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菔子热敷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腹胀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07-27 03:46王晓燕刘桂清肖万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6期
关键词:莱菔子鸣音伤口

王晓燕 林 威 刘桂清 肖万玲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518000)

脊柱骨折系骨科的常见创伤,其发生率占骨科的5%~6%,其中以胸腰椎骨折的发生率最高。胸腰椎骨折患者常见椎体前方血肿,刺激腹膜后腹腔神经丛,抑制胃肠蠕动功能从而出现腹胀[1]。此外,早期卧床、应激性胃溃疡、菌群紊乱、术前胃肠准备不充分以及麻醉等多因素影响,患者术后出现腹胀的发生率较高,需要医护人员重视并采取干预措施[2]。中药莱菔子热敷属于临床常用的中医干预方法,莱菔子能增强小肠运动,减轻腹胀的作用;而热敷则能刺激局部深部、体表血管扩张,有助于改善肠道血液循环、营养供给,脐窝血管丰富,具有较强的渗透性[3]。既往研究表明[4],莱菔子热敷借助温热之药力,借助穴位、经络等作用于肌体,药物由表入里,直达病灶部位,有助于消除肿胀。本文以2019年5月至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68例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莱菔子热敷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68例,将2020年4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作为观察组(n=34),将2019年5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作为对照组(n=34)。观察组共34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41.35±1.96)岁,其中胸腰椎(T11~L2)骨折18例,腰椎(L3~L5)骨折10例,胸椎(T1~T10)骨折6例;对照组共34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9例,年龄26~64岁,平均年龄(39.56±2.03)岁,其中胸腰椎(T11~L2)骨折20例,腰椎(L3~L5)骨折8例,胸椎(T1~T10)骨折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两组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脊柱外科诊断与治疗原则指南(精)》[5]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②两组患者均自愿签署本调查知情同意书。③患者意识清楚,能与医师进行沟通、交流。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异常、认知功能障碍者。②合并凝血功能异常。③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伴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④莱菔子过敏者。⑤临床资料收集不全以及中途退出者。

1.3 方法 对照组: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的基础上采取足三里按压加上腹部按摩。具体护理措施如下:心理干预、饮食指导、大便管理、运动干预、足三里按压及腹部按摩。足三里按压:患者取屈膝仰卧位,以患者自己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排的宽度为准,进行足三里穴位定位,然后用大拇指指腹点按、揉动穴位,以患者感觉到酸、麻、胀为最理想的效果;同样方法按压对侧足三里穴位,每日2次,每次5 min,持续7 d为1个疗程。指导患者自行腹部按摩:患者取仰卧位,使用润肤霜润滑一只手的手掌,用手掌根部贴紧患者腹部,按照顺时针方向按摩20圈,然后再以逆时针方向按摩20圈,最后沿着患者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及乙状结肠的方向缓慢按摩,每日2次,持续7 d为1个疗程。按压的力度取决于患者最大耐受程度,同时以患者未感觉到疼痛为宜,下腹部适当加压[6]。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8 h使用中药莱菔子热敷,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将500 g莱菔子装入布袋,用自黏贴封闭布袋口,将布袋里的莱菔子均匀平铺于微波炉内,微波炉设置为900 W的功率,加热2~3 min;将加热腰带(贵州蓓俪芙公司生产)温度设置为保温档,插电备用;莱菔子加热后用手腕内侧皮肤测试温度,待温度适宜,将莱菔子布袋放在腰围网状内衬里面;患者取平卧位,注意保暖,将布袋中心对准肚脐中心,进行持续恒温热敷护理,每日热敷2次,每次30 min,本组患者均给予持续7 d的热敷,不能中断。注意事项:使用莱菔子热敷期间,责任护士勤巡视,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是否出现红肿,询问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一旦出现,立即停止热敷,7 d干预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

1.4 观察指标 ①腹胀发生率及腹胀程度。腹胀程度判断,无:腹部平坦、柔软、无压痛、腹式呼吸正常[7];轻度:腹部平坦、轻压痛、肠鸣音4~5次/分、腹式呼吸存在;中度:腹部隆起、轻压痛、肠鸣音2~3次/分、腹式呼吸减弱;重度:腹部膨隆、鼓音、压痛、肠鸣音0~1次/分、腹式呼吸明显减弱或消失。②术后肠蠕动恢复情况。记录两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③两组患者术后伤口疼痛(NRS)评分情况,总分值为10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疼痛度越强烈,其中无痛为0分;轻度痛感1~3分;中度痛感4~6分;重度痛感7~10分[8]。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腹胀发生率比较 两组进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腹胀发生率26.4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94%,比较有统计差异(χ2=4.976,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腹胀发生率比较

2.2 两组腹胀程度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腹胀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7.392,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腹胀程度比较[n(%)]

2.2 两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比较 观察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比较()

表3 两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比较()

2.3 两组患者术后伤口疼痛(NRS)评分情况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伤口疼痛(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9,P=0.282);干预后,观察组术后伤口疼痛(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后伤口疼痛(NRS)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干预后伤口疼痛(NRS)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胸腰椎骨折患者常见于车祸外伤、高处坠落伤等高能量损伤,多合并其他脏器损伤,椎体前方血肿刺激腹膜后的神经丛,抑制胃肠蠕动功能成为加重腹胀的主要因素。临床观察发现大部分胸腰椎骨折尤其爆裂性骨折患者术后可出现严重的腹胀事件,主要临床表现为食欲缺乏、肠蠕动减弱或消失、腹胀、腹痛、焦虑、烦躁、精神差等,给患者带来身体及心理的痛苦,导致患者不能早期下床,影响医护人员加速康复计划的实施,增加住院时间及个人经济负担。所以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腹胀问题需要倍加重视,最好做到早期干预,使患者住院期间身心愉悦,早期康复。

目前处理胸腰椎骨折术后腹胀采取的常用方法是对症处理,缺乏有效预防腹胀发生的措施。现临床主要采用床上锻炼、早期活动、超过48 h未解大便,使用开塞露通便,效果不佳再用温生理盐水灌肠,严重者采取胃肠减压以及肛管排气等措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缓解腹胀,但恢复缓慢,会给患者带来新的痛苦。中药莱菔子热敷是临床预防治疗腹胀的中药外治法,疗效显著,其作用温和,预防和治疗并驱,可减少胸腰椎骨折术后腹胀发生率,减轻术后腹胀程度[9-15]。莱菔子热敷具有很多优势:莱菔子具有消食导滞之功效,主要用于饮食停滞、腹胀、腹痛、大便秘结等病症患者。莱菔子可通过经络的调节,刺激胃肠功能的调节,促进肠道排气,缓解术后腹胀,作为一种无创的中医护理方法,具有穴位效应、治疗效应和热效应的作用,操作简单、经济、安全、实用[16-20]。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腹胀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伤口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腹部按摩后再使用莱菔子热敷,改善肠道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肠蠕动的恢复效果更加理想,明显缩短肠鸣音恢复正常的时间,加快术后排气排便。同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构建了和谐的护患关系。原因是:胃肠功能得到改善后,患者食欲逐渐增加,营养均衡,促进恢复,腹胀得到缓解,腹内压随之降低,从而减轻伤口疼痛。疼痛是阻碍快速康复的重要因素,疼痛缓解后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提高,早期下床活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的基础上,采取足三里按压及腹部按摩,然后再用中药莱菔子热敷,不仅能降低腹胀发生率,减轻腹胀程度,缩短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促进肠鸣音早日恢复,缩短首次排便时间,减轻术后伤口疼痛,还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猜你喜欢
莱菔子鸣音伤口
肠鸣音监测仪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为什么伤口愈合时会痒?
为什么在伤口上撒盐会疼?
莱菔子的新用途
何晓晖应用莱菔子治疗脾胃病经验
肚子为什么会“咕噜”响?
肚子“唱歌”,可能是消化不良
分辨肚子咕噜声
那只给我带来伤口的大橘
伤口“小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