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教学四策略

2021-07-27 10:40张宏霞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1年4期
关键词:统编教材朗读品味

张宏霞

[摘 要]统编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儿童诗。这些儿童诗对培养学生语感、丰富学生体验、发展学生审美情趣起到重要作用。在儿童诗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读、品、写、拓等方面展开教学,使学生感受到童诗的魅力,获得审美享受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统编教材;儿童诗教学;朗读;品味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0-0036-02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儿童诗。这些童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学生喜爱。但是,要想教好这些童诗可不容易。在童诗教学中,有些教师采取了与其他文体教学一样的策略,根本没有教出童诗的特点和魅力。这显然与编者的初衷相悖。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童诗教学中,不仅要教出童诗本身的味道,而且还要揣摩编者的意图,以真正发挥童诗的教学价值。那教师该如何进行童诗教学呢?

一、读

朗读是一种把文本无声的语言材料转换为有声的语言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以朗读的形式参与童诗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尽快融入童诗描绘的意境中,理解其含义,而且还能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增强学生阅读的愉悦感。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童诗本身的特点,找准朗读指导的切入点,鼓励学生在读中想象、融入自己的情感,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聆听诗的声音,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一年级上册《明天要远足》这首童诗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先听配乐朗诵,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然后,教师再以范读、个人读、男女生対读等形式,引领学生在读中感受小主人公在远足前兴奋激动的心情。同时,在对“翻过来……翻过去”的朗读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读出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这样才能读出童诗的魅力。再如,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这篇童诗,有两个特别的象声词“唰唰”“[口][瞿][口][瞿]”读起来特别有韵味。其中,“唰唰”是黄叶向大树道别的声音,“[口][瞿][口][瞿]”是蟋蟀振动着翅膀和阳台道别的歌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通过范读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然后,再让学生自己朗读,注意读准这两个象声词的字音和它们蕴含的韵律。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取配乐读、互读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在多样朗读中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可见,在儿童诗教学中,教师应以读为主。读是语文教学永恒的旋律。教师要注重对重点词句的指导,使学生能够真正读好句子、读出情感、读出童诗的韵味。

二、品

童诗具有语言美、韵律美和意境美等特点。朗读童诗是学生感悟童诗韵味的前提与基础。在朗读的基础上,教师要引领学生对童诗进行品味感受,使学生真正感悟到童诗独特的美,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获得美好的学习体验,提升儿童诗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二年级下册的《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首童诗中,“长长的小溪”“弯弯的小路”告诉了我们,雷锋的足迹遍布各个地方。同时,“沿着”“顺着”“冒着”“踏着”等词语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它们能描绘出雷锋的高大形象。教学时,教师可抓住这些词句或者短语引导学生朗读品味,从中感受到这样描写的好处;也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从“冒着”“顺着”“踏着”等这些词语中感受到了什么,使学生从中体会童诗的语言美。再如,二年级下册的《传统节日》一课,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节日进行描述,简洁的语言形象地概括出我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对这些语言进行品味,学生很容易进入童诗所营造的情境中。

可见,儿童诗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够及时捕捉到一些值得学生驻足停留、品味感受之处。有了教师的引领,这些美才能被发现、被品读,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儿童诗的语言魅力。

三、写

写即写作。著名的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在儿童诗教学中也应如此。针对童诗中一些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教师可在学生把握诗歌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仿写。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习得言语图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从不同视角表达自己的学习体验,获得思维能力及个性的发展。

例如,二年级下册《彩色的梦》这首童诗的第二小节有这样的描写:“脚尖滑过的地方,/大块的草坪,绿了;/大朵的野花,红了;/……”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仔细品读,再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最后让学生想象“脚尖滑过的地方还会发生哪些变化?你会仿照着这样的形式写一段话吗?”由于这个小节的内容对学生来说非常新鲜,他们模仿写作的愿望特别强烈。这样,通过想象,每个学生都写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体会到写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再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这一课的时候,教師可让学生模仿这首童诗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写作训练。根据诗中作者分别从“溪边”“江上”“林中”三方面进行描写的特点,教师可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从“河边”“月下”“公园”等视角进行仿写。这样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可以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同步得到提升,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在教材文本中,适合学生模仿写作的范例还有很多。在教学时,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发现童诗在内容与形式上的特点;然后找出有价值的训练点,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写作训练。这样,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拓

拓即拓展。统编语文教材选编儿童诗的目的就是抛砖引玉,激发学生对童诗的热爱之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而要通过课外图书、互联网等途径,拓展儿童诗的学习渠道。教师要鼓励学生有意识地选择一些诗歌作品进行课外阅读,使学生的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活学生阅读童诗的内驱力,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童诗学习质量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首童诗中,由于雷锋生活的年代距离现在学生的生活较远,教师就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搜集雷锋叔叔的故事,然后举行一次以“学雷锋,树新风”为主题的讲故事比赛,以丰富学生的认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本的情感。对童诗的拓展,不仅包括相关资料的拓展,而且还包括相似作品的拓展。如,在学完《短诗三首》一课以后,教师就可以把冰心的其他作品展示给学生看,使学生对冰心的诗歌特点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生的认知。

童诗是种子,应当在学生心底开花。可见,在童诗教学中,教师应根据童诗的特点适当进行拓展教学,在学生心中播下诗歌的种子;随着学生的逐渐长大和认知经验的丰富,这粒种子就会开花结果。这对学生的一生来说,是有着积极的意义的。因此,教师要注重合理拓展,以充分彰显童诗的魅力。

总之,在儿童诗教学中,教师从读、品、写、拓等四方面展开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真正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童诗阅读品质,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统编教材朗读品味
品味桂峰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品味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