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

2021-07-28 07:36曾淑萍
速读·中旬 2021年1期
关键词:教育教学课程思政心理健康

曾淑萍

◆摘  要:为了主动迎合时代发展潮流,满足课程思政的要求,相关高校必须深入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始终秉持育德与育心相统一的原则,明确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找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点,有助于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真正意义上做到立德树人。因此,本文以课程思政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目标为切入点,进一步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要点在课程思政的融入进行分析,旨在全面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效率及质量。

◆关键词:课程思政;心理健康;教育教学

从本质角度来看,课程思政治理念着重强调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教学课程,真正意义上做到全员育人、全课程育人,往往被视为新形势下高校反思教育意识形态属性及深入挖掘课程德育功能的集中体现及实践探索。同时,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院校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促使其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如何主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强化课程思政建设力度,全面分析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充分发挥其立德树人的作用,满足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要求,确保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与心理健康素质协同发展,得到越来越多从业人员的关注及重视。鉴于此,本文围绕“课程思政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1课程思政下高校心理健康的育人目标分析

1.1概述

心理健康教学课程是集行为训练、心理体验及知识传授于一体的高等院校公开课程,着重强调帮助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课程学习意义,树立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及心理危机预防意识,全面掌握及灵活运用心理健康知识,进一步增强学生自我调节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及自我认知能力,对于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及促进其个体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按达到层面,心理健康育人目标的达到层面可划分为自我认知层面、技能层面及知识层面。例如:以知识层面为例,经课程学习后能了解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

1.2目标

根据心理健康课程的特点及课程思政的建设要求,发现心理健康的育人目标为始终秉持育德与育心相统一的教学原则,坚定学生马克思主义信念,形成极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及方法论,全面认识个人心理成长及发展的规律,强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进一步提高个人思想道德素质,保持积极向上、理性平和及自尊自信的心理状态,正确对待个人成长及生活中所遭遇的各种心理问题。例如: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为例,侧重于建设心理健康教育思政课堂。

2课程思政下高校心理健康的教学措施分析

2.1明确教學标准

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发展且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而在此状态下,能增强学生社会适应力,充分发挥其个体身心潜能,大大降低心理疾病的发生风险。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相关高校教师注重启发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思考,例如:什么样才成为最好的人等,帮助学生理清心理健康与道德健康、身体健康及潜能发挥间的关系,尤其是心理健康与道德健康间关系,提倡学生以更高的水平及更高质量的心理健康状态与思想道德状态相融合,促使其成为个体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向及目标。此外,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全面辩证看待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有助于树立合理的心理健康观念。

2.2探索自我意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相关高校教师必须积极组织自我意识专题教学,以帮助学生构建健康自我意识为前提条件,促使其正确认识自我及主动接纳自我,真正意义上做到有效调控自我,甚至可通过启发学生个体层面自我意识的方法,将探索层面上升至国家层面,与极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进程相联系,大大增强学生对“两个维护”“四个自信”及“四个意识”的认同感。同时,针对自我意识存在理解偏差的学生,例如:理想自我物欲化、利己主义及过度自我中心等,教师主动引导学生合理认识各种心理现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达到促进个体长远发展的目标。

2.3管理心态情绪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相关高校教师必须开展情绪理论教学,帮助学生理清认知与情绪间的关系,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面分析事物,形成合理认知,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及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以达到管理个体情绪的目标。例如:具体教学过程中,穿插著名心理幸福理论,正确认识成就、人际关系、意义感、沉浸状态及积极情绪对于幸福感受的影响,启发学生思考幸福理论的内涵,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消除负面情绪的影响,对于提升学生幸福体验感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此外,提倡学生由追求“小我”的幸福感向追求“大我”的幸福感转变,为社会进步及经济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3结语

通过本文探究,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间存在着多个共同点,例如:教育内容及教育目标等,两者呈现出相互影响的关系。因此,相关高校必须秉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工作原则,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率先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寻找两者之间的共通点,促使两者间有效融入,能大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效果,有助于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进一步为促进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水平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唐月芬,黄茂.课程思政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探讨[J].教育观察,2020,9(13):42-44.

[2]刘芳,于婷,郭靖.新时代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探析[J].智库时代,2019(13):49-50.

[3]马盛楠.学生需求视阈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品牌研究,2019(01):137.

猜你喜欢
教育教学课程思政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