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家族吊脚楼木雕图案艺术及民俗文化解析

2021-07-29 03:07黄艳丽严慧灵HuangYanliYanHuiLing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1年7期
关键词:吊脚楼土家土家族

■黄艳丽,严慧灵 Huang Yanli & Yan HuiLing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南北朝时期,中原文化经历了大变迁和大融合,湘楚西南地区土家先民创造了干栏式建筑,而今湖南湘西地区仍有保留。其建筑特点是一楼架空,二楼居人,建筑结构上采用榫卯结构,另外辅用少量砖瓦,俗称“吊脚楼”[1]。清朝时,湘西土家族吊脚楼建筑木雕装饰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题材广、层次丰富、有章可循、人物景象变化生动,建筑物的斗、拱、雀替与隔扇都展现了中国传统木雕非凡的技艺。湘西土家族吊脚楼木雕的技法主要有圆雕、浮雕、透雕与线刻[2],其雕刻流程复杂。木雕图案艺术是土家族匠人传承土家民俗文化的结晶,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查找文献、矢量化分析等方法,从图案学和符号学等视角对湘西土家族吊脚楼木雕图案的艺术及民俗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与解析。

1 木雕装饰图案概述

我国传统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认为——民俗,即民间社会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人民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环境文化[3]。生活文化反映出生活共同体的经济生活、自然环境、历史传统、生产方式和心理感情。《荆楚岁时记》记载:“九月九,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菊花喻寿的妙想通过吊脚楼建筑流传后世,可见民间的建筑语言确实是凝固的[4]。土家族木雕匠人将生活中的画面以一种艺术加工的形式呈现在吊脚楼木雕图案中,将自然世界的图形通过图案化、艺术化的手法转变成一种生命的护身符号[5]。历史上,随着王朝的更替,不断有新的移民进入湘西地区。古时有巴、楚与濮人交汇,清朝雍正年间,清王朝对湘西地区进行改土归流,有汉民族大量迁入。土家族先民通过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来发展自身文化,强化自身文化生存力量,造就了吊脚楼木雕图案作为一种护身符号,体现了乐天安命的民俗文化。由此可知木雕装饰图案是通过无数次集体审美选择之后的土家人“乐天安命”文化的艺术载体。

■图1 图案在吊脚楼的主要分布位置

■图2 隔扇门的主要样式

2 木雕图案艺术特征分析

20世纪50年代,在《新图案学》中,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雷圭元教授探讨了“图案”与“人生”的关系,指出“图案是与物质的生产样式不可分离的生活艺术”。湘西土家族吊脚楼木雕艺术特征蕴藏在图案的分布、图案的题材、图案的构图形式之中。

2.1 木雕装饰图案的分布

图案是有着社会意义的大众语言,是社会经济的必然产物。湘西土家族吊脚楼木雕图案的分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基础。木雕图案主要分布在吊脚楼的挑柱、栏杆、门窗、雀替等部位(图1)。格扇也称为“隔扇”,是木雕图案比较集中的部件(图2)。隔扇门的数量大多为六扇,其高约2.6米左右,大户人家可到3米,宽多为60厘米左右,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化。

吊脚楼的隔扇门和窗都不参与承重,所以门与窗是进行木雕装饰最合适且也是最重点的部分[6]。花窗是一种开在民居墙板之上的镂空花窗,它常被土家匠人雕刻上精致的木雕[7]。雀替,常交接在梁与柱或枋与柱之间,它是力学与美学完美结合的产物。土家族吊脚楼中的挑柱承担屋顶传递的垂直重力,并分力给横向的穿枋[8]。因挑柱底部常常进行雕刻,故土家族人称其为“花瓜”。护栏也兼具实用性与装饰性。

湘西木雕图案依附在建筑体之上,主要分布在栏杆、门窗、挑柱等建筑构件上。笔者调研了湘西地区的芙蓉古镇、凤凰古镇、天下第一土家村双凤村、里耶古镇、永顺县那丘村和龙山县劳车河村等地的代表性吊脚楼木雕图案,从实用和美学的视角,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得出木雕图案在吊脚楼中分布采取了装饰与实用兼顾的原则(表1)。

表1 湘西吊脚楼形态样式

2.2 装饰图案的题材选择

善良淳朴的湘西土家人信奉万物有灵,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感恩超过了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大千世界的繁花绿叶、水族虫鸟、飞禽走兽、龙凤神兽成为受土家人欢迎的木雕题材,土家人认为它们能带来吉祥。木雕图案的内容一般可分为四类:

(1)动植物主题类(表2)

表2 吊脚楼木雕图案的动植物题材

吊脚楼木雕图案多以动植物为主题。例如湘西永顺县木雕非遗传承人陶师傅讲述“‘花瓜’中最喜用南瓜,其一就在于南瓜产籽量多,产量高,尤其是经过饥荒年代的人对南瓜就有着更深的感情;其二是土家民族崇拜信仰,用它来表示多子多福的期望”[9]。走访湘西多地调研发现吊脚楼中“花瓜”图案主要围绕多子多福这一主题。龙与凤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土家人受文化交流的影响也特别喜爱龙与凤,为了避免使用龙图案僭越阶级,龙都被处理成龙与草结合或者龙与鱼结合,形成草龙(龙头吐草)和螭吻(龙头鱼身)图案。

湘西永顺县芙蓉镇最古老的钥匙式吊脚楼中常出现的螭吻图案就是龙头鱼身,含鱼化龙之意。随着时间的推移,动植物题材的寓意象征逐渐演变成为“符号”,土家族人通过“符号”来表达自己的美好祈福意愿。

(2)人物戏剧类题材

土家匠人中一直传颂着这样的口诀:唐三千,宋八百,雕不尽的列国传[10]。湘西永顺县那丘村民国时期的吊脚楼建筑,其门上雕版图案为一位老翁坐着垂钓,展示了老者悠然自得的生活,传达出渔樵耕读为题材的历史信息。匠人们通过文化交流对广为人知的戏剧故事熟记于心,激发出强烈的创作愿望,因此神话故事、戏剧人物、渔耕文化在湘西土家族吊脚楼木雕图案中大量呈现。

(3)文字器物类题材

琴棋书画、文房四宝、博古架花瓶这些器物与土家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器物常以瓷器、乐器、文房四宝等日常用具最多,其中八仙法器常暗示为八仙,故称“暗八仙”[11]。在里耶古城河街的吊脚楼花窗中出现福、禄、寿、喜这类文字与动植物纹饰的组合,构思巧妙,韵律感极强,突出了吉庆祥瑞的思想(图3)。在湘西的凤凰古城、里耶古镇、芙蓉古镇等地,吊脚楼木雕图案中都能找到文字器物的踪影[12]。

(4)几何类题材(表3)

表3 吊脚楼木雕图案的几何类题材

湘西土家族吊脚楼走廊栏杆多以几何纹样构图,比较典型的图案为方胜图案、卧蚕步步锦、百经格(万字流水纹)等。双凤村最古老的吊脚楼花窗中出现典型的拐子纹(拐子龙),其基础纹样是缠枝纹和龙纹。百经格(卍字纹),卍字常作为太阳或火的象征,古时常用做护身符[13]。卍字连续不断,也表达出土家族人们希望富贵延绵的思想。几何类的图案方与圆的交错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圆代表着土家人包容的、和谐的准则,方蕴含着土家人正直的人文精神,圆与方的交替体现出土家人刚柔并济的思想。

2.3 装饰图案的构图形式

第一,以中心对称为主的构图形式。木雕纹样的构成形式有对称性、内聚性、对比性、二方连续性和四方连续性。对比的形式有方圆对比、曲直对比、疏密程度对比、虚实结合对比等(图4)。

■图3 文字器物类题材

■图4 构图形式

■图5 构成元素

对称是木雕图案重要的审美因素,可使图案变得平衡。它分为结构对称,装饰对称。通过走访湘西多地古镇村庄,绘制隔扇门的矢量图总结发现对称手法贯穿整个图案:

门因功能需要左右结构对称,故其装饰图案也讲究左右对称。芙蓉镇吊脚楼的隔扇门上的格心雕版各不相同,却始终遵循着中心对称的原则,每扇门的结构一致,充分体现出结构对称。土家族吊脚楼中的装饰对称多表现在格扇门或花窗的雕版之中,其图案中心以圆形、方形居多。构图规律与民族内向的审美心理和处世哲学是分不开的。隔扇与窗的构图形式常以内聚为主,从外向的心变成一个或多个中心,它体现出土家族人团结互助的民族精神。

因重复会加重人们对图案的记忆,故在图案符号中重复手法普遍运用,如在湘西芙蓉镇老王都中众多吊脚楼护栏均运用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的构图形式(表4)。凤凰古城、芙蓉古镇、里耶古镇均出现百经纹,风车纹,回回锦,这些图案都运用了二方连续的构图形式。吊脚楼中的木雕图案都赋予象征含义,如象征吉祥富贵、多福多寿、官运亨通,传递道德观念、历史信息、高尚品格。

表4 图案符号中的重复手法

第二,以线为主的构图形式。线可由点积成,也可反复排列组合而成面或成体,线伸缩性强具有易于抒写与发挥的特点。在公元三万年前法国的拉斯科洞穴壁画中,原始人用线条勾勒出牛的轮廓,对线艺术的运用讲究物的原本造型,土家族也不例外。土家匠人对物体首要印象是线的分割,用物体的边缘线表示物。增强物的轮廓线和加强团块认识可更好的体现其外形结构。通过调研湘西芙蓉镇与凤凰镇的精致花窗,分析得出两种最能体现线的艺术运用的经典构图形式(图5)。

土家匠人首先将立体事物进行抽象、提炼、加工,去繁从简,再用线的形式表现真实事物,最后形成木雕装饰的表现性特征。在图案学术语中,这种从自然中提炼进行取舍的加工技术方法叫“写生变化”。匠人根据自身的生活进行艺术提炼,规范形成木雕艺术表现的程式口诀,如雕龙的口诀“驼头鹿角螃蟹眼,虾须鸡脚鲤鱼麟,牛耳狗舌蛇动形。”当阳光通透的隔扇门或花窗上,会在地面或墙上投射出花窗纹样,投影的线条或直或曲,或疏或密,甚是好看,可以说吊脚楼木雕图案的艺术特征就是线的艺术。

3 木雕图案的民俗文化符号及思想

通过对图案的内容、形式和构成进行研究,发现图案是唤起人原始的装饰动机,改善人类的生活方式,从而让人们达到过上吉祥幸福理想生活的愿望。根据与物体的关系,美国哲学家皮尔斯把符号分为像似符号、指示符号和规约符号。长年累月,居住者被吊脚楼木雕装饰的吉祥图案内容潜移默化影响,产生世俗生活中的默契行动,形成由图像符号、指示符号和象征符号共同组成的土家族民俗文化符号。

3.1 木雕图案的民俗文化符号

一是图像符号(像似符号):像似符号指向对象是像似性,因视觉上的像似就是图像的像似,图像是对自然影响的直接表现,所以在木雕民俗文化符号中将像似符号可以称为图像符号。图像符号需要依靠文化规约表意。木雕通过图像内容文化的沉淀,最终形成土家图像符号。土家工匠们重新创造了传统的寿文字,简化并圆润它的笔画,最后演变成图像符号。花窗中的寿字纹就是很好的体现,它传递出吉祥幸福的思想。

二是指示符号:指示符号的主要作用就是解释者将注意力引到解释者想指定的对象上。最简单的指示器是手指,它不仅指示物体,还可给出方向以及力度的暗示。土家族信奉万物有灵,雕刻的动植物通过谐音寓意和形象寓意两种手法体现出指示功能。一是谐音寓意:如蝙蝠指示福到;喜鹊与梅花组合指喜上眉(梅)梢之意;莲花与鱼搭配,指示连(莲)年有余(鱼)。二是形象寓意:门窗中雕刻的桃子指示长寿,牡丹花指示富贵,南瓜指示多子多福。吊脚楼木雕图案中的极具识别性质的纹样造型及固定组合形式共同组成了土家族民俗礼仪的指示符号。

三是象征符号(规约符号):规约符号就是指进行解释者需要依靠规约来确定一个符号与意义之间的关系,在土家族社会民俗规则中,木雕图案内容赋予象征意义,可以称为象征符号。在永顺县那丘村吊脚楼的家中长者居住的主房花窗中常刻有“寿”字,有长寿吉祥之意。八仙法器(暗八仙)象征着八仙的故事,教育后人处世之道,善恶终有报,体现了天命思想[14]。从符号学的观念来看,象征性符号的含义是人们通过线条、图案、文字来表达某种特殊的语言、行为、感情在具体的事物上。吊脚楼木雕图案的象征寓意与当地民俗民风紧密相连。土家人发明了成套民俗文化符号,并将其不断发展、丰富,融入民俗文化思想中。

3.2 民俗文化思想

木雕图案在题材内容选择上充分体现了万物有灵的思想,题材内容中包括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神灵山水,人们生活的器物等[15]。

通过对湘西吊脚楼木雕图案调研分析数据信息可以发现:几何图案的设计一般都运用十字形图案。因为土家人崇拜土地,按照十的形状,水平代表东西,垂直代表南北,所以十字代表土地,表现出土家人的土地崇拜思想。他们希望通过无所不能的仙人满足自己的欲望,解决自己的烦恼,化解自己的苦难。土家族吊脚楼木雕图案中出现暗八仙,展示出土家人的神灵崇拜,也表达了它的万物有灵思想[16]。土家族人对外来的压迫会表现得很刚强、坚强,对自己的宗族家人温馨关怀,体现着强烈的家族观念。图案中的卧蚕步步锦(大包小),大方形套着小方形,就像是强大保护着弱小,充分展现了土家人的柔情。花窗图案中总是出现方形里套着圆形,方形代表刚,圆形代表柔,也充分体现土家族人刚柔并济思想[17]。

人们自古以来总是追逐幸福美好的生活,希望自己吉祥安康。土家人也不例外,木雕图案中出现的所有物体都被土家人赋予寓意,它根据自己形成的木雕“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花窗图案的构成上,喜用变形的圆形寿字,寿字的周围总会围绕着代表吉祥的动植物或暗八仙形象,运用对称的构图形式构成均衡并有韵律的图案,表现出土家人吉祥幸福的民俗文化思想[18-19]。

4 结语

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湘西土家族吊脚楼木雕图案艺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吊脚楼建筑木雕文化及民间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木雕图案展示出土家人的审美主张和艺术原则,具有重要的价值。从文化交流方面看,木雕装饰图案承载着土家族民俗文化;从图案学和符号学的角度看,图案的分布践行着中国传统美学与实用相结合法则。图案的内容表现出原始自然艺术特征;图案的构图形式及元素体现出土家族聚集凝聚力。木雕“符号”生动诠释着土家人的历史信仰、风俗习惯、审美文化以及人民内心深处对吉祥幸福的渴望,值得现代艺术设计从业者和研究者传承、创新和运用。现今国家大力提倡文化复兴、提倡非物质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湘西土家族吊脚楼木雕技艺应当发挥其潜在的艺术人文价值。

猜你喜欢
吊脚楼土家土家族
土家族情歌
苗族吊脚楼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
巴渝文化——吊脚楼
吊脚楼(外三首)
土家摆起来
土家摔碗酒
土家族
土家摔碗酒
传统吊脚楼营造技艺之景观价值探讨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