于Theil指数的全国入境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研究[J].经营与管理,2019(11):146-150.

[2]包富华.我国入境商务旅游位序规模差异化研究[J].企业经济,2017,36(7):111-117.

[3]王钦安,张丽惠.我国入境旅游时序差异特征与空间格局演变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7(14):130-134.

[4]吴良平,张健.中国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的衡量及演变分析[J].旅游科学,2015,29(6):1-14.

[5]陈勤昌,夏莉惠,王凯.长江经济带入境旅游經济发展水平省际差异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9,28(2):191-200.

[6]袁利,孙根年.四川省入境旅游规模差异时空演化及其成因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8,32(3):156-164,177.

[7]陆保一,明庆忠.云南省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变[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6(6):28-37.

[8]吴杨,倪欣欣,马仁锋.入境旅游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效应计量——以上海市为例[J].财经科学,2016(3):122-132.

[9]谢磊,史文涛,徐倩.湖北省旅游经济差异时空演变和影响因素分析[J].荆楚学刊,2018,19(5):56-64.

[10]彭睿娟.欠发达地区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分析——以甘肃省为例[J].干旱区地理,2017,40(3):664-670.

[11]Alam M S,Paramati S R.The impact of tourism on income inequality in developing economies:does kuznets curve hypothesis exist?[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16,61:111-126.

[12]Hrubcova G,Loster T,Obergruber P.The economic effects of tourism in the group of the 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J].Procedia Economics and Finance,2016,39:476-481.

[13]刘孟琼.广东省入境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

[14]王凤娇.京津冀区域旅游经济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D].燕山大学,2016.

[15]吴开军.粤港澳大湾区入境旅游规模差异及其位序规模分布体系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9(7):133-141.

[16]孙盼盼,戴学锋.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J].旅游科学,2014,28(2):35-48.

[17]吴良平,胡健敏,张健.中国省域入境旅游发展的空间计量建模与影响因素效应研究[J].旅游学刊,2020,35(3):14-27.

[责任编辑:陈丽华]

收稿日期:2021-02-25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厅“甘肃旅游经济时空差异分析与品牌形象传播研究”(2020A-293)

作者简介:晋艺波(1979-),男,陕西韩城人,武威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副教授,经济学硕士,主要从事旅游经济、区域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入境旅游甘肃省
铜奔马
席晓辉作品
2017年度甘肃省三八红旗手(集体)名单
Love and Responsibility Connect Three Generations
俄罗斯入境旅游市场概况
国内入境旅游波动周期研究综述
我国入境旅游贸易发展现状及策略探析
河南省入境旅游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基于市场竞争态模型的广西入境旅游城市竞争力分析
《学生天地》(初中版)首批小记者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