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静为动,培育时空观念

2021-07-28 15:34马彩媚
学习与科普 2021年12期
关键词:历史地图时空观念

马彩媚

摘要:持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时空观念是基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也是回应新课改下历史教学现实的必然选择。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多种方式培育学生的时空观念,努力实现历史学习的情景化、活动化,引导学生从时空联系、时空发展的角度来观察、认识和思考历史。本文将结合目前高二复习课的教学实践,探索一些有效可行的时空观念培育策略。

关键词:时空观念;历史地图;图示法;历史情境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其中历史学科的时空观念包括历史时序的观念和历史地理的观念,这两者都是了解、认识、研究客观历史的基本意识,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1]

本文将结合目前高二复习课的教学实践,以岳麓版《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的教学为例,探索一些有效可行的时空观念培育策略。

一、通过地图看历史的演进,体会时空的变迁

时间和空间是定位历史事物的两大维度,反映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说: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时间以外的存在和空间以外的存在,同样是非常荒诞的事情。[2]我们的历史教学,尤其是在高二階段的复习课中,必须要向学生传递一个综合的、整体的、发展的时空观念,设法引导学生把将历史中的时间和空间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既有准确的历史时序,又有准确的历史地理观念。

为此,我尝试借助直观的历史地图来增强史事叙述的时空感,让学生在读图、识图、说图的学习活动中体验历史空间位置的变化,把握历史事物在时空上的演变脉络,自主构建起认识史事的时空框架。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的第一个学习活动就是:学生自主观察“罗马帝国”疆域图(该地图出自同教材配套的高中历史地图册)上不同时期的空间变化,感知公元前8世纪古罗马在意大利半岛建城,只是一个蕞尔小邦;随着几百年来的对外扩张,古罗马最终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地中海霸主。在这个时空变迁的过程中,古罗马的社会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其政治和法律制度亦因变而变,罗马法的内涵得以丰富发展,其阶段性和时代性的色彩鲜明。在这一整体、发展的时空框架下,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罗马法的演变历程及其内涵的日益丰富,提高了知识记忆的有效性,也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绘制简图梳理历史线索,明晰时空的关联

在整体把握古罗马历史进程的基础上,我设计了第二个学习活动:根据所学知识,学生自主绘制简单图示呈现罗马法的发展历程。这是因为“罗马法的演变”这一知识点涉及的历史名词多、时空范围大,学生比较容易混淆。正如学者李秉国认为,图示法是用简单的图案、符号、颜色和简略的文字展示知识本身的结构和系统,促使表象和内在形成一定的联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自主绘制简图时借助“箭头”等指向符号,将零碎的知识化为一个系统、有机的整体,既有助于梳理历史线索,又有助于明晰历史时空的内在关联,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

本课教学通过绘制简图、上台展示、二次修正,学生基本上可以按照历史时序理顺共和国时期到帝国时期罗马法的发展脉络:从发展阶段看,罗马法的发展经历了“形成”、“发展”和“完善”三个阶段,分别是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从零散到形成完整体系,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法律分别是《十二铜表法》、《卡拉卡拉敕令》、《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又体现了法律形式的完善、法律适用范围的扩大、法律体系化的进程。在这样的历史时空框架和时空关联中,学生对罗马法的认识就会更为清晰:罗马法不是一部具体的法律文献名称,而是对罗马国家全部法律的统称,因具体时空的不同会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三、创设情境感受真实历史,理解时空的特定性

特定的史事的发生和发展都是与特定的时空相联系的,我们在培育学生的时空观念时也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时间和空间出发,实事求是地认识历史、解释历史。在本课教学中,我尝试创设多种历史情境帮助学生“神入历史”,回到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去体验、理解罗马法的演变、罗马法的价值与意义,从而理解历史是在延续中不断发展的。

我采取的做法之一是配合“以练代讲”,选取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试题创设特定的历史时空情境,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如以2014年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第32题的题干信息“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为维护自身权利进行了机智的斗争,贵族为巩固统治而进行退让、修订法律,这种斗争和妥协共同推动了罗马法的发展。又以2019年广东广州一模文综第32题的题干信息“从11世纪末开始,以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为中心,并逐渐扩展到西欧各国,出现了研究、学习和采用罗马法的历史现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古罗马”与“11世纪末以来的西欧各国”两个不同的时空条件下,感悟罗马法中“保护私有财产权”“公平正义”等法律理念的永恒性,可以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而永葆生命力、影响力。

做法之二是从尊重文明多样性的角度出发,以古代中国神话中怒目圆睁的獬豸与古罗马双眼蒙布的正义女神为素材创设了一个横向比较的情境,引导学生将“东西方的法治观”置于特定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解释,理解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这既拓展了学生的历史视野、深化了学生的历史思维,也促进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总之,时空观念素养的培育策略是多样化的,我们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勇于尝试、善于总结,推动历史学习的情景化、活动化,构建以核心素养培育为指向的历史课堂,帮助学生全面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56页.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56页.

猜你喜欢
历史地图时空观念
浅析历史地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原因及策略
论概念教学对历史“时空观念”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
镜头中的组诗
浅议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实践策略
历史教学设计中的“时空观念”设计
历史地图在高中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历史地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论历史地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及策略
论历史地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活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