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中学生人居环境整治意识培养的分析

2021-07-28 09:06敖小莲
速读·中旬 2021年1期
关键词:中学生培养

敖小莲

◆摘  要:随着新时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环境质量,中学生要为家乡发展有效力量,不断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意识。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意识培养过程,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科学的采取更加高效的教育手段,不断加强学生综合水平。

◆关键词:中学生;环境整治意识;培养

从农村发展实际分析,有效的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必要的,教师在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过程,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有效的采取完善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认识,从而总结更加高效的教学措施,进一步提高中学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意识培养水平。

1中学生深化领会环保的重要性

社会发展也同时形成了较多的历史问题,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导致工业产生的废水、废渣对环境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中学生每天在课堂上接受理论知识,对社会中真实发生的环境破坏现象了解不多,因此教师需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直观展示各种环保方面的恶性行为,直接触及学生的内心,让其意识到亟需采取环保措施。如教师可向学生播放“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等典型的环保纪录片,真实反映马斯河谷工业区排放的烟尘对周围大气环境的破坏性影响,并导致60人以上在一周内丧生。学生会惊奇的发现,环境一旦受到破坏,便会导致人类面临更大的伤害,此时教师还需继续强化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鼓励其列举身边对环境构成污染的现象,在班级范围内分享熟悉的案例,如农村水资源日益匮乏,工厂排放的烟尘导致大气污染,河流臭味难闻,绿化环境遭到大面积的破坏……上述现象均会让学生深刻意识到身边的生存环境受到的严重威胁,人类为了可持续发展,便需主动维护生态的平衡,教师也需通过思想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产生实施环保行为的积极性,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共同为环保事业贡献力量。教师需培养学生形成环保的主体意识,激发其参与到环保活动的积极性,自主规范自身的行为,避免对环境造成影响。

2中学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意识培养措施

2.1积极引导中学生开展环境保护实践活动

学校可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到环保实践活动中,通过引导学生亲自参与来建立稳定的环保意识,辅助其形成正确的观念,提升参与环保活动的信心。教师需倡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实施环保行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促使其从环保活动中感受到自信和成就感,从而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学生通过环保实践活动形成了更为坚定的环保意识,并将意识渗透到日常行为中。对中学生开展环保教育不但需让其了解到环保相关的基础知识,同时还需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践机会,让学生逐渐锻炼形成环保所需的基本技能。这便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细致观察学生的言行,及时对学生开展适合的环保教育,如果发现学生中存在破坏环境的现象和行为,如乱扔垃圾、践踏草坪等,教师便需在第一时间进行制止,让学生意识到小行为背后的大影响,并自主对自身的行为进行检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理念,并通过实际行动提升环保的实施效果。

2.2构建科学合理的环境教育课程体系

学校需侧重采取各类有效的教学手段开展环保教育活动,通过娱乐的形式渗透环保理念,让学生以轻松的状态接受教育。学校可开展春游等活动,让学生将垃圾进行整理和科学分类处理。又如在每年的地球日或者环保日等开展主题活动,让整个校园产生更为浓郁的环保氛围,学生可在这种环境中获得更深层次的熏陶。我国实施的环保教育效果并未达到理想水平,其根本原因便是教育体系不够完善。我国的中学始终以应试教育为主要的教育模式,课程设置也与素质教育的理念相悖,其责任不能完全归于学校,我国整体的教育环境对素质教育的实施也未提供理想的环境。因此我国需积极从国外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课程体系的设置模式,将环保教育融入到整体的素质教育中。学校也需将环保教育作为衡量学生综合素养的内容之一,同时合理处理环保教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这样既不会对学生的升学构成影响,同时还有益于对学生的素质进行综合培养。学校在开展环保教育期间,需倡导学生发挥主体功能,教师通过讲解等形式开展教学工作。教师可通过系统的教学来让学生深化认识环保的意义,同时形成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充分发挥主动的环保意识,提升农村地区的环保实施效果。

2.3利用第二课堂丰富课外活动,强化学生环境意识

通常教师需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开展授课活动,在实施日常教学活动的同时,还需侧重为学生提供理论应用的途径,让学生在形成环保意识的同时提升实践能力,产生主体责任感。第二课堂便可成为有效的教育拓展形式,能够为学生开拓更广泛和丰富的知识获取渠道,因此教师可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优势,深化促进学生形成环保理念。如开展垃圾分类教育活动时,教师便可在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对校园内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让学生认识到不同垃圾的分类标准,并通过这种形式降低环卫工人的工作压力,保护好地下水源和土壤等自然环境。学校中出现较多的垃圾类型便是纸张,属于可回收垃圾。而树叶属于哪种垃圾类型,便需学生进行广泛探讨。教师通过为学生讲解系统的分类知识,让学生掌握垃圾分类的规律,以此实现对垃圾的科学分类处理,通过自身的努力优化身边的自然环境。

3结束语

总之,提高农村环境质量是每个学生应尽的义务,作为中学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意识,通过以上分析,從多方面对其仅效率实践探索,旨在进一步提高研究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禹良.新时期背景下农村环境污染原因及环保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08):15.

[2]罗晓霖.新时期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困境与优化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07):62.

[3]李子江,张洁.学生环保社团的管理研究——评《环境意识制造》[J].环境工程,2019,37(06):194.

猜你喜欢
中学生培养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