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专业类课程优化建设路径

2021-07-28 07:02陈璐瑶
速读·中旬 2021年1期
关键词:高效教学课程思政

陈璐瑶

◆摘  要:课程思政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课程思政视角下的专业类课程建设主要存在顶层设计雷同、课程思政能力良莠不齐、课程思政协同推进欠缺等问题。要着力构建资源平台,净化网络环境,优化课堂教学,加强构建专业的思政教学队伍,为专业类课程推进课程思政教学奠定基础。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效教学;专业课优化

目前,课程思政建设一些高校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还没有形成系统地育人机制,仍存在困境,要继续探索建设路径,从而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优化高效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就当前存在的一些顶层设计雷同、课程思政能力良莠不齐、课程思政协同推进欠缺等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从而提出改进建议。本文认为,应当构建资源平台,净化网络环境,为学生创造干净的思想环境,同时加强构建专业的思政教学队伍,为思政教学奠定坚实的人力基础。

1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

人才是各国发展的竞争资源,高校作为培育人才的地方,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能力和思想的培育。毕竟大学生的政治立场、理想信念一旦出现问题,既影响我国发展、同时又会对我国社会风气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课程思政建设能够解决思政课孤立无援的困境,并与思政课在价值观教育中双管齐下,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各教师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教师应当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政课共同育人,形成协同效应。此次会议为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重要育人途径,各大高校也开始纷纷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踏上课程思政研究之路。中共教育部党组特制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以下简称为“《纲要》”)为高校进行课程思政探索提供了理论知识和方向,但目前部分高校空提理念,并未深入落实这一课程教学改革,并且各学科教师关注自身专业学科建设和学生专业知识的提升,容易轻视自身学科中隐藏着的思想、道德品质、政治立场、价值观等育人元素,或者將思想价值教育与专业知识的教育分开,仍然将重任交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依靠他们去开展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承担着培育新一代青年理想信念、崇高品德以及正确价值观的职责,因此,必须顺应时代变化,创新教育理念、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从而扩大高校育人渠道、形成全员育人的有效机制。

2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现状分析

2.1顶层设计雷同现象严重

制定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尤为重要。不少高校的建设方案都充分学习和借鉴了本科高校,不仅在体例上相同,而且建设内容大同小异,缺乏结合自身实际的建设思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也都缺乏系统布局和整体指导,将责任压在二级学院和一线教师身上。

2.2课程思政能力参差不齐

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教学中更为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操能力,部分专业课教师逐渐淡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即使有课程思政的意识但实施能力不足,挖掘思政元素有困难,缺少与专业相关的相对统一的教学案例、资源;融入方式不够自然,随意融入、非科学融入,为融入而融入,收不到润物无声和春风化雨的教育效果。

2.3课程思政协同推进欠缺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目的是实现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协同效应。由于课程思政尚处于运行初期,高校不少教师缺乏思政教育的经验,亟需思想政治课教师为其提供思路、典型引领。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双方协同合作、共同推进课程思政在现阶段难以做到。高校目前不同类型的课程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育人功能,课程缺乏融会贯通,不同课程教师在自己专业领域孤军作战,课程之间没有交集、无法协同,课程思政的效果大打折扣。

3课程思政建设对策建议

3.1构建资源平台是前提

首先,要通过设置课程思政课题研究、组建教学团队、建立素材库和资源库以及开发海量的可视化网络课程资源等多种形式来持续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让广大教师自觉做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高度融合,并落实到教学活动中。挖掘“思政元素”时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充分考虑课程特点、课程性质等,做到“因课制宜”。专业课侧重于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的挖掘,通识课程重点体现探索科学、追求真理、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政治认同及文化认同的培养、理想信念和民族情怀的培育等是人文社科类课程的挖掘侧重点。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分享自己独特的学习经验、人生体悟、事业感受等也可成为“思政元素”。其次,组建资源建设团队和资源库,广泛收集各种“思政元素”资源并按一定标准进行筛选,确保课程思政教学需要的资源素材的有效性,并把资源素材及时上传到资源库网络平台。课程思政资源库有文本、视频、图形图像、案例等。最后,资源库的应用不是简单从资源平台获取“思政元素”进行生硬空洞地说教,植入和嫁接肯定是行不通的。要结合所传授的课程教学内容,将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中。“思政就像一把‘盐,溶进专业教育的‘汤,‘汤在变得更可口的同时,才能真正让学生获益,达到育人功效。”

3.2净化网络环境

现在网络技术发达,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老师在传授知识这一块的作用没有以前那么不可或缺了;但另一方面,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学生的社会阅历又很浅,鉴别能力不够,面对一些复杂的情况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最近有很多关于大学生的报道:有些大学生不知不觉被境外间谍分子利用出卖机密情报,有些大学生陷入套路贷的深渊无法自拔,有些大学生为情所困,学习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诸如此类。这些学生急需老师的正确引导。需要老师真诚地关心、关爱学生,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及时对他们关心的问题给予回应。

3.3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在教授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要同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国家在取得伟大建设成就的同时,在很多方面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差距,不应盲目自信;但与此同时也不应该崇洋媚外,而是应该奋起直追,迎头赶上,要有强烈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与具体事例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就不会流于形式,不会陷入假大空的陷阱,而是切切实实发生在我们身边,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随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可以使祖国越来越强大。这样就实现了教书与育人的完美结合,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同向同行,形成了协同效应。

3.4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构

团队组成上,以满足课程思政的需求为配备原则。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以增强成员的育人能力为教改要求,故而在人员构成上有明确的选择标准。除符合一般教学团队负责人的要求,诸如学术成就高、教学经验多、人品好、领导能力卓越之外,课程思政的教学团队带头人还需具备以下素质:首先是对事业热忱,热爱教学工作,有足够精力与时间投入到教学中,对提升育人质量有執着而坚定的追求;其次是思想政治水平过硬,有高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及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育才的坚定信念,符合习近平“四有”好老师的要求。团队规模仍以10人左右为宜,构成上除考虑学科背景交叉、知识技能互补、年龄与职称形成梯度等因素外,还应该在“协作意愿”上作重点考察。因为管理心理学认为,群体由人组成,但凝聚群体的是人的行动或影响,而不是人本身,个体对群体的贡献意愿才是实现协作的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中,成员对学生理想信念培养重要性的认可度、为之付出心力的诚意度等,都会直接影响团队合力的形成及作用的发挥,故需在团队成立之初多加甄别,在成立之后多加强化。此外,教学团队可以跨系、跨院甚至跨校组建,故而可以延请高素质的思政理论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加入。这种组建方式一方面可以实现近距离切磋,另一方面从思政教育效果考虑,更有利于开展深层次合作,如从学理层面研讨思政课与专业课的关系、探寻不同课程的思政逻辑、探讨课程思政在大学生价值引领上的路径等等。以团队为单位的基层教学组织,在跨学科教学实践上具有灵活性,为多种教学尝试提供了可能,故此,教学团队充分利用其试点总结的特点,可以为构建“三全”育人的“大思政”体系,作出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

参考文献

[1]解从霞,李光九,耿延玲,等.专业课课程思政策略的构建与实践——以基础化学原理课程为例[J].大学化学,2019,34(11):38-44.

[2]罗仲尤,段丽,陈辉.高校专业课教师推进课程思政的实践逻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1):138-143.

[3]何源.高校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表现及其培育路径[J].江苏高教,2019(11):80-84.

[4]王谦.高职理工类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课程为例[J].职业技术,2019,18(07):65-68.

[5]朱梦洁.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猜你喜欢
高效教学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