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中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分析

2021-07-28 23:59宋蕾
南方农业·下旬 2021年3期
关键词: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策略

宋蕾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将构建绿色社会,发展绿色经济作为战略目标,对其予以部署,推进实施。尤其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可以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将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相结合,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是大势所趋。基于此,针对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农业生产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生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9.100

当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一定的环境破坏问题。构建绿色社会,实现生态平衡,一直是我国高度关注的战略性问题。随着建设美丽乡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理念的深入人心,农村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并逐步认识到了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威胁群众身体健康、影响农村群众生活质量的大问题。现阶段,农村农业生产在技术上不够先进,在管理上不够成熟,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依然有一定程度的破坏。尤其是环境治理力度与技术仍存在不足,这也是农村经济发展落后于城镇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

1 农业生产中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分析

环境污染会影响广大基层群众生活居住环境,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关注。部分农村地区的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影响了基层群众的生活,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现阶段,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水环境污染

水环境污染,是农村环境问题的最主要表现,农村水污染的三大源头是农业污染、生活污染以及养殖污染,其中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是主要的表现形式。农民生活中所产生的污水以及喂养牲畜所产生的废水,未经处理便直接排放,由此导致水环境污染。目前,农民在农作物种植模式方面较为落后,往往盲目使用肥料、农药,过量的农药使用会污染土壤和水体。此外,采用未经消毒处理的人或家畜的粪便作为有机肥,或是过量使用氮、磷、钾肥等,会造成土壤性状改变[1],污染地下水源。

1.2 垃圾污染

垃圾污染问题是农村较为突出的问题,部分农民自身环保意识较为薄弱,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和处理的现象普遍存在,种植垃圾直接在原地焚烧处理的方式造成了空气、水源等不同程度的污染。农村的经济收入以种植与养殖业为主,在我国北方农村地区,地膜、秸秆等垃圾焚烧问题一直是导致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农民环保观念不强,未能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思想,对秸秆直接焚烧,焚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以及有害气体,不仅严重污染空气,而且还会破坏臭氧层,导致酸雨的形成。

1.3 养殖生产过程的污染

养殖污染主要是指牲畜粪便未经无害化处理,便随意排放所造成的污染问题。目前,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尚未形成全面的规模化养殖,家庭式养殖仍比较普遍,部分农户养殖观念落后,养殖既不遵循科学的养殖理念,也未掌握合理的养殖技术,养殖随意化现象突出。养殖所产生的粪污未进行有效处理就予以排放,滋生细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威胁,污染空气和水源的同时破坏了土壤结构,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养殖粪便不仅会污染水源、土壤、空气,而且病毒会在肉眼看不见的情况下传播,如登革热病毒、布病等,不仅威胁人们身体健康,同时还会影响牲畜的正常生长。病毒致牲畜感染患病不仅会增加养殖成本、管理成本,而且还会导致牲畜死亡,进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

1)农村群众的环保意识薄弱,对生态平衡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环境保护意识,且部分群众思想固化,对于生活与生产,思想仍处于传统观念中,对于现代科学的认知不足,对于农药、化肥过量使用的危害,始终未形成相应的认识。不仅如此,对于正确处理生活垃圾、养殖垃圾等缺乏关注,环境保护意识不足,由此导致生态环境污染的产生。

2)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在一些农村地区,农业生产还未形成规模化,家庭式的散户种植、养殖等农业生产形式普遍存在,其生产技术落后,常采用传统的模式,如病虫害防治、农业生产垃圾处理,具有一定的随意性,看重经济利益,忽视环保问题。

3)执法监管力度不足。农村污染问题还与监管力度息息相关,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基层乡镇的环保部门人手短缺,难以有效开展环保监督工作[2]。如果只是依靠上级县、市环保部门来监督整治,难免会无法全面兼顾。一些乡村基层在环保监督管理上,个别人员因责任心不强、怕麻烦,并未将环保监督落实到位。同时,农村地区的环保监督检测设备也较为落后,无法发挥出理想的效果。另外,不同基层部门的协同不足,在环保检查、监测、监管等方面的配合力度较弱,种种因素导致监管落实不到位,因而造成污染现象的屡禁不止[3]。

3 做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策略

我国是人口大国,更是农业大国,一直以来,农业都是我国的重要基础产业。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并很好地解决了全球1/5人口的饮食安全问题,农业经济建设上到了一个新台阶。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由于农业生产技术与管理落后的制约,所造成的农业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日益显现,环境污染已成为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工作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为了给农业生产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绿色化发展,就需要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3.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農民的环保意识

要实现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性,则需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观念,要利用合理渠道,通过环保讲座、服务下乡等方式,对农民展开面对面的环保宣传教育,使农民对基本的环保常识有所了解,切实提升农民的生态文明意识。除了传统的开展讲座、服务下乡、进村入户派发资料外,还可以利用当前的互联网与新媒体平台,依托其即时性、广泛性和趣味性来开展环保宣传教育。例如,建立环保微信公众号,号召广大农民群众关注环境保护与农业生产技术的微信公众号,一方面可以进行实时交流,让他们了解最新的环境政策,环保方法;另一方面通过长期的、深入的宣传教育可影响和改变农民的农业生产观念与技术,使农民形成环保的农业生产观念,同时掌握相应的生产技术。

3.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监管力度

要切实落实农村的环境保护,1)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职能部门需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设立专项的环保基金,通过基金,支持农村环保建设工作,如设置垃圾集中倾倒点、整治排污沟渠、农村厕所改造等,继续加大农村连片整治资金支持力度;2)要建立起城市乡村及工业农业联合的综合性环境保护治理体系,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农村环境治理及保护中来;3)要加大对农村企业污染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农村企业污染源进行监管,落实法律制度,对出现污染问题的农村企业要加强整改,严重的要予以关停[4]。

3.3 建立科技入户机制,发展生态农业经济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还要加强技术投入,建立起科技入户机制。1)指导农民科学种植,例如,合理规范使用农药、化肥;正确处理种植垃圾,如秸秆、玉米杆等,禁止焚烧,指导村民建设沼气池,或者对其进行生态化处理。2)重点推广高产技术,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以及标准化生产技术,同时对畜牧产品进行品种改良,推行良种繁育,调整畜群结构,向效益型、生态型农业生产转型。这就需要地方基层农技站发挥作用,把握科技入户的核心内涵,通过下乡宣传、教育活动以及新媒体等多样化渠道,推广先进技术,引导农民使用这些先进技术,从而提升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效果[5]。

4 结语

我国农村地域广袤,人口众多,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前提,也是推進农业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给环境生态带来的压力也逐渐增大。只有深刻认识到当前农业生产在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上存在的问题与原因,针对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大治理力度,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机制,加大政策以及资金的投入力度,深入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落实环境治理与管理工作,构建全面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此外,还要积极应用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与手段,通过管理、技术、机制三方创新,形成合力,推进农村生产进步,使农业生产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金秀.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04):200.

[2] 贺爱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研究[J].农家参谋,2020(14):78.

[3] 高邓.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19(05):18-19.

[4] 刘玉芳.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初探[J].农家科技,2019(10):134.

[5] 王民.新时期廊坊市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03):101-102.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策略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效应分析
新形势下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