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2021-07-25 16:33赵真真李玉国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小院肖像老家

赵真真 李玉国

编者按

为了使记叙生动,在写记叙文的时候,还需要辅之以描写这一表达方式;为了让记叙过程流露感情色彩,还需要辅之以抒情这一表达方式;此外,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件来反映生活,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还需要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

要想写出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我们就得有一颗善感的心灵,对生活始终充满热情,善于抓住点滴的感动,写出自己的情感共鸣和理性思考。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家是什么?是一束温暖的阳光,可以融化心上的冰雪寒霜;是一盏明灯,可以照亮夜行人晚归的路;是一个温馨的港湾,可以遮挡人生中不可避免的风风雨雨。家是每个人成长的摇篮,有家,才有爱和幸福。家是我们不可以丢弃的,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当我们因求学或工作离开家时,让我们魂牵梦绕还是“家”。

当我们再次回到久违的家时,面对既熟悉又已发生变化的家时,我们是那样的欣喜,又是那样的感慨万千……

请以“久违了,我的老家”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注重细节描写;不少于800字。

妙文品评

久违了,我的老家

李晓静

那天,学习得有点累了,便放下笔,抬头向窗外望去,天还是那么蓝,只不过云朵稀少。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见了鸟儿掠过树林树叶晃动的声音,闻到了泥土的芳香,这让我想起——我的老家。【以“老家”为感点,引发对“老家”人和事的回忆。】

今年国庆节,学校放了三天假,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真是一个珍贵的长假。假期的最后一天正好是姥姥的祭日,于是我们一家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老家。【“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老家”,点明了选材的重点,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与姥姥的感情,我和姐姐都很浓。我们强忍着呼吸了半个多小时的汽油味,只因想去看看姥姥。终于到了。站在那个古色古香小院前,看到门前的石凳,记忆回到了十年前的一个夏日的傍晚。姥姥握着一把扇子,一边为我们拍打蚊子,一边和乡人们聊天。那个时候,姥姥还很健朗……【“与姥姥的感情,我和姐姐都很浓”,直抒胸臆,突出了感点。“姥姥握着一把扇子,一边为我们拍打蚊子,一边和乡人们聊天”,细节描写,再现了当时的情景,真切感人。】

那时的姥姥头发雪白,腰有点弯曲变形,面庞慈祥和蔼,深浅不一的皱纹中透着岁月的沧桑,双眼没有了年轻时的神采,双手粗糙,却依然很温暖!【肖像的描写,凸现感点,使姥姥这一人物,立体感增强。】

用一把生锈的钥匙费尽周折地把锁打开,还得小心翼翼地去推那扇木门,不时会从上面掉下一些灰尘。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棵枣树,记忆又回到了八年前。“姥姥,我要吃枣!”“姥姥,我也要吃枣!”每当听到我和姐姐企求的声音时,姥姥总会笑眯眯地不紧不慢地拿着根竹竿给我们打枣。“砰、砰”,听到枣落地时清脆的声音,我和姐姐飞快地去抢枣。那个时候,仿佛全世界的幸福都在那棵枣树下……【“姥姥总会笑眯眯地不紧不慢地拿着根竹竿给我们打枣”“‘砰、砰,听到枣落地时清脆的声音”,细节真实生动,使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虚实结合,推开木门回忆与姥姥生活的幸福片段,点明了“我”与姥姥的感情至深。】

走进长满野草的小院,看着北屋和西屋的两口大锅,记忆回到了七年前。姥姥的身影总奔波在北屋和西屋之间,而我们总喜欢坐着小板凳,托着小脑袋看姥姥忙碌的身影,嘴里不住念叨着各种香喷喷的饭菜。那时候,姥姥认为我和姐姐是世界上最馋的小鬼!【“姥姥的身影总奔波在北屋和西屋之间,而我们总喜欢坐着小板凳,托着小脑袋看姥姥忙碌的身影”,细节描写,独特而感人。】

“咣”一声,那把铁锁又重新锁上了。站在大门前,记忆回到了六年前。我和姐姐坐上了去城里的汽車,再也没回来过,直到现在。【虚实结合,情深意长。】

姥姥走了,那个承载着我们童年的小院也老了。时间可以带走姥姥的生命,消磨小院的墙头,却带不走我们对姥姥的爱。【直抒胸臆,升华主旨,流露出对姥姥无限的思念。】

久违了,我的老家。【文章围绕“感点”选材,详细写姥姥为“我们”拍打蚊子、姥姥给“我们”打枣、姥姥为“我们”做可口的饭菜三件事情,睹物思人。在叙事的基础上,议论抒情,构思精巧,引人入胜。】

【作者系河北省武邑中学学生】

学生点评

点评一:

作者紧紧围绕材料中“家”展开来写,首尾呼应,照应题目,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深化文章主旨,表达了对姥姥无限的思念。

点评二:

作者语言功底比较深厚,用词生动准确凝练。如,“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见了鸟儿掠过树林树叶晃动的声音,闻到了泥土的芳香”,以及“姥姥走了,那个承载着我们童年的小院也老了。时间可以带走姥姥的生命,消磨小院的墙头,却带不走我们对姥姥的爱”等,作者的文字具有打动人心、引起读者共鸣的能力。

点评三:

文章的写作思路比较巧妙,值得大家学习。作者的行文思路是按照“回家祭奠姥姥——进入姥姥家——离开”的空间转换展开来写。

点评四:

文章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回忆了与姥姥生活的点点滴滴,通过一系列细节描写及肖像描写,让姥姥的形象更加立体,一个朴素、深爱着外孙女的老人形象成功跃然纸上。此外,行文过程中多次直抒胸臆,抒发出作者对姥姥无限的思念。

教师点评

这篇文章有很多闪光点。行文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述井然有序,丝毫不乱。作者按照进入老家的空间顺序,层层递进,夹杂叙述有关姥姥的点点滴滴,感情逐渐升华。叙述详细具体,细节描写生动逼真,此外,细致的肖像描写也让一个朴素、慈祥的老人形象跃然纸上。行文中运用了大量虚实结合的手法,现实与回忆不断转换,读者跟着作者的思路,感受到深厚的祖孙情意。文章详略安排得当,主次分明,首尾呼应,结构严谨。融入了个人情感,写得很有章法,语言也有个性,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教师提纯

这篇文章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呢?

1.文畅情达,词雅文简

此文抒情恳切,一气呵成。用词恰当,意境不俗。文章多次直抒胸臆,表达了“我”对姥姥的爱以及思念。

2.具体刻画,生动描摹

文中有许多细节描写以及肖像描写。细节描写可以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可以深化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增强内容的生动性。肖像描写生动形象,人物容颜逼真,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3.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文章在内容上,有详有略,言之有序,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内容生动具体。

猜你喜欢
小院肖像老家
地毯肖像
热闹的小院
画肖像
我的老家
久别夜归
方方正正的“小院”
春到小院来
退路
在老家过年
现代派雕塑家明大多.罗索的肖像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